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幕后新闻
3222000000026

第26章 情系楚王陵的世界名人

著名考古不家,研究员王恺先生近22年来,凭借一把铁铲在徐州市先后找到七座楚王陵。时至今日,这位62岁的考古学家,仍然拎着铁铲在徐州四周的山上转来转去,寻找那些隐藏在山里的楚王陵。他找到的狮子山楚王陵震动了世界,他的名字因此被写进了英国剑桥的《世界知识分子名了录》。

王恺,今年62岁,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身高体胖,面色红黑,一副长年在野外作业的工人形象。其实,这正是典型的考古人的外貌特征。

“作为考古人我是最幸运的。我发现的这座楚王陵,是多少考古人终其一生也遇不到的,是我这一生是最辉煌的成果,我和楚王陵有一种缘分。”

1977年,王恺从洛阳市博物馆调回故乡徐州,一踏上这块充满浓郁楚风汉韵的土地,他就盯上了楚王陵。徐州城四周中埋葬着西汉12代楚王,在王恺回来之前,徐州只能确定第一代楚王刘交的陵墓,其它十一个楚王谁也不知道葬在何处。王恺发誓要在后斗生中找到这些楚王陵。

到1990年,王恺和同志们一起共找到6座楚王陵,它们是“北洞山楚王墓、驮蓝山楚王墓、南洞山楚王墓(两座)、东洞山楚王墓、卧牛山楚王墓。1991年,他找到了狮子山楚王墓,惊人的考古成果,使他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知名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胡****、吴帮国、李铁映、钱伟长等对他的考古成果给予高度赞誉。

一锹挖出兵马俑,王恺看到的却是地下军阵后面的楚王的影子。

徐州市东郊的4公里处,有一座海拨61米的山峰,由于状若雄狮,故尔当地人黎为之为狮子山。1984年12月的一天,山脚下砖瓦厂的一个民工正在挖土。忽然锹古“当”地响了一声,接下来,就出现了一个奇迹……继咸阳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发现的第三批兵马俑军阵……徐州狮子山彩绘兵马俑。出土的兵马俑有四条步兵俑坑和一条骑兵俑坑。整体看去规模宏大,造型美观,雄壮威武。在塑造艺术上与秦俑不同,秦俑系以写实为主的作品,而这些汉俑却是西汉楚国艺术家们在继承秦代雕塑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即面部表情上具有写实特点,而在形体整造上则运用了写意的手法,含蓄而耐人寻味。

在众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眼睛盯住俑坑频频惊叹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六坐楚王陵墓的王恺,眼前晃动的仍然是2000多年前楚王的影子,他把探求的目光转移到俑坑后面的山峰。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及敏锐的感觉,使他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

“这些兵马俑不是孤立的,附近肯定有一个显贵的主人,他不是一个一般的军事将领,因为史书上没有西汉军事重臣死后葬在徐州的记载。但是,古城徐州自古为经济发达地域之一。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东临大海,西控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古诗里说得精彩,叫做‘自古彭城列九州,龙虎争斗几千秋’。早在楚汉相争期间,汉高祖刘邦就曾封大将韩信为楚王,镇守在这里。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就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管辖薛郡、东海等三十六县。这人楚国是刘氏皇权的重要封国之一。楚国是当时楚国的最高统治者,西汉一朝,楚国传了十二代王,到了王莽的是候才断绝,兵马俑的附近一定有一个大型的楚王墓,如果我没说错的话,那里很可能埋葬着西汉早期的一个楚王。”

人们还在半信半疑,这位考古学家已经手持“洛阳铲”(一种考古探测用的铁铲)上山了,他这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辛苦三次惨败,痴迷人发誓“找不到这个楚王陵,我死不瞑目”

放眼狮子山的上上下下,山岗密布,野树丛生,王恺心中的那个楚王陵墓在哪里?

1985年10月,王恺率领探物队找遍了狮子山的每个角落,他们在山上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瓦当、铺地砖。这表明,在汉代的时候,狮子山上有建筑物,王恺断定,这里当年就楚陵园,后来被战火毁掉了。他下令继续找。有一老人说,狮子山早年间有大堆大堆的碎石子,老百姓不需要开山就可以取石去卖。“好好的一座山,哪来的大堆大堆的碎石呢?”王恺推断的结果是:碎石是当年古人在这里开山挖墓时剩下的,楚王陵墓就在狮子山主峰的腹腔里,确定了大体方位后,王恺带领大家展开了探测工作。狮子山主峰南侧上分布着上百户居民,民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不可能拆掉所有的民房去打梅花桩探测。王恺的“洛阳铲”在一户民房前后画了一个圈儿,认定这里有望找到墓道。于是花了一大笔钱征用了这座民房,结果没有找到墓道。再征民房,王恺不大好意思和领导张嘴要钱了。

这个时候,煤炭部地质勘察大队前来帮忙,终因地形复杂难以探测而告退,第二次又失败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王恺的好朋友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宁书年先生前来增援,他不但带来了全国十余省市50多位科技人员,而且还带来了维加重力仪、地震仪、磁法、电法、地质雷达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仪器。王恺对此寄予很大的希望,然而,结果仍然是失败。

三次失败已耗掉了国家几十万元,王恺有点心疼了。一面是心疼,一面又是心有不甘“洛阳铲”拄在狮子山南峰上,他仰天发誓:“找不到楚王陵,我死不瞑目!”

