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做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彩,光彩照人。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须制作胎体。胎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他材料,也有用麻布披灰而固化漆最后形成脱胎的。胎体完成,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抛光到与瓷器媲美。像陶瓷、丝绸一样,中国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从材料工艺方面讲,其价值还要高于瓷器。只是漆器不易保存,晋唐以后漆器的生产数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不及瓷器。但作为我国特种工艺美术品,历代漆器艺术不断发展完善,时至今日,千文万华,留下了许多人类艺术史上的珍宝。
《韩非子·十过》篇:“尧禅天下,虞舜受之。斩山木而采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奢,国之不服者十三。”这段记载说明当时已有了漆器,也说明漆器当时就算高级品,使用它的大舜因此被弹劾奢侈腐败。1978年,在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朱漆木碗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漆器。商周时期的许多墓葬遗址也都有漆器发现,有彩绘漆器,还有嵌绿松石、螺钿和象牙的漆器,十分华美,只是完整的很少。战国和两汉时期是我国漆器艺术大发展的时期。大哲学家庄子曾任为国王管理漆树园的小吏。漆器作为饮食器皿,为统治阶级所爱好,制作极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金、玉、铜容器,其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是珍贵的器物。这一时期的漆器,迄今已在40多个县、市的近80个地点有过发现,分布地域和出土数量都远远超过前代。长江中下游各地出土的完整漆器较多,这可能与地理环境及墓室结构所提供的较好的保存条件有关。其中以江陵楚墓、长沙楚墓、湖北云梦和四川青川秦墓、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省江陵凤凰山汉墓中出土的成批漆器最为著名。所见漆器种类繁多,家具有床、几、案、箱,炊厨用具有俎,饮食器有盘、盂、卮、樽、耳杯、勺、匕,妆奁器有奁、盒、梳、篦、匜、鉴,陈设品有座屏,仿铜礼器有鼎、豆、壶、钫等。此外,还发现许多乐器如鼓、瑟、笙、编钟架,兵器如甲胄、盾、弓、矢箙、剑椟以及戈、矛等长兵器的柲,交通工具如车与肩舆等,丧葬用具如棺、笭床、镇墓兽等也都经过髹漆,可见漆器种类之全,用途之广。有些漆器上刻有“大官”“汤官”等字样,系主管皇家膳食的官署所藏之器;书写“上林”字样的,则是上林苑宫观所用之物。据有的漆盘铭文记载,当时长乐宫中所用漆器,仅漆盘一种,即达数千件之多。贵族官僚家中亦崇尚使用漆器,往往在器上书写其封爵或姓氏,如“长沙王后家般(盘)”“轪侯家”“王氏牢”等,作为标记,以示珍重。这些漆器大都保存完好,经过脱水处理,光亮如新,颜色鲜艳,彩画纹样精美流畅,气势磅礴,是精美的古代艺术品。
魏晋以后,由于瓷器制作工艺的迅速发展,上层贵族的日用器皿也多用瓷器代替,漆器失去了往昔重要的地位,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家具、夹纻佛像和日用器皿。其中大型的漆器家具、夹纻佛像应该是最主要的,只是很少留传下来;小型的漆器日用器皿的制作相对较少,但在传世品和墓葬出土中还能见到。通过这些不多的漆器,我们可以发现,漆器工艺虽然失去了往日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却向着更加高级、精致的艺术化方向进步了。其制品种类多,技艺精,并有许多新的创造和革新。除了传统的一色漆、彩绘漆和镶嵌漆器之外,又创造了金银平脱、戗金、描金、浑金、犀皮、雕填、雕漆等,主要漆器品种到此时都已齐备。
在诸品种中,以单色漆器为主,从考古发掘和传世作品来看,有朱、紫、栗、黑色,除了著名的唐宋古琴外,主要是碗、盘、盒、奁、钵、托等器皿。造型与同时的瓷器相同,舒展大方,加上漆色单纯朴素、精光内涵,给人以古朴雅致的感觉,符合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风尚。明清宫廷精致一色漆器很少,以有乾隆御题的脱胎菊瓣形朱漆盒、盏为代表,以丝绸为胎,极为轻薄,色泽红润如珊瑚。
