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智慧就在教养困境中
3228700000076

第76章 孩子的“成长个性”如何在内心世界显现(2)

然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常是在13岁以后,尤其是在男孩子身上,他们会出现持续性情绪低落,这种心理状态似乎看不到什么原因,也不是因为什么特别事件,总之,孩子每天都闷闷不乐,没有什么事情能激起他的兴趣,学习劲头不高,成绩自然也上不去,好像总不在状态上。父母这时候通常心里开始发慌,不知道心爱的孩子犯了什么毛病。

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发育快心理多变,内心活动极为丰富,但他自己判定那些事情又是不能告诉任何人的,他模糊地感到有些东西他要重新认识,心里也升起一些特别的渴望,同时他觉得有深深的负疚感,所以又必须去压抑这些渴望,由此,带来冲动和焦虑的感受。因此,父母们不要简单轻易地认为他是情绪低落。

那些使孩子们既渴望又焦虑同时又产生负疚感的秘密是什么呢?首要一点就是他们开始特别想要强调自我,他们会忽而发现自己真的很优秀,各方面都出色至极,飘飘然陶醉在高度自我评价的良好感觉中,但在几分钟之内,即使没有遇到什么挫折,他们也会突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简直是没有脸见人了,真想赶快找个地缝钻进去;还有,他们会喜欢上异性,朝思暮想,甚至会在心里暗暗喜欢上温和亲切的女老师,那种对异性的渴慕既使他们觉得甜蜜又让他们品味到异常的苦涩;他们对父母,尤其是父亲的批评和斥责特别敏感,抵触心理十分强烈,甚至会把父亲想象成假想敌来抵御,总是在想象中跟父亲对着干……

这个时期的孩子身高已经接近成年人,可心理上依然没有断乳,精神上争取独立,即仍然在学习习惯上不能自控,生活上不能自理。父母把他当大孩子要求,他更希望自己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宝宝,自我认识处在严重的摇晃之中,甚至有时,羞于见人的他会突然从书房冲出来,捂着半张脸经过客厅,不愿见到客人与家人,到冰箱里迅速取些吃的再冲回书房,眼神更是不敢与人对接!

内心存在着无数的矛盾纠结,情绪低落仅仅是无数情绪冲突的表现假象。而父母则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只是把孩子沉闷无语的状态理解为情绪低落,没有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如果父母对此阶段的孩子在态度上忽冷忽热,更会使孩子的自我认识不清晰,比如,孩子如果一次考试没考好,妈妈先是好言安慰又帮孩子分析原因提出办法,之后几分钟,妈妈会突然指责孩子怎么那么不用功不争气不让自己省心,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会让青春期的孩子感到心惊肉跳!甚至连孩子想偶尔宣泄压抑难过的心情,都只能捂着被子在里面偷偷哭泣,如果被父母听到,有的妈妈竟会一下子冲到孩子房间里大声喊叫:“你别来劲,我辛辛苦苦干活给你吃给你喝,你不好好学习,有什么脸哭!”

父母什么都愿意给孩子付出,就是不愿意给他悲伤和痛苦的权利。这样不能承受的父母,给孩子精神成长的压力太大了。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情绪低落和情绪起伏,父母要有坚强的意志、柔软的心,而不是脆弱的意志、强硬的心。

开学前,面对堆积如山的寒假作业,孩子显现出难以承受作业之重的虚弱;考试前,分明感觉到自己心里发慌没有底,焦虑异常;不能按计划好的去坚持锻炼身体、练琴;学习上、交朋友上一遇到困难就总想退缩,显得没有主意,但一说不上学,甚至退学,却又“坚定”主意;父母一批评他就抹眼泪,或者跟父母大声哭闹耍赖,要说吃什么、玩什么,那就眉开眼笑,特别开心;上课时根本管不住自己,老师怎么说都不听,你说你的,他闹他的。父母忧心忡忡:孩子的意志力怎么可以这么薄弱啊?将来他一个人独立生活时可怎么办呢?而有个别老师则会恨铁不成钢地评价说:“你家的孩子太不听话!”父母为此十分揪心。

孩子意志力薄弱会让父母隐约感到担心,其实,如果父母不注重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还可能会有更严重甚至说是恐怖的后果。因为意志力薄弱,会让孩子因此而没有主见,会回避生存压力的困境,长大后特别容易受到他人不良习气与社会不良风气的引导,也特别容易沉溺于各种不良嗜好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难以自拔,如吃喝玩乐、黄赌毒。

他们或是用父母大把大把的钱谈一场场花期短暂的恋爱,把爱情当游戏,丝毫感受不到也不在意对方有多痛苦的时候就决然与对方分手,再去搜寻下一个他“感兴趣”的目标;或再沉沦些的,就是陷入网络上的奇幻小说中,无休止地交友聊天调侃中,尤其是网络游戏中,那些完全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哪怕脑子很聪明也很用功地考上了大学,也会长年累月地不停地打怪升级,神情漠然,精神抑郁,直至被大学宣布试读,二次试读,直至劝退,开除,然后,天天泡在家里除了睡觉打游戏,连饭都懒得吃,父母稍微说一句,脾气就老大,更不用说怜惜父母微薄的退休工资和渐衰的身体。

