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方皇冠
32448700000033

第33章 东林谋国

“宫门即将落锁,来人止步!”守门兵丁见来人不但没有退却,反而更是加快了速度,只得继续出声阻止。

“咱家有大事出宫,还不速速让开!”李继周一改前面的奴颜婢膝,瞬间切换为权阉的嘴脸,呵斥着守卫宫禁的兵丁。

作为皇城守卫,自然不会惧怕一个小小的蓝衣太监。

李继周却是忘了自己身上可不是高级太监的服饰,而是底层太监的蓝袍。若是随随便便一个蓝袍太监也能叫开宫禁,那皇帝早死了八百回了。

注意到了守卫不怀好意的动作,朱迪钟手心捏了一把汗,攥着燧发枪的手都开始有点儿抖起来了。

作为宫禁守卫,怎么着对朱由崧的忠心也要大于一个“子虚乌有”的太子吧,这要是被抓住了,会不会丢了小命啊?

李继周见到守卫并没有像预料中一样让开道路,反而步步紧逼想围住自己,瞬间明白了原因,连忙从怀里掏出了一样东西,一副亲热劲的凑到了一个看起来像头头的人那里,一边嘀咕着什么,一边还又掏出了什么往头头的手上塞。

朱迪钟离的不近,再加上两人声音实在太小。朱迪钟也只听到什么“太后”“要事”……之类的只言片语,而守卫头头也伸长了脖子朝自己看了几眼,一副自己什么都没看到的样子,招呼自己人散了,放二人出了宫。

出了西华门之后便是李继周自己的地盘了,左边是內宫诸监所在,右边是內宫诸库所在。而作为司造局的管事太监,要从自己做主的司造局出宫,简直不要太容易。

出了西华门不远便有一顶轿子,在这个太监能跟文官扳手腕的大明朝,內宫不得乘轿这条规矩早被太监们扔到垃圾堆去了。

“殿下,请上轿!”李继周招呼了朱迪钟上了轿子。四个轿夫立刻疾步如飞,对于他们来说,轿子中坐着个娃娃就跟空的似的。

李继周随着轿子走在一旁,一行人匆匆向皇城最后一道城墙而去。而李继周作为司造局管事太监,自然跟这道宫门的守卫脸熟,虽然是普通太监打扮,但他也没有故意掩饰,守卫自然认出了他,连他都只能步行,那守门的士兵哪里敢拦。一行人便顺利的出了宫。

……

此时的中镇抚司可是热闹非凡,百官们不辞辛劳的又一次提审了太子。最近东林党可谓是“鞍前马后”,一天一小审,三天一大审,直叫满南京城都知道了朝廷正在审太子,配合上市井之间的流言,弄的整个南京城的百姓都密切关注着太子这事。不知道多少人在家里痛骂朱由崧与马士英等人。前一个是连亲侄子都不认的昏君,后一群全是大奸臣。

王铎等东林党人一个个沉着脸,一副严肃对待此事的做派,坚决不容许出现任何谬误的姿态。直把马士英气的牙痒痒的。

每次要对太子的真假进行定论的时候,东林党人便立刻代表了“民意”,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坚决认为太子是真的。而每当马士英想顺水推舟承认太子是真的,王铎又跳出来说是假的,这可把马士英弄的不上不下的,别提多难受了。

对于他马士英来说,太子是真是假他根本不关心。你要说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这手上的权力难道还能凭空被分走不成?朱由崧已经登基将近一年了,该稳定的都稳定了。以自己多年纵横官场的经验,在这种非常之时,还是有把握斗过东林党的。特别是因为上次的幺蛾子,朱由崧对谁都不待见,他也没必要在朱由崧一棵树上吊死!

看了一眼身边的阮大铖,马士英不由得一阵无奈。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阮大铖都六十岁的人了,还这么热衷于权力,而若是太子为真,可能威胁到阮大铖的前途,毕竟崇祯可是对阮大铖下了永不叙用的批语的。朱由崧可以用他,崇祯的太子依循孝道,可不会用他!而他阮大铖也没有什么值得让人留下来的才华,可以肯定,一旦太子上位,必定有人群起而攻之,阮大铖实在没有什么希望留在朝堂。

而自己就不一样了,真要是事情有变,自己完全可以改投门庭,再次混个拥立之功!

可是这阮大铖怎么就看不透呢?虽说明朝的皇帝都不长寿,但五六年还是能撑一撑的。待过了五六年,就算是太子真的上位了,难道还能为难你阮大铖不行?

可是事关个人前途,阮大铖哪能不在意。自从群臣与朱由崧闹了个不愉快,便立刻沉迷于酒色之中,简直是想把做皇帝能享受的抓紧时间享受了,前后转变之大,简直让人咋舌。好歹去年刚登基的那半年,也是个勉强勤政的人啊!怎么一下子就变了啊?

虽然知道朱由崧刚登基那会为了给天下人树立一个“明君”的印象,有作秀的嫌疑,但这前后委实变化大了些,也不知道是不是群臣上次逼迫朱由崧,让他产生了逆反心理。

看到东林党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马士英只能一阵无奈。舆论掌握在东林党手里,民间风评对他马士英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但对于东林党这种天天扯皮,以审问太子的名义而防止自己派人暗害的行为,实在是不耻。咱虽然当上首辅的手段确实不怎么光彩,但咱老马是那种人吗?