1990年初春的时候,王恺决定召集狮子山地区的70岁以上的老人开一个座谈会。他把老人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一对他们进行采访,他叫这种方法为“群众路线”。老人们说了很多关于狮子山的故事,王凯在脑中逐一进行过滤,他一个又一个地清除放弃,突然,他的目光尖锐地盯住了一个老农民一开一合的嘴。

那老农民没有注意的目光,只在那里自顾自地闭着眼说:“山上老张家的地窖可真大,很大很大的,能存上万斤红芋,有两米多深……”

考古学家王恺的大脑飞快运转起来……“山上的土层那么簿,怎么可能挖到两米多深?是不是挖在了墓道上?不然的话,怎么可能在山上挖出能储存上万斤红芋的大地窖?”

想到这里,王恺擒着“洛阳铲”来到山上,找到那个有大地窖的人家。他下了地窖,前后左右环顾一番,就兴冲冲地爬了上来,他对那户人家说:“我们征用了你家的大院。”

1991年7月初,王恺率人在那个地窖里打深沟,然后向四面扩展。

7月14日,王恺激动得快要发抖了。他的向四外扩展的“洛阳铲”终于触到了一个硬硬的石壁上,他认为这就是墓道的东壁。经过一番清理,他果真发现了一道笔直的石壁,尤为令他惊喜的,石壁上还有一道道密密的凿子印,那是西汉的民工留下来的。毫无疑问,下面就是楚王陵,在西汉时的徐州,只有楚王才有能力切开山体为自己造墓。

神奇的地下楚国世界:玉棺、玉衣、闪闪发光的夜明珠、轻轻划断十本稿纸的铜剑,王恺说这个发现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辉煌。

楚国有十二个楚王,那么,狮子山楚王陵里的这一个是他们当中的哪一个?

通过对出土的铜钱及印章、封泥、兵器的精心考证,王恺认定墓主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成,其他研究人员也都认同这个结论。

刘戊,是第一代楚王刘交的孙子。公元前174年继位,生性淫暴。即便是在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大丧期间,也敢跑到皇宫里与宫女****。刘戊积极参与七国叛乱,公元前154年所率叛军被周亚夫打败,拨剑自杀。汉景帝并没有过多追究这位堂兄的罪过,同意按王爷规定草草葬在尚未竣工的王陵中。

根据在墓中发现的头骨、下凳骨和肋骨等,考古学家和医学专家复原了这位2000多年前的楚王形象,他身高1。74米,肩宽40公分,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棱角粗硬,神态凶锐。同时,通过对牙齿、骨龄的分析,测出这位楚王死时的年龄在35-37岁之间。根据遗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古代帝王形象,在我国尚属首次,因而引起世人称奇。

王恺指着塑像说:“刘戊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家伙飞扬跋扈刚愎自用,当年那些劝他不要谋反的人都被他杀了。他的祖母和叔叔要不是逃到京师西安,也要被他杀掉。他曾威胁他的叔叔休侯刘富说,如果你不站在我这一边,那起事时我就先打你,所以他叔叔才带着他祖母跑到西安。所测死时的年龄也和史书上的记载基本吻合,他是十六风时继承他父亲刘吨客的王位,在位大约是二十年。”

“还有最后四座楚王陵,有生之年我要找到。”

讲到这里,王恺的脸上开始出现一个科学工作者常有的那种求索的神情。

他说:“在我们徐州城内四面的山上,埋葬着西汉时期的十二代楚王。狮子山的这个楚王陵没打到时,我发过死不瞑目的誓言,后来终于找到了,我逐了一个大心愿。可我现在的心愿是找到那剩下的四座楚王陵,我从1977年调回老家徐州那天开始,好象就和这些楚王陵结下了一种奇缘,为找到它们,我付出了22年的心血。这是一个系列工程缺一环也不能算完工。剩一座我心里也不能安宁。真正能够让我称心如愿的,应该是找到所有的楚王陵。否则我还是死不瞑目。所以,我要在有生之年继续找那剩下的四座王陵。”

如今,退休在家的王恺,每天都要到山上跑一次,手擒那个“洛阳铲”,一步一步地向那最后的四座楚王陵走去,那是一条曲折而又渺茫的路,没有谁能知道他窨还要走多久,但他并不理会这些,只是毅然决然地往前走,山风吹得他花白的头发一根根直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