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再整江山
32638500000015

第15章 熊廷弼

那青年说自己是熊二,朱赝肚子都笑痛了,众人心想,这有什么可笑的,是不是这小公子的失魂症又犯了,好不容易止住笑,朱赝道:“你这个逗逼,你当本公子没看过”熊出没“么冒充熊二,你哪一点像熊二,编瞎话也不动动脑子,你是不是还有个哥哥叫熊大呀,告诉你老子就是传说中的”光头强”有的办法对付你,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的招了,本公子有一千种方法叫你开口。”

青年龇牙欲裂道:“恶贼,你敢侮辱我兄长,我就是做鬼也不会饶过你,”潘夫人忙道:“公子不必如此,我儿朱赝,患有失魂之症,偶尔胡言乱语,当不得真,前些日子,我儿砸了当朝九千岁魏忠贤的生祠,故而躲避在此,在场都是证人,公子不信那也无妨,这兖州地界怕也是传开了。公子一问便知。公子武功高强,来历蹊跷,我等怀疑是东厂番子或是锦衣卫,若是如此这期间还有许多误会。无论如何,还盼公子实言相告。断断不会少了公子的好处。”

青年听说朱赝砸了魏忠贤的生祠,也是一阵错愕,半晌才苦笑一声道:“在下确实不是锦衣卫也不是东厂的人………”潘夫人道:“如果公子说明来历,我愿意收留这些流民”众人又是一阵惊叹。青年沉思良久,终于还是摇了摇头。朱赝见火候差不多了,笑咪咪对母亲到:“这货要不是背有人命官司,就是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其实也不必多费口水,貌似假仁假义,其实是个藏头露尾的鼠辈,一会直接打死算了,这两个小娃娃倒是可爱,正好我大病方愈,又没什么东西孝敬我那个胖子老爹,我看不如把这两个孩子阉了,送进郡王府,想必爹爹一定十分高兴。”

青年一听惊的魂飞魄散“哎,我招了我招了!我招了”众人哄堂大笑。楚千钧笑道:“你这厮,真是打着不走,哄着倒退,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那青年见推脱不过终于道:“在下确实姓熊,排名第二,上有一位兄长叫熊兆珪,在下熊兆玉………”范二的老爹,老范敬突然走上前来,惊呼道:“你莫不是飞百公家的二公子”青年流泪道:“正是家父”言罢已经泣不成声。朱赝听得一头雾水,“飞百公是谁?”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老范敬一脸沉痛道:“飞百公就是前辽东经略传首九边的熊廷弼”朱赝被狠狠的雷了一下,不管是今生还是后世,熊廷弼这个名字他还是熟悉的,熊廷弼绝对是大明末期排的上号的牛人之一。

熊廷弼(1569-1625)字飞百,号芝冈,湖广江夏人,(今湖北武昌人)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尽释被税监王虎冤系狱者多人,并上撤矿疏,以能擢为监察御史。《明史》称其“有胆知兵,善左右射”,“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三十六年巡按辽东。面对辽东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特别是后金势力兴起,提出保卫辽东的方略——“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并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实行军屯,建粮仓十七所,三年之内屯积粮谷三十万石。修建七百余里的边墙以及城池七座、墩台一百余座,按劾将吏,军纪大振。

四十七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逮捕了准备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前辽东经略杨镐被熊廷弼逮解进京下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李成梁之子,萨尔浒大败中唯一没有被歼灭的一路总兵)被召回北京后自杀。熊廷弼在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这里要说一下,熊廷弼在萨尔浒打败以后,立刻稳定民心,积蓄力量。这点无疑是很正确也是很实用的。更值得称赞的是熊廷弼联合朝鲜一起牵制后金。在战略上无疑是极为高明的一招,倘若这个政策能一直执行下去,显然还很弱小的后金势力在朝鲜和大明两大势力的夹击之下,很快就会被绞杀,最起码局势不会迅速恶化。这个时候大明没有农民军的牵制,可以从容调集大量的人力和物理资源。碾压后金政权。然而事情却并不是这样。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时明神宗方死,明光宗即位。努尔哈赤再率兵攻打沈阳,熊廷弼亲自督阵,击退后金,于是辽东局势初步稳定下来。

熹宗初立,此时杨镐的叔父杨渊怪熊廷弼不肯保奏杨镐,反把他押解进京,所以联手与熊廷弼不睦的御史冯三元、大学士顾慥、尚书姚宗文等上疏弹劾熊廷弼,说熊廷弼在边地假名增税,勒索小民,声言筑城御敌,实是误国欺君。明熹宗下诏熊廷弼于狱。左辅杨涟上疏挽救,才下旨革熊廷弼职。朝廷以袁应泰代。在天启元年(1621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畏罪自杀,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

