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晚清豪侠传
32272500000085

第85章 黄鹤楼

等洪门会完,谭嗣同和大家告辞,不敢耽搁,立刻快马加鞭赶回武汉。龙二刚和旧日战友相聚,谭嗣同留他先在山西呆些时日,也好帮助徐矮师做些杂物。自己一人赶回了湖北。

已经又是新年,前年李闰还在京城照顾受伤的自己,如今她已经成为自己的新婚妻子。这年关了可不能让她孤零零的独守空房。

匆忙告辞也是因为不敢面对林黑儿,始终自己有负于她,可她从来没有责怪过自己,每次见面还是关爱有加,林黑儿越是这样,谭嗣同便越是心虚,如今还多了一个朱嬛玉搅局,谭嗣同怕再陷入感情里面。

大年初三的湖北巡抚官邸里已经热闹非凡。谭继洵刚刚到湖北上任,那些地方大员自然都要赶着来巴结这位新上司。这年节正是互相走动的大好时机,武汉城里的官员商贾等新年刚过,便争先恐后涌到这巡抚衙门来了。谭继洵要熟悉湖北官场,不得不日日应酬。谭嗣同倒是偷得空闲,安安心心陪了李闰几日。

武汉扼守长江,历代都是国家经贸军事重地。这里商业发达,城市兴旺。比兰州不知道繁荣了多少倍。这日谭嗣同邀了李闰便到街上游玩散心,想看看这中原重镇的繁华景色。

两人携手同行,难得的闲暇时光,李闰自然是高兴。不知不觉二人已经来到江边。见前面有个酒家,谭嗣同便要李闰进去吃些东西。

谭嗣同点了个东坡肉,一个棒棒鸡,还要了一个精武鸭脖。再点了个时蔬。因李闰不胜酒力,谭嗣同只要了一壶孝感米酒。不刻菜肴米酒都上来,二人走了半日,都有些饿了,赶紧开吃。因为天冷,谭嗣同要堂倌把米酒去用热水温一下,放些冰糖再端上来。

这三个菜可是大有来头的,谭嗣同边吃边和李闰讲解。首先这东坡肉据说就是宋朝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烹制出来的。当年苏东坡被贬到湖北黄州当通判。正遇到那里的猪肉价贱伤农。这苏轼不但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还诗词写的好,字也自成一体,更是个美食大家,他为了提高猪肉价格,让老百姓多挣点辛苦钱,便号召大家都吃猪肉,还想出了一道专门以猪肉为食材的美食。

他以大家最不爱吃的五花肉为原料,取大块先在锅里煮一次,然后捞出来沥水洗干净,切成小块。再在锅里放上大料,米酒,酱油,冰糖等佐料,加水大火烧开,再把切好的肉块倒入锅里,这时便要小火慢慢熬制。一直等到锅里的水分慢慢熬成肉汁,五花肉熬的香糯糜烂,肉皮红光发亮,这道菜才算成功。

苏东坡为了这菜还特意写了一首‘炖肉歌’,写的是‘黄州好猪肉,价钱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这道菜一出来,果然是好吃,顿时流传到湖北各地。后来还传到了浙江。从此黄冈的猪肉价格飙升,苏东坡的炖肉歌和这道菜也开始扬名全国。因为是苏东坡所创,且还是为了解救百姓困苦,大家为了纪念他的功德无量,便都把这菜叫做了东坡肉。

李闰本来看着肥嘟嘟的猪肉不敢动著,听谭嗣同说的精彩,顿时来了兴趣,她先尝了小小一口,果然那肥肉看似肥腻,却入嘴既化,又香又糯,一点也不腻人。她便又夹了一大块狼吞虎咽。

谭嗣同看她吃的高兴,便取笑她先别撑爆了肚皮,说这第二道菜就是专门为吃货准备的。

第二道菜是切成薄片的鸡肉。貌似其貌不扬。可这看似寻常的肉片却也非比寻常。谭嗣同说这鸡肉是经过上好的高汤煮好,再放在秘制的红油和上百种香料混合的汤料里浸泡。还要拿木棍敲打,让滋味完全渗透到鸡肉里面,这才切片装盘的。经过这些复杂工序,小小的一片鸡肉里,已经包含了麻辣酸甜鲜咸香等百般滋味。从来都是吃货的首选。

李闰听得口气直流,连忙又尝了一块,果然是五味俱全,鸡肉鲜嫩,汤汁浓厚,两者交融的天衣无缝。

李闰出身官宦,其实对美食也不乏了解。可她见谭嗣同难得高兴,自然要投其所好,哄他开心。

平日里自己这个男人谈的是安邦定国,读的是子史经集。想的是家国天下。不曾想他原来对吃也是博学多闻。

看着自己男人热爱烟火俗世,李闰心里如何不高兴,她吃了鸡肉,又撒娇要谭嗣同说一说鸭脖子的来历。虽然自己其实知道这个典故。

谭嗣同见爱妻吃的满嘴流油,心里自然欢喜。这时酒已经烫好送来,他给李闰斟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上先喝了一口。米酒温和,如今加了冰糖,又烫了一回,入口平和甘甜,酒味甚好,便示意李闰也喝。

