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居正评传
3265600000046

第46章 千条万条,实用才是第一条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决定性因素。“21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或许大家对这句话都很熟悉,但真正重视人才并有很好的用人之术的领导者确实不多。这一方面与领导者的眼光以及选择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与所谓人才自身条件与领导的目标任务是否匹配相关。可以说,一个好的领导不在于用了多少人才,而在于用对了多少人才。

衡量人才的标准很多,但对一个领导者来说,千条万条,实用才是第一条。如果这个人才与自身的目标任务不匹配,不管他有多大的能耐、多好的口碑都是不能用的。在关键时候如果发现用错了人,虽然他很优秀,但与自己的目标任务不匹配时,也要及时纠正。正所谓,兰芝当道,不得不除。这个理念的提出者正是明朝的杰出重臣张居正,他在用人方面强调实用,从不为一些人才的外表所迷惑,不轻易用那些能说会道但做不了实事的人。

在对著名的清官海瑞的起用与否上,张居正就充分地体现了他的用人原则。虽然人们一致称赞海瑞有多么正直、多么清廉,但在张居正的眼里这种人好高骛远不怎么实用,这种人连皇帝都敢骂,用了他还不跟自己对着干?所以,张居正死活不肯用海瑞,他宁可接受当时的指责和他能预料到的历史的责骂,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对海瑞这样的没有实用价值的人坚决不用。

海瑞抬着棺材给嘉靖皇帝上书的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嘉靖皇帝看了他的奏章,非常生气,吼道:“把这个人赶紧抓来,不要让他跑了。”太监回答说:“皇上,海瑞根本不会跑,他把棺材都备好了,他的家里人倒是跑光了。”嘉靖皇帝听说以后,又把海瑞的奏章拿来看了一遍,叹道:“哎呀!他真是个比干啊!但我可不想做商纣王啊。”他没有处死海瑞,但也不放他,就关在大牢里不闻不问。嘉靖皇帝死了以后,徐阶把他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鉴于海瑞的名声,徐阶决定予以重用。他让海瑞到了江南,当了应天府的巡抚,管辖南京周围几个最富的州府。海瑞在那儿搞了两年,结果当地的赋税减了2/3。因为大户人家都跑了,没有了税源。他自己骑驴子上班,八抬大轿也不坐。这样他班子里的其他领导很不满意,因为他是一把手,他骑驴,那二把手能坐轿吗?因此,都想办法调走。富人都很怕他,穷人和富人打官司,不管有没有理,肯定是富人输。海瑞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物,但他对行政管理的确缺乏经验。工作搞不下去,海瑞气得骂“满天下都是妇人”,愤而辞职。当时的首辅高拱也不留他,海瑞便回到海南的琼山老家赋闲。

张居正当了首辅之后,让每个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向朝廷推荐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写信推荐海瑞。当时的吏部尚书杨博就这个问题还专门找了张居正,希望他起用海瑞。但张居正就是不用他。为什么呢?他觉得海瑞是个很好的人,做人没有话说,道德、自律都很好。但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要为当地的老百姓谋福祉。好官的标准是让朝廷放心,让苍生有福。好人是道德的楷模,做人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在官场里要想做好人,应该比较容易,做好官却很难。要让朝廷和老百姓两头都放心,是不太容易的。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器量;有操守,但缺乏灵活,因而有政德而无政绩。这一点,张居正看得很清楚。另外,海瑞清名很高,如果起用,就得给他很高的职位,比他过去的职位还高,这才叫重用;如果比过去的职位还低,那就证明张居正不尊重人才。但是,如果你给他更高的职位,他依然坚持他的那一套搞法,岂不又要贻误一方?张居正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不用海瑞。而且在张居正执政的十年里,从来没有起用海瑞。海瑞第三次复出,是在张居正死后的一年,被安排在应天府当一名纪检干部,结果仍是与同僚关系紧张,没有做出什么政绩来。

张居正刚一上台,一些同乡同学,也就是和他同一年中举的人纷纷赶来,希望张居正念及有一些关联重用自己。起初,张居正认为他们都很优秀,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他们调进京城做京官。这当中有一个叫汪伯昆的,他很有文采,原先在湖广做巡抚。张居正把他调到北京做兵部左侍郎,不久之后又派他去视察边防。但是,他下去之后并没有先考察工作,而是和其他人饮酒赋诗互相唱和。没想到这事被张居正知道了,加之他写的巡查报告高谈阔论,不痛不痒,更像是文学作品,而不是述职报告,于是,张居正在这篇报告上批了几个字:兰芝当道,不得不除。不久,就把他贬官发配地方了。张居正也对自己轻易用人出现的失误表示悔恨,之后很少起用与自己有牵连的人,一切唯才是举。这也是张居正的一贯用人策略,正是因为这个,才使得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群星璀璨的局面,被他提拔的好多人都在相关领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

