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对清虚这武林泰斗,无不服从,便去安排好善后,都随他一起走到旁边树林里。
这时已是初冬时节,昨夜的腥风血雨已经远去,天空里难得湛蓝的明净,但明晃晃的太阳透过树叶照在人身上,仍只觉得冰凉。
谭嗣同三人,江氏兄弟,哥老会几位当家,团团坐下。清虚站在一棵大树下,徐徐说出一件往事。
在二十多年前,西洋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烧了圆明园,占了金銮殿。当时的咸丰皇帝带着一干皇亲国戚逃到了承德的避暑山庄,京城里只留着恭亲王奕欣为他与诸国列强周旋。
这恭亲王与咸丰是亲兄弟。一个老四,一个老六,年纪相仿。本来从小关系很好,咸丰自小仁慈宽厚,奕欣却机敏聪慧。据说道光帝生前是想让奕欣继位。不知道最后为何却把大位传給了老四奕詝。也就是咸丰帝。
咸丰自知自己才德不如六弟,上位后时刻担心老六不服,不但不给奕欣参与朝政,连行为言辞都加以打压。所以两兄弟就渐渐疏远了。
这次外国人入侵,咸丰胆小如鼠,不但不知道君王当守国门,只知道抱头鼠窜,还偏偏一定要留下奕欣来帮他擦屁股。不知道他是危难时想起了打仗亲兄弟,还是想借刀杀人,要自家兄弟于死地。
反正奕欣一个人被留在了北京城里,好在他胆识才智都足以服人,不但没被西洋人杀掉,还带着留守的官员们和这些强盗周旋交涉,硬是摆平了他们。让八国强盗都撤出了北京城。当然少不了割地赔钱,丧权辱国。不过这怪不得他。能保住自家的命和哥哥的皇位,他已经是尽力而为了。
此事給当时的懿贵妃现在的老太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为此人敢于任事,才智过人。也给奕欣自己深深的留了警告,他这恭亲王无权无势,还偏偏能力超群,又被皇兄猜疑忌惮,这次是侥幸逃过了一难,只怕哪一天一事做错,就会大祸临头。
这奕欣便开始招揽人才,在府里豢养死士。不知是想自保,还是另有图谋,反正不多时他身边便开始人才济济。
有三个人此时就进入了他府中。
清虚顿了一顿,不知道想起什么,眼睛望着远处,叹了口气。接着说起前事。
第一个进恭王府的叫杨露禅,他是河北人。这个人是个武痴。少年时为了偷学太极拳,跑到河南的陈家沟去不惜卖身为奴。花了十年光阴,终于偷学的了一身好本事。回家后更是揣摩参悟,创立了一套自己的拳术,叫杨氏太极拳。两河地界,已经找不到对手。他只想武功更进一步,想京城里卧虎藏龙,便跑到恭王府来做了恭亲王的家丁教头。深意是要借机会一会京城的武林高手,提高自己的武学修为。
第二个人叫董海川,就是八卦掌的老祖。这个人从小侠名远播,在家乡就喜欢锄强扶弱,转打抱不平。因为犯了刑事后来远走他乡,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不想他不声不响进了恭王府。当时他竟然是以太监的身份入的王府,大家都不知道他的身份,也不明白他为何要做出净身的举动。
这两人虽然厉害,论武功,论才智,论计谋,却都比不过那第三个人。
杨露禅和董海川都是当今顶尖的高手,各自开创了一门武学。更是弟子如云,众人人人皆知这二人的本事,却听清虚说这第三个人竟然比他们还要厉害,话语里极为推崇,都不禁暗暗想到,此人能是谁呢?当今世上,除了杨露禅和董海川,竟然还有更厉害的人物,可为何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此人的事迹流传?听清虚的口气,自然不是他自己,那少林寺的圆慧掌门已经习的易筋经,达摩拳,也许能胜杨董二人。可此人一心修佛,从来不过问江湖,自然不会投身恭王府。那也肯定不是他了。大家猜破了脑袋也想不到此人是谁。
清虚却偏偏不说出此人的名字,只继续往下说去。
八国联军虽然撤出了京城,那咸丰皇帝不知道为何,却一直赖在承德不走,再也不回京城里来,只在河北呆着。奕欣只好帮他哥哥照看着北京城里的一摊子烂事,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这一天好不容易偷的空闲,只想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不想恭王府里忽然来了三个日本人。名刺上写着板桓一雄,田中一郎,伊藤南三个名字。当时的外国人在北京都是比咸丰帝还难侍候,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国家大祸,奕欣只得出来招呼这三个人。
那三个人自报家门,田中指着那叫板桓一雄的对恭亲王说:“这是我们日本国的国师,武功在日本无人能及,这次来中国也是打遍了大江南北,未有敌手,听闻北京城里王爷府里高手最多,所以便特意来领教一下,看看倘大个中国,是不是真的有武学精深之人。”言语颇为桀骜。
奕欣开始以为不过是几个浪人闹事,叫了几个家丁来敷衍。不想那板桓不屑一顾,根本懒得动手。只田中一人便把那些家丁打得东倒西歪。到最后发起狠劲,更是一脚把一个家丁踢飞数丈,摔在了数米高的屋檐上。那家丁从屋檐滚落,眼看就会摔在院子里的青砖地板上。只见一人正送茶水过来,见此险情振臂一托,稳稳的接住了那个家丁,
