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3258900000012

第12章 毛泽东品评《三国演义》(11)

1958年5月17日,******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作第二次讲话。他说:“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十个指头九个好,一个指头有问题。华者花也,不要只开花不结果实;不要粗而不细,要学张飞粗中有细;要看到我们的弱点、缺点,以免秋后达不到指标的要求。”(李锐:《“******”亲历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342页。)

1958年6月7日下午3时,陈毅率黄镇和另外几位回国的大使,一同来到中南海游泳池。池水和天空一样蓝。******出水后,披上浴衣,向池边的藤椅走去。他招呼大使们入座,递一支烟给陈毅。陈毅摆摆手:“我戒了。”******笑着把烟放在嘴上,说:“还是你有决心,我戒不了。”******伸手划开眼前淡薄的烟雾,十分沉着地望着变成许多不规律的烟雾在慢慢挥发,随便谈起来。在说到外交上也要破除迷信时,******便开始了他擅长的“古为今用”:“人太稳了不好,野一点好。子路是个野人,孔夫子离不开他。因为他有‘打手’作用。孔子自从得了子路,就比较平静了些,当然不是压服的办法。”******兴致极高,揿灭了一支烟,又点上一支。他对多少有点吃惊的外交官们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三国时关张开始因孔明年轻不服气,刘劝说也不行,没封他官,因封大封小都不好。后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回来后才封为军师。东吴程普是老将,但叫周瑜挂帅,打了赤壁之战的大胜利。”“自古以来多是年轻的代替老的。”******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尹家民:《将军不辱使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53页。)

子路,即仲由(前542一前480),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主要门生之一。为人刚直、鲁莽,有勇力。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曹公败于赤壁,引军还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担任的所谓“军师”,乃《三国演义》所称,不见于史传。

1958年9月21日,******由南京赴上海、杭州火车途中,同行的有民主人士张治中和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据张治中日记:

在去杭州的火车上,我和罗部长到主席的车厢去,主席手上拿着一本《三国志》在看。主席说:“《三国志》不错,看起来很有意思。”我想起在武汉某次晚会听到的相声《歪批三国》,就从这里打开话匣子。主席想起也就大笑:“编相声的人对《三国演义》是相当的熟。他们说《三国演义》中三件奇怪的事,指出诸葛亮一年四季不管冷热,手上都拿把羽毛扇,真好笑。”由此谈到陈寿,谈到周瑜、鲁肃、曹操、刘备、孙权,和对曹操、刘备的评价。接着又谈到赤壁之战。谈到刘备入川,干部少而弱,南方干部多,北方干部太少。谈到曹操并不姓曹,关羽并不姓关。

后来又谈到《三国志》的周瑜、鲁肃、吕蒙合传。主席告诉我们:“这个合传特别是吕蒙部分不可不看。吕蒙是行伍出身,以后孙权劝他念书,做了东吴的统帅。”然后他又说:“我们现在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以后才受到教育的,他们不可不看《吕蒙传》。”罗部长列举许多高级军官都是行伍出身的。我提到陆逊,主席说:“最初陆逊是吕蒙手下的一个中级军官,以后继吕蒙当了统帅。”“关羽攻曹军手上的樊城,吕蒙用计骗关羽把全军开到前方,然后轻骑疾趋南郡(现在的宜昌),南郡太守麋芳投降。关羽将士家眷留在南郡。吕蒙进城办法很好,对他们不但不加损害,还特加照顾,对年老的慰问,对疾病的给医药,对饥寒的给衣服粮食,对关羽的财产丝毫不动,对关羽派来的人很优待,使他和将士家属相会,结果起了很大的作用。关羽的将士知道了,军心涣散,士无斗志,使得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

主席还谈到陆逊的儿子陆抗,孙子陆机、陆云,这两兄弟在晋代是有名的文学家。他又说:“陆机的《文赋》是有名的,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只是写得冗长些,能压缩一半就好。陆机写文赋时很年轻,才二十岁吧。”我说我没有读过《文赋》。主席说:“范文澜也没看过,我曾告诉他看了。”(张治中、余湛邦:《张治中与******——随从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日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2页。)

