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居正评传
3265600000047

第47章 见成效时,要探探上司的口风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古话告诫人们成功固然可贵,但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收敛一点,以防止功高盖主,落得一个不好的归宿。在别人手下干活,不管是在皇帝手下为臣还是在老板手下做事,都要注意实力不能过强,功成身退是历来笑到最后的成功者都乐意选择的道路。但是,也可以一直大权独揽,最关键的就看能否准确把握上边的意见,做到不被过度的依赖和充分的信任。

张居正下大力气从整顿边防到改革财税,从简化驿递制度到规范书院学制,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改革。以自己的魄力和恰当的用人方式,使新政很快地就展开了,而且初步见效。同时,一些弊端也开始显现,反对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连他的门生也对其提出了弹劾。在这个关键时刻,是继续深入改革还是就此止步,成了困扰张居正的最大问题。进一步深入改革吧,可能随着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引起皇帝的怀疑乃至反对,那样下场可就悲惨了,还不如乘胜收兵就此而止。但在张居正看来,他的一系列改革才刚刚开始,就这样因为自己与皇帝可能出现的信任危机而使改革胎死腹中未免有点可惜。张居正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借口试探一下,看皇帝对自己到底有多么信任,是否有可能使新政继续。正在张居正左右为难、想不出办法的时候,一件事情为他带来转机,那就是他父亲的去世。

张居正借助这个事件上演了一部被夺情的大剧。正在各路大臣都在攻击张居正的时候,张居正向皇帝上疏请求辞退,借口就是自己父亲去世了,要回家守丧。他是这样表述的:臣听说特别的恩德需要特别的报答,特别的报答就不一定要限于一般规法。十年来我饱受先帝恩德,从一介草民而担此社稷重任,真是史无前例。自古以来,臣民们本来就是要忠孝报答圣君,从来没有圣君亲信敬礼来谦让下臣的。现在,皇上对臣如此大恩大德,真是远超过大恩的非常之恩。臣即使肝脑涂地也不足以报答万分之一,又怎么会顾及旁人的非议,拘于常理呢?现在臣处在君臣、父子两伦之间,正是忠孝不能两全之时,臣应该审慎处理。皇恩重于父恩,臣只以三年归孝报答父亲,以终身服侍皇帝。

神宗也知道张居正并非诚心要走,自然不会批准他的请辞。很快,皇帝便下诏说现在国家内忧外患,皇上年龄还小,国家大事片刻都离不开张居正,更别说离开三年了。这是身系社稷安危的大事,一定要强抑哀情,以辅佐皇帝为根本,以国家大事为重。

但是,张居正还是继续坚持辞退请求,他上疏之后就装出一定要回家守孝的样子,内阁也不去了,对皇帝的命令也拖着不办。为了表示辞职的决心,张居正将自家府门关闭,内阁与六部有人来找一概托病不见。张居正突然来了这一招,让等在他后面的两位内阁大臣不知所措。张四维急于揽权,可皇帝一再下诏书,不准张居正离开。另外,张四维也知道张居正是假推托,所以心有余悸,不敢擅自专权,好多问题都没法处理,文件堆了一大堆。他觉得如此下去可不行,于是决定联络一批人,急奏皇帝,请求早日决定张居正的去留。这样一来,朝廷中弹劾张居正的声音很快就被挽留的呼声掩盖下去了。

神宗也着急了,又连连下诏,坚决不许张居正走,而且敦促张居正回到内阁理事。最终连太后都出面相求,说要让张居正辅佐神宗到30岁。在百般推辞下,张居正提出了辞俸守制,不拿工资在家办公,既表达了自己的守孝意愿,也符合留在皇帝身边的要求。这样一来,最终不仅看到了皇帝的坚决支持的态度,也使得反对者心服口服。从此,他的权力更加集中,为改革的继续深入推进提供了保障。

以退为进、见好就收、功成身退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一代商圣陶朱公范蠡就是功成身退的最佳例证。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及时地离开,泛舟西湖,留下一段历史佳话。之后,他又带着西施远走齐国,在那里隐姓埋名重操旧业做起了生意,最终成为一代巨商,并为后世留下商经一部。虽然短短几千字,但已经成为历代商人尊崇的商场法宝。而和他一起辅佐勾践的另外几人,最终都受到迫害,下场凄惨。比张居正背运一点,他辅佐的不是十几岁的小皇帝,而是有着卧薪尝胆的魄力和意志的吴王勾践。所以,他必须退得远一点,直至退到另外一个地区,另外一个行业。同时,比张居正幸运的是,他做到了功成身退,又在其他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张居正没能退得了,但他却进了一大步,以至于彻底地拿稳了朝政,更加巩固了自己的位置。总之是为了保护自己以及完成自己的意志,退与进都只是手段而已,在人生的意义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关键时候,在能否保持自身的存在上却有关键作用。

