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3282400000005

第5章 快点快点,赶紧的!--催促孩子,会让他变得更慢(1)

妈妈催促着孩子“快点快点”,恨不能让他一瞬间就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做好。但是,妈妈的催促却无意间打乱了孩子的做事节奏,他的注意力也因此而被分散了。他拖拉的毛病一点也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更慢了。此时,我们就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了。

11. 快点收拾干净!--越说快,孩子越快不起来

星期六,小辰邀请朋友来家里玩。小辰倒是很热情,搬出了自己的玩具、零食、漫画书,几个孩子在小辰的屋子里又笑又闹,玩得不亦乐乎。下午,玩得尽兴的伙伴们纷纷离开了小辰的家,小辰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妈妈一走进小辰的房间,立刻皱起了眉头。原来小辰和伙伴们将房间里弄得乱七八糟,东西堆得哪里都是,屋子里就快插不进去脚了。尤其是小辰的床上,什么都有,他的床铺简直变成了一个杂货摊。

妈妈说:“你快点把房间收拾干净吧!”

小辰答应着开始动了起来,漫画、玩具,被他随便地塞进了书柜和玩具箱,零食包装和未吃完的蛋糕、苹果、瓜子被他一股脑地都收进了垃圾袋子里,甚至还有一瓶开了盖喝了一半的饮料也被他直接扔进了垃圾袋,可桌子上却留了许多碎屑没收进去。

妈妈看着小辰的动作,眉头皱得更紧了:“唉,你那是在收拾吗?怎么越收越乱呢?给我好好干!”小辰吐了吐舌头,只得重新去整理,可是他的速度慢了许多,妈妈又不乐意了:“我说你能不能快一些啊!”

这下轮到小辰皱眉头了:“妈妈,您又要我收拾好,又要我动作快,我该怎么办啊?”

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小辰家的这种情况。看到孩子的床铺又是被子,又是衣服,书本、玩具也堆在上面,我们一定也会很生气,就会像小辰的妈妈那样训斥孩子说:“你怎么能将床铺弄的这么乱?快点收拾干净!”不过,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快点收拾干净”其实是一句前后矛盾的话呢?

在孩子看来,如果要快点,那么他的动作必须要很迅速。可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并没有达到我们成人的水平,因此他很可能就会在快的过程中遗落下什么东西;可如果要干净,那么他就必须要认真仔细地去检查每一个地方,这本来就是个耗费时间的“工程”,又怎么可能快得起来呢?

因此,当我们给孩子下了这样的一个命令时,很可能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越是催促他,要他快点、收拾干净,可他反而会变得手脚忙乱,到头来什么都收拾不干净了。他慢下来,我们不满意;他弄不干净,我们也同样会训斥他。当孩子处在这种“两难”的境地时,他会感到烦躁、感到委屈,我们也同样没有什么好心情。

▲ 让孩子一步接一步地做事

“快点”、“别毛手毛脚的”、“你动作再迅速点行不行”、“收拾干净啊”……这样的命令我们往往不会分解使用,一般都会一股脑地全都用上。我们的命令是发出去了,孩子就该糊涂了,他到底该听哪个呢?他到底该先做哪个呢?可如果只有一句话、一个命令,孩子就不会觉得难办了,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一步接一步地去将事情完成。也就是说,我们要将“快点收拾干净”这个命令拆开。在事情面前,我们首先就要学会斟酌。比如,还说孩子床铺凌乱的问题,我们不能上来就要求他一下子做到和我们一样能又快又好地收拾干净。我们可以先要求他将床铺上的东西都能归类放好,被子是被子,衣服是衣服,书本和玩具也要放回到它们原有的地方。经过几次的训练,当孩子能将这些动作做熟练之后,我们再要求他加快速度。

