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平叛的行文到了黑龙江将军府,几天后,卜奎副都统满迪和********副都统图海,先后收到了领兵进入准葛尔作战的命令。
阿贵在京城早已和军机处、兵部酝酿好了用兵方案。按照皇上的旨意,以索伦部和卜奎四千铁骑从东侧奇袭,他们的任务是进攻准葛尔最剽悍雄猛的辉特部。
因为辉特部虽然说只有三千骑兵,但其战斗力之强,是阿睦尔萨纳叛军中的主力,当属佼佼者。和其它临战前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能否先击溃或歼灭这支劲旅,对整个叛军的心理影响,平叛战役的往下进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路程的距离,科尔沁蒙古八旗离辉特部要比索伦部近得多,照理说,让阿日泰率兵攻打也行。但阿贵有自己的打算,换句话说,玩弄点花招。科尔沁蒙古八旗的万余精骑向来居功自傲,阿日泰更是以御林军自居,占着皇亲的关系,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所以,不能一开战就给这个狂傲的家伙机会,一旦让他得了头功,恐怕只有皇上下旨才能命令得动他!
那么阿日泰这把牛刀用在哪里呢,准葛尔南部是平坦的草原和沙漠,无险可守,阿睦尔萨纳必然派重兵把守,以期拖延时间,一旦战之不胜,他也有同朝庭谈判的资格。因此,这个最硬的骨头就需要阿日泰的御林军去啃了。
这样,当阿日泰得知索伦兵击溃辉特部叛军,抢了头功以后,一定会红了眼,不遗余力地率部和阿睦尔萨纳的主力决战,以求大功。等他与叛军斗得筋疲力尽,两败俱伤,索伦兵又堵住叛军的后路时,自己便可以率中路主力出击,和伤痕累累的蒙古索伦八旗平分秋色。
对图海和阿日泰,阿贵早已了如指掌。平定甘肃,他们曾共事一年。在他的印象中,图海忠诚有余、为人圆滑,谨小慎微,恪尽职守,又时时不忘索伦部的利益。小部族的头嘛,耍点小心眼,多考虑了点部族的利益,也不算什么毛病,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至于阿日泰嘛,骄横跋扈是不假,打仗真的是卖命。在战场上象驱赶羊群似的催促蒙古勇士攻城掠地,就是许多满族官员见了,都自愧不如,感动不已。无论什么地方战事危机,人们总是先想到他,想到他麾下那从来不把命当回事的士兵!
仗一打完就没有人想他了,那牤牛般的倔犟脾气和狂妄自大的性格,也许在硝烟迷漫的战场没有人和他计较。可胜利的曙光出现之后,他便立刻遭到群起而攻之,那用多少鲜血得来的战功,在接连不断的弹劾奏折中,渐渐化为乌有。这一点与温文尔雅的图海相比,差的实在太远。图海不居功自傲,作战时战功显赫,平日里政绩也卓越。
此次准葛尔大战在即,身为统帅的阿贵拿准了一点,那就是虎将当然要用,但必须加以掣肘,好马要上硬铰口,既让他撒欢地跑,又不能让它撩蹶子。
图海对朝庭的用兵方略自然清楚,何况,阿贵的六百里加急密函中讲的更明白。所以,他在短时间内,集合起索伦部精骑三千名,准备星夜向准葛尔出发。
但是他心里也在犯嘀咕,阿贵令他悄悄借道喀尔喀蒙古,抄近道直袭五千里外的西域的阿勒泰山口。争取在敌方没有提防的情况下,攻占这个进入西域的东大门,相机吃掉——至少是击溃辉特部精锐,最后,会同中路主力会战伊犁城。计划当然是好,可让他犯愁的是卜奎的一千五百精骑属满洲正黄旗,满迪能听自己的么?没有满迪的一千五百名精骑,单靠三千名索伦兵与辉特部的三千精锐作战,胜算不是太大。自己这些将士毕竟是长途奔袭,而对方则是以逸待劳呵!
