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3279500000045

第45章 宋纪(3)

这一天,宋文帝刘义隆到武帐冈赴宴,担任刘义隆贴身侍卫的许曜刚好是范晔的同伙。范晔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杀死刘义隆。许曜侍卫文帝,微微拔出佩刀,向范晔使眼色。范晔却吓得不敢抬头。好容易鼓起勇气抬头一看,心一慌,又低下头去。就这样,千载难逢的良机被白白地错过。徐湛之见事情没有成功,害怕事情败露,就抢先向刘义隆揭发了造反的阴谋,并交出有关文件和参加叛乱的人员的名单。刘义隆马上下令搜捕。范晔和孔熙先以及他们的同伙被一网打尽,很快又被全部处死。

在狱中,范晔写了一首诗,诗中说:“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大意是:“虽不能像嵇康被杀时索琴而弹,却可以像夏侯玄临刑前那样面不改色。”范晔原以为自己入狱当天就会被处死,可是,文帝在彻底追查这件事情,二十天之后仍然没有动静,范晔便萌生了生的希望。狱吏嘲弄他说:“外边传说太子詹事有可能被长期囚禁狱中。”范晔听后,惊喜交加,谢综、孔熙先笑话他说:“范晔当初是卷袖怒目、跃马驰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如今却患得患失,怕死到了这种地步,即便皇上赐他不死,作为人臣而图谋皇上,他今后还有什么脸面呢?”

十二月十一日,范晔、谢综、孔熙先和他们的儿子、兄弟及同党全部被杀。范晔的母亲赶到刑场,责骂范晔,范晔无动于衷并未显出惭愧的样子,范晔的妹妹及妻妾歌伎们前来作别时,范晔却悲从心起,老泪横流。谢综说:“舅舅这样做可赶不上夏侯玄那时的样子。”于是范晔又止住了泪水。朝廷没收范晔家产,见那些音乐器具、服饰珍玩,都十分珍奇华丽,歌伎妻妾们有用不完的珠宝翡翠,唯独范晔母亲居住的房子简陋不堪,只是一个堆着木柴的厨房。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范晔,因为著有《后汉书》,可以说是个货真价实的历史文化名人。然而,这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史学家,却因谋反罪死得很惨,而且是咎由自取。不是孔熙先的挑唆,以范晔的性格,谋反的胆量是没有的。从一个宋文帝最宠信的红人沦为阶下囚、死刑犯,范晔的下场是悲哀的。

魏武帝灭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同司徒崔浩都很尊重信任寇谦之,也信奉寇谦之的道行。崔浩一直以来就不喜欢佛教,屡次劝谏太武帝,称佛教虚幻荒诞,在世上浪费财物损害百姓,应该把佛教的一切都除掉。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的正月,魏武帝拓跋焘乘着车驾,浩浩荡荡地到道教的神坛前去接受符篆(是一种道教称为“天神”的文字)。沿途旗帜飘扬,旗子所用的颜色全都是道教崇尚的青色。

后来,盖吴起兵造反了。魏武帝拓跋焘为了征讨盖吴,就来到了长安。他们进入一座佛教寺院,和尚们拿来酒给太武帝的侍从将官们喝。太武帝的侍从将官来到和尚居住的房里时,发现那里有许多兵器,便报告了太武帝。太武帝大怒道:“这不是和尚应该使用的东西,他们一定是同盖吴串通,想作乱的。”于是,命令手下将全寺院的和尚都杀了。

魏武帝让人清查寺中的财产。清查财产的侍从们惊奇地发现寺庙中藏着许多酿酒的用具,还有许多各地官员和财主的财产也全都寄存在这里。更让人惊奇的是,堂堂的佛寺里,居然挖了地下室,地下室里面还藏了很多女人!

