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速查手册
3315100000011

第11章 十九世纪欧美文学(3)

雨果

法国作家。出生在法国东部的贝藏松,幼年时曾随父亲行军到意大利等地,11岁时随母亲返回巴黎。他热情支持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复辟王朝时期被追流亡19年。1827年发表诗剧《克伦威尔》,在序言中提出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美丑对比等原则,从此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1830年剧本《欧那尼》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他的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和《九三年》等,还著有《新颂歌集》、《东方吟》、《秋叶集》、《心声集》、《凶年集》、《惩罚集》等,剧本还有历史剧《城堡里的公爵》、《逍遥王》、《昂杰罗》等。这些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歌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和残暴,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音乐性,具有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艺术风格。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反映了19世纪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巴黎圣母院》雨果的长篇历史小说,发表于1831年。故事发生在15世纪,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洛罗认为****是罪恶,但当他看到美丽的波希米亚女郎爱斯梅拉达时,长期被禁欲主义所压抑的****蠢蠢欲动,并不择手段想占有她。在****的支配下,他竞派养子喀西莫多去劫持少女。喀西莫多是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他也深爱着爱斯梅拉达。当他看到弗洛罗求爱不成就想陷害爱斯梅拉达时,将主教推下了高塔。最后,人们在绞刑架下发现了喀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小说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的憎恨和对受压迫人民的同情,充分揭示了封建教会和王权的残暴本质,情节紧张,变幻莫测,戏剧性很强,充分利用了美丑、善恶的对比,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悲惨世界》

雨果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发表于1862年。小说的创作历时20年,基本情节是作品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生活。他原是个贫农出身的工人,因为给快要饿死的家人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度过了19年牢狱生活。刑满后,受仁慈的主教感化,化名马德兰,重新做人,成了成功的企业家并被推选为市长。但因为暴露身份而再度被捕。为了救女工芳汀的女儿,逃到巴黎,但一直不断遭到警探的追缉。小说通过几个小人物的命运,深刻揭示了“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的社会本质,实际上反映了整个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但他又把一切问题看作道德问题,体现了作家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思想,想把仁慈、博爱作为改造社会的良方。小说内容丰富,具有史诗般的风格。

梅里美

法国小说家。他出生在巴黎,父母都是画家。在巴黎大学读法律期间,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后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写了一些抨击教会和贵族的剧本,以及历史小说《查理九世朝遗事》等。1831年起任历史文物总监,常到全国各地和国外考察,这时的创作多是中短篇小说,带有明显的异域氛围和神秘主义色彩,中篇小说《高龙巴》、《嘉尔曼》是其中的名篇。前者通过高龙巴千方百计替父报仇,塑造了一个性格倔强,富有心计的女性形象;后者描写了一个酷爱自由,在爱情中也独立不羁的吉卜赛女郎嘉尔曼,情节曲折,文字流畅,富于地方特点和异国情调,具有传奇色彩,充分体现了梅里美创作的艺术风格。

爱默生

美国散文家、演说家、诗人。他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毕业后曾担任基督教惟一的神教派牧师,并开始布道。1832年以后,爱默生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浪漫主义先驱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接受了他们的先验论思想,对他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1837年,他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了《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布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同时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精神领域的“独立宣言”。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分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被称为“爱默生风格”。

乔治·桑

法国女小说家。生于巴黎,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18岁时嫁给杜德望男爵,但她对婚姻并不满意,1831年到巴黎,开始独立生活,从事文学创作。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阶段:早期作品称为********,代表作有《安蒂亚娜》、《华伦蒂娜》等,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是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素爱萝》等,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攻击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等,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绮丽的自然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为《金色树林的美男子》。乔治·桑是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

安徒生

丹麦童话作家。出身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幼年丧父,从小在店铺中当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829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安徒生的创作包括童话、戏剧、游记散文、小说等多种体裁,但为他赢得世界性声誉的主要是他的童话故事。1835年,发表了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几乎每年发表一部集子,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被译成80多种语言。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大多带有一定自传性,表现贫富悬殊的社会瑚实和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等;有的则嘲笑、讽刺上层贵族的愚蠢无知,如《皇帝的新衣》、《园丁和主人》等;有的则表现了对理性的看法,如《白雪公主》等。

勃朗宁夫人

英国诗人。她出身于富裕家庭,15岁时从马上摔跌下来,伤了脊椎骨,长期卧床。静养期间博览群书,醉心于诗歌创作。她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女性,能阅读希腊文原版的荷马史诗和希伯来语的《圣经》,13岁时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1838年以诗集《天使及其他诗歌》成名。同时,她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也给予了很大关注,1844年发表的短诗《孩子们的哭声》,愤怒抗议资本家对儿童的摧残和剥削。1846年,她不顾父亲的反对,和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私奔,并出走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居住了15年。她写给丈夫的爱情诗集《葡萄牙十四行诗集》,诗句精练,才华横溢,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以来最优美的十四行诗。爱伦·坡 美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江湖艺人的家庭,父母早丧,被爱伦夫妇收养。在英国受小学教育,后进入弗吉尼亚大学肆业一年。曾参加美国陆军,被选送至西点军校。一年后,被军校开除,从此开始专业写作生活。1847年妻子病故后精神日益失常。爱伦·坡的诗多写忧郁的情调,形象古怪奇特,主要诗集有《帖木儿》、《诗集》等。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推理小说和恐怖小说两类,所写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奇特的地方,刻意渲染恐怖神秘、朦胧凄恻的氛围,前者有《血色死亡的面具》、《黑猫》、《厄舍古厦的倒塌》等,后者包括《莫格街谋杀案》、《莉盖亚》等。他的创作在死后才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推理小说的鼻祖。另外,他作品中的神秘恐怖等特点对现代派作家也有一定的启发。