他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哈木和巴特热。
“满大人心胸狭窄,与我索伦积怨日深,此次兵部又委我为主将,恐怕满都统未必肯鼎力相助。敝人怕就怕当两军对持不下,满都统会阵前不出力,那就空损我索伦健儿,贻误战机呀!”图海忧心忡忡地说。
“大人何必烦恼,既然是奇袭,有我索伦铁骑就够了,卑职愿打头阵。”巴特热初次征战,满脸豪气。
图海望着巴特热稚嫩的样子,苦笑了笑。哈木接过话题,说:“事非如此,厄鲁特各部的习性与我索伦相似,能骑善射,前朝西域的瓦剌便是他们的前人。这许多年来,他们内外征战不断,临阵经验丰富,与我索伦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这次又是以逸待劳,不同寻常。辉特部台吉巴雅尔骁勇善战,有虎将之称,就是素日布将军对此人也格外推崇。”
巴特热回想起同自己摔跤的那个台吉,问:“卑职看那巴雅尔深明理义,如何会背叛朝庭呢?是否另有苦衷?”
“这!尚无法说清,敝人也是莫名其妙。”哈木摇了摇头。
“巴特热。”图海盯着眼前这个青年骁骑校,森森说道:“不管什么隐情,背叛朝庭就是大逆不道,天下共诛之。两军阵前,绝不容许徇私,不然,杀无赦!”
索伦铁骑疾驰向前,沿途旌旗展动。全体将士全部配备双骑,六千匹战马扬起的尘土,连绵三千里。
“都统大人有令,连夜西进,违令者,斩!”
一名骁骑校飞马各营传令,各领队参领闻令急催前进。旋风般的马蹄把夕阳踢落山谷,在夜幕中继续奔驰。
越过道道小溪河流,翻越座座崇山峻岭。
八月的准葛尔,燥热难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热风,仿佛要吸干玛纳斯河,恶狠狠地要泯灭一切企图在燥热下苟延残喘的植物,把沙漠的死寂推向那一片片绿洲。整日里,毒日悬空,热风肆虐。
然而,在天山山脉间隙中的伊犁河谷,却是清风习习,令人身爽目怡。
伊犁将军府内,今天是召开准葛尔各部台吉和参领以上将领的军事会议。
阿睦尔萨纳得到快报,乾隆皇帝已经下旨征讨准葛尔,和他预料的那样,这一仗是避免不了的。按照时间计算,清军的主力至少一个月后才能到达,他原打算集中兵力,先歼灭科布多的清军,然后再对付征剿大军。然而,却遭到众人的反对。
“大汗,科布多的清军可围不可歼。”和硕特台吉达兰台站起身来反对,这位六十几岁的台吉在准葛尔各部威望很高,为人老练持重。
阿睦尔萨纳眉头一皱,满脸不高兴地问:“老台吉此话何意,朝庭大军即将到来,此时不拿下科布多,我们势必两面受敌。”
达兰台更倔犟,毫不让步,据理力争:“大汗此言差矣。当初起兵之时,我们三部已经商定,对朝庭只能以战逼和,只要整肃吏治、善待准葛尔便可以吗?如今大动干戈,拿下科布多,素日布将军必定死战。逼朝庭议和岂不无望了么?”
“老台吉有所不知,朝庭大军既然开到,不战是不行的,战之不胜更不行。倘若不痛不痒,不让朝庭晓以利害,如何能让朝庭议和呢?”
会议开的不顺,各部分歧很大,半天的时间过去了,只好等待下午再议。
中午,阿睦尔萨纳又和几位亲信细细商议,决定采取一些果断的措施,对那些对自己做法有异议,抱有观望或抵触情绪的部将,各部台吉、贵族予以强硬的态度。
这位年仅三十几岁就得到双亲王和定边左副将军官职的准葛尔人,严格地说来,早就萌生了做准葛尔、做西域总汗的愿望。他万分艳羡那种独处一方,不受任何束缚,没有一点羁绊的自由自在的汗王生活。为此,他曾呕心沥血,惨淡经营了多年,颇费心思,经过了多少废寝忘食,苦熬心血和惊心动魄的刀光剑影的搏斗后,依仗天赋的聪颖,不择手段的*,在朝庭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一切对手,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准葛尔王汗的宝座。
然而,他并不满足受制于朝庭,寄人篱下的汗王地位。他的希望和目地至少是做一位与朝庭并驾齐驱的西域总汗。不是对大清朝俯首称臣的,处处受挟制、有名无实的汗王!
