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科学揭秘世界地理
3278200000013

第13章 非洲的奇异之事非洲的奇异之事(2)

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国土,界于亚、非两大陆之间,踞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害,是从大西洋经地中海至红海、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的咽喉要道,被称为"世界航道的十字路口"。

苏伊士运河北至塞得港,南到苏伊士城,全长172.5千米,船舶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航行,经过运河约需15小时。

苏伊士运河1975年重新开放后不久,便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一条水道。它不仅对促进埃及对外贸易、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水上交通便利,而且为活跃世界经济发挥了可喜的作用。据有关方面统计,自复航以来,平均每天过往的船只达600多艘,每天都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轮船通过运河,埃及每天可得到400多万美元的运河通行费,每年可得近10亿美元的收入。现在,欧、亚两洲之间的海运货物的80%要经过苏伊士运河,全世界的油船运油吨数的1/2要经过苏伊士运河。

从1976年开始,埃及政府用5年时间完成了一项投资达15亿美元的运河扩建工程,首先将原来的5 000多米弯曲的河道截直,将河宽195米增加到365米,航道加深到16米,并重建了110千米的护岸。为了改善塞得港的拥挤状况,埃及在运河北端出口处挖了一条25千米长的分航道,并把塞得港水道延长5千米,北上的航船不用进入塞得港而沿运河航道直接驶进地中海。现在15万吨的巨轮可以顺利通过苏伊士运河。

由于胜利完成了苏伊士运河的扩建工程,运河通航能力提高35%。目前埃及政府和人民还在继续加深加宽运河,要让载重25万吨或30万吨的船都能通过。届时,苏伊士运河将在国际航道上取得更加显著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十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伟大建筑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埃及古代著名的宏伟建筑,也是埃及的象征。目前,在埃及残存的金字塔有70余座。其中最高大的一座金字塔坐落在开罗以西几十千米处的吉萨,名叫"胡夫"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陵墓。塔的高度原有146.59米,经过近5000年的风沙侵蚀,现在高度只有137米。这座宏伟的建筑由230万块、每块重2.5吨的巨石堆砌而成。其中最大的一块石料约重16吨,而且建筑工艺水平相当高,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合物。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石,四壁的石块加工细致,合缝严密。

金字塔前的巨大的狮身人面像,高20米,长57米,它的面部像人,身躯像狮子,两爪向前伸展,匍匐在沙地上,这是在一块露出的岩石上雕刻的。当年,拿破仑侵入开罗,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许多人拜倒在他的脚下,唯独它昂首高踞,面向东方,仿佛故意在向他挑战,惹得这位法军总统大为恼火,竟下令开枪打坏了它的鼻子。后来,一些外国游人,又把它当做能够带来好运气的神物,千方百计地从它身上砸点石块带走,这样使它遭到遍体鳞伤的摧残。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象征着古代埃及人民无比的创造力和极高的建筑艺术才能。

十九、世界上产量最大的

长绒棉产地--埃及

埃及于1920年从巴西移入海岛长绒棉以后,由于气候炎热干燥、多晴天、阳光充足,加上尼罗河河水的灌溉和两岸肥沃的土壤,经过长期的选育和改进,生长出超过海岛棉的高级长绒棉,形成了一个新的品种--埃及棉。埃及长绒棉的纤维长度在33.4至40毫米,不仅棉絮细长,而且有光泽,横断面接近圆形,弹性强,染色效果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埃及的长绒棉不仅质量好,产量也很大,产量占世界长绒棉总产量的1/3以上,是世界上长绒棉产量最大的国家。为了发展长绒棉的生产,政府大力兴修水利,使棉田处处渠道纵横,排灌设备齐全。埃及政府十分重视棉花的科学研究工作。埃及的吉萨棉花研究所就有科技人员近200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就有近百人。此外,在埃及还建立了全国棉花学会、棉花图书馆、棉花博物馆等。