夫妻两便举杯对饮了一斟。谭嗣同开始说这第三道菜的故事。

这精武鸭脖的来历可比东坡肉还要久远。传说还是战国时期已经有了这道鸭脖子的做法。

那年楚国国君北伐,经过精武的时候在水田里遇到许多鸭子。他想改善士兵伙食,便要大伙把那些鸭子全部捕杀吃了。几天鸭子吃完了,只剩下那些没肉骨头多的鸭脖子没人要。堆在伙房里成了垃圾。

这时一个资深吃货出现了。看来不分过去现在,在每一个朝代都是不乏热爱美食的吃货的。这便是人性吧,食色性也,孔夫子早就一语道穿。

这个吃货名声没有苏东坡大,可烹制美食的手艺却一点也不逊于苏轼。他把鸭脖子收集起来。放在一口大锅里,倒入凉水,烧酒,食盐,姜块,整整浸泡了一天。等这些鸭脖子都入了味,这吃货才把它们捞出来沥干。

他又调制了一锅卤水,这卤水里有几百种佐料,谁也认不全名字。等卤水熬制好,吃货倒入鸭脖子再煮熟捞出。

等这鸭脖子做好晾干了。士兵们闻香而来,开始只是尝尝鲜,不料啃了几口,只觉得这美味天下无双。大家恨不得把骨头渣子都吞下去。原来鸭脖子无肉,可那吃货把卤味渗透到了那一节一节的骨头里面,经过泡涨卤煮,脖子骨已经熟烂入味,一咬便碎。大家嚼着碎骨,吸允着骨头缝隙里丝丝点点的骨髓和肉丝,那种滋味比鸭肉还香,却又不能饱肚。这吃不饱,吊人胃口的食物可比饕餮盛宴还折磨人。

楚王听说了这美食也跑来吃了几截鸭脖子,觉得确实是此物只应天上有。马上招了那吃货当了御厨。要他日后时时只为自己做这美味。

如此有了皇家关照,这本来弃之无用,遇到资深吃货偶然做成的这道脖子菜才得以流传下来。

谭嗣同说的精彩,李闰听得开心。夫妻俩喝酒吃肉,不一刻便把三道菜一扫而光。又剩下一道青菜打扫干净,二人才兴尽而归。

回到府邸李闰依然兴奋。她与谭嗣同幼年分开,其实相聚不多,彼此并无太多了解。今日里男人对自己如此关心呵护,还知道了他烟火气的另一面,两人感情更近了一层,这才是她开心的原因。她缠着谭嗣同说明日还要出游。

谭嗣同拗不过李闰纠缠,只好答应明日里再带她去玩黄鹤楼。

第二天两人直奔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长江边的蛇山上,号称是‘天下江山第一楼’,自古以来便是名人雅士必游之地。唐朝崔颢的千古名篇‘黄鹤楼便是写的此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诗确实写得好,不过黄鹤楼的来历更吸引人。”谭嗣同背诵着崔颢的诗句,又开始逗李闰。

李闰知道自己丈夫又要卖弄博学多才,为了满足他的小小虚荣,便求着他说说这黄鹤楼又有什么故事。

鸭脖子才扯到了战国,这黄鹤楼可就牵扯到神仙了。

谭嗣同见妻子想听,便把黄鹤楼的传说娓娓道来。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在蛇山上开了一家酒肆。酒肆里酒水一般,生意也不好不坏。可这店主为人善良。虽然挣钱不多,却经常乐善好施。

店主姓辛,一日这辛老板正坐在柜台后面,看到店里来了个风尘仆仆,衣衫破烂的老道人。这道人跑到柜台要了三碗酒,一口一口就干完了。可喝完了酒那道人竟然忘了给酒钱便走了。辛老板估摸这老道是喝醉了,便没有追出去讨要。

不想第二天这道人又来了,还是要了三碗酒,一口气喝完便转身走了。

如此几天都是这样。辛老板见道人破衫烂帽的,心想这道人一定是没有酒钱,可又馋这一口才这样的。

辛老板心软,正好又刚死了父亲,见这老道可怜,便想自己干脆就把他当父亲看待吧,喝点酒也喝不穷自己。于是这道人每日还来,辛老板也依旧给他三碗酒,并且从来不向道人要钱。

一直过了半年,有一天那道人照常喝了三碗酒后,却不是像往常一样直接走了。

他醉眼朦胧的拿起辛老板放在柜台写账的毛笔,踉踉跄跄走到了墙边。

只见他笔走龙蛇,竟然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画完以后,道人口念一偈:“酒客至拍手,仙鹤下飞舞。”说完这句,道人甩袖而去,又不见了踪影。

辛老板和店里酒客都疑惑不解,想着道人的偈子,便试着拍手念了一回。

不想掌声响起,墙上的白鹤真的伸伸长腿,拍拍翅膀,从墙上飞起来了。客人的掌声不停,那仙鹤便一直在空中翩翩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