意志力薄弱有着综合复杂的原因,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胆子小,自己的孩子是早产,是不是孩子先天就有些不足?事实上,意志力主要是靠后天培养训练出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养出孩子的坚定强大的意志力,做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更有益的事情,这需要从童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依赖、被动、没有长性的孩子容易意志力薄弱,因此,父母要注意督促孩子做事情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坚持性,这样的孩子才可能更为自己从而为父母负责任。比如,很小的时候,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要得到锻炼,自己的事情要由他自己来做,做事情多了,遇到难题多了,克服过去了,孩子就会升起更强的自信心;再比如孩子很胖需要减肥,父母就要每天下班吃饭后都去天桥,陪着他,看着他,一步一步往上蹦,培养他的坚持性;还有,孩子刚开始上学写作业时,一定要培养出好习惯,否则越长大越不好管,但父母不必要跟孩子说“你学习又不是给我学的,你要对自己负责,你考好了,将来找个好工作那是你自己享福”等等,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去分享成长独立的过程,从发现小目标、鼓励孩子实现小目标、提建议和欣赏孩子的小成就开始做起。

任性、放纵、欲望过强的孩子容易意志力薄弱。现代的社会各种美好的事物无数,玩具、游戏、零食等,如果不利于孩子长久的健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就要温和而镇定地提醒孩子适当进行克制,否则,孩子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玩的游戏,就会像着了魔一样沉溺进去,一点儿都不听劝,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意志力强大?

而有些父母,包括老年父母,看不得孩子吃一点儿苦。

有的爸爸甚至会央求妈妈:“别让孩子哭,你就每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给孩子带点儿好吃的,每天接孩子回来时再给孩子在超市里买点儿好吃的吧。”

还有的老人,孩子都已经看了六个小时的电视了,他们只要一换台,孩子一假装哭闹或发脾气,老人立刻妥协。

爸爸长年累月地忙,一说给孩子买玩具,就感觉为孩子补偿的机会终于到了,妈妈当场怎么极力控制不让买的东西,爸爸都深深记住商场所在地点,过两天准给孩子买回来……与其说孩子任性,不如说父母还没有发现,其实自己有时真的很任性。

意志力是孩子长期健康成长的保障,只有心中对孩子的成长有大格局设计能力、监控能力和培养能力的父母,才能用心里无形的保护网护佑出孩子健全的人格。

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帮助孩子克服过度的欲望,每一段时间都学会更多一些的自律,使其意志更加坚强。对于孩子的小小娱乐要求,父母尽量要给予满足,但同时还要监控孩子,不要看电视和打电脑游戏时间过长,不要花钱买零食玩具过多,父母做了决定后一定要坚持住,并且保证态度上还要尊重孩子,否则孩子本来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已经很失望了,再被父母愤恨地责备数落一通,孩子下次仍是很难约束自己。

不稳重、浮躁、偷懒、耍小聪明的孩子容易意志力薄弱。父母留心一下,孩子有没有平时一放学回来就及时完成作业?是不是做一点儿事就想休息,有一点小成绩就容易骄傲?是不是平时喜欢挑剔别人,以笑话别人的短处为乐?如果是,这样的孩子自己遇到难题时其实心里很没有底气,心里很慌张。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时,表现得十分浮躁,一边晃腿,一边听音乐,一边吃巧克力,作业是写完了,可考试时考场却没有家里这些“便利伴随条件”,他就不知道手脚应该往哪里放,失去了从前的伴随条件,他失去了味觉、身体动作以及听觉方面的习惯性依赖,大脑也就一片茫然。考试结果一团糟时,父母也会困惑,平时这些题目孩子都会啊,怎么一考试就错了?孩子因为成绩不稳定而不自信,父母则会把考试发挥失常归因于孩子粗心大意,马虎潦草,又去责备他不用心。孩子被责备得并不心服口服,还会耍赖还嘴。其实,是父母需要培养孩子平时做事的定力习惯,培养他稳重诚恳的性格。

不诚实、心眼儿多的孩子意志力容易薄弱。有的孩子天生就很聪明,有时聪明用对了地方,有时就用在耍花招耍嘴皮子上,果真是他做错了事情,可他就是不肯承认,欺负了小朋友也不肯道歉,对人不够真诚,表现得自私自利,遇到实在躲不过去的责任就会耍赖,即使上了大学后,也有的孩子只愿意在团队中做露脸得荣誉挣别人好感的事情,而把大量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推给别人。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对不诚实、心眼儿多的人很反感,因此,这样的孩子会经常受到挫折,甚至遭到集体的排斥。越是这样他就越焦虑,眼神越闪烁,描述事实上越虚假,越频繁地动心眼儿。说谎的人怎么也编不圆自己的谎,谎言从自己的心出发时,就已经破坏了最真实最和谐的自然秩序,而且说谎者的大脑细胞的排列和结构从说谎开始,就已经迷乱了。当父母发现孩子的不诚实问题时,要及时指出并鼓励孩子纠正,真诚和实在是大智慧,没有诚实,孩子的意志力不可能坚定不移。

抑郁而敏感的孩子容易意志力薄弱。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尤其他们身心的活动性很弱,生命活力乏弱,意志力也就薄弱,父母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受一点儿打击都会情绪低落。有时,这种打击和挫折就是来源于父母的教养影响,来源于父母的个性,还有父母与他意见不一致,甚至是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还有,就是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和伤害时,父母长年粗心大意没有觉察到,因此没有及时疏导压力及时慰藉孩子的心灵。

这种抑郁而敏感的孩子心理感受性很强,同时,他又无能为力去保护自己、反抗命运的安排。多年的不满后,他最后才会沉溺网络游戏,这是对曾经历过的生活的沉默的抗议,他的意志向下滑落着、消沉着,他用堕落来无声地与命运对抗,与父母老师的期待对抗,与自己的健康和前程对抗,让自己的才华、激情、责任,让自己的坚强、勤奋,都在没有希望的降落中埋葬。父母越是惩罚责打这样的孩子,他越是走下坡路,直到有一个人,能彻底地理解他接纳他帮助他:他本来就是个好孩子,他从来都是好孩子,他只是需要陪伴、肯定、建议、引导、支持,在他最慌张的时候给他坚定的眼神,轻抚一下他的后脑勺,紧握一下他的手,给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