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科学揭秘世界地理
3278200000014

第14章 非洲的奇异之事非洲的奇异之事(3)

索马里人对骆驼十分虔诚,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他们绝对不允许记者用照相机对着骆驼拍照。据说,这样会使骆驼死亡。在他们平常的言谈中,决不允许有任何亵渎骆驼之词。有些地方,还有给骆驼放血的风俗。人们在骆驼血管上割开一个小口,或直接吸吮血管或把血混在骆驼奶中喝。这是男士出征前的一种礼仪。

索马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骆驼呢?这与它的自然条件有关。因为索马里多沙漠和干旱草原,草木稀少。尤其是近年来非洲出现连续干旱,使索马里许多牧场枯竭。水源越来越少,牛和羊适应不了这种环境。而骆驼则不一样,-头骆驼一次吃饱喝足以后,可以连续几天、甚至十多天长途跋涉,不吃不喝。生物学家研究表明,骆驼能够耐旱的秘密是骆驼能随气温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体温,使它比其他哺乳动物排尿少,消耗水量少。在高温的情况下,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通过吸收大量的水而排尿、排汗来使自己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而骆驼在炎热时,体温可以保持在41℃左右。气温升高,骆驼体温随之升高,而且常常比气温高几度,一到夜间,骆驼体温又自动降到同外界气温几乎相等的温度。这样骆驼很少出汗,排尿也很少,所以同其他动物相比,消耗的水量也就少得多。

二十三、为什么山上长年有亮光

乞力马扎罗山坐落在南纬3°4′赤道附近,海拔5 895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由于它在东非高原上平地拔起,远在200千米之外,就能看到它的雄姿。

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景观与周围的热带草原迥然不同,山麓香蕉遍野,咖啡满园,一片热带风光;而越过雪线的峰顶在太阳光照射下晶莹夺目,犹如戴上了一顶洁白的玉冠。因而乞力马扎罗山成为赤道骄阳下的一大奇观。

世代居住在乞力马扎罗山下的********人说,那是山神点燃的长明灯,无论是黑夜还是白天永不熄灭,美丽无比。因此,他们称乞力马扎罗山为"光明美丽的山"。

19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一批批来到非洲,探察乞力马扎罗山的秘密,认为山顶白茫茫、亮闪闪的是长年不化的积雪,消息传到欧洲,炎热的赤道线上有雪,使人感到不可思议。后来,探险家们在当地人的帮助下,爬上了峰顶,取回一团积雪,才使怀疑者哑口无言。

其实,这一奇特现象并不神秘,烈日当头,赤道地面气温可达40℃,但随地势升高,气温下降,海拔5 000米左右即为雪线。乞力马扎罗山,主峰5 800米以上,气温经常在零下20℃~零下30℃,寒风凛冽,大雪飞扬,积雪终年不化,冷凝成巨大的冰块。阳光射来,冰雪交映,形成一片白炽的光芒,如焊光闪电,耀眼夺目。

二十四、维多利亚湖的神奇传说

海拔1 100米的维多利亚湖是在东非高原的凹陷盆地的基础上形成的,面积近70 000平方千米,是非洲第一大湖。东非三国肯尼亚、乌干达、********与之为邻。

据说该湖是1858年英国探险家斯派克在寻觅尼罗河源头时发现的。于是,他就以英国女王的名字来命名该湖--维多利亚湖。而当地的非洲人自古就称它为"尼亚萨",即大湖。

维多利亚湖不仅有许多优良的港湾,而且盛产鲈鱼、鲫鱼、鲤鱼、银鱼、湖虾等。更为奇特的是维多利亚湖的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雄狮,昂首仰视一切;有的如大象,风尘仆仆来到湖畔,探出长鼻,吸水畅饮;有的像一群羚羊,在湖心打量来往的船只;有的什么都不像,又什么都像,任凭游客去想象,越想就越像。

这些湖石来自何处?当地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上帝在东非造起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后,觉得高原上见山不见水,未免单调乏味,遂命令天使们开挖一个最大的淡水湖,这就是"尼亚萨"。造湖挖出来的岩石,天使们舍不得丢弃,就按野生动物的模样和神态加以雕塑。由于归期紧迫,未能全部竣工,有些湖石只有原样留在那里,任世人去想象。

二十五、世界剑麻之乡--********

********是世界上著名的剑麻产地,素有"世界剑麻之乡"的称号。

剑麻又被人称西沙尔麻,最初产于墨西哥,因主要是通过墨西哥的西沙尔港出口的,所以也叫西沙尔麻。这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叶子粗壮肥大,有一米多长,笔直地向四面伸展,尖端带有刺,像一把锐利的宝剑,故称为剑麻。

