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3279500000057

第57章 陈纪(3)

宇文邕再度率军出征,十二月初四抵达平阳。过了两天,各路人马汇集,共有八万人,推进到平阳城下布阵,东西绵延二十多里。北齐为了防备北周军队,曾在城南开凿护城河,从乔山一直连到汾水。如今高纬见北周大军压境,就让军队在护城河的北面布阵。宇文邕军受阻,停了下来。两军隔河对峙。高纬问右丞相高阿那肱:“是出战呢,还是不战呢?”高阿那肱说:“我们的士兵虽然众多,但生病负伤的和在城边打柴做饭的占了三分之一。作战的不过十万人。不如不交战,退守高梁桥。”安吐根说:“区区毛贼,在马背上就能擒获他们,扔到汾水里!”高纬犹豫不决。很多太监说:“宇文邕是天子,陛下也是天子。宇文邕还是远道而来,我们为什么守着护城河反而还怕他们呢?”

高纬于是下定出战的决心,并命人填塞护城河,把水引向南面。宇文邕大喜,率领各路军队进攻。双方军队交锋,混战一团。高纬和冯淑妃一起骑马观战。这时东面的军队稍稍后退,冯淑妃惊惧道:“我军败了!”录尚书事城阳王穆提婆说:“皇上赶快离开!”于是高纬与冯淑妃骑马到高梁桥。开府仪同三司奚长劝谏说:“作战时有进有退是常见的事。现在军阵严整,没有出现伤亡,陛下这时候舍下军队,要到哪儿去呢?马脚一动,军心就会动摇,希望陛下马上回去安慰士兵!”武卫张常山从后面赶来,也说:“军队已经收拢,非常严整,围城的士兵也没有动摇。不相信我的话,请前往巡视。”

高纬打算去看一下,穆提婆却劝阻高纬说:“他的话不能相信。”高纬于是带着冯淑妃向北逃走。北齐军队一溃千里,有一万多人死亡,丢弃的军用物资、器械,堆积如山,绵延几百里。高纬到达晋阳,忧虑恐惧,不知道如何是好。朝臣们都说:“应当减免赋税劳役,安定民心。然后征召士兵,背城死战,安定社稷。”高纬想留下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镇守晋阳,自己则赶往北朔州。万一晋阳失守,就打算投奔突厥。群臣都不同意,高纬一意孤行,将领们都不愿跟随。

十三日,北周军队抵达晋阳。高纬任命安德王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统领山西的军队,并对他说:“你自己去夺取并州,我现在要走了。”高延宗说:“为了社稷安危,请陛下不要走。臣愿意为陛下死战,一定能打败他们。”穆提婆说:“天子大计已定,安德王不要再阻拦!”当天夜里高纬冲出五龙门离开,想投奔突厥,随从的官员陆续逃散。领军梅胜郎劝谏高纬返回邺城。

穆提婆投奔北周军队,陆令萱自杀,家里的亲属全被诛杀。宇文邕任穆提婆为柱国、宜州刺史,下诏晓谕北齐群臣,于是北齐大小官吏相继投降北周。

宇文邕轻松攻下晋阳,向邺城进发。高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听善于望气的人说,朝廷将会发生变革更替,于是叫来尚书令高元海等人商议,决定按照当年武成帝高湛禅位的旧例,将帝位让给年仅八岁的太子高恒。第二年正月初一,北齐太子高恒即位,高纬为太上皇。

十八日,宇文邕率军到达邺城城下。第二天,包围邺城,焚烧西城门。北齐士兵出城迎击,北周士气旺盛奋勇作战,大败北齐军队。高纬等人带着一百名骑兵从东门逃走,北周军队攻下邺城,派将军尉迟勤追赶高纬。高纬抵达青州,即将进入陈朝国境。高阿那肱却秘密地与北周军队约定活捉高纬,于是报告说:“周朝的军队还远,我已经下令焚烧桥梁截断道路。”高纬暂且放下心来,在青州停留。

北周军队到达关隘,高阿那肱立刻投降。北周军队很快到了青州,高纬用袋子装满金子系在马鞍上,和皇后、妃子、幼主等十几个人骑马向南逃走,二十五日,逃到南邓村时,被尉迟勒等人追上,被一并押回邺城。

四月初三,宇文邕凯旋而归抵达长安。初六,封高纬为温公,北齐的三十多个王,都接受封爵。宇文邕和北齐的群臣纵酒叙谈,让高纬跳舞。十月,北周人诬陷高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宇文邕命令把高纬及其宗族一并赐死,高纬的弟弟高仁英由于狂放不羁,高仁雅又是个哑巴,所以幸免一死。

周武帝一生中第三件大事,就是灭北齐,统一北方。长期以来,北周和北齐的关系主要是战争关系,双方互有胜负,力量大体均衡。但是自从北周武帝亲政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经过灭佛,国家经济实力增长;二是吸收均田上广大汉族农民充当府兵,扩大了府兵队伍,军事优势形成;三是北与突厥和亲,南和陈朝通好,外交策略上很成功。北齐后主高纬则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

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人民免受战争苦难,得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从而促进了整个北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发展,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坚大权在握

杨坚是北周杨皇后的父亲,任大前疑,声望很高。天元皇帝宇文赟忌惮他,曾经对杨皇后说:“总有一天要把你全家灭族。”宇文赟召见杨坚前,对左右侍从说:“他一旦变了神色,就马上杀了他。”杨坚到后,镇定自如,宇文赟于是作罢。

