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这个画面:你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单身女性,穿着紧身的T恤和卫衣,正准备在家照着瑜伽DVD练习,然后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可疑的声响;或者想象你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夜晚独自在家,听到楼下的大门有钥匙开锁的声音;或者想象自己是一个正在准备晚餐的母亲,你的孩子们正在院子里玩耍,而你没有发现有个形迹可疑的家伙正埋伏在停车场附近;或者你是一个最近刚离婚的女人,在家庭派对上和一个迷人的帅哥眉来眼去,当宾客们都纷纷走掉之后,你才吃惊地发现这位帅哥正在猛击你家的后门。
这些场景都取自于收视颇高的Brink’s家庭安全公司(现已更名为Broadview安全公司)的广告。2008年首次播放时,很多媒体观察者和消费者权益支持者都谴责这些广告是耸人听闻的、猥亵的,而且带有性别歧视。更不用说那明摆着为了吓唬人的动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局势中播放了几个月之后—这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是近年最可怕的时期了,这些广告被证明是极为奏效的,尤其是对于它们的目标观众—女性来说。在这种“厚脸皮”地散布恐惧的作用下,报警器的销量在一年中惊人地上涨了10%—而这一年的犯罪率也的确下降了。
“你是一个住在能容纳五人的大房子里的单身女性吗?研究表明,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大多数男人都想杀了你。”—《周六夜现场》节目滑稽地模仿着这些广告。但是事实并不好笑:摸透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并极尽可能地想出最噩梦般的场景,把这些恐惧再抛回给我们,这样做的不仅仅是Broadview公司和其他防盗报警器公司。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保险公司(Insurance Corporation of British Columbia)赞助的一则广告中(表面上它的主题是关于酒后驾车的,但我敢打赌它卖出的保险比它救的命要多),一个少年正从一辆汽车的挡风玻璃旁飞过,因为他忘记系安全带了。在美国运通的一个关于旅行支票的电视广告中,一对正在度假的夫妇突然被盗,他们正无助地缩成一团、身无分文—这时信用卡公司就像白衣骑士那样前来救援。保诚人寿保险的“不要等到为时已晚”的广告讲述的是看起来很可怜的一家人难以维持生计,因为已故的老人没有买人寿保险。
通用汽车的安吉星是一个需要订阅的“车辆安全、保卫和通信系统”,它的广播广告十分巧妙又吸引人:是客户打来的求救电话的录音—一个惊慌的女性说自己被卷入一起车祸;还有一个恐慌的孩子打来电话求助,因为他的妈妈呼吸
困难。
我也曾协助制作过这样的广告,但我并不为此而骄傲。这个电视广告的主角是一位父亲和他的小女儿。父亲正要出发去出差,女儿非常沮丧。镜头切换到父亲坐在一辆黑色轿车里,汽车渐行渐远,留下悲伤的女儿。下一个镜头中,父亲坐在飞机上,然后切换到女儿用渴望的眼神望着天空。接着,父亲赶着去一个海外会议,而女儿回到家里。最后,电话铃响了,女儿接起电话,眼泪汪汪。是爸爸,他答应过女儿会给她打电话的,不是吗?
这是著名的人寿保险公司安联集团(Allianz)的广告。是的,我们利用恐惧来提醒父亲们要照顾好他们关爱的家人。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是这个广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遭遇了什么事故,你的家人会在经济上得到保护吗?之后,我们在人们观看广告时扫描了他们的大脑,我们发现最令人动情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镜头是小女孩凝望天空的那一刻。
然而,这和我之前看过的一则广告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我需要更多时间”,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被认为是“史上最悲情的广告”,但是我认为更恰当的描述应该是“史上最有情感操控力的广告”。广告片中,一名中年男子开着车走在高速公路上,他在画外音中说着关于他那十几岁的儿子:“我需要一些时间去理解他。”听着这些话时,画面是这位父亲痛骂儿子的闪回镜头。“我想要听他听的歌,”父亲的画外音又响起,“告诉他我很抱歉。”“我需要一些时间来做那些我从未做过的事:更好地照顾他,爱他多一点。”突然一辆外表逼真的公交车冲过来从正面撞在了他的汽车上,他死了。
字幕出现:“泰国人寿保险公司”(Thai Life Insurance)。
这种广告如此有效的原因在于,它们击中了我们心中的两个要害—恐惧,以及它的“近亲”—负罪感。我认为负罪感是一种全球性的病毒。没有人比营销者和广告商更擅长散播这种病毒了。《消费者研究杂志》(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在2006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恐惧一旦和高度的问责、悔意、负罪感,甚至是挑战混在一起,就会从情感转换成行动。从直觉上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毕竟,恐惧和负罪感在一起时,你会去选择尼古丁口香糖而不是抽烟;你会吃烤薯片而不是油炸薯片。(我或许要补充一点,烧烤类小食品的包装就是为了现今关注健康的女士们脑海中那个“令人恐惧的自己”而设计的。看看那些无光泽的包装袋,对比那些光滑的、闪闪发亮的普通薯片的包装袋,它们通过你的潜意识让你想到自己油光满面的皮肤。)简而言之,恐惧和负罪感也是营销者的一套“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