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悟道因缘录
32276100000004

第4章 悟道要点之正见

修行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要点中的要点?

正见!

为什么?

因为悟道的标志便是破了我执。什么是我执?我执就是我见,执著地以为有我的不正之见。

都说佛佛道同,什么道同?神国还是慈悲?都不是,神国净土,外道的大能也有,慈悲之心外道也有。佛佛道同者,无我与无生的知见相同。

是的,你如果赞同缘生之法的无常无我,便可算佛教徒;如果你明悟了缘起的同时便是无生或无所有,便必然已经悟道,将来烦恼必尽必证涅槃。

反之,不管你多聪明,不管你的身份地位和钱财权势如何,也不管你性格如何坚毅,不管你做了多少善事,不管你入定有多久,都和悟道证果没有绝对关系。

修行的全部过程,简言之,前期就是在求一个正见,然后在后期以此正见指导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我们平时说要弘扬正法,什么是正法?凭什么你的是正法我的就不是呢?因为正法就是宣扬正见的法,你不讲缘起论,不说无常无我,却大搞神道设教,宣扬迷信观点和无法检验的理论,那当然不是正法。

如前说,大乘佛教的很多经典并非释迦牟尼佛亲说,为什么也承认它是佛教呢?因为它宣说的也是正见。大乘的空义,不过是三法印的变形,所谓一实相印取代三法印,这一实相印说不可得之空,是因为无常即常不可得、无我即我不可得、涅槃寂静即生灭不可得。这说难听点,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说好听点,更加广博恢弘与精深了。

也就是说,三法印的无常无我与涅槃寂静,或者大乘的空,这是佛教的独家标志,古往今来世间的任何宗教与哲学都不可能讲这三个法,或者宣说空义,不可能,因为你一旦讲这三法印,或者在考察宇宙人生时得出了本来无生寂静的结论,你就成了佛教徒,必然要求三皈依。

那么,我们或许又要问,凭什么佛教的缘起论就是正见,其他宗教哲学乃至科学就不算正见呢?

这个实际上很简单,不说经过两千年的实践检验,很多宗教哲学的观点,它们已经自动地被证伪了,就是以科学来说,科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科学就是在不断地否定自身中螺旋式前进,这本身就印证了无常和无我,科学又怎么可能推翻佛法呢?

通过第一章“因缘”的阐述,大家也可以发现,佛法和科学是一致的,必须讲条件,不能无中生有。比如说做数学题,必然是通过已知条件,且是两个以上的条件,才能求出未知并加以证明。

再展开一些,就算将来有一天,M理论能融贯相互矛盾的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成为终极理论,可是,万一届时大家发现宇宙真是多重的,咱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学定律未必适用于其他宇宙,那又该咋办呢?但即便如此,却依然不能动摇佛法的三法印。

记得以前说,在太空空间站很难种花,但是现在因缘条件具足,却可以做到了。是的,缘起论便是佛教核心理论,缘起,它强调的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就是有因有缘就必然有果。比如有些花本来要到三四月才开,但是假如气候变化,这些花才不管你现在是几月份,只要符合它生长的条件具备,它立马就开花了。

进一步再简单说,比如你现在学佛了,于是心理良好,貌似漫天神佛都将会保佑你,其实,真的吗?非也。比如你打坐姿势不对,则打坐效果必然就差。再说难听点,假如你出门不注意安全,被偷,甚至被车撞死,和其他人的概率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因缘法,你具足了不好的因缘,必然会产生不好的结果,绝无例外。因此,佛教劝人行善,又有众生畏果、菩萨怕因之说,其实深层次的根子都在这里。

那有人或许会说,如果是这样,佛菩萨不保佑我,那我为什么还学佛呢?我不如信基督教去,信上帝得永生呢。

佛菩萨怎么不保佑你呢?你如果领悟了佛菩萨所说的因缘法,于是只造善因善缘,自然会有好果子吃,不就是保佑吗?别的宗教哲学可不是这个理论。

实在说来,以无常和无我来概括宇宙人生,乃是洞穿了运动与变化为绝对真理的真相,可谓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最奇妙的是,从无常到无我进而明悟无生,这条路,不管你是大哲学家大科学家,还是荒野山村的老农,机会又是均等的。因为明悟这个道,不管你用显微镜还是望远镜,抑或就从自我身心下手,或者观察身边的人事更替、春花秋月,机会均等。

道,既然超越时空,便忽略了一切背景。它唯一的要求是,你必须自己去悟,必须是生命体才可能悟,任何人,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佛陀开示时总是直指五受阴的原因,以至于后世一看到他老人家说,色,无常否?无常,苦否?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几乎都要哭了,这也太老套了,远不如一花一世界、芥子纳须弥来得玄妙诗意,更不如一句“十方虚空在汝心中,犹如白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来得大气华丽。

可是,假如你是初学者,正见都尚未建立,又怎能直接融贯一实相印与三法印呢?莫说悟道证果,倒是极易误入歧途。不如速速归去,好好把佛陀的“若远若近,若粗若细,若过去现在未来,若好若丑,彼一切皆悉无常”好生揣摩几遍来得实在爽利。

实则,站在初学者的角度,缘起正见就好比考试的参考答案。你无需那么辛苦,只要拿着答案,重复验算一次即可。

写答案的人,那个辛苦的人,就是释迦牟尼佛。他亲身体证后,以狮子吼向天上地下宣称他的答案确凿无误,这一点,又在两千多年来被后来者印证。

是的,佛陀悟道,历经艰辛,先是修定,后来六年苦行,据说像站在水里搞金鸡独立这类事都做过,总之最后成了皮包骨差点挂掉,最后他终于无师自悟,开创佛教。且,自悟道到入灭,其知见与教法一以贯之。

我们现在学佛想要悟道,就是悟佛所悟,拿着现成的答案进行验算都还感觉极难极难,比如这缘起论,这三法印,这般若智慧,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去悟呢?

路径前面其实已经说了,戒定慧,再加闻思修,没有别的办法。或者就是先积累,这是资粮道,然后勇猛精进,加功用行,这是加行道,然后因缘具足,必然有一刻会霍然而悟。

这里可以重复和提示的是:既然是“此有故彼有”这四句,则不可能无因生,也不会是一因生,也不是毫无逻辑的多因生,那任何一法的生起必然是有因有缘必然有果的。而既然是如此,当因缘条件变化之时,此法必然就会跟着变化,因此就不可能是常、是有我的,所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为空。

那么我们修行在做什么呢?当然就是去掉所谓与生俱来的常见和我见了。也因此,缘起论是佛法的核心与根本理论,这就是正见。如果你念念都是这个正见,不随境转,便是正念,可得正定,可得无漏般若智慧。

进一步简单说,佛学的正见就好比现在常说的世界观、宇宙观,即观念,而人的思维模式都是处于观念之下,言行举止又更处于观念与思维之下,此即所谓观念为王。

而佛学的观念,所谓正见,便是三法印、四圣谛和十二缘起,你把它们弄懂了,稍加体证,悟道并非难事。毕竟,悟道只是解决见思惑,亦即观念问题,所以积累足够,顿悟是完全能实现的。而二果,要求贪嗔痴薄,三果要求五下分结尽,乃至证得阿罗汉断尽烦恼,就要求更高些,需要清除习气,几乎要深入潜意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