内史上大夫郑译,曾经是杨坚的同窗,看杨坚的相貌奇特,诚心与他交往。杨坚自知宇文赟忌惮自己,心里总是不安。有一次在宫中的长巷里,他偷偷地对郑译说:“很久以来我就很想镇守藩镇,希望你能帮我留心!”郑译说:“以您的德行声望,一定可以服天下百姓,我也想祈求多福,怎么敢忘呢?”宇文赟准备派遣郑译率领军队进攻南陈,郑译请求任命一位元帅。宇文赟问:“你认为派谁比较好?”郑译回答说:“如果要平定江东,可以派懿戚重臣让随公杨坚同行,担任寿阳总管,督管军事。”宇文赟同意了。

580年五月初五,杨坚被任命为扬州总管。郑译发兵前往寿阳,与杨坚会师。正准备出发,杨坚突然患了脚病,没能成行。初十夜,宇文赟临幸天兴宫,第二天因生病返回。小御正刘昉,一向狡黠极尽诋毁谄媚之能事得到宇文赟宠爱,御正大夫颜之仪也很得宇文赟的信任。宇文赟召见刘昉、颜之仪到卧室,想托付后事,但是喉咙嘶哑,竟说不出话来。

刘昉因为静帝宇文阐年幼,杨坚是杨皇后的父亲,声名隆盛,于是与领内史郑译、御史大夫柳裘、内史大夫韦暮、御正下士皇甫绩商议,拥立杨坚辅政。杨坚百般辞让,不敢接受。刘昉说:“倘若你想做大事,就马上上任,否则我自己干。”杨坚便接受诏命,入宫居住养病。当天,宇文赟去世,秘不发丧。刘昉、郑译又假传诏命,让杨坚统率内外军队。颜之仪知道这是假诏,拒绝接受。

刘昉等人草拟诏书并署上名字,逼颜之仪署名,颜之仪义正词严地说:“天元皇帝驾崩,继承的皇帝年幼,辅佐朝政的任命,应该选宗室中有才能的人。你们备受朝廷恩惠,应当想如何报效国家,怎么能把天下神器借给他人呢?我颜之仪就算是死,也不会欺骗先帝。”

刘昉便代替颜之仪署名,然后颁布下去。各将领既然接受了诏命,就接受了杨坚的调度指挥。

杨坚索要兵符玺印,颜之仪不给。杨坚大怒,命人把他拉出去杀了,但立刻又改变主意,因为颜之仪很有声望,便饶了他,把他调到西部边境任郡守。刘昉、郑译商议让杨坚任大冢宰,郑译自己想担任大司马,刘昉要求担任小冢宰。杨坚暗自问李德林道:“打算怎样安排我呢?”李德林说:“您应当任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样才能镇住人心。”为宇文赟发丧以后,杨坚就按照李德林说的实行。刚开始有的大臣还不服从杨坚,杨坚把司武上士卢贲安置在自己的身边。杨坚准备去正阳宫,群臣都不知道是否应该跟随。

杨坚秘密命令卢贲布置侍卫禁军,同时召见群臣,对他们说:“打算求取功名富贵的人就跟随我。”大家有的想去有的不想去,犹豫不决。这时卢贲带着禁兵到了,众人都不敢再离开。众人出崇阳门,到正阳宫,守卫禁止通行,杨坚上前瞪大眼睛呵斥他们,守卫才退下,遂进入正阳宫。于是让卢贲负责丞相府的守卫,任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司马,李德林为府属。

杨坚执政以后,改革了宇文赟时期苛酷的政令,改行宽厚简便的措施。制定《刑书要制》删削旧律。杨坚还提倡节俭,并且以身作则,朝廷上下的人十分高兴。

北周赵僭王宇文招邀请杨坚到他的府邸宴饮,想趁机谋杀他。杨坚自带酒菜赴宴。宇文招把杨坚带进寝室,宇文招的儿子宇文员、宇文贯和妻弟鲁封等人都佩刀侍奉在左右,并在帷幕与坐席之中暗藏兵器,在寝室后面埋伏了武士。杨坚的左右侍卫都不许跟随,只有杨坚的从祖堂弟、开府大将军杨弘与大将军元胄坐在门旁。杨弘与元胄均是杨坚的心腹,以勇武著称。

在酒席上,宇文招不断用佩刀刺着瓜果给杨坚吃,想找机会刺杀他。元胄急忙上前对杨坚说:“相府有事,不可久留。”宇文招呵斥他说:“我与丞相说话,你是什么人?有什么资格插嘴?”元胄手按着佩刀,怒目相向,在杨坚身旁守卫。过一会,宇文招假装呕吐,想去后阁。元胄担心有变,不让宇文招离开,就扶他坐好,如此反复多次,宇文招无可奈何。

宇文招又假称口渴,让元胄到厨房拿水,元胄无动于衷。恰好滕王宇文逌迟到,杨坚走下台阶去迎接他。元胄乘机附耳对杨坚说:“情况有变,请求马上离开!”杨坚说:“他没有兵马,能干什么?”元胄说:“他如果先发制人,大事就完了。元胄并不是怕死之辈,只是担心死了却没有什么价值。”杨坚不听,重新入座。元胄听到寝室后面有士兵穿戴铠甲的声音,于是上前不容分说把杨坚拉下座床,快步离开。宇文招上前追赶,元胄用身体挡住门,宇文招无法出去。等杨坚出了大门,元胄才从后面赶上去。宇文招后悔没有及时下手,后悔得都将手指弹出血了。

几天后,杨坚以宇文招与越野王宇文盛谋反为名,把二人论罪处死,并且还诛杀了他们的儿子。杨坚感激元胄,对他的赏赐无法数清。

杨坚之所以能最后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和杨氏的世族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杨氏是从汉朝以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在西魏时期,杨坚的父亲杨忠便和独孤信一起投靠了权臣宇文泰。此后,杨忠因为屡建功勋,而且帮助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所以官爵升至柱国,封随国公。之后杨忠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扫除障碍,大权在握。这为后来其子杨坚专权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