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沙场秋点兵
32396700000007

第7章 保镖见保镖,两眼泪汪汪

大宋太祖立国时最出名的有两件事,从开国伊始就影响决定了整个王朝的走势。

一是太袓皇帝怀酒释兵权,武将出身的太祖却自此开了大宋文贵武贱的先河;二是太祖晚年于太庙刻碑留誓:“一、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有罪加刑;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三、不加农田之赋。后世子孙,若违此誓,必遭天谴!”

也正因为太祖之誓中永不加田赋的誓言,大宋朝廷自然而然的就从开国至今就一直鼓励商事。朝廷兴商之初,不过是一些伺弄完自己家里田地的农家百姓趁着农闲时开始试探着帮粮行、商铺走走货。

起初大多数百姓都只是想趁着农闲挣一点酒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出一把子力气也不值当什么。可是慢慢的越来越多的百姓发现,从行商贩货的过程里挣的钱,几趟下来的收益就远远超出了自己辛辛苦苦伺弄一年的庄稼了。有朝廷引导,加上人性趋利的本能,商贸往来在整个大宋飞速的兴盛了起来。

自太祖、太宗年间到如今,这么多年下来,大宋商业之兴盛繁荣早已冠绝宇内!也正是商贸来往中所获取的海量财富,支撑着武备松驰的大宋在金人的步步进逼中还能偏安一隅。

但凡大宋百姓,除了没一点门路也没一点手艺的愚笨老实人外,谁还去下一把子笨力气去种田?只要没什么天灾、兵祸,各地的官道上就绝不会少了形形色色的客旅行商、贩夫走卒。

时近晌午,潭洲城北门外二十里处一座紧邻官道的茶棚里外正是最忙碌的时候。茶棚甚是简陋,不过是一大一小两间紧挨着的茅草屋,小的做厨房,大一点的就在屋内摆了一个柜台和三张桌子算是厅堂了。茅屋前面用竹子搭成的遮阳棚子倒是不小,此时一个个从岳阳赶来潭洲的行人商旅、镖局车队的粗豪汉子们早把茶棚外面摆着的七八张桌椅占的满满当当的。从岳阳到潭洲这条官道上,这座茶棚的生意向来都是最好的。

除了因为位置好,马上就要抵达潭洲了,带货的行商们大多在入城前打个尖休息一下,养足精神力气好交割货物。还有一个原因却是在这座茶棚的老板娘身上。

“身娇肉嫩”扈三娘的名号,在这条官道上跑过营生的人可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身娇说的自是这位老板娘体态丰满妖娆,半老徐娘自有一股子风流韵味天然流露。性子泼辣可待人接物却自有一番分寸,再加上常在嘴上说一些露骨又不过头的荤话来撩拨人,平素见惯了家里黄脸婆娘规矩模样的粗豪汉子们那还不个个心痒不已的常常惦记着。

至于“肉嫩”,说的可不是这位扈三娘还兼营“皮肉”生意。恰恰相反,经营这茶棚生意不下五六年了,惦记的人不少可还从没听说谁真个与这位扈三娘发生点什么。反倒是常听说有些管不住自已手脚的年轻后生,在忍不住动手揩油后反被这位泼辣的老板娘掂着厨房的擀面杖打的满头大包,引来就餐的汉子们好一番哄笑。

真正的“肉嫩”说的是这位扈三娘卤的一手好豚肉(猪肉)。宋时的豪门大家,大多对猪肉持极度反感的态度,认为这腌脏之物的肉根本不能入豪门大家高雅之口,也只有平素难得吃几口荤腥的普通百姓们,才会隔三差五的买些豚肉解馋。

而这扈三娘卤的豚肉又与普通百姓家自已煮的豚肉区别甚大,用八角、桂皮、花椒等香料去腥,酱油上色后用大青盐提足了味。再加上扈三娘秘不外传的一些独门秘方和火候十足的卤煮,这平常又油又腻又腥的豚肉在扈三娘手中却变成了香而不腻,满口余香的壮口美食。

加上扈三娘娴熟的刀工,将豚肉切成一片片薄薄的肉片,肥瘦均匀分明的肉片又红又亮,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吃到嘴里油香满口却不显肥腻,配上几口烧酒实在是这些粗豪汉子们心中无上的美味了。更主要的是,价钱却只比平常豚肉贵不了多少。

时间长了,就连城中那些颇有些身份地位的镖局镖头和商铺掌柜们也都在闻名品尝后对扈三娘的手艺念念不忘了。

和茶棚外面的粗豪汉子们荤素无忌的一番安置招呼过后,扭着腰肢从棚下回到厅堂里,收敛了豪放之风的扈三娘先是含笑和屋内其他两桌商铺掌柜打扮的客人打了招呼,随即就摇曳生姿的向厅堂正中的那桌客人走去。

