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心管人
3249900000016

第16章 深谙管理心经,让管理跨越心之墙(1)

带领自己用头脑就足够了;带领他人,要用心才行。

管理者“心动”,员工才会“行动”。

管理者“心动”,员工才会“行动”

王涛是一家企业的ERP项目负责人,为人老实,工作肯干,业绩优秀,ERP项目在他的认真操作下已经开始为公司产生效益了。

但是,去年年底他却向公司提出了终止劳动合同的要求,原因是他感觉公司管理层工作太不用心,管理者们要么各自忙各自的,要么不管不问,完全没有把这个花费不菲的项目放在心上,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协调,自己去处理,公司里到处都是白眼和冷遇,到处都嫌麻烦。

另外,他对自己的薪水也不太满意。做ERP项目两年多了,工资还是以前的一千多块,比一个从事事务性工作的内勤的工资多不了几个钱,公司领导根本没有将他的待遇问题放在心上。

王涛是这家小型企业的唯一的电脑高手,擅长程序编程,工作有耐心,坐得住,工作成绩也不错,像他这样水平的编程高手,市场价最少也得月薪6000元以上,可是在这个公司却拿不到2000。

这且不说,关键是公司领导根本没有把ERP项目真正当回事,口头上都表示得很好,要重视、要认真对待、要做好之类的话说了不少,在处理实际问题上却左躲右闪,好像ERP项目就是王涛一个人的事情。

王涛为使ERP软件更加适合公司的流程,更加本地化和个性化,便于ERP软件和公司的工作流程成功实现对接,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和精力,先后为公司设计开发了十几个小的辅助软件,工作成果卓著。

当然,这也给他增加了很多的烦恼和无奈。

烦恼和无奈来自于因缺乏领导支持而生出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在公司,没有其他人包括主管领导和他交流工作,没有人可以在ERP项目上对他提供帮助,有些人甚至惟恐避之而不及。在他们看来,ERP的实施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做些无用功,上还不如不上好。

有些人不但不提供帮助,还处处设置障碍,制造麻烦,一个BOM的录入问题就烦恼了王涛很长时间,管理层最终也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用孤军奋战形容王涛的感受恐怕最为贴切。

更让王涛伤心的是,他从别人那里听到了公司某些领导说的风凉话,说什么,这么复杂的东西,既麻烦又耽误工作,上它干什么,不如干脆停掉算了。

这个打击让王涛有点受不了,他为了ERP花费了这么大的心血,到头来却得到这样一个没有人情味的评价。另外,自己搞ERP项目都两年多了,工资还是以前的那么一点,没有任何变化,他真怀疑公司领导是否知道自己的存在,是否还有继续为公司工作的必要。

王涛的例子说明,企业管理层在用心管理方面做得很不够,其表现与管理者的责任相去甚远。在给了王涛一个重要责任的同时并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没有配备相关的资源,没有划清责任分工,没有表示对这份工作的重视,没有表达对这个项目所寄予的期望,没有做好日常的沟通,更没有用心对他进行激励,甚至连简单的用“薪”(薪水)管理都没有做到。管理者的不用心的表现最终使王涛对管理层丧失了信心,导致了王涛的去职。

管理层的不用心不仅使得一个花费巨大的项目胎死腹中,更失去一个优秀人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而且,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更多优秀人才的流失将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董仲舒在《为人者天》中指出:“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心之所好,体必安之;君之所好,民必从之。”他将管理者喻为人之心,将被管理者喻为人之体,身体是在心的支配下才活动的,所以管理者的心尤为重要,管理者“心动”,员工才会“行动”。

因此,管理必须要“用心”。

古人说,“运用之妙,关乎一心”。用心管理不仅要求管理者要有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而更多的则是要求管理者要有“心’:对员工要有尊重之心、激励之心、期望之心、合作之心、沟通之心、服务之心、赏识之心、授权之心、分享之心……

通过尊重、沟通、激励、合作、授权、分享等来触及员工的思想与心灵,让员工产生心灵的自觉自发自动,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绩效。

如果管理者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用心,善于用心,那么,管理将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同时,在这种“用心”营造的氛围中,会造就出更多的弗雷德。

尊重之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需要尊重,而无论其身份和地位。”尊重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管理尤其如此。