收割后的剑麻进行加工,可得到一种乳白色的纤维,这种纤维长一米以上,拉力极强,抗腐蚀,耐水泡,是制作缠绳的上等原料,广泛应用于航海业。也可以用来制作上等纸张、绝缘板、麻袋等。用这种纤维织成的衣料,柔软、通风、吸水性强,是夏季理想的服装。

据考查,剑麻于1845年开始传入东非地区,并在短时期内得以广泛传播。********于1892年开始移植,由于********生长的剑麻制作的纤维洁白无瑕,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声誉,使********成为世界上优质剑麻的主要产地,年产量最高时曾达到20万吨,占当时世界产量的61%,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由于干旱以及国际市场上尼龙缆绳竞争激烈,剑麻产量有所下降。由于政府采取扩大投资,增加剑麻工人工资的措施,剑麻产量开始回升。

二十六、丁香之岛的由来

********的桑给巴尔岛和奔巴岛享有"丁香之岛" 的美称,被誉为世界最香的地方,在总面积不到2 7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却有80 000英亩土地栽种丁香。丁香树共450万株。丁香一年花开两季,丁香花榨油芬芳袭人,是一种名贵香料,用于制作食品、高级糖果和香烟的调味品以及高级化妆品。********每年产丁香3 000~8 000多吨,全部用以出口,占世界市场上丁香供应量的80%,名列世界之冠。

漫步桑给巴尔岛,到处是一株株高大挺拔的丁香树,粗矮的枝条上,对生着-排排椭圆形的叶子,油光碧绿,有点像我国北方的红枣树,坚实而壮美。

到了花季,树枝上是一个个含苞待放的淡紫色或肉红色的小花蕾,酷似倒挂金钟。三五个一簇,掩映在繁枝密叶间,羞于见人似的。近前一闻,嗅不出什么气味,但掰开花瓣,却顿觉一股暗香浮动,袅袅而来,爽人鼻息。人们把丁香誉为********人的骄傲。

二十七、"铜矿之国"的传奇

赞比亚是世界上五大产钢国之一,享有"铜矿之国"的称呼。在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铜的标志,听到有关铜的传奇故事。

在卢萨卡的国际机场的候机室里,放着一块重16吨的铜矿石,它是在首都西北的赞比西矿发现的。如把它冶炼出来,可得纯铜3 500多公斤。

卢萨卡东郊的赞比亚大厦的外墙用铜皮包成,高数米,堪称一面铜墙。在最高法院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也是铜铸的。在卢萨卡西面的自由广场上,有一尊巨大的,高举挣断的锁链,目光炯炯的自由战士像,也是用铜铸成的。

赞比亚人民喜欢用铜制的家庭用品和手工艺品,如雕镂精细的铜灯罩、黄灿灿的果盘和精细的铜把手。铜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

赞比亚的铜矿是扎伊尔的加丹加"铜矿带"的延续,长200千米,宽65千米。具有矿层厚(4.6~16.2米)、矿体大、品位高(平均3.7%)、埋藏浅、适合大规模开采的有利条件。70年代以来,赞比亚的铜矿产量一般在66万吨左右,居世界第五位,但出口量却居世界第二位。钢矿业在赞比亚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铜的出口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90%以上,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来自铜矿。

二十八、金子城堡--约翰内斯堡

南非是世界最大的产金国,储量约2.5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0%。自1898年以来,金的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全国年产量约700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

南非黄金的主要产地在奥兰治河的支流瓦尔河流域,主要矿区是以约翰内斯堡为中心,总长约500千米的巨大"金弧"。这个地区有60多个金矿场,其中克勤格斯多普的乌尔尼夫斯年产金66吨,居世界首位。

约翰内斯堡有世界"金都"之称。这里虽然有纽约的摩天大楼,但那些英国、美国、荷兰血统的黄金寡头、亿万富翁,住在金碧辉煌的大厦内还感到不够开心,还设置了许多荒淫无耻的娱乐场所,造了一些真正的"金屋"。黄金寡头伊森的儿子和钻石寡头波圣的女儿联姻,用700千克黄金建了一栋"金屋",门、窗、楼梯、阳台都镀了金,房内的挂图用金线绣成。钉镜框的钉子也是镀金的,还在筹划兴建金的卫生间、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