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方皇冠
32448700000032

第32章 身不由己

李继周,二十七八岁,本来是太子身边的内官。去年也从北京城逃了出来,只是比朱迪钟晚了那么一些日子。

按理说李继周这种抛弃主上独自偷生的太监,一般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但是李继周的情况有点儿特殊。因为他早在崇祯把太子叫过去之后便再也没见过太子了,并且在李全策划救朱迪钟的时候,也浑水摸鱼的去找过太子。不过李继周比较幸运,他比陈庆之等人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那晚本打算偷偷摸摸的去救太子的,所以一直位于暗处。而陈庆之等人高调攻打田府的时候,口号叫的震天响。在刘宗敏的亲兵听到这帮子人是冲着救太子而来之后,破口大骂道:“狗官贼,太子都被陛下带着出征了,关我刘府何事!”

幸运的李继周听到了这话,从小察言观色的本领不差的李继周就着火光很容易的就从恼羞成怒的亲兵脸上看出他并不是在说谎,只是怒气冲冲的牢骚罢了!

既然太子不在,李继周也就没了继续待下去的理由。而在这之后农民军又对京城开始了大搜查,待不下去的李继周只能往南边跑了。至于太子爷,只能说声无能为力了。他只是个太监而已,还做不到万军丛中救人这样的差事!

南归之后的李继周还真是为自己担心了一阵,生怕被按个“失陷太子”的罪名就被莫名其妙的砍了。但太监的生存之道只能是依附皇权,这是天生的本能。李继周也没办法,只能等着处理的意见下来。

可是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朝廷忙着党争,朱由崧也急于确定自己的合法地位。不但没有对李继周问罪,还开始重用他。一方面是向世人展示自己善待东宫旧人,博取世人认同。另一方面却是李继周证实了太子被李自成带着随军出征了,估计是不能再过来跟自己抢皇位了。而这种关于太子的消息自然是东宫旧人说出来更让人信服,并且这个东宫旧人还不能被人胁迫,否则又要谣言四起了。所以李继周反而因祸得福的升了官,出任南京司造局的管事太监。

不过毕竟不是北京司造局,也只是表面好看而已。

开始李继周还对朱由崧感恩戴德,但是在了解了南京司造局是个什么德性之后,立马转变了立场。这个南京司造局在崇祯的时候就因为太费钱被崇祯废了,现在可谓是小猫两三只,根本没什么油水可捞。

虽说李继周也不是非要捞钱不可,但职位权势的大小自然是跟皇帝对自己的宠幸程度挂钩的,这就是太监判断皇帝对自己感觉的不二方式。

感觉自己成了朱由崧用的一次性用品,李继周自然心有不甘。而在太子案爆发之后,经过一番并不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李继周很自然的便倒向了太子这一边。

朱迪钟心情很是复杂,没想到现在就是爆发太子案的时候,并且还跟自己扯上了关系。

想来也正常,弘光时的太子案之所以弄的风风雨雨的,就是因为没人能确定太子的真假。瞅了跪在面前的李继周一眼,拖看小说的福,这个人是谁她还是知道的。虽然小说八CD是瞎扯淡,但这种大事的基本人事还是正确的。这个李继周本来应该是被弘光最早派去迎接太子的人,而且他还是东宫旧人,那么他肯定是认识太子的。

并且这个李继周随后便被朱由崧以冒认太子的罪名了了账。而随同的另外两个东宫太监也被朱由崧杀了了事。从朱由崧这么紧张的做法来看,这太子八成是真的。并且因为知道是真的,所以才迟迟没有定论,搞的满城风雨。

毕竟明朝的皇权正统意识在天下人眼里还是比较足的,并且朱由崧这样的人也不能免俗。真要他一意孤行的把崇祯的儿子一刀剁了了事,万一东窗事发,朱由崧可没这个担待!同样,马士英等人也担不起这个罪名。

“殿下,请您速速移驾中城司,救救小爷吧!”李继周以头触地,苦苦哀求道。

朱迪钟现在可谓是心乱如麻,这破事咋找自己头上来了呢?自己不是就去太后那蹭了个饭吗?刚跟酥橙分手就碰到李继周这个太监拦路,并且自己的大跟班芙蓉也不见了。

按李继周说,首先是太子南来之后,鸿胪寺的小官高梦箕的家仆穆虎在路上发现太子内衣上的龙纹,追问之下从而发现太子的。之后高梦箕本来打算把太子护送到南京,好得一个“不世之功”。高梦箕倒是没想过太子跑到南京会造成什么后果,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护送太子,总得给自己记一功吧?

谁知道中途走露消息,高梦箕听说皇帝对此事很不满,急急忙忙的就把太子卖了,上疏为自己脱罪,把太子的行踪报告给了朱由崧。

朱由崧立刻派了自己身边最信任的太监田成去迎接太子,先把人控制起来再说。

可惜田成又不是什么心智卓绝的太监,平时察言观色的本领又给了朱由崧错觉。皇帝没发话,他哪敢乱搞,竟然老老实实的把人带回南京了,简直把朱由崧气的半死。你特么田成要是在路上动点手脚,谁还能说什么啊?报个水土不服不就完事了?谁会为死人说话啊?难道还要老子明说不成?