尊重别人是管理者人格魅力的一部分,如果你没有尊重别人,你的人格魅力一定逊色不少。在我们的想像中,应该看到每个人都挂着一块大标语牌:“让我感到重要”。

在奥斯特利兹战役开始的前夕,拿破仑巡视全军,自这处营火堆走到另一处营火堆。每当他停下来,官兵们都上来围住他。拿破仑和他们谈笑,并为他们的忠贞不二表示感谢。他向士兵们保证明天这一仗一定会获胜,并说明他已经准备好了医疗急救,一旦有人受伤,绝对会立即受到照顾。

“答应我们,”一位老兵朝他高喊:“你自己要远离炮火!”

“我会的,”拿破仑满脸感激的回答说:“我会准备在预备队中,直到你们需要我的时候。”

在工作中,职位的不同只是工作的内容责任不同,人人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所以,管理者必须同等地尊重每一个人。

惠普公司的创办人比尔·休利特及戴维·帕卡德在创立惠普时就建立信赖员工的文化,他们坚信员工都会好好做事,所以要员工乐在工作对惠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惠普要求内部主管要信赖员工,昼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感受到真空的成就感。

为了让员工有成就感,两位领导者的信念就是要以体谅、尊重与信赖来对待每一位员工,要创造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让每位员工皆有机会展现他们最佳的成绩,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且要随时肯定他们的成就。

有一次,戴维·帕卡德在一位工厂经理的陪同下一起巡视工厂。巡视中他们看到一位机械技工正在磨光一个塑料模具,于是便特别停下脚步来观看。俩人看出这位员工已经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磨光它,正在准备做最后的整修。

帕卡德好奇地伸手去触摸那只模具,机械技工马上说道:“把你的手指拿开,别碰我的模子!”那位经理马上问他:“你知道这个人是谁?”机械技工答道:“我管他是谁!就是不准随便碰我的模具。”帕卡德立即告诉经理:“他并没有错!那是他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尊重及信赖他对工作的执著。”

尊重和信赖员工,换来员工的信赖和肯定。

正如一位员工说的:“领导把我当成牛,我把自己当成人;领导把我当成人,我就把自己当成牛。”

真诚地去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人是企业唯一真正的资源,就应该尊重他,重视他,对他心存感激之情。

美国IBM公司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奥秘就在企业领导人充分新生员工。公司领导人根据“人是公司最大的资本”这一理念,使该公司的员工个个充满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心情愉快地工作,使他们成为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营销大军。公司创立者托马斯·J·沃森说:“我希望IBM的推销员能够被人青睐,受人尊敬。我希望他们的妻子儿女为他们的丈夫或父亲感到骄傲。”小沃森也说:“通过我们对人们的新生和帮助人们自己新生自己这样的简单信念,我们的公司就肯定能赢利。”

IBM拥有三条准则,这三条准则对公司成功所贡献的力量,被认为比任何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都更大。其中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个人”,这条原则早在1914年老托马斯·沃森创办IBM公司时就已提出,小托马斯·沃森在1956年接任公司总裁后,将该条原则进一步发扬光大,上至总裁下至传达室,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IBM公司有许多方法让员工知道,每一个人都可使公司变成不同样子,在纽约州阿蒙克的IBM公司里,每间办公室、每张桌子上都没有任何头衔字样,洗手间也没有写明供什么长官使用,停车场也没有为长官预留位置,没有主管专用餐厅,总而言之,那是一个非常民主的环境,每个人都同样受人尊敬。

IBM有着爱企业、爱本职工作的员工,他们为自己成为“IBM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IBM是人情味最浓、最尊重人、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世界一流的企业。IBM公司营造了一种崇拜式的企业文化,《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指出,IBM公司文化已经渗透到员工的心中,以至于一位在IBM公司工作多年的员工这样说:“离开IBM公司,就好像在移民。”

一位企业老总在谈到自己对员工的态度时说:“当我每次看到某个人的时候,我都要一丝不苟地对待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心不在焉只会给他们带来伤害。”所以,他在与员工相处时,都以友好、平等的态度来倾听他们的谈话,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尊重个人更多地表现是一种企业精神,而不是某种制度政策,所以它应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始终,始终把对员工的尊重摆在首要位置,让尊重成为你的修养。