将手中捧着的一瓮烧酒放在桌上后,“哟!王总镖头可是稀客啊,这怕是有三五个月都没来照顾奴家的小店了吧。枉费奴家常常惦记,王总镖头恐怕都快忘了奴家了吧。说不得奴家要给总镖头罚酒三杯了。”边说还边朝着身材高壮面门而坐的长脸大汉抛了个风情万种的媚眼。

“总镖头果然是英雄气慨非凡,看来老板娘这是想要以身相许了啊,哈哈。”

“总镖头海量,莫说罚酒三杯,就是罚酒三坛又有何妨,就只怕老板娘这美人酒与众不同,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哈哈。”

听着身边两位镖师略带奉迎的调笑,年近四旬见惯江湖风雨的长风镖局总镖头王世荣只是哈哈一笑,先抬手止住了扈三娘倒酒的举动,然后端起自己面前的小酒怀,:“三娘这里的美酒美食,俺老王可是时刻在心,若是三娘真能舍得张家兄弟,俺这镖局里的大门可是随时都为三娘开着呢。今日里押的这趟镖尚未交割,这酒三娘还是先饶俺老王片刻,等俺交割了差事回程时再补不迟。”

眼看王总镖头只打哈哈却不肯多饮,扈三娘察颜观色后知道许久不见的王总镖头亲自押的这趟镖估摸着干系不小。酒不好多劝,一边故做幽怨的用眼神瞪了王总镖头几眼,一边向后面厨房里走,嘴里还泼辣的说道:“想要让奴家去你那大镖局里还不容易,奴家家里的这个窝囊废物,除了知道摆弄他的菜园子也就只会烧菜做饭,只要王总镖头你这大英雄有心,给他打发安置好了奴家随时跟你走就是了。”

风骚泼辣的扈三娘摇曳着腰肢离开,厅堂里的三桌客人也少不了拿眼神欣赏一番免费的风情。不过却没人会真生出什么念想,老江湖们可没人会被扈三娘这故做的风情给遮住眼。

再说了,一般的贩夫走卒不晓得,可在荆南的江湖圈子里,扈三娘和她那位闷嘴葫芦似的汉子可不是易与之辈。据说扈三娘和她那汉子“菜园子”张青,乃是出身于山东某个武林门派的同门师兄妹,一身的拳脚功夫可是不弱。

在王世荣这等行家眼里,这扈三娘在一群粗豪汉子中看似随意的身形进退,却总能恰到好处的避开那些粗汉们有意无意间想要揩油的大手,分明就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拳脚身法。而平日里闷着脸不言语,除了送饭上菜外大多不怎么出厨房的张青,在行家眼里一看就知道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只看那走动时的身形架子——沉肩藏肘步伐坚实,加上那双明显是练过高明外家功夫的一双大手,寻常十几个壮汉恐怕也难是他的对手。草莽之中卧虎藏龙这对夫妻可没那么简单。

年纪大点的镖师从腰囊里取出银豆子去扈三娘的柜台处结过帐,长风镖局总镖头王世荣朝身边自己的亲侄子,那位年轻一点的镖师交待了几句,让他出去招呼用过饭的镖局趟子手和车队人等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开路。如今荆南地面还算太平,长风镖局也是荆南数得着的大镖局,而且马上就要到潭洲了,可是想到这一趟镖的份量,王世荣还是想着早点交割了才能安心。

就在王世荣起身时,官道上一阵惊雷般的马蹄声飞快的由远及近,很快就有一匹高大的骏马带着一路的烟尘径直冲到了茶棚前面。

马上骑士将高大神骏的坐骑随意的拴在官道旁的树上,官道上刚刚腾起的烟尘慢慢散去后,在茶棚里外的众人注视下,一位身姿挺拔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年轻人走到了茶棚里。

满身的尘土遮掩不住剪裁精致、材质上等的衣物,只是足下那双做工精良的长腰牛皮马靴怕不就要好几两银子才能买到一双。可让众人感到有点诧异的是,这位鲜衣怒马来到这简陋茶棚里的少年,手里居然横握着一把形式古怪的兵器。

看着是剑的样子,可是在剑鞘的尾端又微微向上翘起一点弧度成了刀尖的形状。可若说是刀吧,整个兵器看起来却没有刀身应有的弧度,显得颇为怪异。

在众人的注视下少年落落大方的朝看过来的人们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随后准备走进茶棚里面的茅屋时,路边收拾行装准备开路的镖局车队发出的喧闹引起了少年人的注意。

镖局里的趟子手正在将一面面镖旗重新插在载货的大车上,镖旗迎风招展之际,旗面上那硕大的“长风镖局”四字映入眼帘之际,让少年在刹那间思绪飘飞到了云霄之外。

“保镖!唉!咱也是保镖出身的,虽说这干的活不太一样,也算得上是见到同行了,呵呵。”思绪飘飞的少年在一阵喃喃的自言自语中,痴傻的望着眼前的镖旗,两眼莫名的聚起了汪汪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