崔浩曾劝说太武帝将世上的和尚全都斩尽杀绝,毁掉各种佛经佛像。魏武帝对崔浩的话本来不太在意,经过这场事件以后,太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大臣寇谦之感觉这样干不太妥当,极力劝阻崔浩,崔浩不听。

他们首先杀了长安的和尚,焚毁佛经和佛像,并下诏给留台,让他通令全国,按长安诛杀和尚的法令去做。

魏武帝在给各地下的诏书上说:“后汉荒淫无道的昏君信奉迷惑人的邪伪之教来扰乱天道常规,这是自古未曾发生过的事。夸张荒诞的大话,根本不符合人的常情常理,在国家将要灭亡时没有人不受迷惑。所以,国家政治教化不能推行,礼教仪法遭到破坏,普天之下,动荡穷困。我按照上天的旨令,想要铲除伪善,消灭它的痕迹,保留真正实在的东西,恢复伏羲、神农时期那样的太平社会。从今以后,胆敢事奉胡神以及塑造佛教的泥像、铜像者满门抄斩。有关部门要通告在外地征战或驻守的各位将领、刺史,凡有浮图像和佛经等等的东西都必须销毁焚烧,和尚不管年纪大小统统活埋。”

太子拓跋晃很喜欢研究佛法,他多次劝谏想让太武帝收回成命,但太武帝不听。于是他只好拖延时间,慢慢将诏书发下去,这就使远近寺院的和尚事先得到消息,各自想办法脱身,许多和尚幸免于难,也有许多人把佛经佛像收藏了起来。然而佛塔和佛庙等建筑,在北魏的时候基本都被清除完了。

佛教的发展,给北魏的统治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和影响。经过拓跋焘的灭佛,北方地区佛教势力一时陷于衰落,直到拓跋焘死后,继位的文成帝拓跋浚颁布了复佛法诏,佛教才得以复苏并发展。拓跋焘灭佛,在北魏史上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封建史上也是很有名的。拓跋焘崇儒灭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并给以后的反佛斗争以深刻影响。

元嘉大战

刘宋元嘉年间,北魏和刘宋长期作战。北魏拓跋焘雄心勃勃,宋文帝则很想收回被北魏侵占的土地,南北争夺十分厉害。

宋文帝刘义隆比起他的前任刘义符来,也颇有作为。朝中的各个文武官员争着出谋划策,其中彭城太守王玄漠是最积极的一个。王玄漠给宋文帝呈上了很多奏章,宋文帝看到王玄漠的奏章后,就对身边的人说:“看完王玄漠给朕呈上来的奏章后,真是令朕心花怒放,仿佛朕已经成为汉代的霍去病,站在高高的狼居胥山上,挥师北进了。”

全国各地,上至王公贵族、公主王妃以及朝廷和各地的官员,下到富足的百姓,都捐出各自的钱财帮助朝廷备战。军队中人员不足,就在青州、冀州、徐州、豫州、克州、南克州等地招兵,凡是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都得服兵役。来自长江沿岸的五个郡的新兵们都集中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东北),来自淮河沿岸三个郡的士兵都集中在盱眙(今江苏盱眙)。同时,朝廷又广召天下各类武艺高强的人前来应考,而且还全部给了他们重赏。

有关的官员上报说,物资依旧不太充裕,于是朝廷决定让扬州、南徐州、宪州、江州这四个地方家产超过五十万的富户和积蓄多于二十万的和尚尼姑们,一律都交出四分之一的财产,给国家备战使用,等战争结束后归还。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拓跋焘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悬瓠城(今河南汝南)首当其冲。悬瓠的宋军不到一千人,拓跋焘认为攻克悬瓠是易如反掌之事。事出拓跋焘的意料,宋将陈宪率领军民拼死守城。魏兵登上云梯攀登城墙,城头上滚木檑石雨点般砸下,云梯上的魏兵非死即伤,还没有爬上云梯的忙不迭地向后逃去。

十万大军居然不能一举攻克不满一千官兵驻守的悬瓠,岂不要贻笑于天下?拓跋焘命令大军日夜攻城,务必拔掉这颗硬钉子。魏军建造了许多楼车,弓弩手站在楼车上向城中发射羽箭。悬瓠城中矢如雨下,军民们只得身背门板行走。魏军还在冲车的一头甩出大铁钩,将城墙的砖石勾住,然后用冲车拖曳大铁钩,准备把城墙拖倒。

陈宪见情况危急,动员军民在城墙内又筑起一道城墙,墙外再加上一层木栅栏,加强防御。魏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南面的城墙扯倒,看到里面还有一层城墙,惊得目瞪口呆。拓跋焘怒不可遏,指挥大军拼命攻城。陈宪身先士卒,站在墙头猛击企图攀城的魏军。城墙下的尸体越堆越高,几乎跟新筑的城墙一般齐,魏军官兵踏着尸体登上城头,与宋军官兵进行肉搏。宋军毕竟占了防守之利,击退了魏军浪潮般的攻击。宋军将士越战越勇,魏军官兵越来越沮丧。

