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3236600000059

第59章 心理学帮助你清除心灵的毒素(4)

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通俗地说,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不停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纠正。

★克服忌妒心理

培根说:“嫉妒能使人得到短暂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嫉妒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它认为别人往前走就是自身的后退,于是敬畏、屈辱、自卑、恼怒之情便纷至沓来,撕咬着人的心。这当然是难以忍受的,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寻出对方的短处来。实在寻不出来时,就想办法造个谣,拼着命把别人拉下来,因而心胸狭窄之人必然是自己长进了,就不允许别人长进;自己不长进,尤其不允许别人长进。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成就伟大事业,便尽量低估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或者用怀疑别人动机、诬蔑别人伪善的办法,来剥夺别人可敬佩的成就。于是,因嫉妒而产生的种种心态便表现出来:或消极沉沦,萎靡不振;或咬牙切齿,恼羞成怒;或铤而走险,害人毁己。嫉妒比坟墓更残酷。

巴鲁克说:“不要嫉妒。最好的办法是假定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记住,一旦你有了妒忌,也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你要超越别人,首先你得超越自身。波普曾经说过:“对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对有学问、有气质的人来说,嫉妒却化为竞争心。”坚信别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前进,相反,却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个榜样,能给你前所未有的动力。事实上,每一个真正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嫉妒源于病态竞争

嫉妒源于病态竞争,与个体的性格、文化背景、阅历、世界观关系密切。

1.自我封闭、自卑、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者容易产生嫉妒。

2.特定的文化背景影响如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3.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是万事超人前,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4.角色定位错误,不能自得其所自得其乐。

5.胸无大志无所事事,才会去挑别人的刺。

6.自我实现受阻时,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的产生是因为人的公平心理。在一个公平层次才会有嫉妒的产生。人是要求公平的。当公平心理畸形发展,就可能导致嫉妒。嫉妒是公平心理的消极反映。如果不在同一个公平层次,比如说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对另一个人另一件事自愧不如,就不会产生嫉妒。

※嫉妒心理的特征

嫉妒心理总是与不满、怨恨、烦恼、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

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但主要是在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名誉、地位、钱财、爱情。有的还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笼统内容,即只要是别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内。

以下为具体特征:

1.明显的对抗性。古希腊斯葛多派的哲学家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

嫉妒心理的对抗特征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其攻击目的在于颠倒被攻击者的形象。甚至本来关系密切,由于嫉妒使道德天平倾斜。往往不看别人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弄虚作假。

2.明确的指向性。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间,主要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者。因为曾经“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自己”过,如今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

3.不断发展的发泄性。一般说来,除了轻微的嫉妒仅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行为外,绝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言语上的冷嘲热讽;一种是行为上的冷淡,疏远被嫉妒者;一种是具体行为,或是攻击性强的行为。

4.不易察觉的伪装性。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嫉妒心理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嫉妒心理一般都不愿直接地表露出来,千方百计地伪装,企图使人不易察觉。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故意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进行指责或攻击。

※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的秘诀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来对待他们。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将有嫉妒心的人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说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来个“无为而治”,落得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2.采取妥协和退让的必要策略。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策略,事实是,当一个人在鲜花与掌声中时,更需谦虚、谨慎,这不仅防备被嫉妒,而且能从根本上调整自己。以爱化恨,以让抑争。以爱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老百姓常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因此,当你遇人嫉妒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

以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争斗,这是根治双向嫉妒和多向嫉妒的关键之举。如果嫉妒者向你发出挑战,你不但不迎战,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大同存小异,或是求大同存大异,都不失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3.说服、鼓励的对策。

有些嫉妒是因误会而产生,就需要进行说服和交流。否则,误会越来越深,以致严重干扰和破坏人际关系的正常化。在说服时要注意心平气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说服的准备。

对嫉妒者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因为嫉妒者是在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虽表面气壮如牛,但内心是空虚的,且隐含着一种悲观情绪。所以对嫉妒者采取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强化他的信心,转变他的错误想法,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嫉妒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使嫉妒转向公平竞争。

※如何化解嫉妒心理

结合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水平,是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的直接对策。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1.胸怀大度,宽厚待人。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2.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

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认识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3.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

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是说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就正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

4.少一分虚荣就少一分嫉妒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它是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二者又紧密相连,相依为命。所以克服一分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

5.自我转换法可以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可以使一个人萎靡不振,但是如果合理地自我转换,不把时间浪费在抱怨外在环境,就能变为发奋图强。作家爱德蒙德·威尔逊在看到同行写的《伟大的盖茨比》时,非常嫉妒其对戏剧场面的营造。但他马上将嫉妒转换成发奋,写出了许多充满激情、技巧高超的作品。

6.自我抑制,是治疗嫉妒心理的苦药;自我宣泄,是治疗嫉妒心理的特效药。

嫉妒心理也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当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用各种感情的宣泄来舒缓一下是相当必要的,可以说是一种顺坡下驴的好方式。

