书城管理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3315800000001

第1章 从私生子到秦王(1)

一、异国私生儿的童年

【史海回眸】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有志者借助于时势成就英雄大业,成就英雄大业的人可以主宰时势,把历史变成帝王将相的家谱。

秦始皇能成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有幸出生在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个大分化、大动荡、大兼并、大改组的时代,战争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题,兼并与反兼并成为时代潮流,这个时期史称“战国”。

战国时期,群雄并立,互相攻战,一番兼并之后,有七个诸侯国脱颖而出,它们是魏、齐、楚、燕、赵、韩、秦。

秦始皇是秦国的公子,说他是秦国的公子,有些勉强,一则他的出生有问题,二则他出生后,曾经很不讨人喜欢,远在咸阳的秦朝公室几乎忽略了他的存在,因为他的父亲子楚本就是个被忽略的人。

实际上,他的父亲最先并不叫子楚,而是叫异人,子楚是他时来运转后重新取的名字。

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子。在秦国历史上,秦昭襄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任用范雎为相,“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秦国在他的领导下,对东方六国形成了整体优势。

秦昭襄王不仅很能干,而且身体健康,当了56年国君,活了76岁。因为很能活,老是不传位,活生生把太子给熬死了,太子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安国君就是异人的父亲。

按理说,安国君做了太子,再升一级就是国君,有这样一个父亲,异人的日子应该是充满阳光,十分幸福的。偏偏安国君雄风不亚于昭襄王,能征善战,身体棒棒,征服敌人是能手,征服女人也是好手。他妻妾成群,个个都不冷落,大家也很争气,不断给他生孩子,女儿不算,光儿子就生了20多个。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异人的悲剧在于他既不是长子,又不是幺儿,在20多个儿子中排行居中,加上他的母亲夏姬不是安国君的正妻,不受宠,母亲不受宠,作为儿子的异人在秦朝公室里自然不受待见。

更倒霉的是,秦昭襄王的兼并方略是“远交近攻”,这是范雎为他设计的,也就是大力进攻与秦国毗邻的韩、魏两国,扩大领土面积,与离秦国较远的燕国,赵国,齐国、楚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我们知道,韩、赵、魏三国都是从晋国分离出来的,三国同体连肢,一旦韩、魏两国受到秦国的攻击,势必会触动赵国的敏感神经。为了避免三晋联合,秦昭襄王与赵国结盟,并把秦国的公子送到赵国作为人质,以体现自己结盟的诚意。就这样,不受待见的异人就被送往赵国做了人质。

异人到邯郸后,秦国无人去关心他,赵国对他也不重视,生活非常困顿,遭人白眼,完全成了流落异国的寒酸公子,秦、赵两国虽说已经结盟,但冲突也偶有发生,秦国在攻打韩、魏两国时,有时不满足于眼前的战果,要顺手牵羊一下,气得赵国咬牙切齿,动不动就拿异人撤气。

异人在赵国度日如年,在他陷入绝望之时,他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这个人叫吕不韦,是卫国人,他的身份是阳翟大商人,此时他来到了邯郸,在邯郸街头碰到了穷困潦倒的异人,得知他是秦国公子,顿时两眼放光,认为“奇货可居”,可以利用他发大财。

于是,吕不韦登门拜访异人,开门见山说:“我能光大公子的门庭!”

异人经过了这么多的劫难,似乎有些心灰意冷,见吕不韦是个商人,商人除了唯利是图外,还能有啥本事?居然敢口出这等狂言,于是冷笑道:“光大我的门庭?先生还是光大你自己的门庭吧!”

吕不韦见异人不以为然,郑重其事地说:“公子有所不知,不韦的门庭要靠公子的门庭才能光大!”

异人一听此言,恍然大悟,知道吕不韦话中有话,于是以礼相待,两人开始倾心交谈。

吕不韦说:“据我所知,公子的祖父秦王已经老了,一旦秦王撒手归西,公子的父亲安国君就会继承王位。我听说安国君宠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却没有自己的儿子,不过,她虽然没有自己的儿子,却有权在安国君的20多个儿子中收养一个作为自己的义子,这个义子就是将来的太子。公子在众兄弟中排行居中,母子都不受安国君宠爱,且长期在国外做人质,一旦秦王去世,安国君继承了王位,那么公子就没有机会与众兄弟争夺太子之位了!”