四十二天过去了,悬瓠固若金汤,屹立在魏军的层层包围中。这时宋军的援兵已到,拓跋焘只得望洋兴叹,引兵而退。这一仗,魏军损失了七万多人,守城的宋军也阵亡了一大半。

魏军撤退以后,宋文帝调兵遣将,准备北伐。他下令兵分两路向北进攻:由王玄漠率领主力进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柳元景、薛安都领兵向西北挺进。柳元景、薛安都率领的宋军锐不可挡,势如破竹,攻克了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后一鼓作气向陕县攻去。这时候,宋军的粮草不够充裕,柳元景让薛安都等先行攻城,自己到后方去催促军粮。陕城险峻坚固,易守难攻,宋军屡次发动进攻,未能将陕城攻克。

北魏大将张是连提闻报陕城危急,率领二万人马翻过崤山前来援救。北魏骑兵勇猛剽悍,宋军各路人马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薛安都勃然大怒,扔下头盔,脱下铠甲,穿着无袖的红汗衫,怒喝着单枪匹马冲入魏军阵中。薛安都连挑数将落马,吓得魏军官兵连连躲闪。魏军向薛安都射箭,居然一支都没射中。宋军官兵见主将如此勇猛,深受鼓舞,一个个呐喊着,向敌人冲杀过去。这阵厮杀,直打得天昏地暗,日色无光。傍晚时分,宋将鲁元保领兵赶来,立即投入了战斗。本来两军打得难分难解,宋军的援兵一到,魏军纷纷溃退。这时天已黑,宋军也鸣锣收兵。

夜半时分,柳元景派来的两千骑兵到达城南,薛安都大喜,决心在第二天击溃魏兵。天亮以后,薛安都等在城南列好阵,等待敌人出城厮杀。不一会儿,城门洞开,魏兵呐喊着潮水般涌了出来。两军刚一交战,两千援兵骑着战马风驰电掣般从斜刺里冲了过来。只见旌旗招展、战鼓震天,魏军吓得魂飞魄散。张是连提连斩数名逃兵,才将阵脚稳了下来。

薛安都一马当先,直向敌人扑去,他冲向哪里,哪里的魏兵就像见了猛虎一般纷纷逃避,逃不及的敌将硬着头皮应战,纷纷落马。奋战了半天,他的身上数处受伤,鲜血顺着他的手臂往下淌,在肘部凝成一团血块。突然间,薛安都的长矛在刺敌时折断。他将半截矛柄往地上一扔,向身边的兵士喝道:“拿矛来!”兵士将长矛递上,他接过长矛继续奋战。

这一仗从太阳出山直打到太阳落山,北魏兵支持不住,终于溃败。张是连提拍马想逃,被薛安都一枪挑于马下。主将一死,魏兵失去了指挥,四处逃散。宋军紧追不舍,斩杀无数,有两千多魏兵没能逃脱,做了宋军的俘虏。攻占了陕县后,宋军直逼潼关,潼关守将娄须弃关而逃,宋军兵不血刃地将它占领。

进攻滑台的宋军主力战事却不顺利,主将王玄漠不善用兵,却又刚愎自用,不肯接受部将的正确意见。初围滑台时,部将见城中茅屋很多,建议发射火箭展开火攻,贪图城中财物的王玄谟自信一定能攻克滑台,不肯采纳部将的建议。等到城中军民挖好地洞、撤除了屋顶上的茅草,想用火攻也攻不成了。

拓跋焘闻知滑台被围,亲自领兵前来救援。他先派人潜入滑台,登上城头观察宋军的虚实。前来侦察的人弄清情况后又溜出滑台城,把看到的一切向拓跋焘作了详细报告。拓跋焘了解详情后,立即命令大军抢渡黄河。魏军过河便擂起战鼓向宋军猛冲。宋军抵挡不住,连连溃退。王玄谟稳不住大军的阵脚,跟着败军往后逃。拓跋焘指挥大军穷追猛打,王玄谟率领的主力全军覆没。

