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威尔第乘坐的火车车门大开,站长走了进来,表示要对每一位乘客查票。威尔第把票递给了他,他查完票后,故作负责的样子开始发问:“这个车厢比较脏,您不觉得讨厌吗?”
“我并不觉得脏啊。”威尔第不置可否地说。
“就算这样,您也不该把脚踩在对面的座位上呀!一个有教养的人绝不应该这么做。”站长摆明了找麻烦。
“你把我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了?”威尔第声音不自觉地高了起来。
“对,正是这样。”
“哼!这简直太过分了!请把您的意见本拿来!”威尔第这下子真的被惹火了。
站长马上跑出去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签名簿拿了过来。威尔第一拿到本子就立刻奋笔疾书,在上头写满了自己的意见。
这时站长觉得“阴谋”得逞,马上讲明了自己的“骗局”,并请求这位音乐大师原谅他,威尔第听了后居然没生气,而是乐呵呵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像这个站长刻意激怒对方以达成自己目的的方法,就是运用了激将法。当然,站长也可以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想法,请求威尔第帮他签名,但是威尔第很可能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注意或嫌麻烦,不肯签或是干脆不承认自己是威尔第,那么站长也拿他没有办法。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没什么大能耐,但他也是运用激将法的高手。他常常利用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别人不服他”的心理激孙悟空降妖除怪。这里面最精彩的要数“猪八戒智激美猴王”了。
当时正因为猪八戒在唐僧面前说坏话,唐僧“恨逐美猴王”,于是孙悟空被迫回到了花果山上。后来,唐僧遇难被妖怪变成了老虎,没了孙悟空后,其他人则玩不转了。于是,猪八戒受白龙马之托,只得去请孙悟空出山。
孙悟空本来恨猪八戒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听猪八戒的话去救唐僧?猪八戒知道如果说好话去请他,孙悟空自是不答应,还得把自己狠批一痛。但猪八戒巧就巧在,他不说此事,只是说妖精如何厉害,如何不把孙悟空放在眼里,故意编造妖怪不把孙悟空放在眼里的话来激孙悟空:
“那怪……骂道:‘是个什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啃了他的骨,吃了他的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鲊着油烹!”连玉皇大帝都憷他几分的孙悟空,哪儿见过妖精如此地恨他?在猪八戒这番刺激之下,他不禁火冒三丈,立刻去找妖怪以报挨骂之仇。
某服装店老板生意越做越大,营业额大幅度上升。税务部门上门请他补交税款,但其拒不承认营业额增大。一位稽征员多次上门,均被其搪塞过去。
这天,另一位稽征员找到他。稍事交锋后,稽征员便以关心的口吻问道:
“有笔大生意,做不做?”
“生意人,哪有不做的!啥款式?多少?”
“上次那种西装,200套。”
“我正想吃进一批西装来换季。开价呢?”
“每套180元。如果全要,可打九折。唉,可惜你没有这个胆量!”
“笑话?我就要全吃!”
“你全吃?我提醒你:老规矩,货款必须在两个月内全付清啊!”
“小看人!两个月,我还卖不出来吗?”
“这可是3万多元哪!”
“算个屁!今年以来,我哪个月不卖2万?”
“那好。你先把这几个月漏的税补交了再说吧!”
“你?……天哪!”
这个稽征员没有提到税收的事情,而是先以利益诱惑这位老板,老板见到好处,自然放松警惕,稽征员再一激他“不行”,他一定会为了得到这个“利”而被激得找不北,为证明自己可以还上钱,自己不小心暴出自己的营业额。这种通过激将的方式达到“请君入瓮”的效果,还真是值得佩服。
知将再激准且猛
运用激将法,就要事先了解所激之将的性格特点。抓住他自尊最敏感之处来激。只有这样,才能激得准,激得猛。
这就要仔细做好对对方性格的研究。观其外知其内,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战国时的晏子博学多才,聪明机智,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事。齐景公提拔晏子做了相国。
当时齐国有三个大力士,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古冶子,号称“三杰”。他们因为勇猛异常,被齐景公宠爱。晏子遇到这三个人总是恭恭敬敬地快步走过去。可是这三个人每当见晏子走过来,坐在那里连站都不站起来,根本不把晏子放在眼里。他们仗着齐景公的宠爱,为所欲为。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他联合国内几家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荣氏和高氏,威望越来越高,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子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危害国家,想把他们除掉,又怕国君不听,反倒坏了事。于是心里暗暗拿定了主意:用计谋除掉他们。
一天,鲁昭公来齐国访问。齐景公设宴招待他。鲁国是叔孙格执行礼仪,齐国是晏子执行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正当两位国君喝得半醉的时候,晏子说:“园中的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来请两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传令派人去摘。晏子说:“金桃很难得,我应当亲自去摘。”不久,晏子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子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六个。”说完就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齐景公每人一个金桃。鲁昭公边吃边夸金桃味道甘美,齐景公说:“这金桃不易得到,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应该吃一个。”叔孙格说:“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这个桃应当请相国吃。”齐景公说:“既然叔孙大夫推让相国,就请你们两位每人吃一个金桃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晏子说:“盘中还剩下两个金桃,诸君王传令各位臣子,让他们都说一说自己的功劳,谁功劳大,就赏给谁吃吧。”齐景公说:“这样很好。”使传下令去。