不管是功成身退,还是以进为退,都必须注意在关键时候,尤其在自己的工作达到最大的成效的时候,要注意探探上司的口风,恰当地把握进退的度,不要让自己受到意想不到的待遇,在行动中充分地掌握主动权,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适时留意,在被上司辞退之前就做好自己的准备,万一因功高震主被突然辞退,那就显得很无助。

余家豪是一家房产公司的部门经理,但因为不注重收敛,也不注意适时地探探上司的口风,很突然地被曾经引以为豪的上司辞掉了。

四年前,在一次酒会上,余家豪遇见当时任T房地产经营事业公司总经理的萧雨学。两人一见如故,让萧雨学大为惊讶的是,余家豪这个小他五岁、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竟然对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异常了解,而且颇有见地。随即,萧雨学就多次联系余家豪,熟悉之后,就邀请余家豪加入自己的公司。没过多久,余家豪便辞去原来科研所公务员的工作,毅然加入T房地产集团公司,在萧雨学的麾下工作。

从开发部项目经理、经营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到总经理,余家豪几乎是扶摇直上。四年间,余家豪在T房地产公司的位置不断上升。当然,这一切也是源自于他出色的业绩。T房地产公司在同行内起初也就是一般的不起眼的公司,但这两年却在市场上格外活跃,尤其是公司推出的“文化园区”系列概念楼盘,甚至一度领跑市场,而“文化园区”正是余家豪的得意之作。可以说,T房地产的良好发展势头,余家豪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很有成就感的余家豪把引见自己进公司的萧雨学已经忘在一边了,有点不可一世的样子。但萧雨学却对他很关照,依然和当初带他进来时一样,事事关心。有一天,萧雨学给余家豪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说因为他工作突出,公司特地安排他去欧洲旅行一次。

在从欧洲回来,由机场回家的路上,余家豪刚给家中打电话报完平安,就接到来自公司的电话。“余总,很高兴在您的手下工作,但我不得不离开公司了,今天就走了!”电话是李峰打来的,余家豪听得一头雾水。

李峰是余家豪的得力干将,虽然职位不算高,但却一直是余家豪领导的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几次“拿地”谈判,李峰都扮演了“关键先生”的角色,余家豪也因此一直向公司举荐李峰担任更重要的职务。然而现在,李峰却突然说要走,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余家豪让司机掉头向公司的方向开去,一边继续和李峰通电话。原来,就在余家豪出行欧洲的这一个月时间里,公司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执行总裁萧雨学发起了“整风运动”,说要清理公司内部的小团伙,消除个人英雄主义。萧雨学将原来余家豪的团队完全打乱,重新定岗定员,安排了不少其他分公司的人员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李峰曾进谏萧雨学,希望等到余家豪回来再商议内部调整的问题。然而,李峰的谏言反而让总裁勃然大怒,随后萧雨学便找李峰谈话,暗示要让李峰主动离开公司,否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电话这端,余家豪拿着电话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先前还意气风发的他顿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一言不发,听着李峰的声音。很快,余家豪赶到公司,可除了等候他的李峰外,其他同僚都被萧雨学拉到乡下农家乐“改造思想”去了。

“萧雨学这回可是真动手了,而且就是针对你的,你要小心啊!我是不想在这干了,要不是冲着你,我早走了!”见到余可豪,李峰第一句话就是提醒他要提防公司的变化。余家豪一边劝慰着李峰留下来,一边拨打萧雨学的电话,但对方始终是关机状态。

有火发不出来的余家豪反而冷静下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反省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萧雨学为什么要这样做。晚上回到家,余家豪把公司里的事情告诉了妻子,在机关工作的妻子一句话提醒了余家豪:“你这人啊总是锋芒太露,估计人家萧雨学是看你风头正劲,怕影响他的位置吧!”

