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成功的自己 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3260200000025

第25章 时势造英雄

历史是英雄人物的画廊,英雄豪杰们之所以能够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立足,在尖锐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有一个共同的诀窍,那就是善识时务,顺应客观形势,遵循历史需要。

以敢于劝谏而名垂青史,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一起忠心辅佐唐太宗,开创了盛极一时的“贞观之治”的一代名臣魏征,是一位懂得时势造英雄的人,正是因为他选择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他的才华和忠诚才能在青史留名,在历史上享有崇高盛誉。

魏征生于北周时代的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其时,天下大乱,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曾经出仕隋朝,做过地方官,但很早就去世了。所以,魏征年轻时候的生活十分清贫,但魏征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在学问和政治才干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正值隋炀帝荒淫无道之时,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隋。魏征先是参加了元宝藏的起义军,但又觉得看不清楚天下大势,心中很茫然,不知所从,便出家当了道士,以避一时之乱。后来,另一支起义军的首领李密非常赏识他,就派人把他请去,让他掌管军中的文书。

在李密的军中,魏征的地位很低,他没有任何发言权。即便是合理而有远见的建议,李密也不予采纳。李密的刚愎自用,致使本部被王世充部火攻加奇袭,最终惨遭失败。

此时的魏征,已看出李密决非改变天下的人,恰好这时李密走投无路投降了李渊。于是魏征便抓住机会,成为了李渊手下的一员谏臣,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李唐王朝建立后,太子李建成见魏征颇有才华,便把他找来当作心腹,魏征也忠心辅佐。后来,李建成的势力愈来愈巩固,岂料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自己当了太子。李世民也知道魏征既是李建成的心腹,又非等闲人物,就立刻召见了他,责问他说: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间的关系呢?魏征没有巧言机辩,而是据理回答,他说:人各为其主,如果太子早听信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忠于李建成,又有什么错呢?管仲不是还射中过齐桓公的带钩吗?

李世民听他说得既坦率又有理,尤其他举出了管仲射小白的历史故事,自己不能显得没有气度,就赦免了他,并封他为主簿,至此魏征算是真正地开始“发迹”了。

李世民即位为皇帝不久,就提升魏征为谏议大夫。唐太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成就了魏征的名声;魏征也敢于犯颜直谏,促成了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性格。魏征的进谏和唐太宗的纳谏同样名垂青史,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谏议大夫的职责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这是个很奇特的官,它既无足轻重,又重要无比;它既无尺寸之柄,但又权力很大。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谏议大夫的意见,皇帝听还是不听。唐太宗任命魏征为谏议大夫,表现了唐太宗对他的才能的认可和对他本人的信任与尊重。后来又把他提升为尚书丞,就更能使他随侍左右,时时处处提醒规劝皇帝了。

魏征就是在这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做谏官的。他劝谏的内容从长治久安的军国大计,到皇帝个人的起居生活,涉及到许多方面,对唐太宗及唐朝贞观年间的政治,可以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魏征以勇于劝谏而名垂史册,他的理想和抱负也只有在善于纳谏的唐太宗李世民那里才能得到施展,倘若换了别的帝王,他恐怕早就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了。因此,一个人要成大事,必须做识时务之人,必须时时刻刻密切关注时势的现状和变化态势,寻找得胜的时机,将自己的才华建立在可靠的客观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