异人听了这番话非常服气,深感吕不韦见识不凡,服气之余又叹了口气说:“事情确实如先生所言,但事已至此,我能有什么办法呢?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吕不韦说:“我知道公子客居异国,处境艰难,穷困潦倒,没有什么礼物奉献亲人和结交朝中显贵。但是,不韦慕公子之贤,愿出千金为公子西行游说,疏通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公子为继承人。”

异人听了这番话非常感激,当即对吕不韦许愿:“先生若能帮我玉成此事,我将与先生分享秦国。”

于是,吕不韦送给异人500金,供他改善处境,广交宾客;又另外拿出500金选购奇珍异宝,然后带着这些东西前往秦国。

吕不韦来到秦国,首先拜访了华阳夫人的姐姐。

在华阳夫人姐姐的面前,吕不韦口若悬何,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异人的贤明,称赞异人交结诸侯宾客,朋友遍及天下,是个胸怀大志的有志青年,更可贵的是,他虽然身居异邦,处境危险,却日夜思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说“夫人就是异人的天”,往往在夜深人静时流泪不止,夜不成眠。最后,他说自己此次来咸阳,受异人之托,带来了异人对华阳夫人的问候和礼物,请华阳夫人的姐姐代为转呈。华阳夫人的姐姐收了好处,当然愿意代劳。

华阳夫人听了姐姐的亲口叙述,又见异人给自己送了这么多贵重的礼物,感慨地说:“真难为这孩子,一个人在外多有不便,还惦记着哀家”。于是对异人产生了好感。

吕不韦知道,光靠自己说异人如何如何了不起是不行的,必须要让华阳夫人认为他了不起,再由她去向安国君说他了不起,得到安国君的认可才行。于是,吕不韦便策划华阳夫人的姐姐,让她按自准备的那番说辞去游说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的姐姐依计而行,对妹妹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听说,用美貌去侍奉男人的女人,一旦容颜不再,男人对她的宠爱就会消退。现在,夫人侍奉太子,虽然深受宠爱,却没有自己的儿子,俗话说,母以子贵,夫人应该早作打算,在群公子中选择一位贤明孝顺的公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把他立为继承人。这样一来,安国君在位时,你可以安事富贵,安国君百年之后,儿子为王,你就是母后,自然不会失势。要办成这件事,也就是你一句话的事,但这句话却能给你带来万世之利!夫人为什么不趁现在风华正茂时,树立自己的根本昵?否则,等到将来年长色衰,不再为安国君所宠时,那时你即使想开口向他求情,又有什么用呢?如今在诸公子中,异人最为贤明,对夫人最是孝顺,他自知排行居中,按次序根本不可能被立为继承人,他的母亲又不为安国君所宠,所以,他自愿依附夫人,夫人若能在此时收养他为自己的儿子,将他扶为继承人,他必然会对夫人的义举感恩戴德,这样,即使将来安国君不在,夫人也至于为自己的后半生犯愁!”

华阳夫人正为无子而苦恼,姐姐这番肺腑之言让她醍醐灌顶,猛然解开了心结。

于是,华阳夫人开始向安国君吹枕边风,诸如“质于赵国的异人贤能无比”、“来往赵国的人无不称誉异人”之类的话说了不少,还说有过做人质经历的公子,更了解国外的情况,更有利于推进兼并大业。他还拿出受宠女子的涕泣绝招儿,对安国君说:“妾能充侍后宫,深感荣幸,不幸妾身没有为殿下生下儿子,愿得异人为子,立为继承人,这样一来,殿下百年之后,妾身也好有个依托。”在枕边风和眼泪雨的软磨硬泡之下,安国君答应了华阳夫人的请求,并与她刻符为信,约定立异人为合法继承人。

接着,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异人送去了大批钱财,并请吕不韦做异人的老师,扶助远在异国他乡的异人。

吕不韦回到邯郸,向异人通报了这一喜讯,终日与异人饮酒作乐,广泛结交天下豪杰,为异人蓄势、造势。从此,异人名声日甚,誉满诸侯。

吕不韦广交豪绅,看上了一位能歌善舞、姿容美丽的姑娘,这位姑娘出身于邯郸富豪之家,史称赵姬,吕不韦将其纳为妾,与之同居,两人甚是恩爱。一天,异人到吕不韦家饮酒,赵姬起舞助兴,异人见赵姬美若天仙,一见钟情,当场就向吕不韦提出索取要求。此时的吕不韦正在为时局忧心忡忡,此时秦、赵关系巳经恶化,双方正在长平展开激战,而且此时的赵姬已经有了怀孕的反应,见异人如此无礼,很是不爽。不过,他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转念一想,自己把全部家产押在了异人身上,何必要为一个女子得罪异人呢?再说,赵姬腹中如果是个男儿,或许能够钓条大鱼。于是就觅风使舵,答应将赵姬送给异人。

赵姬隐瞒了自己有身孕的事实,转而同异人同居。

不久,长平之战有了分晓,赵国大败,40万降卒被坑杀。秦军挟胜利余威兵分两路,一路攻占太原,一路攻占武安,试图包围邯郸,吞灭赵国。赵王派苏代前往秦国游说秦相范雎,答应割地求和,这才暂时止住了秦军前进的步伐。当然,这也使身在邯郸的异人躲过了一劫。这是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的事。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赵姬生下一子,因为这个孩子出生在赵都邯郸,母亲又是姓赵,故以赵氏为姓,当时取名赵政。后来赵政跟随异人归泰,才从赵姓更为嬴政,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本书的主人公秦始皇。

赵姬生子以后,异人将其立为夫人。

秦、赵两国罢兵讲和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正月,秦国大得王齕率领20万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企图夺取邯郸,攻灭赵国。

