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3279500000069

第69章 唐纪(8)

李光弼还制作了“大炮”,发射大石头,一发动辄足以打死二十多人。十个叛军中就有两个死亡,于是史思明把军营后退了几十步,愈发严密地把城围住。李光弼又派人假装投降,叛军很高兴,防备松懈。李光弼命令一部分士兵在叛军的营地周围挖掘地道,然后用木头撑住。

到了约定投降的日期,李光弼率领士兵站在城楼上,派遣裨将率领几千人出城,假装投降的样子,叛军都在旁边观看。忽然营中地面塌陷,死伤了一千多人。叛军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惊慌失措。官军乘机擂鼓呐喊,出城袭击,俘虏斩首了共一万多人。

正当太原之战紧张进行时,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夺取帝位后,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困太原。二月,李光弼率军出击,大破蔡希德军。光弼刚毅果断,用兵灵活,尤以防御作战见长。他治军严谨,所部屡战不殆,九节度使兵溃邺城(今河南安阳)时,唯李光弼与王思礼两节度使整军而还。他曾不顾敕令斩了不服军令的御史崔众﹑左厢兵马使张用济等。在收复常山时,释放被囚百姓,军纪严明,民众敬服。

李光弼血战太原是唐安史之乱初期的一次关键性的大战役。当时安史叛军已夺取长安,新即位的唐肃宗避难于灵武。在这种情况下,安史叛军集中重兵争夺太原,企图西越黄河,直逼灵武,向唐朝廷进行毁灭性的一击。面对强敌,太原守将李光弼带领军民坚决抵抗,与十倍于己之敌展开了一场大血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对时局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李光弼本人也因太原大捷而名声大振,彪炳史册。

叛将史思明

757年,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后,忌惮史思明势力强大,便派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去范阳征调史思明的军队,并嘱咐他们暗中消灭史思明。

范阳节度判官耿仁智对史思明说:“史大夫您威严尊贵,身边的人都不敢说什么,我冒死请求说一句。”“你想说什么呢?”史思明问。耿仁智说:“大夫之所以效力安氏,是迫于他们的凶威。现在唐室兴隆,皇帝仁义贤明,大夫可以率领部下归服朝廷。”裨将乌承玼也劝史思明说:“现在唐室振兴,安庆绪就像是叶片上的露珠一样。大夫你为什么要与他一起灭亡呢?如果能够归顺朝廷,就可以洗去以前背叛的罪过。”史思明认为他们说得很对。

阿史那承庆与安守忠带领五千名精锐骑兵到达范阳,史思明率全军前去迎接,相距一里远的时候,史思明派人对阿史那承庆等人说:“相公与大王不远千里而来,范阳的将士高兴不已。但是边境的士兵生性胆小,畏惧你们的军队,不敢继续前进。请你们收起武器,让他们安心。”阿史那承庆等人答应了。

史思明引领阿史那承庆到内厅宴饮,另外派人收取了他们的兵器铠甲,发放粮食给士兵,然后遣送他们回去。对于愿意留下来的士兵有丰厚的赏赐,分配到各营。第二天,史思明把阿史那承庆等人囚禁起来,然后派人上表,率领自己所属的十三郡及八万士兵向朝廷投降。肃宗大喜,封他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758年六月,李光弼认为史思明最后还是要反叛,就劝肃宗任命史思明所亲信的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赏赐阿史那承庆铁券,让他们一起合伙除掉史思明,肃宗听从了。乌承恩多次用自己的钱财招募士兵,又多次将妇人的衣服穿在身上,到其他将领的军营里游说,引诱士兵,众将领报告了史思明。尽管史思明怀疑乌承恩,但没有追查。

恰在此时,乌承恩到京城,肃宗派宦官季思敬与他一起去范阳慰问史思明。乌承恩宣布了皇上的圣旨以后,史思明留乌承恩在馆舍留宿,并用帷帐把他的床围了起来,事先让两个人偷偷躲在床底下伺机偷袭。乌承恩的小儿子在范阳,史思明就让他来看自己的父亲。半夜,乌承恩低声对他的儿子说:“皇帝命令我来除掉史思明这个逆贼。”这时,躲在床底下的二个人大叫着跳出来。于是,史思明把乌承恩抓了起来,搜查他的行装,找到铁券和李光弼的公文,并搜出一本册子,上面写满了以前跟随史思明谋反的将士姓名。

史思明责问乌承恩说:“我有什么地方亏待过你,你竟然做出这样的事?”乌承恩叩头说:“我罪该万死,这都是李光弼的计谋。”史思明召集将士官吏与百姓,用棍子打死了乌承恩父子,有二百多人连坐获罪而被处死。史思明把宦官季思敬关了起来,然后上表朝廷。肃宗派宦官安慰史思明说:“这不是朝廷与李光弼的意思,是乌承恩图谋不轨,杀了他是应该的。”

史思明反叛意志坚定,上表要求朝廷杀掉李光弼。第二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面筑坛,自称大圣燕王。

