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3261800000022

第22章 细节决定成败(1)

61.世界级的竞争,就是细节竞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兴职业越来越多,职业更替的周期也在不断加速。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古典经济学派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萨伊、马克思、马歇尔、熊彼特、凯恩斯、萨缪尔森等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把分工看成是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重要根据。按照自然分工和市场要求形成的社会产业链,被认为是经由市场那只神秘的“看不见的手”巧妙安排的,从而符合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天然产物。

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首要观点就是分工,讲专业化分工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专业化的竞争,国际上许多优秀大企业都是上百年专注于一个领域,把工作做足、做细,然后再涉足相关领域,而不是到处插手,盲目多元化。

1981年于瑞士Apples市成立的罗技电子(Logitech)是全世界知名的电脑周边设备供应商,当初罗技只是依靠生产鼠标和键盘进入电脑周边设备行业。鼠标和键盘是电脑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外设配件,同时也是价钱较低获利较少的配件,因此对于电脑行业的巨头们根本无法产生吸引力,这便给了罗技一个契机。从此,罗技走上了鼠标和键盘生产的专业化道路,经过了数年的努力,罗技不仅在该行业中站稳了脚跟,而且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鼠标和键盘的生产供应商。

对此,《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汪中求先生认为这对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一直不主张搞盲目的多元化,因为中国的企业95%都是中、小企业,多元化基本上是陷阱而不是馅饼。中国的企业如果能在专业化上下足功夫,把产品做精,把质量做细,一定会获得高速的成长。浙江、广东的很多企业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鲁冠球的杭州万向节厂。整个80年代鲁冠球集中力量生产汽车万向节,实施“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以后又实现“产品系列化”,使当初只有7个人,4000元资产的小厂一跃成为有数亿元资产的大型企业。2003年,鲁冠球列中国富豪榜第4名,资产54亿元。

但是世界上却有很多企业家并不知道“钻石就在自己的脚下”的道理,他们喜欢像蜜蜂一样,在全国和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寻找他们的生意机会,显得异常忙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你自己的后院里就可能有很多处理不完的好买卖,只要自己一件一件做好就能够赚大钱。

在美国,一个名叫赫博的人经历过一件惨事:破产!赫博很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精明的建筑商,他不断地周游全国,以规模越来越大的高层写字楼和公寓楼群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纪念碑。但最终他还是破产了。

后来他和他的朋友在一起谈起他的故事。赫博说:“你知道,在忍受出差去远方城市开发大项目带来的所有不适和不便的同时,我花费了大量钱财。那是一个永远结束不了的噩梦:与飞机场行李搬运工、票务代理商、空姐、出租车司机和旅馆服务员频繁打交道;忙于进出宾馆以及处理商务差旅所带来的一切麻烦,我做好了这些细节,结果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这些年我呆在家里,每天只需要在我所住的那条街道上花一个小时来回散步,关注那些细微的变化,注意那些要出售的房产,几乎不用花费什么力气,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嫌到数百万美元。我需要做的只是买下那条街上出售的每一份房地产,然后等待机会将它们卖出去。当我耗心费力地在全国各地到处奔波的时候,我所住的那条街道的房地产升值了10倍还多。”

可见,“世界级的竞争,就是细节竞争”。在现代这样的社会里面,对待细节的重视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关注企业宏观战略的内容,更要注重企业微观方面的管理内容。企业的执行人员,要从细节入手把工作做细,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管理文化,那就要注重战略百分百的执行,从而使企业具有极其强大的竞争威力。

但是,汪先生在书中论述说:现代管理科学的细化程度,远远赶不上现代化生产和操作中的细化程度。现代化的大生产,涉及面广,场地分散,分工精细,技术要求高,许多工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有些还涉及到几个国家。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上海牌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可以说,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那么对于企业而言,面对这样的一个时代,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作为著名的企业顾问专家的汪先生认为,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建立“细节优势”,才能保证基业长青。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动画片制作中心的迪斯尼公司就十分善于从细节上为观众和客人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使游人在离开迪斯尼乐园以后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们调查发现,平均每天,大约有2万游人将车钥匙反锁在车里。于是他们抓住了这个细节,公司雇佣了大量的巡游员,专门在公园的停车场帮助那些将钥匙锁在车里的家庭打开车门。无须给锁匠打电话,无须等候,也不用付费。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成千上万的游客感受到迪斯尼公司无微不至的服务。