▲ 要给孩子锻炼能力的机会

前面我们已经将命令分解开了,那么下面就是要加强对孩子的锻炼了。平时我们在遇到孩子弄乱了房间时,就可以借机让孩子进行锻炼。这个过程中,他的归纳物品的能力、物归原处的能力、将物品有序摆放的能力等等能力都能得到增强。或者,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创造这样的场景,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次计时整理的游戏,先弄乱他的书桌或床铺,然后给他计时,看他在多长时间内能将书桌或床铺恢复原样。

家庭大扫除时也是个锻炼他的好机会,我们也要多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孩子通过这些锻炼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力提升了,他做得熟练了,速度自然也就上去了。

▲ 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

有的妈妈可能觉得,就像这些收拾桌子、整理床铺等小事情,催促孩子、训斥孩子他还不做呢,再表扬他他不是就要尾巴翘上天了吗?其实不然,孩子都愿意得到我们的称赞。而且,如果我们表扬他做得又快又好,那么第二次他再做时,无论是质量还是速度都会有更大的提高。

所以我们要转换一下思路,不要反复地催促孩子要他快,而是在他做完一件事时去表扬他“啊,你做得真快啊!真好”,或者称赞他“呀!你能收拾得这样干净了,值得表扬”。这样的说法会使孩子感到开心,他就能做得更好,我们也自然不会越来越生气,可谓一举多得。当然,我们的表扬一定是要实事求是的,不能为了鼓励他而去虚假地夸奖他。

12. 快点,快点啊!--妈妈别用“快点”妨碍孩子的独立

一般来说,我们这种总是催促“快点”的说法经常会出现在孩子早上起床或者他要出门时。很多妈妈都将这些时候称为是“最忙乱”的时刻,因为起床、出门前的时间都很短暂,但要做的事情却又有很多,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整理床铺……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就会耽误出门的时间;而到了出门前,整理衣帽、检查要带的东西、穿好鞋子……眼看着要出门了,这些基本的事情也必须要尽量完成,否则就会影响上学或将要做的事情。

所以,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就去催促孩子:“快点!你倒是快点啊!”我们总是觉得他的动作很慢,也总是担心他做不好,我们的催促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提示牌,可以说孩子“永远”也忘不了东西,因为我们会在催促中提醒他。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头一天放学时,老师提醒大家:“明天早上一定要早起,大家6:30要到学校门口集合。”童童一听要去春游,自然兴奋不已,晚上很晚了他还睡不着觉。

结果第二天早上,他起不来了。妈妈从5:30开始叫他起床,一直叫到6:00他才勉强爬起来。接着,妈妈又不停地催促他:

“快换衣服啊!”

“牙膏挤好了,快刷牙、洗脸!”

“蛋糕在桌子上,快吃两口。”

“你水壶装好了吗?没有?快点倒水!”

“看看看看,都6:15了!”

“哎,你那鞋带,鞋带没系好!”

“我说你快点行不行,真的要赶不上了啊!”

……

当然,妈妈只是这么说罢了,童童还是赶上了学校的集合时间。坐在学校的包车上,童童和自己的伙伴们吹起了牛皮。

“我今天6:00才起,可你们看我,6:25就到了,快吧?我妈把什么都想好了,倒是省了我不少事。不过,她就是唠叨了些,她要是不这么催我,我可能比这还快。”

我们的催促,会让孩子不再动脑子去思考,所以童童才觉得“省事”。而我们的催促也剥夺了他自己决定的权利,他就像是小木偶,我们则是他的操纵人,我们的催促就是操纵线。如果我们不放开那些“操纵线”,孩子永远都不可能自己动起来,他自然就会变得磨蹭。

▲ 别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我们的催促虽然看似是在提醒孩子不要遗忘什么东西,不要忘做什么事情。可事实上,我们这种总是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做法,却会导致他形成一种依赖心。他会认为:“反正妈妈都会替我想着,我就算再磨蹭,妈妈也能帮我考虑周全。”就像童童这样,他觉得妈妈为他想得周全,省了他不少事。

