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3237300000159

第159章 刘基善辩,孙权戒杀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称帝,第二年,吴国孙权称臣,一时间大和解气氛弥漫,偏安江南的孙权,备战警觉渐低,享乐气息渐重。

话说孙权和大臣饮酒作乐,他亲自起身,向臣子敬酒劝饮,走到虞翻的位置时,虞翻不希望孙权沉溺于酒色,便假装醉倒在地,不能再喝,等孙权走过去后,他又坐起来。

这什么意思?分明跟我捣蛋嘛,孙权气得握剑要杀虞翻,在座臣僚惊惶失色,却没人敢劝阻酒后乱性的孙权。此时,只见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酒过三巡后,要亲手杀掉贤能之士(虞翻)即使虞翻有罪,天下又有谁知道?只知道大王酒后杀人。更何况,大王因为能够招贤容众,才赢得四海之人的仰慕。如今却在转眼间毁掉自己的声誉,不是太可惜吗?

孙权说醉,头脑还很清醒,他想到曹操杀孔融一事,理直气壮地辩驳说: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杀个虞翻又算得了什么?

刘基反应机灵,响应说:曹操轻率地杀害士人,天下人共相谴责,大王推行礼义,想和尧、舜相比,怎么把自己跟曹操相提并论呢?

这段话正中孙权下怀,虞翻因此免于杀身之祸。孙权下令,从今以后,凡是我在酒后下达的杀人令,都不得执行。

刘基的说服法太有威力了:首先,找出要游说的对象(如甲)所崇仰的人(如A)以及厌恶的人(如B)运用甲=A≠B的公式,把游说的对象甲,定位成和A一样,并用对比法,让对象甲知道,如果不听从游说,就会变得跟B一样。

也就是说,孙权是和尧舜同等级的国君,如果不听劝,执意杀掉虞翻,就会和曹操形象一样。

刘基的做法是对的。孙权当时人在气头上,如果刘基一味说虞翻多耿直,无济于事;说上位者要容谏纳言,说服力不足。抬出尧舜的招牌,满足孙权的虚荣心,孙权的怒气便减缓了许多。孙权接着以曹操杀孔融的事实为矛头,刘基就以曹操杀孔融的后果为盾牌。孙权有所警惕,态度便软化了。

反观这位差点被杀害的虞翻,却是耿直有余,技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