拓跋焘指挥大军乘胜前进,一下子将彭城层层包围。魏军奋力攻城,遇上宋军的顽强抵抗。拓跋焘生怕重蹈攻打悬瓠失利的覆辙,领兵绕开彭城南下。到了盱眙城下,又遭到宋军的奋力抵御,拓跋焘又率军绕开盱眙,直抵长江北岸的瓜步(今江苏六合)。

宋文帝立即命令军队封锁长江,加强江防。拓跋焘面对滔滔江水,一筹莫展。前有长江天堑阻拦,后有宋兵坚守城池,万一腹背受敌,连个退路都没有。他思索再三,下令撤军返回北方。北魏军队一路南下进攻,夺下刘宋江山的许多州郡。宋军早已作好了御敌的准备,击退了魏兵一次次的进攻。看来刘宋的实力不可小视,现在还无法吞下它,拓跋焘只好领兵恨恨而回。

刘义隆在位期间出现“元嘉之治”,很受后人称道,但这么好的局面却被战争无情地破坏了。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的这场宋魏大战正是引起辛弃疾发出“元嘉草草”感慨的缘由。

宗爱弑君

北魏太子拓跋晃为政精明,性情温和。中常侍宗爱却是个阴险残暴之人,干了很多不法勾当,拓跋晃很讨厌他。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很受拓跋晃的宠信,做事专断,都不能和宗爱和睦相处。宗爱担心自己的劣行会被仇尼道盛等检举揭发,于是向魏主诽谤仇尼盛道、任平城二人。魏主非常气愤,下令将他们二人绑到街市上斩首示众,东宫内的许多官员们牵连其中,均被斩首。魏主对拓跋晃有所怀疑。十五日,太子拓跋晃因病去世。十九日,拓跋晃的遗体被安葬在金陵,谥号景穆。魏主后来知道拓跋晃并没有犯法,因此非常后悔。

452年,北魏国主追念、哀悼太子拓跋晃。宗爱害怕自己被杀,二月初五,刺杀了太武帝。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人,封锁了魏主的死讯。和疋认为皇孙拓跋浚年纪尚小,所以,打算立年龄稍大的君王。于是,秘密征召秦王拓跋翰入宫,安置在一个秘密房间里。薛提认为拓跋浚是嫡亲皇孙,不应该废黜。讨论很久也没有决定下来。宗爱自认为他已得罪于景穆太子,而平时一向只跟南安王拓跋余关系密切,于是,他就把拓跋余秘密迎来,从中宫小门进入后宫,然后,他假传赫连皇后的命令,召见兰延等人。兰延等人没有怀疑,全都随宗爱进宫了。兰延等人一入宫就被宗爱事先安排好的伏兵一个个抓起来杀了。在永巷把秦王拓跋翰杀掉,而拥护南安王拓跋余登基。拓跋余登基后,改年号为承平,将皇后赫连尊立为皇太后,任命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及主管中秘书,封为冯翊王。

拓跋余自认为自己是没有按照长幼顺序当的皇帝,就用极为优厚的东西赏赐给下属,想收买人心,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国库被动用一空。拓跋余又喜欢纵情声色犬马,不过问国家大事。宗爱身居宰相高位,总领三省之官,负责皇家的安全事务,对公卿等呼来唤去,专权跋扈。拓跋余就打算剥夺他的大权,宗爱知道后甚为恼怒。

十月初一,拓跋余夜里去东庙祭祀,宗爱命令贾周等人靠近拓跋余将他杀死。宗爱一直封锁消息,这件事只有羽林郎中代郡人刘尼知道。刘尼劝宗爱拥戴皇孙拓跋浚做皇帝,宗爱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如果皇孙被立为皇帝,他怎么能够忘记正平年景穆太子的事!”刘尼问:“如果不这样,那么现在该立谁为皇帝呢?”宗爱说:“回宫之后,在各王中选拔有才能的人做皇帝。”

刘尼担心宗爱谋杀自己,就把这些事情都偷偷告诉了殿中尚书源贺。源贺同南部尚书陆丽商量说:“宗爱杀了南安王现在又不让皇孙登基,这样做,对我们的国家极为不利。”最后源贺、陆丽共同决定拥戴皇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