赵国上下同仇敌忾,哲死守卫邯郸。虽然邯郸的守军较少,但由于军民一心,斗志昂扬,击退了秦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战斗异常惨烈,赵国军民义愤填膺,他们在顽强抵抗秦军侵略的同时,纷纷要求赵王杀掉异人,向侵略者示威,以此向秦军表达赵国军民绝不屈服的决心。

吕不韦听到这个消息,赶紧跑去通知异人逃跑。但是,秦、赵两军正在酣战,各路城门紧闭,要逃出城去谈何容易。在关键时刻,还是钱能解决问题,吕不韦向守城的官吏行贿600金,说先前约定好一桩大生意,数额巨万,必须马上出城,否则,这桩生意就要泡汤,这样一来,他将倾家荡产。守城官吏虽然将信将疑,但他防守的这个城门暂时没有秦军攻城,加上吕不韦出手那么大方,看在钱的份儿上,他开门让他们出去了。异人就这样化装成吕不韦的伙计逃出了邯郸城,直奔围城的秦军,返回了秦国。

异人虽然跑掉了,却苦了赵姬。因为事发突然,来不及通知赵姬,再说,让赵姬带着儿子跟他们一起出逃,目标太大,很可能—个也跑不掉。异人逃跑了,赵姬自然不能留在原处,这个聪明的女人立刻明白了一切,她赶紧带着儿子东躲西藏。她知道只要被抓住,母子俩一定会被处死。此时的赵政才两岁,可见东躲西藏的日子是很艰难的,与“孤儿寡母”无异。

不久,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国军队和齐、楚两国军队抵达邯郸,在三国军队的威逼和赵国军民的奋力抵抗下,秦军撤围而去,邯郸之战结束。

好在赵姬的父亲是邯郸有名的富豪,在赵国很有社会背景,一番打点之后,赵国朝中对赵姬母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决定暂时放他们一马。一则邯郸之围已解,二则,赵王认为留着这母子俩,将来一旦秦、赵再起纷争,可以母子两人为要挟,讨价还价,于是,赵姬母子回到娘家,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就这样,赵政在外公家一住就是3年。虽然他的物质生活条件很宽裕,但是他并不快乐。因为他与孩子们一起玩时,孩子们并不尊重他,嘲笑他是“秦弃儿”,骂他是“杂种”,不愿礙他玩。

赵政不堪忍受他们的辱骂,经常跟他们打架。由于他年龄小,劲儿不如别的孩子大,常常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不过回家后,他从不找大人哭闹,虽然大人叫他不要跟那些欺负他的孩子玩,可他不听这些,往往是头一天才打了架,第二天又去找他们。他似乎觉得打架很好玩儿,在打和被打中,他的体格和抗击能力一天天增强,胆子一天天变大,到后来,别的孩子不敢再欺负他。

赵政5岁那年,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按照秦国宗室的规定,王室的公子到了5岁时就要接受基础教育,包括诗,书、礼,乐,射、御和剑法。到了12岁,就开始接触政经之术、兵法、刑名等学问,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研读天文、地理、诸子百家等较高深的学问。15岁后,开始接受专项教育,按照太子、嫡嗣子,庶出公子的等级,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太子和嫡嗣子所接受的教育和相关的训练非常严格,分别由太师教授他们帝王学,太傅督导其品德修养,负责其生活起居,教他们学习外交应对的礼仪;太保则负责教授他们身体保健及安全防卫等知识。

赵姬本人是位知书识理的人,非常重视对赵政的教育。不仅自己耳提面命,还给赵政找了一位著名的隐士为师。这位隐士是位老人,曾经为东方六国培养了不少名将良相。

这位老人教授学生的方法非常独特。

每天上午,他会带着赵政和一条小黄狗走街穿巷。他们走到哪里,哪里都会围着一大群孩子。他有意让赵政与这些孩子相处,以此培养他的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街上那些孩子并不知道赵政的来历,对他没有嫉妒和排斥感。他们共同分拿食物,携手唱歌跳舞,当然,有时也难免互相打骂,甚至无理取笑对方,不过,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切的不愉快都不会铭记在心,事情过了,大家也就忘记了。

吃完午饭,赵政就开始学书习剑,偶尔也会跟着老人到田里干活。晚上,赵政要重温白天所学的功课,并锻炼身体,每天这样周而复始。

老人从来不勉强赵政做什么,也不强迫他背书,而是让他自己选择书目。赵政很自觉,不管多么难的事,只要通过努力能够做到,他都会一丝不苟地做到,不管什么书,只要他感兴趣,他都会将其读熟读透。老人对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和聪颖的悟性非常满意。

老人还经常给他讲一些天文、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也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传授给他的。

他们互相辩论,但辩论的氛围很好,他绝不强词夺理,当老人被他问得无话可答时,他也只是一笑置之,不了了之。

从老人那里,他学会了如何进行推理,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终生奉行的观念——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依法治国的思想渊源。

在老人的教育、启发下,赵政进步很快。

一晃三年过去了,此时的赵政和同龄甚至比他稍大的孩子相比,更加聪明和博学,而且身体强健,心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