据余湛邦回忆:在武汉军区举办的晚会上,著名相声演员连阔成演出了《歪批三国》,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科打诨,引人入胜。他谈到《三国演义》中有三件怪事,其中一件是诸葛亮不管春夏秋冬,不分天热天冷,在家在外,手里都拿着一把鹅毛羽扇。然后引出诸葛亮和黄承彦女儿的恋爱故事。描写他们两人都是军事政治全才,上精天文,下通地理,古今战史,奇门遁甲,经史子集,三教九流,无所不精。说是黄氏女把这渊博的学问,都写在这羽扇上,因此诸葛亮爱不释手,一遇到疑难,只要翻扇一看,一切精确答案都马上找到,所以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都是这位黄氏女贤内助的功劳。大家一听,都知道是编的,但编的入情入理,引人入胜,因此都感到津津有味。诸葛亮手拿羽扇,这是千千万万人都看到的,但都没想到为什么。经相声演员点出,都不禁哑然失笑。第二天,张治中到******住处,毛还津津乐道说:“看来,这些演员对《三国演义》是读透了的,所以能够娓娓而谈,惟肖惟妙,情节曲折,群众喜怒哀乐随之。”(即《张治中与******》同一书,第162页。)

吕蒙(178—219),字子明,东吴将领,勇而有谋。后代鲁肃领兵,袭取荆州。不久病死。吕蒙少年就投军,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了将军后,努力学习兵法和历史书。他常能提出很好的看法,由此人们称他是“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吴下阿蒙”后来便比喻一个人进步很大,今非昔比。

“吕蒙取南郡”,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南郡,为汉荆州六郡之一,治所在今湖北江陵。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晋太康十年(290),集合三国的官私著作,撰《三国志》六十五卷,以纪传体例分记魏、蜀、吴三国史事。因文笔简练,叙事明了,被时人誉为良史之材。

陆逊(183—245),字伯言,吴国名将。曾与吕蒙合计取荆州(江陵),后代吕蒙为将。吴黄武元年(222)出任大都督,率吴军在彝陵用火攻大败蜀军。

麋芳,原系刘备部将,后任南郡太守。降吴后,授将军,后不详。

陆抗(226—274),东吴后期将领,陆逊之子,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质。

陆机(261一303),陆抗第四子;陆云(?一303),陆抗第五子。陆抗死后,陆机、陆云与兄陆晏等分领父兵。吴亡,隐居,后至洛阳做官。他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又一本书中说,三国时代的名将吕蒙,《三国志》的作者在评价他时引用了孙权的话:“吕蒙勇而有谋。”******十分赞赏这个评价,在这6个字旁加了密密的旁圈。一个将领,既要做到有勇,又要做到有谋,是极其难得的。(高梁红主编:《******重视的历史人物》,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第95页。)

1959年7月23日,******在庐山,就人民公社等事情说,你说我不放大炮吗?我也放了三个:一个人民公社,一个大炼钢铁,一个总路线。彭德怀同志讲的,张飞粗中有细,他说他粗中无细。我说我也是张飞,粗中有点细。我讲公社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要有个过程。当然那个过程,现在看起来,可能过于短了一点,我讲大体两个五年计划。(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8页。)

1959年7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扩大会上说:“人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不可能如同孔明那样,事先安排定锦囊妙计。”(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0页。)

“锦囊妙计”,现比喻预先制订的、到一定时候再拿出来的好计策。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1959年8月1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就政治挂帅和军委工作批评彭德怀说:“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参加中央的会,等于没参加。周瑜是政治家,程普开始不顾从,他是老将军,同当右军都督。你为何不能容纳这些元帅,无非乱中求治,没有周瑜那种气概,年龄比周瑜大,经验也多。其他元帅经验不见得比你多,也没有程普那么老。元帅团结在自己周围,疙瘩解开。”(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9页。)

1964年,******在一次谈话中指出:“现在必须提拔青年干部。赤壁之战,群英会,诸葛亮那时27岁,孙权也是27岁。孙策起事时只有十七八岁。周瑜死时才不过36岁,那时也不过30岁左右。鲁肃40岁,曹操53岁。事实上,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社会科学论坛》1995年第1期。)

1965年1月23日,******在一次谈话中又说:“看起来还是青年人行。群英会上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人,诸葛亮当时才27岁。孙策初干事时,不到20岁。孙权更小。”(《社会科学论坛》1995年第1期。)

