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继续抵抗不仅无意义、无用处,而且还是办不到的事。1943年1月底,这一场史诗性的战役已近尾声。1月28日,这一支曾经显赫一时的军队的残兵余卒现在被分割在三小块袋形阵地之中,保罗斯将军的司令部在南面一间地下室里,总司令保罗斯将军颓丧地坐在黑暗角落里的行军床上。
1月30日下午19∶45分,第六军团司令部的发报员自己决定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俄国人已到了我们地下室的门口。我们正在捣毁器材。最后写上“CL”——这是国际无线电码,表示“本台停止发报”。
在第六军团司令部并没有发生最后一分钟的战斗。保罗斯和他的参谋部并没有按希特勒的命令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卒。总司令的地下室的黑黝黝的洞口,有一名苏军下级军官率领一班士兵来探头伸脑窥看。苏联人叫里面的人投降,第六军团的参谋长施密特将军接受了要求。保罗斯瘫软无力地坐在行军床上,施密特问他:“请问陆军元帅,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保罗斯连吭一声的力气都没有了。
北面的一个德军袋形阵地中是两个装甲师和四个步兵师的全部残兵余卒,坚守在一座拖拉机工厂的废墟中。2月1日夜间,部队接到希特勒总部发来的一个电报:德国人民期望你们与守卫南面堡垒的部队一样,履行你们的职责。你们继续多坚持一天、多坚持一小时,都有利于建立一条新的战线。
2月2日快到中午时分,这支部队支持不住终于投降了。
血肉模糊的战地终于没寂下来了。2月2日下午14∶46分,一架德国侦察机在城市高空飞过,发回电报:斯大林格勒已无战斗迹象。而此时,9.1万名德军其中包括24名将军正在冰雪途中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凄凉的西伯利亚战俘营。这批战俘都是饥肠辘辘,身患冻伤,大部分还负了弹伤,人人迷茫颓丧。他们抓紧了裹在头上的满是血污的毛毯,以抵御零下24℃的严寒。两个月以前,这一支远征部队共有28.5万人,可是现在除了20 000名左右罗马尼亚部队和29 000万伤员空运回国外,残存的就这些人。剩余人员已全部战死。即使是在这年冬天正向战俘营作艰苦行军的这9.1万人中,也只有5000人战后有幸能活着回到德国。
这时,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暖气烧得热呼呼的大本营里,正在大声责骂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将领们不懂得如何和何时杀身成仁。希特勒和蔡茨勒将军接着就如何向德国人民公布投降消息的问题简单地交换了意见。2月3日,即保罗斯等投降后的第三天,最高统帅部发布一项特别公报:
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结束。第六军团在保罗斯陆军元帅的卓越领导下,忠实地履行了他们打到最后一息的誓言,为优势的敌人和不利于我军的条件所压倒。
德国广播电台在宣读这项公报时,先放送低沉的鼓声,宣读之后放送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接着希特勒宣布全国志哀4天,4天之内各地所有的剧院、电影院和其它一切娱乐全都停止营业。
纳粹分子狂妄可怕的大美梦,终于在冰天雪地的斯大林格勒破灭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从此,苏联红军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最先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则步步后退,开始走向下坡路。苏联人民和军队是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主力军。
莫斯科红场阅兵式
希特勒对苏联的战争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战略,他一方面派兵入侵斯大林格勒,一方面希望及早占领莫斯科,消灭苏联红军,结束苏德战争。
1941年9月30日,德国中央集团军从南翼向莫斯科发起了代号为“台风”的进攻,并于10月2日突破了莫斯科的苏军外围防线。战争进行到10月中旬,已有大量的红军将士为国捐躯,数十万苏联人成了德军的俘虏,但却未能有效地挡住德国从西、北、南三面对莫斯科进行包围。莫斯科命悬一线。
当此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斯大林调兵遣将,任命朱可夫将军为改组后的方面军司令员,负责组织几个最紧要地段的防御作战。同时迅速将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迁往距莫斯科800公里外的古比雪夫。而斯大林本人则拒绝离开,硬是留在莫斯科,与莫斯科共存亡。
斯大林及其最高统帅部定下了在莫斯科近郊大量歼灭德军,坚决粉碎敌人进攻的坚强决心。为了确保这一决心能够顺利实现,斯大林下令苏联红军依托各种防御工事,大量消耗德军的力量,抗击敌人的进攻。这种作战策略为己方迅速组建、调集强大的后备力量进行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斯大林还清楚地意识到,要想改变当前这种不利态势,除了军事上的因素之外,还要促成首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浴血抗战。这样才能胜利地保卫莫斯科,保卫全国。