不管怎样,唯才是举一直是一个被不断提起的用人策略。在当今的企业竞争中,一个留不住人才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能否留下人才是各大企业互相竞争的焦点。但重点不是怎么把人留下,而是选择把什么样的人才留下。有的企业注重学历,有的企业注重经验,而成功的领导者往往注重的既不是学历也不是经验而是能力。

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很注重以是否实用为标准的用人原则。作为一个创新型的企业,百度必须时刻增加新鲜血液以获得新鲜的思维。而在求职者中,年轻的大学生无疑是思维最为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群体。但是,好多企业因为偏向于注重经验,往往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怎么感兴趣。而李彦宏恰恰相反,他很看好刚毕业的大学生。所以,百度公司每年都要举行好几次校园招聘会,而且在2010年复旦大学百度校园招聘会现场,李彦宏大放豪言“对于优秀的技术人才,百度在数量上不设上限”。也就是只要有能力,谁都可以上,不设更多的门槛。

马永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因为老板是外国人,就把一切管理工作都托付给他了。最近公司缺少一名销售人员,老板让他找一个。马永左思右想也不知该上哪儿去找,就一个人,投广告有点不划算,跑招聘会自己又没时间。于是,他决定用让朋友帮忙推荐的办法,希望通过这个渠道尽快地花最小的成本找一个合适的人。

马永打电话给经常参加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小陈,让他帮忙给物色一个人。正好小陈的一位大学师弟正愁没工作,小陈就把他介绍给马永。在介绍的时候,小陈对他的这位师弟大大夸赞了一番,把他的所有优势都告诉了马永。比如他喜欢写东西,去过好多地方,很有见识,点子也多,人很老实。马永很高兴地从小陈那里得到他这位师弟的电话,经过交谈,马永发现小陈的这位师弟并不善于交际,有点腼腆,这肯定不适合做外贸类的销售工作。但因为是自己先提出让小陈帮忙招人的,他又不好意思回绝。

小陈的这位师弟在家等了好久还不见回信,就去找自己的师兄,想让他问问对方的意见。小陈给马永打电话,问这件事情考虑得怎么样了。电话对面的马永吞吞吐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个人不太适合,虽然他很优秀,但估计不适合做销售。没等小陈说什么,在一旁的他的师弟就说算了,不难为人家了,这事就此打住。

马永没有轻易地依赖自己朋友的意见,与应聘者亲自做了交流,及时地取消了这个录用计划,没有因为碍于面子就放弃原则,没有录用对相关工作不适合的人员。这不仅没有影响公司的招聘,也为自己的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而在另一边,小陈的这位师弟也因此注意到自己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以后也就安分了许多,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就好好地干,不再像以前那样挑剔,动不动就辞职换工作了。

张居正正是在强调实用的用人原则下,才选拔了众多的得力助手,借助这些人的力量一起完成了改革的任务。而同样是作为被张居正弃用的官员,海瑞就一直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在家闲居。而汪伯昆则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甘愿做个小小的地方官员,在适合自己的位子上继续做出自己的政绩。

强调实用不仅是领导者以及企业的用人原则,也是社会从业者自我衡量的标准。只有这样,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才能各取所需互相配合,社会才能更有秩序地运行。如果以各种关系选人用人,或者以一些与个人能力无关的指标选人,往往会给使用者和被用者双方留下巨大的隐患。使用方因为没有得到有实际能力的人,可能会因此效益不佳。而被使用者可能因为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失去社会适应能力,在被辞退后可能会感觉无路可走。这样就不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也给供需双方带来巨大的麻烦。

所以,刚上任的领导,在用人的时候,不管怎样都要注意以实用为主,不要过多地增加用人的门槛,使一些有能力的人失去应聘资格,也不要轻易用一些与自己目标不相干或者不匹配的人。而从业者在选择职业时,也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集中精力去应聘那些自己在相关领域比较有实际能力的企业单位,不要在一些看似工资水平较高,但与自己不匹配的企业里耗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