再说了,就是咱上位的手段光彩了,难道你东林党就不惦记老子屁股下的位置了?

……

朱迪钟坐在轿中,感觉轿子行的飞快。她可不会有什么谨小慎微的性格,能在轿子里呆的住。很快便把轿子旁边的布帘掀了开来,朝外面瞅着。

李继周就跟在外面,见状不由询问道:“殿下可是有事?”

“没,我就是看看……”

朱迪钟老实回答到。此时南京城可没什么宵禁的概念,虽然这里不是秦淮河旁那种热闹的风月场所兼商业聚集地,但是时候也不算太晚,路上还是有行人的。并且两旁也有一些铺子在营业,一些做工回家的单身汉正在喝酒买醉。为什么是单身汉?有老婆孩子谁会在外头一个人喝闷酒啊?

朱迪钟好奇的探望着路过的场景,把这些深深的记在脑子里。说不得自己逃跑的时候就会用到呢。特别是自己对宫外情况一无所知,急需补充这些知识。

至于什么若是认证了太子,可能历史就会大变什么的。朱迪钟嗤之以鼻。

若是一个太子就能改变天下大势,满清哪还能奴役中华大地二百多年。

中镇抚司。

“带王之明上堂……”

经过王铎一人“认证”,确定了这个太子是假冒的,是已故驸马王昺的侄孙王之明。这也让朱由崧对王铎多了点好感,特别任命他为此案的主审官。

而对于官场的老油条们来说,谁也不会轻易的对这种事下“论断”,对于普通官员来说,这种事真的是离自己越远才越好,自己掺和不起!

马士英被东林党当猴子耍了两回之后,也不再轻易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只当又是一次“闹剧”,无非就是拖呗,谁怕谁!

自从左良玉“誓师东征”之后,马士英就什么明白了。这东林党是想学他来个“武力夺权”啊!

不过对于东林党这种做法,马士英却是实在瞧不起的。这帮子书生想的也是天真,真以为左良玉就是大忠臣?真进了南京城,焉知不会是董卓进洛阳?就连自己都不敢调四镇之中的任何一镇进南京城,只是靠自己手上那三千人的黔兵配合着“京营”守卫着南京城。可以说南京城守卫之薄弱,简直超乎人们的想象!

至于在册的二十万“京营”,谁都知道是个笑话。

“蹬……蹬……”

只见一个英俊的少年被带了上来,少年唇红齿白,浓眉大眼,一张柔和的脸蛋透着一丝英气,一看就叫人心生好感。这个年代这种人物,说不是生在大富大贵之家,说不定连没见识的小民都要吐那个人一脸唾沫星子,叫他知道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人。

说来这朱慈烺也是倒霉,好不容易跑南边来,可是朱由崧已经登基了。本来这也没什么,对于不知人心险恶,长于深宫的朱慈烺来说,朱由崧好歹也是他伯父,总是不会亏待他的。但跟着他一起跑出来的太监可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太监,否则也不可能带着朱慈烺一路跑到绍兴。不过现在高成这个忠心的太监已经被朱由崧砍了,朱慈烺只感觉心拔凉拔凉的!

幸亏有“忠臣”,否则他就真的要稀里糊涂的被朱由崧杀了。

朱慈烺进入大堂,看到依然是王铎主审,心下便大定了下来……

上堂的朱慈烺身上没带枷,手上没有锁链,甚至身上的衣袍都是簇新的。可见这牢饭吃的还可以,不算亏待了他。而跟在他身后的两个本来负责押送他过堂的人,反而卑躬屈膝,显得跟两个跟班似的,一点儿也不像是押送人犯的衙役,倒像是豪门的家奴!

一旁衙役见朱慈烺走了过来,立刻将早已备好的椅子搬了上来,更过分的是,竟然还有点心茶水被端了上来。

朱慈烺也不托大,谢过之后便开始当堂吃喝了起来。而在被他道谢的衙役们看来,这才是天家该有的风度,待人有礼,一视同仁,不像有些人那么飞扬跋扈。也不怪南京城里的百姓那么推崇这个太子,多半是衙役添油加醋在外面吹牛所致。

马士英等人对这种景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大家非常默契的等朱慈烺吃完,然后才开始例行“审问”,扯皮一番打算继续拖。反正他们的博弈也不是在这里,此时在南京西边的九江城正战火纷飞,而马士英与东林党的战场就在这里。只要左良玉败了,那太子是真是假只看他马某人的脸色,若是赢了,自然也没有他马某人的事了。

所以对于现在对太子的一切审问,马士英都不怎么上心了。看到自己的“队友”与东林死掐,马士英只感觉天下聪明人真是“舍我其谁”了,不知道到时候自己要是说太子是真的,东林党会是什么脸色?

想到东林党可能最后竹篮打水却要便宜自己,马士英内心就不由得笑了起来。

到时候是不是要行“废立之事”?虽说行废立的大臣都没什么好下场,但这确实是权臣彰显权威的不二法门,至少他活着的时候无人可以再撼动他,并且马士英并不认为自己会步前人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