为此,苏联国防委员会于10月19日宣布莫斯科戒严,并号召莫斯科全体公民“不惜一切,配合红军,誓死保卫莫斯科”。次日,苏联共产党机关报《真理报》又以《阻止敌人向莫斯科前进》为题,发表社论,动员全市人民在敌人到达首都之前,用自己的生命保卫莫斯科,保卫国家。莫斯科人民热烈响应斯大林的号召,他们临危不惧,奋勇抗战,纷纷表示要在红场为列宁而战斗。正是由于有了莫斯科乃至全国人民作为坚强的后盾,前方将士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终于挫败了希特勒在10月中旬占领莫斯科的企图。
时间进入11月以后,莫斯科的天气更加寒冷。保卫莫斯科的作战也进入了转折关头。苏联红军虽然已将德军顽强地阻滞在外线,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莫斯科被敌人包围的险恶处境。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24周年的纪念日已经临近。值此苏联人民的重大节日到来之际,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能否安全度过24岁的生日,同时也有不少群众既为斯大林这位伟大统帅自身的安全担忧,又把斯大林留在莫斯科看成是一种安全和希望的象征与保证。鉴于国家、军队和人民在这种特殊条件下的特殊需要,斯大林决计采取措施,进一步激励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更加充满信心,直至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所以,尽管敌人飞机在盘旋,前方将士在拼杀,但11月6日这一天,苏联领导人依然在莫斯科地下铁道“马雅柯夫斯基”车站的月台上隆重举行了十月革命节的庆祝大会。斯大林专门作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的报告。
11月7日清晨,莫斯科红场上人群如潮,照例举行盛大庆祝游行和阅兵活动。这次传统的阅兵式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准备的,并采取了非常严密的防敌空袭措施。庆祝活动开始后,莫斯科红场上革命歌声响彻云霄。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将军直接指挥阅兵式,并负责整个莫斯科防区的工作。
当《斯拉夫告别曲》巍然奏响时,斯大林威武而庄严地站立在列宁墓前,检阅了斗志昂扬的红军队伍,向着受阅官兵郑重致意,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做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的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做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希望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让我们伟大的先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季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英勇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的旗帜引导你们”
参加阅兵的全副武装的红军官兵,迈着雄伟、整齐的步伐在列宁墓前通过,接受最高统帅斯大林的检阅,随后则以莫斯科红场作为起点,直接开赴各个战火纷飞的前线,参加对法西斯德国的战斗。
在敌军围困的战场上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和阅兵活动,不仅鼓舞了民心士气,同时也震慑了敌军。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9月初,希特勒就急不可待地要进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了。他下命令道,“中路必须在8天到10天之内开始行动。”“包围他们,击败他们,消灭他们。”
10月2日,对莫斯科的大规模进攻开始了。进攻的代号是“台风”。意思是他的进攻像台风似地猛袭苏联人,要在莫斯科前沿歼灭苏联人的作战部队,要把苏联打垮。
但是,独裁者希特勒又一次犯了自大的毛病。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苏联首都莫斯科,他还认为不够,又下令北路的陆军元帅冯·李勃同时占领列宁格勒,在北面与芬兰军队会师,继续向前推进,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他又下令伦斯德同时清扫黑海沿岸,拿下罗斯托夫,夺取迈高普油田,向伏尔加河岸的斯大林格勒进军,以切断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地区的最后联系。伦斯德向希特勒解释,这样做意味着要越过第聂伯河做四百多英里的大进军,队伍的左翼将危险地暴露在敌人面前,这时希特勒对他说,南路的苏军现在已没有多大能力抵抗了。伦斯德对于这个荒谬可笑的命令只好报以假笑,果然,他以后碰到的是与希特勒的估计截然相反的情况。
德军沿着当年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的老路一直向前推进。10月上旬时,德军几乎没花什么力气就包围了在维亚兹马和勃良斯克之间的苏联两支部队,据称此段俘虏了65万人,还有5000门大炮和1200辆坦克。到了10月20日,德国装甲部队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距离莫斯科仅40英里(约64公里)的地方。这时,的确让人品到了希特勒发动的“闪电战”的滋味了。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苏联中央各部和外国使馆急忙向后撤退到伏尔加河上的古比雪夫。
