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揭示比尔·盖茨的隐秘财富道
3230100000026

第26章 冒险但不冒无畏的风险

一般而言,欲成大事就必须冒险。冒险就是勇敢与才智相结合。聪明的冒险,必须是了解可能性和自己有承受损失的能力。在这里,敢于冒险是要跟干蠢事划清界限,更不是异想天开碰运气。

大凡聪明的生意人在一桩生意投入运作之前,就已经开始想着为自己留下一条切实可行的全身而退的退路。在比尔·盖茨的生意由创业而至鼎盛的过程中.他所从事运作的每桩生意是既敢于冒险,又不去冒无畏的风险。

随着Web服务逐渐成为下一步运算的趋势,微软会在Web服务领域的竞争中输给对手。微软已经采取应对措施,并公布针对不同对象推出的Windows Live和Office Live两项系列Web服务的计划。

2003年11月1日,微软在旧金山宣布将在互联网业务领域推行一项新的重大举措。之前,微软几乎没有对这项新举措作任何广告宣传,微软一些公关人员对此也不以为然。然而当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宣布这一新举措时,很显然,这无可厚非地成为微软自十年前针对互联网先锋Netscape公司发动浏览器之战以来,微软最为重要的网络战略宣言。

在旧金山,盖茨称现在是“实时”软件时代,他坚持认为微软将在该新一代运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他公布了微软就此制订的两项Web服务系列的计划,其一是针对消费者的Windows Live,另一个是针对小型企业的Office Live。这两个产品分别是微软Windows和Office软件相应的在线产品。

微软还计划让客户或独立软件开发商方便地建立他们自己的整合了微软技术的Web服务。微软Office生产力套件等传统程序都是安装在PC中,与之不同,Web服务是运行于网站之上,可被任一浏览器接入。盖茨说:“实时时代正悄然来临。这是依赖软件的新方法,也是创造机会的更好途径。”

盖茨的话听上去俨然像一位先锋。然而,微软已经在互联网技术的最初阶段,通常称为Web 2.0技术上慢了半拍。这项技术的先驱包括互联网搜索巨头Google、Web门户网站Yahoo、企业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 com等。网上冲浪者可在Writely.com网站上创建文件,在Numsum. com网站上创建电子表格,在Flickr. com网站上管理相册。

以前,计算机用户必须购买软件才能完成这些操作,而现在Web 2.0技术提供了有趣易用的服务,这些服务收费不高或是免费,通常都是由广告收入支撑。这些服务的客户群与微软的客户群相比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此业务模式却给业界带来了巨大震动。高盛的分析师瑞克·舍兰德( RickSherlund)表示:“我们希望这能够彻底改变微软以前的业务模式,因为这是发展方向。”

微软的竞争对手们对微软的上述声明并不当回事。Salesforce. com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夫( Marc Benioff)说:“微软受到了来自Google、Yahoo以及Salesforce.com实实在在的挑战,它们必须重新修整自己,它们已经别无选择。”不过,贝尼夫表示,微软即便是实施新的Web战略,仍然无法如其较灵活的竞争对手那样快速地创建和推出这些服务。

微软在旧金山公布的计划,与其在1995年12月7日开展的著名的互联网战略有着惊人的相似。盖茨甚至是借鉴了以前的经验,称之为“伟大的举措,类似的行动”。追溯过去,当时Netscape公司及其著名的Web浏览器使得微软的Windows无足轻重。从那天起,微软凭借其拥有的财富、Windows的垄断地位,以及对PC厂商的影响,赶超了Netscape公司,并扭转了Windows相对于Netscape公司浏览器的劣势地位。该战略部分是由于微软于2000年解决的联邦反垄断案的结果。

当前并没有迹象表明,微软的举措有悖于现行法律。其新服务基于被广泛接受的业界标准,而不是其自己拥有的专利技术。科技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查理尼·李(Charlene Li)说:“这次,我并没有看到微软利用其垄断地位,微软必须要让用户确信它们的服务是他们想要的。的确,用户有了选择的余地。”