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经常跟随史思明带兵打仗,十分谦恭谨慎,爱护士兵,将士们大多都归附于他。然而史朝义却不得史思明的喜爱,史思明喜爱小儿子史朝清,派他镇守范阳,并想杀掉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

761年,史思明打败了李光弼的军队,打算乘胜向西进发,便派遣史朝义率领军队打前锋,从北道袭击陕城,史思明亲率大军从南道进攻。

三月初九,史朝义的军队到达礓子岭,遇到卫伯玉的唐军,两军交战,史大败。史朝义随后的几次进攻,均被卫伯玉打败。史思明退兵驻守永宁,认为史朝义怯懦,说:“终究不可以成就我的大事!”打算按军法处置史朝义与众将领。十三日,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修筑三隅城,作贮存军粮之用,限定一天完工。史朝义修好了之后,还没有抹泥,史思明大骂史朝义,命令左右随从骑在马上监督抹泥,片刻就完工了。史思明又说:“攻克陕州以后,一定要把史朝义杀了。”史朝义忧虑恐惧,不知所措。

史思明在鹿桥驿,命令心腹曹将军带领士兵警卫。史朝义在馆舍住宿,他的部将骆悦、蔡文景劝将军史朝义说:“我们与将军死到临头了!废立自古有之,请将军召见曹将军商议大事。”史朝义低头不语。骆悦等人又说:“如果您不答应,我们即刻归附李唐,您也无法保全。”史朝义哭着说:“你们妥善处理去吧,不要惊吓我父亲。”骆悦等人听了,就叫来曹将军,把计划告诉了他。曹将军知道众将领都十分怨恨,唯恐灾祸牵连到自己,不敢违抗。

当天晚上,骆悦等人率领史朝义的士兵三百人,穿戴铠甲来到驿站。守卫的卫兵十分奇怪,但都畏惧曹将军,不敢轻举妄动。骆悦带领士兵闯入史思明的卧室,史思明正好去上厕所,他便问左右侍从史思明在哪儿。没等他们回答,骆悦已经杀了好几个人,左右侍从告诉了他们。

史思明听说有变乱,立刻跳出围墙跑到马厩,准备骑马逃跑。骆悦的侍从周子俊一箭射中他的手臂,史思明从马上掉了下来,被抓。史思明问:“是谁作乱?”骆悦说:“奉怀王史朝义的命令。”史思明说:“早晨我说错了话,应该得到这样的下场。但现在杀我太早了,怎么不等攻克长安以后呢?现在不能成就大事了。”骆悦等人把史思明押到柳泉驿关押起来,然后去报告史朝义说:“大功告成。”史朝义说:“没有惊吓到我父亲吧?”骆悦回答:“没有”。

军队到达柳泉,骆悦等人担心众人心意不统一,便勒死史思明,将尸首用毡毯裹住,用骆驼运回洛阳。史朝义即帝位,改年号为显圣。

之后史朝义秘密派人到范阳,命令散骑常侍张通儒等人杀了史朝清和史朝清的母亲辛氏。

史思明,唐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史臣说得好:“彼(安禄山、史思明)能以臣反君,而其子亦能弑杀其父,事之好还,天道固然!”史思明与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使唐王朝逐步没落。虽然安禄山、史思明两个叛贼只折腾了七年,却使中原动荡,千万生命死于军乱,与之而来的藩镇割据、宦官****以及党争之祸,最终把赫赫大唐推上了不归之路。

志节高尚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世人将其和柳公权的书法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开元年间中进士,登甲科,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故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颜真卿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他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

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起兵反叛,并联合此前已经据藩镇反叛,而且自称冀王的朱滔、自称魏王的田悦、自称赵王的王武俊、自称齐王的李纳。

第二年正月,李希烈派将领攻打汝州。德宗向宰相卢杞询问计策,由于卢杞一直忌惮颜真卿,就趁机说:“李希烈骁勇善战,倚仗有功便骄傲,手下没人敢劝阻他。如果能够派一位朝廷重臣,奉旨宣示恩泽,为他陈述逆顺利害,李希烈一定会洗心革面,悔过自新,那么不用大军,就能使他归服。颜真卿是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元老,忠诚耿直,刚正果决,为天下人所信服,是最合适的人选!”德宗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正月十七日,德宗命令颜真卿前往许州,招抚李希烈。颜真卿乘坐驿车到达东都洛阳,郑叔则拦住他说:“您此次前往,一定不能幸免。我看还是稍稍等待,看看事情有没有转机。”颜真卿说:“这是皇上的命令,能躲到哪里去呢?”于是出发。

李勉上表说:“国家丧失一位元老,是天大的羞耻,请把颜真卿留下来。”李勉又让人拦下颜真卿,但没有赶上。

颜真卿到达许州,准备宣布诏旨,李希烈让他的几千个养子围着他肆意谩骂,拔出刀向他比划,装作要吃他的肉的样子。颜真卿一动不动地站着,泰然自若。李希烈急忙挥手命令众人退下,把颜真卿妥善安置在馆舍,对他以礼相待。李希烈打算把颜真卿放回去。恰好有一次颜真卿遇到了投降的汝州别驾李元平,颜真卿当面责备他,李元平面露惭色。李元平给李希烈写了一封密信,劝他留住颜真卿。李希烈便改变主意,把颜真卿留下,不让他回去。各自称王的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四人,分别派遣使者到李希烈那里,上表称臣劝他称帝。使者在李希烈面前说:“朝廷诛灭功臣,都统英明威武,功业盖世,况且已经被朝廷猜疑忌妒,不早作决断将会有韩信、白起一样的灾祸。希望都统早日称帝,让四海的臣民都知道他们有归附的地方。”