话音未落,公孙捷走了过来,得意洋洋地说:“我曾跟着主公上山打猎,忽然一只吊晴大虎向主公扑来,我用尽全力将老虎打死,救了主公性命,如此大功,还不该吃个桃吗?”晏子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应该吃一个桃。”公孙捷接过桃子就走。
古冶子喊道:“打死一只虎有什么稀奇!我护送主公过黄河的时候,有一只鼋咬住了主公的马腿,一下子就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我跳到河里把鼋杀死了,救了主公,这样大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齐景公说:“那时候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除鼋斩怪,我的命就保不住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个桃。”晏子急忙送给古冶子一个金桃。
田开疆眼看金桃分完了,急得跳起来大喊:“我曾奉命讨伐徐国,杀了他们主将,抓了五百多俘虏,吓得徐国国君称臣纳贡,邻近几个小国也纷纷归附咱们齐国,这样的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子忙说:“田将军的功劳比公孙将军和古冶将军大十倍,可是金桃已经分完,请喝一杯酒吧!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先请您吃。”齐景公也说:“你的功劳最大,可惜说晚了。”
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杀鼋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跋涉千里,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在两国君主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脸活着呢?”说着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吃一惊,拔出剑来说:“我的功小而吃桃子,真没脸活了。”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沉痛地说:“我们三人是兄弟之交,他们都死了,我怎能一个人活着?”说完也拔剑自刎了。人们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鲁昭公看到这个场面无限惋惜地说:“我听说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
这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晏子知道三杰非常骄傲自大和好义气,于是利用他们这种性格特点,用两个桃子便把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三杰干掉了。当然,我们正常的交际中,这种用激将法“杀”人的办法不可取。除非作为领导者,想裁员,可以模仿宴子的手笔。但我们可以用它的正面意义来激将,让“将”发挥出他的动力来。
利用激将法,可以把不愿意干、犹豫不决、脚踩两只船的人,激得向着己方的目的努力。
曹操北定中原,举兵南下时,刘备派诸葛亮去吴国拜见孙权,游说吴国与蜀国两家合力抗魏。诸葛亮深知,如果直接要求吴蜀联兵,一定使孙权以为刘备有求于他,事情会不好办。最好的方法是用激将法激他。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后,看到孙权“碧眼紫髯,仪表堂堂”,立即判断对手有很强的自尊心,“只有激,不可说”。对待这位江东的最高权威人物,诸葛亮对准他当时在战与降之间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态,先把曹操的实力格外加码地描述了一番,大谈曹军兵多势大,说:“曹军骑兵、步兵、水兵加在一起有一百多万人哪!”
孙权大吃一惊,追问:“这里有诈吧?”
诸葛亮一笔一笔算,最后,算出曹军拥有一百五十多万人。他说:“我只讲100万,是怕吓倒了江东的人呀!”这句话的刺激性可谓不小,使得孙权急忙问计:“那我是战,还是不战?”
孙权问计之时,诸葛亮直接对他说:“我看曹操兵多势众,东吴弹丸之地不是对手,将军何不向曹操投降称臣,以求暂时的安宁?”不甘为人下的孙权听了自然很不高兴,反问诸葛亮,为什么刘备不向曹操投降称臣?诸葛亮回答道:“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诸葛亮这一招果然管用,孙权最终同意孙刘联盟,共抗曹操。而诸葛亮也就此圆满完成了出使江东的使命。
孙权在被激将的情况下,由犹豫不决变成了坚决抗曹。这是激将法扭转别人心意的作用。有时候,激将法还可以让“将”在本有的意愿下,为更激发他更强烈的动力,故意说他不行借以激起对方求胜的欲望,使其超水平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两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回不来,翼德现在这里,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战。”
诸葛亮说:“主公无别说,让我来激激他。”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大叫而入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有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儿丧了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被诸葛亮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
交际操纵术
1. 在比较中有“落差”感,是激将的关键。
2. 对于自视甚高的人,请不动他可以用激将法来“请”。
3. 击破他的骄傲底线,就是激将的根本。
4. 道义和成就感往往是“将”最重视的一个方面。抓住这两点来激,就等于抓蛇抓住了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