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3228500000035

第35章 合作共建 大力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写在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之际

高凡

海明威曾说过:“没有一个人能像小岛一样独自存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是陆地的一部分”。仅仅利用自己的馆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数字时代,单一的图书馆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馆藏、发展事业已不再适合时代要求;图书馆与图书馆间的馆际合作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馆际合作的范围已从资源合作扩展到了服务合作、技术合作、人力合作等诸多方面;合作的领域也拓宽到了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馆际合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深深渗透到图书馆的工作中。

作为从事图书馆工作20余年的一名图书馆员,我经历着、感受着图书馆从传统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转变,见证了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发展和变化。

我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学肇建于1896年,时称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我国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中国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策源地,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1905年,迁校河北唐山,曾先后定名为唐山交通大学、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等。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1972年,学校内迁四川峨眉改为现名,并沿用至今。1986年,经******批准,在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首府成都市扩建西南交通大学总校,原峨眉校址改为峨眉校区。建校百余年来,西南交大肩承“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宗旨,为铁路而生、因铁路发展,行业特色十分明显。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藏书紧密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亦以轨道交通为主,主要收藏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的文献资源。经过116年的历程,已积累了一大批极具学科特色的馆藏,但因学校在2002年之前隶属铁道部,与同行间的工作交流、文献资源合作共享也多在铁道部原隶属的十多个院校间开展,合作渠道、合作范围相对狭窄单一。受行业条块分割影响,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的联系较少,更谈不上合作共享了。2002年西南交通大学脱离铁道部划归教育部管辖后,正值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之时,我们深深感到仅靠一馆之力已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和快速变化的信息服务市场要求。走出行业院校的圈子,扩大同图书馆界的合作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上下的共识。

回眸我国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和协作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图书馆间的合作共享开展得较早,资源共享的理念早已深入图书馆界。1926年,上海图书馆协会章程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馆际互借的概念;192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也建立了互借制度;1929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推广馆际互借的决议。20世纪30~40年代,图书馆合作一度陷入停顿。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图书馆视野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宏观指导和整体的规划控制,1957年9月,******全体会议第57次会议批准颁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的合作活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各种图书馆协作组织近百个,主要开展协调采购、馆际互借和编制联合目录等活动。8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机读目录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其书目产品以实现图书馆的联合或协作便开始发展起来,主要有联合回溯建库(书目数据库)、采购协调、共用光盘数据库等。9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为图书馆联盟、图书馆合作网的兴起提供新的工具和平台,图书馆合作已扩大到跨类型、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正赶上了现代技术变化的大好时机,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扩大与国内、国外图书馆的馆际交流;积极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等全国和地区范围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进一步提高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能力;积极牵头筹建四川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加强和省内高校间的合作共享;利用技术优势,积极扩大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合作的范围;积极拓宽和国外图书馆的合作交流渠道,争取多途径多方式派出业务骨干到国外图书馆工作、学习等。

四川省图书馆作为全省公共图书馆的领头羊,以四川省图书馆学会为平台,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发挥行业优势增强凝聚力,在加强发展四川省公共、高校、科学院三大系统图书馆界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推动图书馆学学术研究与繁荣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加强与兄弟同行单位的交流、扩大合作范围、融入全省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大军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始积极致力于解决传统自动化系统在实现远距离、大范围和多用户联合作业时遇到的诸多难题,研发基于WEB技术的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BSLC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于2009年7月取得国家认证的软件版权证书,并成功应用于图书馆及校内各院系分馆、资料室的各项业务中。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发的BSLC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联合编目系统、超期及预约与统计数据发布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已经涵盖了图书馆服务的所有方面,能够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

同时,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BSLC自动化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图书馆联盟功能,能对图书馆联盟内各单位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参加该系统的各单位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和服务器系统,只需使用IE浏览器即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各种功能。由于BSLC自身特点,各分馆及成员馆不需要在软、硬件的购置和系统管理人员配置上大笔投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由于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BSLC自动化管理系统可彻底解决远距离、大范围、多用户联合作业问题。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特别适用于省、市、地区、县级图书馆和各类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共享平台的建设。2010年,在四川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和促成下,四川省图书馆决定援建阿坝州公共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与阿坝州图书馆两馆差距巨大,所属不同图书馆系统,要实现共建共享,必须以服务为目标,从人员、技术、资源3个方面加强协同管理,才能实现共建共享的目的。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免费向阿坝州图书馆提供利用BSLC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服务器等设备,免费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以促进阿坝州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两年来,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人员共同培训、继续教育、随时咨询的机制;在技术上,双方就图书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动化管理平台、业务统计与行政管理平台、资源搜索与知识调度系统建设等方面共同建设提出共同规划,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在服务上,双方提供馆际互阅服务,通过文献互助、代查代检、定题服务等方式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特色为读者服务。我们以此种方式,开了四川省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间远距离、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先河。

在四川省图书馆的大力促成下,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又先后与汶川图书馆、攀枝花图书馆、遂宁图书馆开展了合作共建工作。图书馆合作共建,不仅仅包括合作采购文献、集团采购电子资源、合作编目和共建目录体系、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开展馆藏数字化、联合组织网上资源,还包括图书馆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合作共享之路还有待我们不断探索,但我们知道,加强网络时代图书馆间合作是推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最具可行性方案。因此,我们相信,在四川省图书馆的引领下,全省图书馆界的合作正显示出蓬勃的生机,美好的未来。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 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