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3229200000058

第58章 囤货需沉住气,净值最大再抛出

勇并不是决断的唯一因素,成大事应该是胆识和智慧的结合体,缺少任何一个都难以成事。

有勇无谋和有谋无勇是成大事的两种弊端。前者的极端表现只能算是亡命之徒,成事的可能甚至小于败事;后者虽然谨慎小心,但在机遇面前由于有识无胆,容易错失成大事的机会。所以,成大事应该是胆识和智慧的结合体,缺少任何一个都难以成事。

胡雪岩第一桩生丝生意的成功,可以说是勇气与智慧结合的成功范例。当时,他的徒弟陈世龙打听到,上海市面将会不平静,帮会组织“小刀会”将在8月起事。小刀会的起事会给上海市面带来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胡雪岩及时做出决断。

如果小刀会在8月起事,此前自己始终专做丝生意,估计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假定小刀会起事成功了,上海肯定要有好一阵儿混乱,上海与内地交通隔断,外边的丝会很难运进。如果能预测到这一情况事先囤丝,大批吃进,它就是一笔好生意。但是囤丝又有风险。首先是要压一大笔本钱,假定市面不出半月又平静了,囤丝的意义并不大。在局势难以推测的复杂情况下,就有风险,需要投资者有敢赌一把的胆识和勇气。这笔生意的结果怎样,只能根据目前手中掌握的极为有限的现实情况估算。至于估计是否准确,情况能否按你估计的方向发展,一切都是一个待卜的未知数。

正因为是未知数,生意有利润,也有风险,才需要商人勇毅果敢的品性。胡雪岩在这笔生意中做出的判断是:大量买丝,囤在租界,必赚!他的理由是:洋人暗中在军火上支持小刀会,政府必然要想个法子治一治洋人,最直接的方式是禁止和洋人通商,所以过不了三个月,洋人很可能有钱而买不到丝,致使上海的丝价大涨。

胡雪岩在湖州收到新丝运到上海,并没有急于脱手。就他当时的状况而言,他是应该尽快脱货求现的,因为他的钱庄刚刚开张不久,并没有多少可以周转的资金。但他仍然将这批生丝囤积起来。这样做,除了因为洋商开价不够理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联合同业控制洋庄市场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他运到上海的生丝数量很少,实力还不足以与洋商讨价还价,他必须联合同业才能与洋商抗衡。因此,他一方面请新结识的古应春加紧和洋商谈判,一方面由刘不才出面拉拢庞二,做联络同行的工作。

到这一年年底至第二年年初,上海丝商大户庞二已经联合各大商户,散户控制也已见成效,洋商开价也开始松动,但胡雪岩还是没有将自己已经收购的生丝脱手。这一次的主要原因是他觉得洋商开价还不够理想。本来集结散户做工作时,为了说服大家一致行动,就说是只要团结一致,迫使洋人就范,大家必可大获其利,如果按洋人此时开出的价格脱手,这就成了一句空话,受到大家的责难事小,影响以后控制市场的计划事大。就这样,胡雪岩的第一批生丝,直到第二年新丝快要上市,洋人因朝廷决定将要设立内地海关,增加茧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低头,开出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之后,才最后脱手,一批生丝净赚了十八万。

这是胡雪岩自立门户以来的第一笔大宗生意。为了做好这笔生意,他调集了几十万银款,其中大部分都是向钱业同行借贷的。因为大家都信任胡雪岩的商业才能,相信胡雪岩的判断。反过来想一想,假定这一次恰恰是胡雪岩判断错了,或者是生丝已经囤了三个月,利息已经吃进去了几千,忽然清朝政府市禁大开,丝价大跌,恐怕我们一出场看到的就是终场的胡雪岩了。

幸好,结局甚为圆满。当然也体现了胡雪岩勇和智结合,智和义结合。胡雪岩从官场、洋场和江湖朋友处得来的消息全都千真万确,没有出现纰漏。事前掌握了充足真实的市场信息,使他的这一决断最终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那么,勇对于商人意味着什么?勇是厚利,勇是机会。白圭之所以把勇列为商人四德之一,就是因为勇一边连接了智,一边连接了风险。无智之勇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可能会造成不可承受的风险;但商场上如果为保万无一失而不敢勇于冒险,则肯定无法成就成功的商人。

作为商人,常常是希望市场能沿着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希望自己预知的一切都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希望生意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越少越好。当事情的发展结局处在“人知”的边缘,如果完全地知道了事情的发展结局就不需要勇,顶多需要智,来查清所能够遇到的各种情况。但当你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时,就特别需要勇,因为你根本无法预知里面的情况,一切都是未知数。当然,勇并不是决断的唯一因素,勇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那就是对事情的各个方面有个彻底的了解,正确的预测。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了朋友的帮忙,事事顺利,没有朋友,举步维艰。但是如何交到有益的朋友呢?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生意场上,金钱、利润无疑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怎样处理朋友和利益两者的关系,亦是一门相当高超的学问,欲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则必须掌握这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