前辽东经略杨镐,这个人注定要钉在历史可耻的刑柱上,当然更可耻的还有几个籍籍无名之辈。那就是杨镐的叔父杨渊,御史冯三元,大学士顾懆,尚书姚宗文。如果不是熊廷弼,他们卑鄙的名字都不会被人提及。很快就会被世人遗忘。杨镐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出色的战功。居然爬上了辽东经略兵部右侍郎的位置。也是萨尔浒之战的前线总指挥。正是他的无知和自大。才导致大明和后金的第一场大决战以及其惨败的方式而告终。多达四万六千人的官兵阵亡,马匹,骆驼,盔甲,刀枪,粮秣等损失不计其数。真不知道这人为什么还不引罪自杀。哪来的勇气苟且偷生。更搞笑的是杨镐的叔父居然借口熊廷弼不保奏这个损兵折将的罪人,而联合和熊廷弼不和冯三元,顾懆,姚宗文弹劾熊廷弼。导致熊廷弼被第一次革职。后金乘势出击,终于占领了除了“铁岭”以外的国际化大都市沈阳和辽阳。辽河以东的全部土地。自从,后金终于获得了休养生息的土地,可以回旋的战略空间。

有句话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真是绝佳的注释。

明熹宗再度起用熊廷弼,熊廷弼被召入朝,提出三方布置策: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今山东蓬莱、掖县)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东面联合朝鲜从后方打击后金;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

明朝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第二次升任辽东经略。朝廷同时擢王化贞为巡抚。王化贞虽然有胆略,但是他对后金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三个月内荡平后金。二人一主战,一主守,造成“经抚不合”的局面。然而朝廷上争论的结果是支持王化贞而放弃熊廷弼的策略。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则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不听节制,计划以降敌明将李永芳作为内应,发动进攻。还没来得及实施,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五万人马,分三路向河西进攻。渡过辽河,攻占西平堡。王化贞调出广宁、闾阳的守兵去攻打后金军队,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同时后金方面派入广宁的间谍孙得功挑起了兵变,打开城门迎接后金军队。王化贞狼狈逃出广宁,在右屯见到熊廷弼。王化贞在熊廷弼面前痛哭流涕,熊廷弼嘲笑他:“你那个六万军队三个月荡平后金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王化贞建议再设法阻击后金军队,熊廷弼认为事已不可为,遂撤回山海关。广宁失守,熊廷弼竟未率军入城进行殊死战,尽守土之责,只是消极退至山海关,接着王化贞也退入关内。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完全被努尔哈赤占领,消息传至北京,上下大震,“京师戒严,士大夫日夜潜发其币南还,首鼠观望”。

熊廷弼主守,是基于对战场形势的了解,王化贞主功,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名垂青史,做一个如同戚继光一样的民族英雄。然而他弄错了一件事情。这是战场啊王大哥,你能不能在开战之前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呢。你以什么作为倚杖,可以三个月内荡平后金。后世有句话用到他头上真是再贴切不过“汝甚吊,汝爹知否?”

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二月,明政府将王化贞、熊廷弼逮捕听候审理,后经刑部和大理寺的审判,二人处以死刑。杨涟、左光斗等人上书冤之,反被诬以受赂,东林党人皆入大狱。熊廷弼被杀不只是因为他丢掉辽东,主要是因为虽然他丢给努尔哈赤的是一个千里无鸡鸣的辽东,但他放弃了山海关外的所有据点,这是明朝所有叛徒汉奸想做却做不到也不敢做的事情,虽然熊廷弼做到了坚壁清野的效果,当放弃那么的辽东土地,就是他的不对。

熊廷弼之所以会放弃辽东关外那么多的土地,后人猜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明军两次大败,军心胆气以丧,倘若后金来攻,无论如何使收不住的,熊廷弼在这件事情上显然是过于消极。干脆顺水推舟把军民统统退到关内整顿。第二,对形势的错误估计,本身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王化贞,他以为把罪责全部推到王化贞头上就没事了。却没有想到王化贞背后有个庞然大物,那就是东林党。何况熊廷弼又是辽东经略,名义上的辽东前线最高指挥。怎么可能轻易脱罪。

不管怎么说同年八月,在一系列的政治运作下,出现了一个让人觉得很荒唐的判决结果。熊廷弼斩首弃市。人头做为反面教材的道具,在各个边镇传阅警示。而那个始作俑者王化贞却神闲气定的吃牢饭。而这牢饭一吃就是十年,直到崇祯五年(1632)才被处死。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其实王化贞也不是一无是处。王化贞精通医学,著有《普门医品》48卷。辑录《本草纲目》等多种医籍中的单方、验方。按病名分为中风、破伤风、伤寒、瘟疫等150余类,予以归纳。每类按若干具体病证开列方剂。王化贞呀王化贞,你做个医生不是挺好的嘛,干嘛非要跨专业乱搞,这充分说明了不想做御医的巡抚不是一位好将军。这下好了,一战“成名”最终还把脑袋给玩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