可事实上,虽然现在看似省事了,但将来呢?我们不可能一直都帮他这样“省事”,将来他也必须要自己为自己“省事”。所以,我们该好好衡量一下我们这些催促的作用与价值了。我们要慢慢地减少像童童妈妈这样的催促,应该提醒孩子自己考虑好自己的事情。

▲ 适当地允许孩子自己安排时间

我们总是不放心孩子,生怕他因为时间观念淡薄而耽误了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尽量帮他做好一切安排。可是,如果我们越不让孩子自己去安排时间,他的时间观念就会越淡薄。

我们也要适当地允许孩子自己安排时间,比如起床穿衣要用几分钟,刷牙洗脸要用几分钟,吃饭的时间需要多长,等等。当孩子自己能把握时间的用度时,我们就不要再去催促他了,他既然能在时间限定范围内做好事情,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当然,之所以说是要“适当地”允许,是因为孩子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紧急时刻他必须要马上出门,或者他着急做某些事情。对于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也许还不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此时,我们可以帮他合理安排下时间,使他不至于太过忙乱。

▲ 给予孩子最基本的信任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孩子不可能自己处理好问题,觉得他太慢,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还不太信任他。可事实上,孩子真那么不值得我们相信吗?他就真的不能独立将事情做好吗?

妈妈每天早少都要喊奇奇起床,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催促,奇奇每天起床后的情景就像在打仗。一天晚上,妈妈发烧了,想到第二天不能喊奇奇起床,她只能先提醒他,告诉他第二天他都要做什么。

第二天早上,妈妈睡得迷迷糊糊的,听着奇奇自己在外面走来走去,做着各种该做的事情。妈妈正担心他会迟到时,他却走进来和妈妈说:“妈妈我走了,您好好休息吧!”奇奇走后,妈妈看了看表,她惊讶地发现今天她没催促奇奇,可他竟比往常提前了十几分钟出门。

原本我们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行,如果没我们的催促和提醒,他还能干什么呢?可看看这位妈妈的经历,我们是不是也该有所感触呢?孩子其实早就已经能够独立了,只不过是我们还不舍得放手。因此,我们要相信孩子能做好,就算他一次做不好,下一次他也会更加努力。我们的信任是他能独立的最好支持。

13. 快去××!快去××!--别让几个“快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在我们的眼里,孩子似乎浑身上下都是毛病,我们总是能从他的举动言行中发现他做得不好的事情。而且,我们一旦注意到了就会忍不住说出来,接下来家中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

小航最头疼妈妈的催促,因为每次妈妈一催他总是好几件事同时出口。比如上一次妈妈要他收拾房间,可能是嫌他收拾得太慢了吧,妈妈一边帮忙一边说了起来:“你看看你啊!这书你还看不看?不看快把它放书柜去,别在这里占地方。这杯子又是怎么一回事?要是不用就把它刷干净收起来。还有这玩具和课本你堆在一起,到时候你找得着书吗?快把玩具收箱子里。呀!这黏糊糊的是什么?你说你吃完口香糖也不扔出去,随便用纸一包就放这里了,这多脏啊!快扔出去吧!唉,你这东西这么多,你什么时候能收拾完啊?你看看看看,时间都被浪费过去了。哎,我说你倒是快点动呀!”

一听到妈妈这连珠炮似的催促,小航就感觉头大了好几圈,他经常是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先做哪一件。妈妈给他“指挥”的“路线”太多了,他压根就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了。

可能我们觉得这些事情很平常,说出来不过是给孩子一个提醒罢了。但我们这样的催促,却会弄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他该做什么、怎么做,他的注意力被分散给很多事,脑子里塞满了各种信息,他当然会觉得头大。我们一连说出好几个“快去××”,孩子也就不得不同时注意几件事。对于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在一时间里被要求做很多事,他几乎是无法招架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孩子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好事情,那么我们就不要再催他同时做许多事情了,最起码也要让他能理清楚做事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