不过历史上本来就有把太子弄进宫一说,大概在宫里被掉了包什么的。但因为现在朱迪钟在皇宫里,所以朱由崧没敢把人弄进皇宫来。最后只能在宫外来这么一遭了。明的朱由崧不敢,暗的还是没多大心理负担的。

但是宫外可是东林党的天下,朱由崧不做什么还好这事一做,毫无悬念的泡了汤。虽然被抓住的人没有咬出朱由崧来,并且朱由崧也很快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把人处理掉了。可是这样一来,大家越发认定这个太子就是真的了。而之前好不容易为了对付朱由崧不闹幺蛾子的马士英派与东林党派,在太子出现之后,两派的默契瞬间被打破。东林党想逼朱由崧让位,马士英岂能善罢甘休,于是一场乱战就这样开始了。

朱迪钟感觉到的宫内气氛变化与清明节的远处被侍卫拦下来的官员,都是因为太子案引起的。在对太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审讯”之后,最后由大学士王铎认定太子是假的。可是这个答案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朱迪钟此时就住在皇宫里呢,很多人都请求让朱迪钟来认一认太子。如果不是到了这种最后关头,李继周也不会冒险闯入内宫来请朱迪钟。

私闯宫禁,可是要处死的,哪怕是个太监。除非发生奇迹,否则李继周这事做出来,不管是谁,都救不了他了。当然了,除非太子现在直接登基,那他就不是有罪,反而有功了。

但现在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朱由崧也是经过法定程序走了一遍而登基的,虽说靠着四镇有点儿不光彩。但现在他就是皇帝,除非崇祯复生,否则谁也不可能凭法理让他滚下皇位,东林党也不行。他们只能先把太子的身份坐实,然后徐徐图之。反正太子年青,熬都能把朱由崧熬死!

而且只要太子在,朱由崧就算有了儿子,也别想立他为太子。

“你确定真的是我的太子哥哥吗?”朱迪钟再次确认道。

“殿下,奴才以性命担保,奴才还偷偷去中城司看过小爷,绝不可能看错!”李继周立马赌咒发誓,把自己贿赂中城司番子的不光彩历史都翻了出来,并且跟太子搭上了话,问过一些往事,太子都一一答了上来,绝不可能是相似之人假冒的。

“殿下,只有您能救小爷了。现在皇上已经要把小爷问罪了,若是再迟,小爷怕是要被奸人害死了。”李继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整件事的前因后果粗略说了一遍,一直催促着朱迪钟赶快动身。

“若是再拖,奴才怕是要被发现了。皇上要是查来,又要连累殿下了,殿下你想,若是皇上知道了,会如何对待殿下?”李继周见朱迪钟条理清晰的询问,思考也全然不像六岁的娃娃,也顾不得什么了,直接挑明厉害关系。

要是太子被认定是假的,那么朱迪钟留着就是个祸害。因为只要把她推出来,随时能推翻之前认定的假太子,那时候朱由崧可就真的要颜面扫地,失信于天下了。

“啊?”

朱迪钟大吃一惊,有点被吓到了。

“你说朱由崧那死胖子会对付我?”情急之下朱迪钟立马把心里想的说了出来。说了之后马上后悔了,连忙用手捂着嘴巴,一副刚出的话不是我说的样子。

李继周也是个精明的,听到这句话就知道这事八成是成了。这公主殿下看来对皇上早有不满,否则怎么会直呼皇帝的名字,还叫皇帝“死胖子”。

李继周一副没有听到朱迪钟说什么的样子,只是默默的站了起来,低声道:“殿下,咱们动身吧!再晚就要宫禁了!”

……

“站住,什么人?”守着宫门的侍卫对着向宫门快步走过来的朱迪钟二人道。

一般宫内都不允许快速急行的,但因为来人来自宫内,所以守门士兵也没有太过紧张,只是例行公事的问了一句。

朱迪钟在无奈的答应了李继周之后,立刻想回自己居住的宫殿带上自己的燧发枪,然后快速赶往宫门。

“姐儿,您的枪。”就在朱迪钟前脚才答应李继周,一旁立马出现了芙蓉的身形,并拿着朱迪钟视若珍宝的燧发枪。并且笑着道:“婢子就知道姐儿一定会去救太子殿下的。”

之后朱迪钟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跟班芙蓉早已经回到了寝宫,并且取来了自己经常练习的燧发枪就躲在一边。而自己的种种反应也早被人所洞悉,甚至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只等朱迪钟答应,便立刻行动起来。

朱迪钟就像个提线木偶似的,沿着命运给她安排的方向渐行渐远。而现在朱迪钟虽然觉的有点儿凑巧,但还不知道这都是各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并且也不知道自己将会产生多大的“蝴蝶效应”,只希望这个太子确实是真的,否则自己这一趟不但要得罪朱由崧一系,还可能影响自己的逃难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