果戈理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和奠基人。他出生在大地主家庭,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尤其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父亲早逝后,到彼得堡谋生,做过小公务员,并结识了普希金等人。果戈理的一生创作甚丰: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长篇小说《死魂灵》、短篇小说集《彼得堡故事集》等,讽刺了贵族地主阶级,表达了对小人物悲惨生活的人道主义同情,形成了“含泪的微笑”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讽刺喜剧也有很高成就,著名的《钦差大臣》尖锐讽刺了俄国官僚社会的丑恶本质,对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果戈理是俄国“自然派”文学的创始者,他的创作和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共同奠定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双璧”。缪塞法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古典主义文学熏陶,文学活动是从参加以雨果为首的进步浪漫主义团体“文社”开始的。他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夜歌》,反映了和乔治·桑感情破裂后的痛苦复杂的心情,真切动人。他的戏剧和小说尽管反映社会生活不够全面,但是真切抒发了个人情感,真实刻画了法国某些阶层的生活及心态,特别是刻画“世纪病”颇具时代色彩。他的主要戏剧作品有《罗伦扎西欧》、《反复无常的人》、《巴尔贝林》等,爱情小说有《埃梅林》,《弗烈特立克和贝尔纳莱特》等。自传体小说《世纪儿忏悔录》以其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而成为缪塞的代表作。他的小说在创建法国浪漫主义心理小说和为近代小说开辟道路上,起了一定作用。

盖斯凯尔夫人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传记作家。原名Elizabeth Stevenson,生于伦敦,长于赤夏的那斯福。她幼年丧母,寄养在姨母家里,14岁到附近一所女子学校学习。受父亲和姨母影响,她爱好文学,虔诚地信仰宗教。1832年,她与一位文化派的威廉·盖斯凯尔结婚并定居于曼彻斯特。她视妻子和母亲为第一要务,而写作仅是第二地位。这种关系亦成为她创作中特殊艺术成就的基础。她共写有6本长篇小说。《玛丽·巴顿》是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原是为舒解幼子夭折的伤恸,但部分灵感亦是激发自曼彻斯特工人在“饥饿的四○年代”的困境,这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宪章运动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和艰难处境,以及他们的英勇斗争。《克兰福德》以盖斯凯尔夫人生活过的小城那斯福为写作参照物,运用幽默的笔调描写了克兰福德小镇上人们中间发生的悲喜剧,作者对人物事件观察机敏,并以善意的幽默表现出他们的小毛病。《妻子和女儿》是她后期创作的现代心理小说,有着深刻的内心描述和社会写意的内容,反映出作者热诚开放的性格以及日常生活中对琐碎事物的兴趣。另外,她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密友,在夏洛蒂去世几周后就开始创作《夏洛蒂·勃朗特传》,这部作品中充分展露出作者对女性心理及文学技巧的高度掌握,是传记文学中的经典之作。盖斯凯尔夫人并非维多利亚时代的一流作家,但对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所做的写实且具情感的描述,使其小说兼备时代性与人性观照的特色。她与狄更斯、萨克雷被马克思称作“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别林斯基

俄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和政论家。1829年他在莫斯科大学学习语文,组织进步学生成立文学团体,后被校方开除。1833年开始为《望远镜》杂志撰稿,开始文学评论活动。别林斯基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他创作丰富,对当时俄国文化艺术几乎所有领域中一切新现象都作出了反应。主要著作《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共11章,以对普希金创作的精辟分柝为中心,系统论述了俄国文学从罗蒙诺索夫到普希金的发展过程,确认了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846年俄国文学一瞥》和《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等,论述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俄国自然派的形成过程,从理论上肯定并推动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他的文学批评把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确的艺术分析,政治激情和哲理思考融为一体,在俄国和世界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地位。萨克雷英国作家。出生在印度,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职员。6岁时被送回英国上学,1829年进入剑桥三一学院,未毕业即去德国游学。1833年前往巴黎学美术,1836年回国写稿谋生。他在事业上刚刚起步时,妻子不幸患病,从此受家庭之累,为杂志写了大量散文、评论、小说等。1847年发表的《名利场》是他的代表作,小说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写出身低微的女主人公蓓基·夏泼依靠自己的美貌和聪明,不择手段猎取金钱向上爬,力图进入上流社会。作品着力反映在以金钱为本质的社会中,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尔虞我诈、趋炎附势等丑恶的人际关系。这部作品奠定了萨克雷作为一个讽刺作家的地位。他还著有《彭登尼斯》、《亨利·埃斯蒙德》等长篇小说和诗集《歌谣集》等。

戈蒂耶

法国诗人,唯美主义的先驱。他年轻时学习绘画,1830年后开始专心创作。跟随雨果,积极参与浪漫主义的活动。1835年发表小说(<;模斑小姐》,在序言中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反对艺术创作有任何功利目的,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逃兵”,而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他对造型美有强烈兴趣,认为艺术的全部价值在于它具有完美的形式,艺术家的任务就在于表现形式的美。他还提出“艺术移植”的口号,在诗歌中引入音乐和绘画的因素,力图用浯言再现造型艺术的感觉,所以他的诗偏重艺术表现形式和感觉方面的美,相应地缺乏思想内容。1852年发表的诗集《珐琅与玉雕》是他的美学观点在诗歌方面的实践。他还写有小说《木乃伊故事》等。戈蒂耶作品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被日后的巴纳斯派奉为先驱,也深受象征派的推崇。

狄更斯

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做过学徒、记者等。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小说《艰难时世》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双城记》。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和《远大前程》等等。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宣扬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