妻子的一句话让余家豪回想起了很多的事情。一次,公司楼市开盘做新闻发布会,余家豪邀请了很多媒体列席,可记者们的长枪短炮都对准了擅长交际、人缘极好的余家豪,压根没人理会一旁的总裁萧雨学。这让萧雨学大为恼火,提前退了场。会后,余家豪也觉得有些不妥便找萧雨学解释,可萧雨学却冷嘲热讽地说以后新闻发布会他再不参加了,余家豪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当个人专场好了。

还有一次,公司因一个楼盘项目非常成功,奖励余家豪一大笔奖金,而余家豪则将所有奖金分给自己的一帮下属。实际上,余家豪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早有承诺,只要完成得好,他自己会掏腰包奖励大家。然而,这件事偏偏被萧雨学记在心上,还向公司董事会反映了这事,说余家豪拉拢下属组织小团队,背离了公司倡导的文化和价值观。

其实,也有人告诉余家豪,萧雨学曾经在一些私下场合说自己带余家豪进入公司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本想是能辅佐自己,可没想到对余失去了控制。疏忽大意的余家豪当时根本就没把这些传言当回事,因为毕竟是萧雨学带他入的行,而且一直待他不错,这次去欧洲休假也是萧雨学亲自安排的。

想到这,余家豪突然一震,安排自己去欧洲休假莫不是萧雨学的调虎离山计?联想到过往种种被自己忽略的细节,萧雨学的确是对自己的强势有明显的戒心。看来,这次萧雨学是决心要彻底瓦解余家豪的影响力了。

余家豪终于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但面对老谋深算的萧雨学,余家豪一时不知所措。如果他在公司业绩因为自己的原因直线上涨的时候及时和萧雨学沟通,自己主动请假,或者要求调换岗位试探一下萧雨学对自己的态度,这样既减少了对方对自己的猜疑,又表达了自己没有居功自傲、拉帮结派、想后来居上的企图。这样一来,一切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没准还能使萧雨学更加重视和相信自己,不但没有被辞退的危险,而且还可能因为引起董事会的注意而被升职。到时候,不管萧雨学的态度怎么样,都已经不能发挥作用。

和张居正的借口辞退,变被动为主动相比,余家豪在对待自己的功劳以及上司的态度方面显得很幼稚,太天真,缺乏谋略,没有心眼。这样一来,自己的能力无法发挥出来时会觉得怀才不遇,到处碰壁。如果在某个岗位上站稳了脚跟,使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可能又会功高盖主,最后被炒鱿鱼。总之,会在职场中很不开心。当然,像他这样的人也可以自己创业。但是,如果在一个体制健全的机制中,都不能很好地处理进退关系,那怎么会用人呢?这样的处事方式即使自己创业,也很可能失败。要改变,只能从改变自身的处事方式做起。向张居正学习,在自己的工作初见成效时,要注意探探上司的口风。应学会收敛,不要太张扬。把更多的风头让给上司,自己只努力踏踏实实地做事。

历史上因为功高盖主而遭到残酷迫害的创业功臣似乎离我们很远,我们无法体会那些人的起落沉浮以及由此带来的喜怒哀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在职场打拼的机会。如何很好地把握这些机会,不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和锋芒毕露使得自己被处处排挤,能在适当的位置平稳地发展,对所有职场人士来说都至关重要。更不能因为功高盖主而在事业的巅峰状态遭到被解职的危机。

免除上司疑虑的最大法宝就是在自己有功劳时乘机请退,这样一来显示了谦虚的态度,二来也有助于摸清上司的意愿。如果上司早就对你不满,他会欣然应允,这样你可以体面风光地下台,不能继续合作至少也没有失去一个朋友,没准儿以后大家又会在其他领域碰面,到时候互相照顾,帮帮忙也是可以的。而在自己另外的朋友圈里,自己也会比较体面,不至于一直沉浸在被炒鱿鱼的压抑气氛中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自卑,更有甚者可能形成职业恐惧症,因为一两次的被辞退而害怕再次出击。而如果自己抓住主动,在必要时了解上司的意愿,主动请辞的话,自己的感觉就会比较轻松自在,在离开当前的工作岗位之后,可以自信地面对职场变动,再另谋新路。如果上司确实对你很器重、很依赖的话,那这也不失为一次委婉的加薪、提升的要求。上司会考虑是不是他哪里对不住你了,然后主动提出加薪或升迁的议题。这样一来,显得上司很关心你,使他也获得了主动,大家彼此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