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揭示比尔·盖茨的隐秘财富道
3230100000027

第27章 费尽心机夺商机,等待商机死得快

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人士大都是创造机会、利用机会的高手。比尔·盖茨也是如此,当其他人还在原地踏步时,他早已顺着机会的急流,“轻舟已过万重山”,建立起自己的事业王国。

1973年6月,科莱特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长着一副娃娃脸,满头金发。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邀请科莱特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应用软件。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他们的导师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应用软件,不学完大学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十年后,科莱特成为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bit方面的博士;那位退学的金发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努力攻诶,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位美国金发小伙子的个人财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全美第二富豪。1995年当科莱特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金发小伙子则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其性能比bit软件快1500倍,并且在半个月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响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当完全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然而,在世界创业历史上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很少。还是有人不理解:“创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电脑软件也非昙花一现的事情,为什么非得急于一时呢?”

这就是这些人与比尔·盖茨的最大差别。在比尔·盖茨的身上有一种大企业家的魄力,那就是他在做任何事上,有大局观,有敏锐的眼光,有认准了就毫不犹豫地去干的风格。这种风格无论是在他创业之初还是在后来,都是他积累财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犹豫不决,生怕白费力气。结果,创造财富的机会就在迟疑和等待中白白错过了。

1974年12月的某天,比尔·盖茨的朋友保罗·艾伦在路上看到了一份《大众电子学》。封面上面醒目地写着:“世界上第一部微型电脑,堪与商用电脑匹敌。”艾伦急忙买了一本,随便翻了几页,便向比尔·盖茨的宿舍跑去。他见到盖茨就说:“我们现在终于有机会动用BASIC做点事情了。”

盖茨非常清楚地明白,艾伦是对的,个人电脑将会创造一个世纪神话!一旦电脑像电视机一样普及,那么对软件的需要将无穷无尽。而到那时,他们这些软件设计天才的前途将不可估量。

因为,当时的电脑非常稀少,只有少数政府部门、学校、大企业及个别富豪拥有。没有那么多“肉体”,要那么多“灵魂”干什么呢?因此,盖茨和艾伦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

20世纪70年代初,是个人电脑发展史上一道分水岭。在吡之前,电脑高贵而神秘,距普通百姓有如地球与太阳那般遥远。

1971年,“电脑解放”的伟大革命在美国开始了。这年,英特尔公司制造出入类历史上第一个微型信息处理器。这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石破天惊地开创了电脑发展史的******。

微处理器的发明使制造微电脑变得简单起来。人人拥有自己的电脑已变得非常可能。在这时的电脑领域里,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一个叫艾德·罗伯茨的业余电脑爱好者率先揭开了大旗。他利用刚问世的微型信息处理器生产出第一台个人电脑。罗伯茨了解到英特尔公司眼下正在生产的8008集成块速度太慢。于是,他组织公司技术人员组装了新一代的集成电路,称为8080。该产品终于在1974年年底问世。它的计算速度比英特尔公司的8008快,性能也更优越,储存的信息量也更多。罗伯茨用这种新集成块生产出了一种小型个人电脑。他对这种电脑的定价仅为397美元。这个价格实在是太诱人了,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买得起。

而《大众电子学》所登正是罗伯茨生产的这台世界上的第一台个人电脑。这期杂志发行了50万份。保罗·艾伦看到的正是这期杂志。盖茨和艾伦都觉得机会难得、干载难逢,一定要争取得到,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他们给罗伯茨打电话,自称是西雅图交通数据公司的代表,说他们研读了《大众电子学》杂志上那篇介绍阿尔塔家用电脑的文章,还说他们正好已经开发了一种BASIC语言,只要做一点小小改动,就可以用到阿尔塔8080上,问罗伯茨对此是否有兴趣。

罗伯茨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两个稚气未脱的毛孩子。他压根儿不相信他们说的话。他冷冷冰冰地告诉他们,至少有50个人对他说过类似的话,而他只想看结果,谁最先向他提供成熟的语言,他就跟谁做生意。