二十、以生产铝土出名的国家--几内亚

西非的几内亚,到处是一片呈棕红色的大地,就像一条巨大的紫色地毯覆盖着整个几内亚。原来,几内亚以盛产铝土而闻名,有"铝土之国"的称誉。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铝土总储藏量大约有200多亿吨。在几内亚,从沿海平原到内地高山,几乎处处蕴藏着丰富的铝土矿。勘探表明,在24万多平方千米的几内亚国土里埋藏的铝土约有120多亿吨,占全世界铝土储量一半以上。一些矿业专家认为,这是"地质学上的奇迹"。

几内亚的铝土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即含氧化铝程度高),一般在50%~60%,有的甚至达到65%,是世界上少见的优质矿。不仅如此,而且开采十分方便,有的地方只要剥开1米来深的表土,即可采掘,矿层的厚度达26米左右,有的厚达60米。铝土是炼铝原料。铝合金轻而坚韧,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车辆、船舶、飞机、火箭的结构材料都离不开它。在几内亚人民生活中,铝制品更是举目便是,铝锅、铝盒、铝碗、铝勺以及铝壶、铝桶,不一而足,就连摩天高楼的外壳,房屋的门窗也都是采用铝制成。

1958年几内亚独立以前,由于缺乏开发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铝土年产量只有30多万吨。正如几内亚已故总统杜尔所说:"几内亚是坐在无法打开的宝箱上过着贫困的生活。"独立以后,几内亚政府首先将矿山主权收归国有,同时引进和利用外国资金、设备和技术,实行多国合营或者技术合作来大规模开采铝土。目前,几内亚年产铝土1 300万吨,年产氧化铝70万吨,铝在几内亚的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内亚每年出口铝土矿产品的外汇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5%。随着铝土矿开采的不断发展,几内亚的经济增长率也逐年上升。1980年,几内亚铝土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出口总值从1973年的6 000万美元猛增到近5亿美元,每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3年的130美元上升到260美元。几内亚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增加原有企业的生产力,积极筹划开发新矿区。铝土矿的进一步开发,必将加快几内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十一、奇怪的墓葬法--"活树葬"

世界上的葬礼可谓五花八门,有天葬、火葬、水葬、棺葬等。而在扎伊尔境内,不仅盛产乌木、红木、檀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而且生长着一种粗大的樱杉树,当地人利用樱杉树举行奇特的"葬礼"。

这种奇特的"葬礼"与众不同,它是扎伊尔的吐买丁奈人的一种流行葬法。所谓"活树葬",就是在人死后,选择一颗两人合抱的樱杉树,在树主干的中下部,剥下半边树皮,再挖一个比较大的树洞,然后把用布包裹好的尸体,直立放到树洞里,再贴上树皮,并在树皮上刻好死人的名字作为墓碑。

由于这种樱杉树皮质坚硬,内材酥松,生长较快,不仅便于挖洞,而且很快就长合了。因此,"活树葬"的棺木不会因此而枯死,而且越长越结实,并把尸体固定在里面。在吐买丁奈人看来,树木总是不断生长的,将死人埋在活树里,这表示死人将和树木一样,永远保持活力,不泯于人间。

二十二、骆驼比人多的原因所在

索马里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全国有80%的人口从事畜牧业和半农半牧业。正常年景,国家70%的外汇收入来自活畜出口,畜牧业是索马里的经济支柱。1982年,全国平均每人拥有1.5头骆驼还多,是一个骆驼比人还多的国家。

索马里牧民特别喜爱骆驼。这是因为骆驼在索马里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骆驼乃是牧民的主要食品,骆驼皮制成的凉鞋是索马里牧民最爱穿的鞋子,牧民们在迁移时靠骆驼运输。所以,在索马里看一个人财富的多少,主要看他拥有骆驼的多少和好坏。索马里人说:"只要家中养有几只骆驼,就会不愁吃来不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