1971年9月10日,******的专列在靠近绍兴的一条专线上,他与浙江省党政军负责人南萍、陈励耘、白宗善作了谈话。这次谈话,讲了庐山九届二中全会的问题,党的历史上几次********的问题,军队干部的团结问题、战略问题等。谈话中,毛主席还说:不要带了几个兵就翘尾巴,就不得了啦。打掉一条军舰就翘尾巴,我不赞成,有什么了不起。三国关云长这个将军,既看不起孙权,也看不起诸葛亮,直到麦城失败。******在这次谈话中,再一次批评了****、黄永胜。(汪东兴:《毛主席在粉碎****反革命政变阴谋的日子里》,见《****党史资料》(第49辑),****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1975年5月3日,******召集在京政治局委员开会。很长时间,******都没有召集政治局会议了。******在外地休养了十个月,刚刚回到北京。在会议最后快结束时,******对自己所作《水调歌头·游泳》一词的两句作了解释:“我说才饮长沙水,就是白沙井的水。武昌鱼不是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叫什么县我忘了,那个地方出鳊鱼。所以我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孙权后来搬到南京,把武昌的木材下运南京,孙权是个能干的人。”******念了辛稼轩的一首《南乡子》中的两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当今惜无孙仲谋。”他指着叶剑英说:“他看不起吴法宪。刘是刘震,曹是曹里怀,就是说吴法宪不行。”******让叶剑英念这首《南乡子》。叶剑英随口念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很高兴,对大家说:“此人有文化。”他指的是叶剑英,并且又重复了一遍刚才念过的这首词中的那两句,以及吴法宪不行,曹、刘为谁的话。(贾思楠:《******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351—352页。)

“古代的武昌”,即今湖北鄂城,三国时期称武昌,一度曾为吴国的都城。

4、客观评价华佗、庞统、荀彧、程普、刘表、郭嘉、张鲁、袁绍、董卓、张昭等人

傅连暲长期从事******等党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工作。1934年秋,******在江西于都突然病倒,持续高烧,病情严重。当时正值第五次反“围剿”的紧急关头,******肩负着调查突围路线的重任。谢觉哉、张闻天急电召傅连暲赶赴于都。经傅连暲详细了解病情,确诊为恶性疟疾,随即千方百计抢救治疗,使******得以迅速痊愈。事后,******半开玩笑地对身边的同志说:“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个医生叫华佗吗?”接着,他讲了华佗的故事,讲完了又说:“我们现在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徐富俊等:《英武满华堂——******和他的将军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又见,边齐:《傅连暲与卫生保健工作》,《人民日报》1994年12月18日。)

华佗(?一208),字元化,东汉医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老乡。麻醉术的发明者,尤擅长外科,被誉为神医。后为曹操所杀。《三国志·魏书》有《华佗传》,记述他的医术高明甚详,华佗由此千百年来被民间奉为“医圣”。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十五回。

1935年前后,刚到陕北时,******对“抗大”(即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的学习抓得很紧。他常说:要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记得在一次校务办公会议上,他对大家讲:“我们要来一个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掌握的知识多。只要是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猎。但不能一目十行。三国中那个庞统能一目十行,我是从来不信的,那是神话。读书先是粗读,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是复读,重温一下重要章节,也叫精读。在这个基础上再写点读书笔记,问几个为什么,联系实际思考一下周围的事情。这样才能防止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穰明德:《******同志要求我们多读书》,《湖南日报》1983年12月9日。)

“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速度很快,而且记忆力、理解力、反应能力也好,过目便能掌握。

庞统(179—214),字士元,东汉末期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时与诸葛亮齐名,号称“风雏”。被刘备任为军师中郎将。后从刘备入蜀,在围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时,中流矢死。庞统“一目十行”故事,不见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出处不详。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1952年,******在武英殿版《二十四史》重刻本的若干列传作了眉批,其中涉及三国人和事的有多篇。如在《南史·王弘传》,就其中一段“宋武帝召补镇军咨议参军,以功封华容县五等侯,累迁太尉左长史。从北征,前锋已平洛阳,而未遣九锡。弘衔使还都,讽朝廷。时刘穆之掌留任,而旨乃从北来,穆之愧惧,发病遂卒”。批语:“略似荀彧。”(《******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荀彧事见《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系曹操主要谋主之一。他倡导曹操迁都许(今河南许昌),后任尚书令。汉建安十七年(212),董昭等建议曹操进爵魏公。他以为做人应该忠诚、谦让,不须过分讲究名禄。曹操知道后很不高兴,南征时,故意留他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还送去空食盒。他知道曹操用意,就自杀了。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

1953年6月30日,******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与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在谈到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时,他说:“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团中央委员尽选年龄大的,年轻的太少,这行吗?自然不能统统按年龄,还要按能力。”(《******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第7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