再看他手里的茶水竟然还未洒出半点。奕欣暗暗叫险,却对这貌不惊人的仆人毫无印象。连忙问起,才知道他叫董海川。是一个准备送到宫里去的太监。
那田中见了这仆人的身手,知道这才遇到了真正的硬主。便上前挑战。
董海川来王府是有所图谋,刚才是救人心急才出手,本不想惹是生非,所以连忙推脱。可奕欣刚才颜面尽失,巴不得挽回一场。心想一个端茶的仆人就是输了也不丢人,赢了可就大大的打了日本人的脸面。只要董海川比武。
董海川只好答应,便和那田中一郎交上了手。那田中武功在日本也是顶尖的高手,董海川不敢托大,上来就使出了自己拿手的游龙八卦掌,两人过了十几招,只见董海川一掌挽住田中手臂,一掌硬击田中腹部,那田中一郎腾空而起,和刚才那家丁如出一辙,也摔在那屋檐上面。饶是屋梁坚固,也经不得两个百十斤的身子砸摔,只见的青砖脱落,瓦片纷纷掉下。那田中跟上眼看要摔个恶狗吃屎。
一旁的伊藤南飞身把他抱住,人是接住了,可他臂力显然不如董海川,一个踉跄,两人都差点摔倒。
伊藤脸上挂不住,放下田中就要找董海川动手。只听得一人说道:“你们自吹到处比武取胜,原来是靠搞车轮战吗?”是杨露禅闻声赶来了。
恭亲王奕欣见杨露禅来了,心中石头落地,悠然坐下来只是看戏。那伊藤听杨露禅讽刺他,转身拔剑就冲他来了。
杨露禅也不拿武器,脚下踩着两仪步,双手虚合个太极,只等伊藤来攻。
伊藤是日本水月流的掌门,水中印月,流水无形,月如幻影,他那剑法讲究是就是空灵流畅,绵绵不绝。但见他一把宝剑使得如行云流水,无懈可击。可无论他招式如何精彩,却偏偏伤不得杨露禅半分。
那剑锋明明锋利无比,可刺不穿杨露禅一袖衣角。那剑势明明迅急,偏偏被他手腕一带,就偏了方向。伊藤只觉得自己在和一个圆溜溜的圆圈作战。这圆圈滑溜溜的根本没有着力点。更可怕的是自己竟然被这圆圈带入了节奏,也跟着转了起来。如此对了几十招,那杨露禅忽然跳出圈外,说一声倒。
伊藤已经转的头晕脑胀,一下失了牵引力,收不住劲,一个狗吃屎的动作,噗的摔倒在地上。
战了几十招,那杨露禅根本没有出手,只是引这伊藤车圆圈,如此戏弄就把他败的灰头灰脸。两人武功自然差了个天囊之别。伊藤爬起来再不敢挑衅。
大家听清虚说的精彩,如亲眼见了那日本人的狼狈,心中解气,无不拍手称好。
清虚接着往下说去,说那恭亲王见杨露禅如此厉害,自然也是喜形如色。本以为日本人会知难而退,不想那一直不做声的板桓此时站起来了。他说杨露禅已经斗过一场,不愿意占他便宜,要杨露禅好生休息,他明日这个时候再来挑战。
杨露禅却说不打紧,现在两人就可以比试。板桓却似乎胸有成竹,决意要让杨露禅休息,说这样比武才公平。显然他对杨露禅刚才说自己车轮战耿耿于怀。
这时一人站出来说道:“中原武林,杨先生这样的人才数不胜数,你板桓也不要等到明天,你杨先生今日也不要再出手,这一场我来教教你板桓先生什么是中国武功。”
这人说话如此不客气,对杨露禅也毫无尊敬。大家已经猜到,这肯定就是那最厉害的第三个人了。
那人果然牛逼,他根本不屑与板桓交手。只要板桓打他三拳,且并不躲闪。他说板桓如果能三拳打倒他,就是赢了。
谭嗣同与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人也太过托大,想那板桓也是国师,自然不是浪得虚名。谭嗣同更是深知板桓武功。自己差点就死在这板桓手中。虽然是使诡计伤了那板桓,可他当时要杀谭嗣同还是易如反掌,不过碍于身份才没有痛下杀手。一时都觉得那人说出如此狂妄的话未免匪夷所思。
板桓显然也被激的火冒三丈。也不谦让,真的挥拳就打。心想已经输了两场,这人如此狂妄,自己一拳就要毙了他。也好杀人立威。挽回点日本武林的面子。
这一拳如流星,似满月。板桓用了十成的功力击出。立志一拳立功。那人见来势凶猛,肚皮一缩,竟然把板桓的拳头牢牢夹住了。
就是一头牯牛板桓估计这拳也能打死,不料那人不但受了纹丝不动,还把自己的拳头夹住,心中也是被惊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心想哪怕你是金刚不败之身,也受不住自己两拳。不等右手松开,左手握拳又死命打来。
这时板桓求胜心切,右拳还被夹住,步履不稳,这左手力道又猛,不免失了重心。不等板桓拳到,那人肚皮突然一弹,像绷紧的弹簧骤然松开,板桓自己打出的拳劲和那人反弹的力道两股暗劲都反噬过来。此时板桓力道已尽,再也无力反抗。被两道内力一撞,不敢硬接,急忙飞身倒退。
力道太猛,板桓撞飞了院里的花盘,撞倒了葡萄架子,把恭亲王的院墙撞了个大洞。一直跌倒在院外的马路上才消除了逼来的劲道。
董海川的八卦掌刚柔相济,杨露禅的太极拳以柔克刚,这人的武功却一味的霸道刚猛。已然练的如金刚不坏之身一样。他竟然只是用肚皮运气一击,已经重创了那日本第一高手板桓一雄。
那板桓面如死灰,瘫倒在马路上,不能动弹。已经成一雄变成了一熊。他心知自己与那人武功不止差了一星半点,俨然是萤火与皓月相比。再不敢出言挑衅,
田中和伊藤钻过刚才撞开的洞口,过去搀了他默默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