雕漆是漆器中工艺最复杂、造价最高昂的,因其漆层颜色的不同,而分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犀等。文献记载,唐代发明雕漆,但目前未见到唐代实物。宋代雕漆仅见有江苏镇江金坛宋墓出土的团扇柄与现藏日本的剔黑圆漆盒。元代雕漆制作业中出现了著名的艺人——张成、杨茂,从现存少数几件有张成、杨茂款的剔红盒、盘、渣斗等器物看,图案构图丰满,刀法藏锋清楚,磨工隐起圆滑,风格深厚清致,技艺极高。剔犀是在器胎上以黑、红两色漆逐层髹涂积累至相当厚度,再用刀剔刻出云纹、回纹等红黑相间的图案。现藏安徽博物馆的“张成造”针划款剔犀圆盒,雕云纹3组,刀口深达1厘米,剔刻深峻,纹样回环流畅,光亮润泽,精美绝伦,是工艺史上的珍品。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剔红,由张成的儿子张德刚与包亮主持内廷果园厂官办漆作生产。明朝末年,作为宫廷特有工艺的雕漆失传了。至乾隆四年(1739年),在乾隆皇帝的要求下,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样,苏州织造管理下的漆作仿制成功,此后宫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苏州制作。乾隆雕漆器物种类极多,并向大件发展,除盘、碗、盒、匣、炉、瓶之外,还有屏风、宝座,乃至车辇舟船、亭台殿阁的模型陈设等。
漆器中除了雕漆工艺最复杂、造价最高昂之外,再有就是填嵌类的金银平脱、嵌螺钿和百宝嵌了。金银平脱漆器只在唐代盛行,即在漆器上嵌上金银片制成的图案,在罩上透明漆。由于成本过高,以至于唐至德二年(757年)、大历七年(772年)朝廷下旨禁止制作。国内仅见国家博物馆的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镜子,而日本法隆寺、东大寺却保存着许多完整精美的唐代金银平脱漆器。唐代螺钿器见有著名的嵌蟠龙漆背镜、嵌人物鹦鹉纹漆背镜;宋元的螺钿器按照文献记载和绘画上的描绘,应该极为精美,但传世品很少,只见有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出土的黑漆嵌螺钿花卉经盒和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残片;明朝末年以来,扬州的螺钿漆器最为有名,螺钿装饰不但更加纤细,而且不再是简单的花纹,而是发展为五彩缤纷的山水、人物、花鸟画面,出现了江千里、方信川等名家。百宝嵌系用螺钿和各种玉石、象牙、翡翠、宝石、珍珠、玛瑙、珊瑚、蜜蜡、砗磲、沉香等珍贵材料以及椰子壳等镶嵌组成纹饰的漆器,故名“百宝嵌”,据记载也是明朝时一位扬州人周翥发明的。清代乾隆年间的百宝嵌名工有王国琛、卢映之、夏漆工等,另外卢映之的孙子卢葵生除了擅长百宝嵌之外,其所制漆砂砚也名震一时。
雕填、款彩和戗金是三种工艺近似并经常结合使用的传统漆器品种,即在朱色或黑色的漆器上用特制的工具戗刻图案的阴纹,后再填以各色彩漆或金粉、银粉。如江苏武进林前宋墓出土的人物花卉奁,在盖面戗刻两高髻妇人挽臂漫步园中,立面戗刻折枝花卉;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描金雕漆盒,其中在盒中心用描金绘出人物、波涛、火焰、散花等图案纹样。元代戗金漆器制作业更加发达,出现了著名艺人——彭均宝。不过元代戗金漆器多流往日本,国内很少见。在明代,戗金工艺不仅是民间漆器而且是宫廷漆器常用的装饰方法。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的宫廷戗金漆器仅次于雕漆制品,流传到今天的也不少,见有箱子、盘和银锭、方胜等式样的盒。清乾隆宫廷也有少数盒子采用此类技法制造。另外,明末清初有许多戗金、雕漆、款彩的通景大屏风传世,图案有百鸟朝凤、玉堂富贵、松鹤延年等,背面往往为百寿字,多为康熙款,可惜此类屏风大多流失海外。
犀皮,又称虎皮漆、波罗漆等,系在涂有凹凸不平的稠厚色漆的器物上,以各种对比鲜明的色彩分层涂漆,形成色层丰富的漆层,最后用磨炭打磨,因漆层高低不同,故打磨后显出各种不同的斑纹。文献记载犀皮在唐宋时期流行,但没有遗留下实物。犀皮器精致者仅见有故宫博物院藏的黄面葵瓣形盒。
描金和彩绘是另两种传统的、使用最多的漆器品种。唐代彩绘漆器日本收藏较多,国内很少;宋墓有出土者,不精。描金和浑金,在日本称为“莳绘”,所制最精。明代宣德年间漆工杨氏受命赴日学习莳绘漆,回国仿制,其子杨埙善工此艺,所制足以乱真。另有漆工蒋回回也善仿莳绘漆。明代宫廷描金漆器存世不多,以国家博物馆的万历年制黑漆描金药柜最为著名;清代苏州仿莳绘漆极盛,金漆辉映,富丽堂皇。清宫描金漆器很多,多为江苏督抚进献。另外,雍正、乾隆时期的漆器更多的是描金、贴金与彩绘及堆漆等技法相结合的即所谓斑斓、复饰、纹间制品。这类漆器最为精细华美,是漆器艺术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