在这种发泄还仅仅是处于出气解恨阶段时,最好能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或亲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适时地进行一番开导。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却能中断这种发泄性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如有一定的爱好,则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等。

★克服报复心理

一个画家在集市上卖画,有一个孩子带了一群仆从走过集市,这孩子的父亲就是画家年轻时的仇人。

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面停了下来,挑选了一幅画,画家却在画上盖了一块布,说他不愿意出售这幅画。从此以后,这孩子日日思念着这幅画,心里闷闷不乐,最后他的父亲来了,愿意出一笔高价,但是画家宁肯让那幅画挂在画室的墙壁上也不愿出售,他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画家习惯于每天早晨画一幅神像。

但现在他觉得这些画像一天天地变得同他往常所画的不同起来了。这件事情使他感到苦恼,而且找不出一个解答。直到有一天,他在工作中惊跳起来:他刚画好的一幅神像的眼睛,竟是那孩子的眼睛,神像的嘴唇也是孩子的嘴唇。

他撕毁了画像,大声叫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自己头上来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报复别人不但于事无补,而且早晚有一天,这报复会回到自己头上,因为任何一个人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必将在自己的心上留下污点和阴影,那是良心和善的本性提出的警告。如果你的报复不成功,那么害人害己;即便成功了,你所感受到的也将是更多的空洞和悲凉,绝对没有任何快感可言。

※可怜的报复者

有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热恋了三年,她将一切都献给了这个男人。有天她忽然发现这男人另有所爱,而且还爱得很认真。在愤怒和绝望之下,她决心要报复他。于是她忍气吞声,假装对他好,并做了很多令他家人感动的事。当这男人大张旗鼓请好客,并到酒店交了婚宴款,准备与她大办酒席时,她突然宣布要与另一个男人结婚。

人们总认为报复的受害者是被报复者,其实不然,最倒霉的受害者往往会是报复者本人。在报复者实施报复之前,报复者就会跌进扭曲、变态的心理深渊。报复者会花很多时间去构思、幻想和实验报复的内容。他们会经常陶醉在演习的过程中,而且还会一个人冷冷地傻笑。

很多时候报复者完全处于阴暗的心理状态之中,他们会有自觉犯罪心理。因此心存报复的人内心难得明朗,发霉的心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畸形的态势。要命的是这种状态会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

在生活中我们感到有些人很阴气;有些人总令你不寒而栗,想离他(她)远些;有些人你即使想说服自己接受,但感觉始终让你对他(她)充满警惕。

原因很简单:正常人无法接受心理扭曲心态失衡的人,他们反感这类人,不屑也根本不愿意与他们交往。其实,报复心重的人有时也想轻松畅快地与人交流,但其骨子里时不时露出的报复浊气,令人望而生畏。

当报复心驾驭了人的灵魂时,人就无法自己。从这一刻起,报复者就自己为自己判了无期徒刑。在这种情势之下,报复者就只能落到一个比被报复者更可怜的下场:孤独,像孤魂野鬼一样孤独。

※别让仇恨挡住你的路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克服猜疑心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

傍晚,几个青年工人因开玩笑过头而发生争吵,并动起了手。赵大江和其他几个老工人跑过去,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混战着的年轻人拉开。拉完架后,赵大江发现手表丢了,到处找也未找到。大家觉得,大江是个好心人,做了好事,不能让他个人受损失。打架的几个年轻人也为大江师傅因为替他们拉架丢了表而深感内疚和不安。为此,大家决定凑点钱,买块表赔给大江。表买好后,因大江调休,青工们便委托工会小组长贺英大姐转交给他。

下班的路上,贺英巧遇赵大江和他的妻子牛萍。贺笑着对大江说:“你丢了表,大伙凑钱买了一只赔你,让我转交给你。”站在一旁的牛萍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回到家后,她立即对大江进行“逼供”。尽管大江如实诉说,牛萍仍一口咬定丈夫与贺英有不正当的关系。接着,牛萍又到丈夫的厂子里去大吵大闹。厂里的有关人员耐心地向她说明事情的经过,希望她不要无端猜疑,她却说:“那姓贺的已扰乱我的生活了,你们怎么不管!”周围的同志再劝,她又和劝说的人争吵,越发不管不顾。

此后,为了“教育”大江,牛萍到处散布大江与贺英有作风问题,认为这样可以“压”住丈夫。牛萍的多疑和偏执,伤了大江的心。一对结婚十三年的夫妻就这样分了手……

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被“猜疑”搅散了。猜疑,它投向夫妻、家庭间的是魔鬼的阴影,它使人郁闷、压抑,甚至陷入烦恼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有了猜疑,夫妻间就犹如筑起了一道屏障,爱情、幸福被拒于屏障之外。

※人为何爱生猜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