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3230700000052

第52章 家校和谐与成功教育——在首届家长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

各位家长代表:

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同志能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参加两校首届家长代表大会。在此,我代表“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射洪中学校”、“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两校师生员工,向光临我校指导工作的各位家长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为两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加强家庭介入教育工作是我校200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全校都要加强家庭介入教育的工作,通过家访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各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工作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强化“法定监护人”意识,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今天,我们精心组织召开两校首届家长代表大会,参会的家长代表,从职业上看,有党政机关的领导,有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有辛勤奔波于全国各地的民工朋友,有耕耘于田间地头的农民朋友;从区域上看,有本县城的,有各乡镇的,还有县外的家长代表;从性别上看,有女性家长,也有男性家长。因此,本次家长会的代表,是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是能够代表两校广大学生家长利益和心声的。本次家长代表大会,是两校切实加强家庭介入教育,寻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切合点的新举措和新尝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教育·和谐·成功”。在此,我想以“家校和谐与成功教育”为主题谈一些意见,与各位家长代表共同探讨我们对下一代教育和培养的策略。

和谐是美好社会的象征。古往今来,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崇尚和谐是时代的呼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和谐凝聚人心,和谐团结力量,和谐诞生兴旺;音律和谐令人身心愉悦,社会和谐成就千秋伟业。同样的道理,成功的教育更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课堂教学的和谐,教育活动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都对青少年一生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和谐的育人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才能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健康地发展。

和谐要通过教育来实现。中国教育历来重视“环境育人”,如“孟母三迁”的佳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都是在强调环境对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影响。而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又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家庭教育要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充当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社会教育要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基础。只有三个方面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教育的社会环境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正如《****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社会教育是青少年立体教育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当前社会教育中的这些新问题,学校和家庭都必须面对而不可回避,要主动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家庭教育,受“父为子谋”的传统文化影响,父母含辛茹苦地劳作,也要让孩子吃穿优先,学这学那,只要是学习需要的,再贵都舍得投资。然而,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需要健康强壮的体魄、聪明活跃的大脑,更需要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性格,如勤奋、勇敢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都是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当前,对这些品质的培养应该提到家庭教育重要议程上来。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支持,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子女的非智力因素,即劳动的习惯、坚韧的毅力、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等等。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不仅对于家庭本身,对社会也是个贡献。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许多误区。由于受升学指挥棒影响,部分家长急功近利,陷入教育误区,突出表现在:重升学读书,忽视道德素质培养;重生活物质提供,忽视孩子生存能力训练;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素质提高;重单向教育,忽视亲子有效沟通;重言教,忽视身教。这些都是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调查结果,三分之二的家长存在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他把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过分保护型(约占30%)、过分干涉型(约占30%)、严厉惩罚型(约占10%)和温暖理解民主型(约占30%)。前三种教养方式都不是科学的教养方法,它们都会导致孩子丧失个性和创造性,但比例却高达70%。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的直接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而沟通是了解孩子思想的唯一途径,所以最终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温暖理解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为孩子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中存在的“狼文化”教育现象值得我们高度注意。这里说的家庭“狼文化”教育,是指一些家长在教子女处理与人发生矛盾时的极其危险的方法。当子女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教子女不是礼让,而是要“先下手为强”,“出手要凶狠”,这些教育在子女的心灵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来同学间一点小小的“口角”,小小的“摩擦”,很容易解决的矛盾,因为从小受到“狼文化”式的不当教育,所以往往扩大了矛盾,甚至造成严重伤害事件。我认为,在生活中,在交往中,有的人之所以会不断地使用不必要的暴力,不是因为他的强大,而是因为他的虚弱;不是因为他的愤怒,而是因为他的恐惧。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冤冤相报何时了”。无数事实说明,家庭中的“狼文化”教育,不是化解子女与人的冲突的办法,而是埋下了更大的安全隐患。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与良好的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成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合作,促进子女的更大成功,借此机会,我想对各位家长代表提几点建议和希望:一、希望家长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启蒙教师。教子成人,为儿师表,父母的德行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没有好德行的父母,就没有好德行的家庭,没有好德行的家庭,其子女就不可能有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生活有序,是良好家庭环境的基本因素。如果一个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吵闹不断,或者一个家庭有不健康的人际交往,变成了打牌、赌博、猜拳、饮酒等的低级趣味场所,那么必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严重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其次,父母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等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力争成为孩子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都应该先做到;凡是不让孩子说的话、做的事,父母要带头不说不做。

二、希望家长对孩子合理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