最吸引人的服务是Windows Live。微软已经创建了网站Live.com,人们可以在该网站上创建个人网页,收集他们喜欢在网上做的事情。除了有关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明星及当地天气预报等头条新闻外,网上冲浪者还可以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即时信息、检查博客以及音频播客内容等。

鉴于Live.com网站目前还没有推出备受欢迎昀服务,它可让用户通过自己的PC上载内容,比如像使用My Yahoo那样,上载自己最近阅读的文章。尽管微软提供的一些服务要求付费定制,但是微软提供的多数服务都是免费的。

Office Live提供了类似的一系列广泛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为小型企业用户。微软将创建网站,发布设计网站的软件以及基于网站的应用来管理诸如合作项目等业务。微软希望通过广告收入来支付基本的服务费用。用户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来定制传统的应用,如项目管理或时间与支付管理。这些服务均与Outlook等Office程序联系在一起,因此用户既可在线工作也可离线工作。

微软从这些新业务中获取的营收将大量来自于广告收入。参与计划的微软首席技术官雷·奥齐( Ray Ozzie)说:“Google已经做了出色的工作,让广告引擎发挥最大的功能,我们也从中学到许多。”

该战略是一次大胆的冒险。微软新的在线服务将不可避免拉走一些其长期建立的MSN互联网门户用户,并带走部分广告收入。奥齐称,微软目前还没有提供在线文字处理应用,不过正在考虑其可行性。这最终可能会替代其传统的Office产品。

最让微软感到不安的是,针对软件开发商创建新的基于网站生态环境将对其长期培育的Windows操作系统构成破坏性的威胁。奥齐说:“我们必须冒一定的风险。”

事实上,无所作为更具潜在的风险。微软必须保持其Windows和Of-fice的霸主地位,并增加其功能,以保持现有客户,吸引新客户。另外,网络新兴业务也威胁到了微软的霸主地位。由于Google和Salesforce.com等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微软必须采取行动作出回应。微软推出新型Web服务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扩展其传统产品,而不是来替代其传统产品。

微软在旧金山宣布的计划前景广阔,但是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这也许是其公关人员对其计划不大看好的原因。在首批提供的服务中,许多都是MSN业务的复牌产品,有一些服务只是巧妙的升级产品。例如,Win-dows Live Messenger是在目前MSN Messenger即时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新功能,其中包括让用户共享相册等功能。Microsoft Office Live Essen-tials为许多小型企业提供了免费的网络设计,其核心包含了微欤的Front-Page软件。不过,微软一直以能够笑到最后而著称。现在,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微软正在努力重演历史。

关于具体的风险“担保”,往往是因事、因时、因势而定。总的来说,风险承担者考虑寻求“担保”时,有两个基本原则是必须注意的:

首先,所担风险是那种即使失败也不会伤及根本,不会使自己的核心力量受冲击的风险。

其次,要预先为自己准备好一旦失败之后的退路。凡事都要留有退路,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退路谋划好了,一是可以壮胆,不会在风险面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二是一旦计划落空败局已成时,不必惊慌失措,而导致处置不当,把事情越搞越糟。

第二十六章 “抓住了一个世纪可能只会出现一次的幸运”--盖茨敏锐抓住格里·基德尔漏掉的机会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是微软成功的法宝,这当然与公司掌门人比尔·盖茨的精明强干、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谁最先把握了商机,就意味着谁最先获取了胜利的保险。盖茨曾经说过:“做生意,要想赚钱,关键在于把握时代的脉搏……”

盖茨绝不放过任何能够创造财富的商机,因此,他也就成了“抓住了一个世纪可能只会出现一次的幸运”,并让微软帝国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

机会实际上对所有的人都是均等的。说到底,任何一个机会都在于人是否有本事去把握住,否则,这机会对于人来说也就不成其为机会。盖茨能牢牢地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机会,乃至“一个世纪可能出现一次的幸运”这就是他的本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样的机会不仅是降临在他的身边,同样也曾在另外一个人的面前出现,他却没有去珍惜,最后只能妒忌地看着盖茨的财富狂飙而望洋兴叹。