这时,就连头脑清醒的哈尔德也相信,凭着希特勒的大胆的领导和有利的天时,在苏联的严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老天爷帮了苏联人大忙: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的季节来临了。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都得用许多马队来拉才能前进。所有车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甚至牵引机行动起来也十分困难。不上几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动弹不得了。
当莫斯科似乎已经在望的时候,德军官兵的心情却开始起了变化:苏联的抵抗变得坚决起来,战斗越来越激烈,而己方可供使用的大炮和坦克远远不够。从这时候起,曾经在这同一条路上走向莫斯科的拿破仑大军的鬼影和拿破仑全军覆没的事迹,就常常萦绕在纳粹征服者的睡梦中。德国将领们开始阅读或者重读高兰古侯爵所著的关于这个法国征服者1812年冬天在俄国惨败的可怕故事。
这一年冬天,俄国变得异常寒冷。11月3日,第一次寒潮到来时,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而且还在继续下降。到11月7日,古德里安报告说,部队开始发现“严重冻伤病员”。13日,气温降到零下8℃,“越来越觉得”缺少冬衣了。枪炮和人一样受到了严寒的影响。
由于供坦克履带防滑用的尖铁没有运到,路上的冰引起了不少困难。天冷使得大炮上的瞄准镜失去了效用。发动坦克时,得先在底下点火烤一阵。燃料常常冻结,汽油也冻得黏糊糊的……
冰天雪地,无处避寒,无衣御寒,人员装备受到严重损失,燃料供应也糟糕透顶。结果人心惶惶,甚至一直影响到后方博哥罗次克。
到了风雪交加、气温持续在零下的11月底,在希特勒和他的大部分将领看来,莫斯科似乎已在股掌之中了。德军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北、南、西三面,已到达距离目标20~30英里(1英里≈1.6公里)的地方。
希特勒远在后方东普鲁士的大本营里,反复地端详着地图。在他看来,到莫斯科的这最后一程,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军队已前进了500英里(1英里≈1.6公里);他们只要再走20~30英里(1英里≈1.6公里)便行了。他在11月中旬对约德尔说:“我们最后再用点力,就要胜利啦。”
陆军元帅冯·包克负责指挥中央集团军向莫斯科作最后攻击。他在11月22日打电话给哈尔德,以马恩河战役与现在情况相比,他说:“那次战斗中,投入最后一个营就决定了战役的胜利。”包克对参谋总长说,他相信一切都已不成问题。到11月的最后一天,他果然投进了他的最后一个营。对苏联心脏的最后的总攻,定在第二天,即1941年12月1日。
最后的总攻意外地遇到顽强抵抗。这是有史以来在一条战线上集中最强大的坦克部队:在莫斯科正北,霍普纳将军的第四坦克集团军和霍特将军的第三坦克集团军向南进迫,在莫斯科正南的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军团从土拉北上,克鲁格的庞大的第四军团居于中央,穿过市郊的森林向东杀开一条血路——希特勒的最大希望就寄托在这样声势浩大的军事部署上。
到12月2日,第258步兵师的一个侦察营突入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已经明晰可见,但在第二天早晨他们就为几辆苏联坦克和从市内工厂紧急动员起来的工人队伍所击退。这是德国军队达到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地方;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克里姆林宫。
因为碰上的是苏联人,再加上那样的鬼天气。12月4日,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军团从南面攻占莫斯科的企图已被制止。第二天,温度又下降了5℃。德军的坦克差不多动弹不得了。同时,侧翼和在土拉北面的后卫都受到了威胁。
12月5日是关键性的一天。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200英里(1英里≈1.6公里)的半圆形阵地上,进攻被全线制止住了。这一天是德国将领们最黑暗、悲惨的一天。希特勒试图在1941年彻底打败苏联的希望,已在最后一分钟内化成泡影了。
第二天,12月6日,苏联中路战线司令朱可夫将军,发动了反攻攻势。在莫斯科前沿200英里(1英里≈1.6公里)长的战线上,他的7个军团和2个骑兵军共计100个师全线出击。这些部队都得到很好的装备和训练,能适应在严寒深雪中作战。这位不大闻名的将军有着由步兵、炮兵、坦克兵、骑兵、空军组成的这样一支强大兵力,这是希特勒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们的突然而猛烈的攻击,使德国军队和第三帝国遭到永远不能完全恢复过来的损失。在严寒的12月和1月上旬的几个星斯中,遭到打击、正在撤退的德军的防线遭到苏军的不断突破,正如130年前拿破仑的大军一样,看来就要瓦解和消灭在苏联的冰天雪地中了。在好几次严重关头,德军真的差一点就遭到这个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