尊重员工人格,推行“人格化管理”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不赞成使用“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他认为人就是人,人不是简单地服务于企业需要的资源。他说,对员工的信任与尊重,会换来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为企业带来最佳的收获。

华润集团副总乔世波先生在香港经常碰到有人问他:“这是你的‘马仔’吗?”乔总急忙摇头说:“这是我的‘同事’。”有一次,他和华润研究部负责人一同出席企业高层聚会。在会上,一位企业老总举杯向华润研究部负责人敬酒,并对乔世波说:“乔总,我向你的属下敬一杯酒。”乔世波马上纠正说:“不是我的属下,是我的同事。”一共纠正过三次。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纠正?乔世波解释说:“我们华润非常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并不看重权力和职位的差异。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同事’,这些同事有独立的分工,也有相对分级的领军人物,但大家的合作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的“人格尊重”就是“人格化管理”。要求在企业不论职位、不论资格和学历,都需要相互尊重。那种“自我优越”、“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等有损于他人尊严的情况,在团队中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因为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是团队的凝聚力,是团队得以形成的精神力量。

在人性中,自尊心是一种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每个人都具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管理者的尊重。自尊心是人的潜在精神能源,是人前进的内在动力。东方人所谓的“尊重”,主要是给面子,不要伤面子;而西方人所谓的“尊重”,主要是实事求是地承认个人的价值,而不是给面子。企业领导应该放下官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员工的优点,并宽恕他们的缺点,尊重员工特别是有独立见解的“不同声音”,广泛地倾听员工的意见,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其“不负使命”的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而如果企业员工处在恐吓和歧视的压抑下,他们的自尊心和生命价值得不到新生和满足,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畏缩不前的不良情绪。

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上,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是压倒一切的企业主体。

美国加得福尼亚洲一家钢铁公司,出现了令人头痛的员工蓄意怠工的问题。老板心急如焚,他又给员工加薪,又给员工授权,可没有产生丝毫激励效果。情急之下,老板请来一位管理专家,让他帮忙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这位专家来到公司后,不到一个小时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老板对这位专家说:“好吧!让我们在厂里转一圈,你就会知道这些肮脏的懒虫们出了什么毛病!”听了这句话,专家立刻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儿了,他说:“不用看了,我已经找到答案了。”

他开出的“药方”很简单:“你们所需要的,就是把每个男员工当做绅士一样对待,把每个女员工当做女士一样对待。这样做了,你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老板对专家的建议半信半疑,甚至不以为然。专家说:“诚恳地试上一星期吧。如果没有效果或不能使情况好转,你可以不付给我报酬。”老板点点头同意了。

十天以后,该专家收到一张支票并附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万分感情,詹姆斯先生。你会认不出这个地方了,这儿有了奋发向上的激情,有了和睦共处的新鲜空气。”

尊重员工人格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员工的私人身份得到尊重,他们才会感到真正受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管理者打成一片,站到管理者的立场,主动与管理者沟通想法探讨工作,完成管理者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为企业的发展付出。

员工的人格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的多的激励效果。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士光敏夫在《经营管理之道》一书中明确指出:“今后的管理者,他们将是提出希望的人而不是命令者,是给人帮助的人而不是统治者,是具有同情心的人而不是批评者。”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深知“人格化管理”的重要,他指出: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无论提出问题也好,还是交付任务也好,我总是避免用命令的口气对他们说话。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也要敬重他们所代表的传统”。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管理理念值得借鉴:他自认为能力不足,经常向下属求助。请求他们提供智慧。他经常对员工说“我做不到,但我相信你们能做到”。因而他要求管理者必须经常做“端菜”的工作,当然并不是要管理者真的亲自去为员工端菜,而是要尊重员工,对员工心存感激之情,这样使员工觉得重视他、尊重他、满足他人格受尊重的需要,激发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因而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

尊重员工的意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员工的参与程度越深,其积极性越高。尊重员工的意见,就是要员工自己做出承诺并努力实现其承诺。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让员工自己作出承诺并兑现承诺的机会太少,这种管理现状的直接后果是:员工对组织提出的目标没有亲和力、向心力,往往是管理者满怀雄心壮志,而员工却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