李希烈叫来颜真卿,对他说:“现在冀、魏、赵、齐四王都派遣使者前来,一起推举我。太师看这样的情形,难道我只是受朝廷猜忌,而无处容身吗?”颜真卿说:“这是四凶,凭什么叫四王?你不保住自己所建立的功业,努力做唐朝的忠臣,却与乱臣贼子在一起,想要和他们一起覆亡吗?”李希烈听后很不高兴,让人把颜真卿扶出去。

一次,颜真卿与四镇的使者一起宴饮,四镇的使者纷纷说道:“久闻太师大名,现在都统准备称帝,而太师刚好到来,是上天给都统赐下宰相啊。”颜真卿呵斥他们说:“什么宰相!我已八十岁了,只要能守节而死也就满足了,难道还会受你们的引诱胁迫吗?”四镇使者一愣,都不敢再说话。

李希烈让十名士兵在馆舍里看守颜真卿,在庭院中挖了一个坑,说要活埋他。颜真卿神色安详,对李希烈说:“生死自有天命!何必还要做那么多文章呢?给我一剑,岂不是更痛快?”李希烈听了,连忙向他道歉。

748年正月,李希烈准备称帝,派人询问颜真卿有关的礼仪。颜真卿说:“我虽然做过礼官,但只记得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

李希烈即帝位,国号大楚,设置百官,派遣将领辛景臻对颜真卿说:“你既然不愿意屈节服从,干脆****算了!”于是在庭院里堆起柴禾并浇上油,然后点燃。颜真卿快步向火堆走去,辛景臻急忙拦住他。八月初三,李希烈看到王师接连获胜,担心有变,就派中使到蔡州去诛杀颜真卿。中使到了说:“有敕书!”颜真卿拜了两拜。中使说:“今天赐颜真卿死。”颜真卿问:“老臣没有完成任务,罪当死。不知道使者是哪天从长安出发的?”中使说:“我是从大梁来的,不是从长安来。”颜真卿大义凜然地说:“这么说,只是贼寇罢了,怎么可以说是敕书呢?”中使便勒死了颜真卿。

闻听颜真卿遇害,唐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的人所杀,叛乱平定。之后,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被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服权贵,曲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字如其人,其人为忠臣烈士,其字则端正、刚毅、厚重。

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说:颜鲁公写出来的字,刚毅奇雄,结体严谨,法度完备,像是一个忠臣义士,满脸正气挺立在朝廷之上,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则说:颜真卿刚正不阿,临危不惧,一生忠义。他的字也方正刚劲,像他的人一样,挺然奇伟。

王叔文结党

山阴人王叔文善长下棋,出入东宫,侍奉太子。他生性狡猾,多计谋,说自己读过很多书,懂治国之道,时常找机会和太子陈述民间疾苦。

一次,太子与各位侍读及王叔文等人谈论宫里的事情,太子说:“我正准备极力进言。”大家一致称赞,只有王叔文沉默不语。大家退去以后,太子把王叔文单独留下来,问他:“刚才只有你不说话,难道是有什么意见吗?”王叔文说:“我承蒙太子恩宠,假如有意见,怎么敢不告诉太子呢?太子的本分应该是探问皇上的饮食起居,不应当谈论外面的事情。皇上在位已经很长时间了,万一怀疑太子收买人心,太子如何为自己辩解呢?”太子猛然一怔,流着泪说:“如果不是先生的话,我根本想不到这一点。”于是,太子对王叔文更加宠信。

王叔文暗中结交翰林学士韦执谊,还有当时已经有名声但希望快点晋升的朝廷官员陆淳、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并与他们结为生死之交。而凌准、程异等人靠着王叔文的提拔,才得以升职。王叔文每天都与他们交游,行踪诡秘,没有人了解他们的事情。有些藩镇也暗中进献财礼,勾结他们。

805年正月,唐德宗去世,太子继位,是为顺宗。当时顺宗嗓子哑了,无法说话,不能处理朝政,宦官李忠言、牛昭容侍奉在顺宗身边,大臣奏事,顺宗就在帷幕布里通过李忠言、牛昭容批复他们的奏请。

顺宗病重后,翰林待诏王伾率先进入内廷,声称有诏令召王叔文,让他在翰林院里处理朝政。王伾入宫,就把王叔文的意思转达给李忠言,让李忠言宣称是顺宗颁下的诏令,外面的人都不了解实情。二月十一日,顺宗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王叔文要执掌朝政,就先让韦执谊任宰相,自己则在内廷掌权,与他相呼应。二十二日,顺宗任命王伾为左散骑常侍,依然担任以前的翰林待诏;任命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