盖茨和艾伦都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不想等待,让机会匆匆从身边溜走。于是立即给罗伯茨写了一封信,说他们已研制成了一种可以在所有8080微处理器上使用的BASIC语言翻译器,他侗愿意通过罗伯茨的公司,出售拷有这个软件的磁带或磁盘,每套仅收0.5美元。

罗伯茨见信上写的有理有据,非常像专业人士的分析,才觉得这两个小子说的可能是真的,于是他按信封上的电话号码给他们去了一个电话。

但电话却打到了湖滨中学而不是哈佛大学,接电话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罗伯茨以为受了戏弄,大感不悦。虽然因为年龄原因而受到拒绝,但比尔他们并未放弃,因为他们是坚定执著的人,不会受任何意外障碍的干扰。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心里很清楚,现在的关键是赶快拿出实际的东西来,说得再多也没用。说不定还有别的人在做一样的工作,他们必须抢在前面。他们并不知道那封信已使罗伯茨产生了误会,只是埋头设计程序。一连8个星期,比尔·盖茨没有去上课,也没工夫再去玩牌,他和保罗·艾伦夜以继日地待在机房。照说,要为阿尔塔8080电脑编程序,首先应当有一台这样的机器,可是他们还只在《大众电子学》的封面上见过一台这种机器的空壳子,从来就没有尝试到摸过的感觉。好在他们已经十分熟悉PDP-IO型电脑,在PDP-IO型电脑上可模拟阿尔塔的微处理器,而PDP-IO型电脑在哈佛大学是不难找到的。

此前,保罗·艾伦已读过关于8080芯片和阿尔塔电脑的各种文章,他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在PDP-IO型电脑上做出了阿尔塔处理器的模拟器,比尔·盖茨则为该机的BASIC语言编制了设计要领。

他们两个在机房中废寝忘食,埋头苦干,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当盖茨力不能支的时候,就躺在工作台后打个盹。一觉醒来,又继续干。

一天,他们在柯里尔屋公寓吃快餐时谈起了数学模块的问题,这个所谓的“浮点路径”是BASIC程序的一个子程序,用来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诸如加、减、乘、除。这对他俩来说算不上什么难题,但毕竟需要为此耗费不少时间。

他们的对话引起了同桌就餐的一位名叫蒙特·达维多夫的同学的注意。此人以前编过类似的程序。于是,他说:“我知道该怎么做。”

盖茨发现这个达维多夫也是个人才,在此方面很有创意。所以盖茨决定邀请他一起参加设计工作。盖茨和艾伦跟达维多夫谈了为阿尔塔编程的计划,达维多夫非常感兴趣,并愿意一起干。盖茨和艾伦立即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没和他谈报酬的事情,困为他们也不知道是否能成功,能否赚到钱。不过答应如果挣了钱,一定给他报酬。达维多夫相信他们,而且他的确喜欢这项工作。因为他也是个电脑迷,就好这“口”。盖茨就此暂时中止了学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曾多次与罗伯茨交涉,希望多得到一些在《大众电子学》上见不到的有关阿尔塔电脑的资料。罗伯茨问他们何时能去阿尔伯克基演示他们的BASIC语言。最初,盖茨说只需3-4个星期。他的确只用3周时间就编完了程序,但接下来,却耗费了4周时间对其进行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盖茨事后说,在他写的所有程序中,他最骄傲的是在哈佛苦干8周而完成的这个BASIC程序。他说:“这是我写的最棒的一个。”盖茨和艾伦在没有得到对方肯定答复之时就开始了行动,体现出一种敏锐的眼光及积极行动的精神。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个人电脑在未来的发展及应用,非常清楚这里所蕴涵的巨大的财富,或许这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动力之一。也正是这种敏锐捕捉机会和积极行动的风格,无论是在他们创业之初还是在后来,都是他们获取财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此,盖茨和艾伦便开始了他们一生的事业。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在新墨西州的阿尔伯克基正式创建了微软公司。

微软( Microsoft)-词是微型电脑(Microcomputer)和软件(Soft-ware)的缩写。

这一年,盖茨和艾伦的年龄分别是20岁和22岁。

微软公司成立后,就同罗伯茨的微型仪器公司签订了第一个合同,把销售BASIC语言软件的专利权授予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

从此他们的一生开始了巨变,到今天,他们已是全世界最大的软件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