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生命不息,探寻不止
32676500000002

第2章 张良篇(1)

公元前206年

夜幕早已降临,夜空漆黑一片,在这个寒冬夜晚,只有军中星星火光还在微弱的跳跃着。主帐内,端坐在上首的帅将低头沉思,下首的将员也是一脸严肃的沉默,究竟因何事而恼?久久沉寂后,帅将开口道:“今日之议暂且到此,诸卿且去歇息罢!”

“诺!”众将齐声道,依次退了出去。看着将士们的背影,帅将轻轻叹了叹,随后拿起案上的文简来看。

夜深人静,士兵们早已熟睡,簌簌寒风呜呜吹着,吹起一阵一阵风雪飘摇。在这大风吹刮的天气里,却夹杂了声声细微的马蹄声,愈是逼近军营,马蹄声愈加清晰可闻。忽地,马匹被巡逻士兵拦住问话,原来是自己人,巡逻兵不再怀疑,让他进队后,便去了别处巡视。那人骑马到了帅帐旁的营帐前,方下马走上前让人通报。这如墨的夜色里,那所小小的营帐内发出的如豆灯火,完全的被这巨大的黑色淹没了。没一会,通报兵回来,让来人进了去。

帐内,一人坐于案前,案上堆着高高的竹简,那人正借着微微烛光仔细研究面前的书简。置于案几左上角的烛光打在他左侧脸上,映出他紧绷的线条,深深影子一半落在右边案上,一半落在地上,随着烛光的跳动,影子也跟着跳动,远远看去,也分不清是一人还是几人了。听到帐帘掀起的声音,那人抬头看向进来的人,来人走到近前,那人眼里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常态,起身迎了上去。

“伯深夜来访,可有何事?”那人问道。

“吾冒然夜访,多有失礼,望子房见谅。可此事关乎子房安危,吾不得不告之矣!”项伯道。

“何事?”张良心下一惊,不露声色问道。

“明日,项王将宴请沛公于鸿门,其谋士谏项王击杀沛公于坐,项王允之。吾乃告你,俱逃也!“项伯急道。

”此言当真?”张良问。他也想过项王会杀了沛公,不想竟会在明日。幸而有项伯前来告知,不然他实在来不及安排准备应付事宜。

“确如其事!逃去矣,毋从俱死也。”项伯劝道。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有危急,逃去乃不义,不可不告之。”张良道,眼里是满满的坚决。

”事有缓急,汝今日去也,韩王可理解汝矣。“项伯再次劝说道。

”子毋再劝,吾不可弃沛公而去,汝且回罢!“说罢,不再理会项伯,拿上书简又看了起来。

”既如此,望汝无恙。”项伯见张良不肯听劝,无奈的叹口气,走了出去。

项伯刚要跨出帐门,张良叫住他,道:”伯且等等。“

项伯顿住脚步,回身问道:”汝可是愿与吾俱去?“

”否也。“张良答:”吾得告之沛公,伯可愿与吾前往。“

项伯定定的看着他,沉默了半响,点点头。低声喃喃:”吾算是还清了救命之恩。”话毕,有一阵呜呜风声,这话也淹没在其中了。因此,张良也就没有听到那话,引着他去了沛公的营帐。

翌日

沛公带上百余骑去了楚营。果然如项伯所说,宴会上,项庄拔剑起舞,意欲击杀沛公。沛公最后找理由去如厕,逃了出来。樊哙和张良与之同行,沛公想回去辞别,樊哙劝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必辞别?”听罢,沛公思索片刻,遂逃回自己的营中,让张良与其随从留下来向项王辞谢。张良在外计沛公逃离时刻,约沛公到达军中,方回到宴席。一进去便对坐于首位上的项王作揖赔罪:”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羽问:“沛公安在?”

张良再次作揖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羽不再说什么,接受了礼,让张良退下。

张良及其随从于是返回沛公的军营。途中,随从问:”先生,汝只身去谢项王,若项王不受礼而击杀汝,汝可该如何自处?“

”吾深知项王性子,乃非小信之人。倘若今日项王听其叔父之言,吾等必死矣。然,项王自满无智,失了这一机会。“

”原来如此,先生妙算矣!”

“非也。沛公运佳智足,乃是成大事者,天意也。”张良说罢,凝视着东方,幽深的眼眸里闪着复杂的光芒。

“先生,属下还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另一随从道。

“尔且说说。”

“若项王击杀汝,汝可惧之?”

“在此乱世,生死由天。吾有忧,却无惧。”张良说这话时,透着一丝丝对命运的无奈,对乱世的感怀,使得随从心内戚戚然。

“属下逾越了!”

“无妨。”张良不甚在意,又急令:“疾速前进。”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