“凡天下,人人可得,人人可坐。何谓君臣之礼,天子之道?我准葛尔三部自古以来便在此繁衍子孙,与世无争,从不受制于人,也不强制于人。与大清天各一方,各守疆土,互不冒犯,本来是情理中事,有何不好?但清兵入境以后,飞扬跋扈,骚扰各部臣民,屡屡挑起事端,招致民情激愤。朝庭委派的官吏,待我准葛尔百姓苛薄,赋税徭役日渐沉重,如此盘剥下去,土地贫瘠,人畜凋零。因此,本王决意率领准葛尔军民摆脱清庭的虐政!
这就是他不厌其烦地向各部陈述之词。
在举事前,他和亲信幕僚详细地分析了局势。看到了眼下大清盛世时期的力量,天下一统的局面,估计朝庭会全力加以围剿。另一方面,准葛尔远离中原,大兵所至,将有无穷无尽的后顾之忧。在茫茫戈壁,没有农作物的草原,大军的给养是很困难的。
久战不利,速战不决,只要把守住各关隘要地,相持数月,朝庭大军将面临严冬和缺粮的困境,进退维谷。那时,谈判议和的时机就到了,准葛尔谈判的资格也得到提高。还有一点是他对谁也不能言明的,俄国总督彼得洛数次派信使传话,如果他和朝庭开战,俄方可以考虑承认他为西域总汗。
假如在一些问题能和俄方趋于一致,俄方甚至可以考虑动用捷列茨胡一带的哥萨克骑兵,挟制入境的清军。所谓的意见趋于一致,他心里明白,或是彻底与朝庭决裂,独立一国;或是臣服沙俄,最起码也得亲近沙俄。如果是那样,就等于是任沙俄蚕食准葛尔,最后!
沙俄对准葛尔乃至整个西域虎视眈眈,是由来已久,人人皆知的。许多年来,双方纠葛不断,宿愿很深。凡准葛尔人都对沙俄都深恶痛绝,公开和沙俄来往,会丧尽人心,激怒朝庭。再说,沙俄窥视准葛尔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哪会真心扶他当总汗。所以,在怎样对付朝庭的压力,又利用沙俄的力量,同时也不受沙俄左右。从中保全准葛尔,独立于朝庭,才是他苦苦索的问题。
狂妄的野心,贪婪的憧憬,实在是让他心驰神往。而实现野心的艰险又使他产生身临万丈深渊,如履薄冰的恐惧。
举旗造反,朝庭不容,大军压境,声势夺人。借沙俄势力牵制清军,丧失民心,弄得不好将会众叛亲离。何况沙俄欲壑难填,前门拒虎,后门引狼,这与他做一名不受任何管束的汗王的初衷又背道而驰!
何去何从,他最后的决定是敷衍俄方,留一条退路。纠集精锐,背水一战,只要相持到十月,天寒地冻,朝庭大军粮草一尽,对自己也就望洋兴叹了。
“启禀大汗,依属下之间,仅以我准葛尔几万人马与朝庭大军对阵,恐不能持久。莫不如坚守各险关隘道,以逸待劳,僵持到冬天议和,定能获利于我准葛尔各部。”下午的会议上,达兰台仍旧老调重弹。
“大汗,达兰台说的有理,单以准葛尔部的力量无法和朝庭抗衡,但我们集中兵力打几个胜仗,然后采取守势,逼朝庭议和。”辉特部名将巴雅尔开口道。
“不错,不能让朝庭小视我准葛尔的战力。这样议和之时我们也好提出善待准葛尔的条件。”
几名将领都赞成巴雅尔的提议。
“是呵,准葛尔历年干戈不止,耗损人力财力,最宜休养生息。”
“沙俄一直对我准葛尔垂涎三尺,有如帐门卧狼,还需着力提防才是。”
阿睦尔萨纳耐着性子听着,狡黠的目光一闪一闪,似乎在索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