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咿唔录
32671100000024

第24章 互联网公司小窥(9):小谈“颠覆式创新”

(一)IBM的衰落

所谓颠覆式创新,指的是颠覆原有的边界,开创全新的领域。

我们可以从IBM的发展史来看。在IBM统治长达大型机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所有想要进入这个领域的想要分取一份羹的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遭遇了惨败。客观原因就是因为IBM长期雄踞大型计算机领域,它的技术已经达到了领先垄断的水平,别的公司难以超越。正如《定义》中有一句话:任何公司向IBM业已经占据的领先地位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但是当时代浪潮把大型机转向小型机时,IBM便落于下风了,这时是DEC引领风骚,而随后的几年,惠普、联想兴起了,紧接着进入了苹果的时代。

我们讨论不是说商业科技领域没有常青树,兴衰更迭是事物的常情,我们讨论的是为什么小公司大公司冲击IBM的领域惨遭失败,而为什么IBM又虎落平阳?

从本质上看,成熟的垄断公司有着持续性技术,也就是“打补丁”的能力,而新兴公司则有着破坏性创新的能力,这叫“更换一个操作系统”,所以在“打补丁”阶段,没有其他公司能够与IBM匹敌,而到了“操作系统更换”阶段,IBM衰落了。而IBM完全有能力和实力来再次主导新一代的时代浪潮,而关键是IBM沉湎于自己创造的边界之中,没有意识或者没有决心来一次颠覆式创新。而作为新兴公司他们必须选择颠覆式创新,这也必走之路。

(二)硬盘发展史

演绎推理破坏性创新是大公司的逻辑盲区。

1981年,8英寸的硬盘制作商毛利率40%,占市场份额几个亿,而14英寸的硬盘市场毛利率60%,占市场份额十几亿;于此同时新产品5.25英寸硬盘市场,毛利率是25%,市场只有一个亿左右。但是后来市场发展的趋势是8英寸的硬盘后来居上,最后是5.25英寸的硬盘占领了主要市场。

暂且不谈随着硬盘大小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作为一个理智的领导人,做出要专注于14英寸硬盘市场的决定也是无可指责的,因为市场的利益分布很明确。但是随着市场的饱和,随着产品的技术发展已经超过了市场所需,原有的产业就会衰落,如果没有及时转型,固守原来的战场,那么未来之战是必须要输的。

这种现象就是大公司的盲区,是他们已经成熟的商业体系中的黑洞和不可测部分,也是小公司可以抓住从而崛起的时机。这也是持续性技术和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博弈;当持续性技术已经臻于完美的时候,我们必须开始破坏性创新,而不应该继续坐享其成,看着下一次的时代浪潮将我们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