迪斯尼公司的服务意识与其产品一样优秀,因为公司内部流传一种“晃动的灯影”理论。所谓“晃动的灯影”,这也是迪斯尼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一词汇源自该公司的动画片《兔子罗杰》,其中有个人物不小心碰到了灯,使得灯影也跟着晃动。这一精心设计,只有少数电影行家才会注意到。但是,无论是否有人注意到,这都反映出迪斯尼公司的经营理念一直臻于至善。从而造就了迪斯尼公司越来越深入人心。

细节造就完美。世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完美,但无论企业也好,人也好都应该有一个追求完美的心态,并将其做为生活习惯。目前,很多总经理虽然有远大的目标,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缺乏对完美的执着追求,事事以为“差不多”便可,结果是:由于执行的偏差,导致许多“差不多的计划”到最后一个环节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总经理经常面对的都是看似琐碎、简单的事情,却最容易忽略,最容易错漏百出。其实,无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无论有怎样辉煌的目标,但如果在每一个环节连接上,每一个细节处理上不能够到位,都会被搁浅,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与魔鬼在细节上较量,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经验锦囊:

让每一个细节都将公司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就形成了特色。有特色才能生存,才能壮大。细节无处不在,细节才能真正使企业的发展实现从0到1的质变。

62.小疏忽带来大损失

如果发现公司有不合理的现象,要立刻设法铲除,不可姑息。对产品同样,不要因为是自己做的有了毛病就讳而不宣,等到让消费者发觉时,受损害的就不止你本人,很可能连整个公司的名誉,信用也受到拖累。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爱立信与诺基亚、摩托罗拉并世称雄于世界的移动通讯业。但自1998年开始的3年里,当世界蜂窝电话业务高速增长时,爱立信的蜂窝电话市场份额却从18%迅速降至5%,即使在中国市场,其份额也从1/3左右迅速地滑到了2%!爱立信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一日千里地从手机销售头把交椅跌落,不但退出了销售三甲,而且还排在了新军三星、菲利浦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上,国际上很多濒危的企业一到这个市场就能起死回生、生龙活虎,但爱立信却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

2001年,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大家去买手机时,都在说爱立信如何如何不好。当时,它一款叫做“T28”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这本来就是一种错误,但更大的错误是爱立信漠视这一错误。“我的爱立信手机的送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他们告诉我是主板坏了,要花700块钱换主板。而我在个体维修部那里,只花25元就解决了问题。”这位消费者确切地说出了爱立信存在的问题。那时,几乎所有媒体都注意到了“T28”的问题,似乎只有爱立信没有注意到。爱立信一再地辩解自己的手机没有问题,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捣鬼。然而,市场不会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不给爱立信以“伸冤’’的机会,无情地疏远了它。

信奉“亡羊补牢”观念的中国消费者已经给了爱立信一次机会,只不过,爱立信没能好好把握那次机会。

1998年,《广州青年报》从8月21日起连续三次报道了爱立信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引发了消费者以及知名人士对爱立信的大规模批评。而且,爱立信的768、788C以及当时大做广告的SH888,居然没有取得人网证就开始在中国大量销售。当时,轻易不表态的电信管理部门的声明,证实了此事。至此,爱立信手机存在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但爱立信一如既往地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据当时参加报道的一位记者透露,爱立信试图拿出几万元广告费来封媒体的嘴;爱立信广州办事处主任还心虚嘴硬地狡辩:我们的手机没有问题!既然选择拒不认错,爱立信自然不会去解决问题,更不会切实去做服务工作。

质量和服务中的缺陷,使爱立信输掉了它从未想放弃的中国市场。无独有偶,美国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但他们因事后采取的措施及时、正确,使得公司效益迅速回升,转危为安。

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泰乐诺胶囊是一种止痛药,1981年的销售额达到13.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销售额的7%,利润的17%。1982年9月,一位患者服药后当天死亡。消息传出后,强生公司在止痛药的市场份额迅速由35.3%下降到7%,公司面临着巨大危机。公司迅速作出反映,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结果,经过一番努力,在八个月后,公司重新赢得了35%的市场份额。

同样是面临这样的危机事件,爱立信输掉中国市场,而强生公司却转危为安。这其中的奥妙有多少人研究过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代企业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很多决策者制定的方针路线都是正确的。但是,往往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落实时,再好的计划都会走样变形,甚至完全失败。

经验锦囊:

就总经理而言,不要忽略一些细小的错误,否则就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63.魔鬼藏于细节

“魔鬼在细节”,这是美国人讨论一些有影响的成功或失败事件,或谈论立法、政策时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成语。中国也有类似说法,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见微知著”等。它们强调“细小”的东西可“成大事”,亦可“乱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