这个“让一个世纪可能只会出现一次的幸运溜走的人”就是美国数字研究软件公司的格里·基德尔,他将几百亿生意拱手让给盖茨后,追悔莫及并在1985年英年早逝。现在看来,如果不是他的失误留下的偶然机会,盖茨极可能就不会像今天这么显赫,至少他的财富积累起来要慢上许多。

1977年年初,苹果公司隆重推出风靡一时的微型个人电脑。开创了电脑的一个新时代。20地纪80年代初,一直对微型电脑不屑一顾的电脑巨人IBM终于大梦初醒,决心尽快进军个人电脑市场。可是,因为多年以来一直忽视了对微型电脑的研究,一时来不及研制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这两项电脑核心技术,加上被美国联邦法院没完没了的反垄断官司整得冒汗,IBM决定暂时向技术领先的小公司购买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来应急。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论证,IBM决定采用英特尔公司的8088微处理器。在操作系统领域,当时领导潮流的是美国数字研究软件公司的CP/M操作系统。为了尽快推出新产品与苹果抗争,在当时,已成为电脑业巨头的“蓝色巨人”IBM就屈尊俯就,登门商讨合作计划。谁料想,该公司恃才傲物且盲目自大的年轻老板格里·基德尔博士( Gary Kildall)并未看到这合作里面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在盖茨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的,“当时有一位黑衣男子到来,我正好在公司,亲自接待,并实质性会谈,而这个时间,基德尔不巧正搭乘私人飞机出外游玩,来客由他的妻子礼仪性接待”。心急如焚的IBM公司工作人员在基德尔那儿转了一天,毫无所获后,当然把合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曾经努力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过BASIC程序的微软公司。

这个机会对盖茨他们来说来的是那么突然。盖茨经过认真的研究与分析,认为在市场开拓初期,技术水平暂时的高低有时并不重要,取决定性意义的是抢占市场份额并借此建立起垄断的市场标准。如果能搭乘电脑巨人IBM的便车捷足先登,就能抢先占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制高点。IBM公司需要盖茨领导的微软为即将开发的新型个人电脑提交一份操作系统方案。可事实上,微软在那时候研究重心并不在微型电脑的操作系统上,所以在理论上讲是没有时间去研究。但是盖茨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非常清楚IBM强大的研究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并立刻敏锐地意识到,IBM微型电脑极有可能击败苹果电脑,并真正成为人手一台的个人电脑,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就这样,本应属于格里·基德尔的机会,却让盖茨抓住了。

于是,盖茨牢牢把握住了这次伟大的商机,径过6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让微软的MS-DOS搭上了IBM的巨型战车。微软完全配合IBM和英特尔的硬件标准和规格,特别设计微型电脑DOS操作系统,每台电脑收取的授权费不到50美元,还不到数字研究软件公司的1/4。但是盖茨却保留了PC - DOS的独占权,而且可以授权其他硬件厂商同样使用微软开发出来的这款PC - DOS软件。

凭借电脑巨人IBM的赫赫威名和非常成熟的营销网络,IBM个人电脑一时畅销全世界,全球电脑厂家争先恐后地为IBM电脑开发应用软件,使与应用软件紧密相关的微软DOS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为软件产业的行业标准。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世界80%以上的电脑都是使用微软的产品,更有甚者,新出厂的个人电脑绝大部分都已经预装了微软的软件。因此,相对于竞争对手,盖茨一起跑就领先了一大截。

回顾这段个人电脑发展的历史,或许我们会对格里·基德尔的行为表示惋惜,但我们同时也为比尔·盖茨善于抓住聚财的商机而感叹。正如前面所说的,确实,比尔·盖茨从不拒绝任何可以创富的机会,每一次商机的到来就意味财富的又一次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