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64

第64章 联盟破裂

单看赵朝兵败后的逃跑地,就让研究历史的人大吃一惊。

因为谁都知道,此时的魏、赵、韩三国是联盟关系(盟国)。

赵朝最应该逃去的地方应该是——齐国。这才是赵国的死对头之一。

这个逃跑的地方的确很让人意外。因为谁都知道,就在这一年之前,魏国和赵国还没有发生过战争(此前历史在智族被消灭之后,三晋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已经数十年),两国之间(加上韩国是三国)是友好邻邦,是联盟军,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有点像曾经的中越和中朝)。

所以说,赵朝逃往魏国,应该是掌握了赵国背离三晋联盟的钢鞭内幕绝密材料!

不然,他不敢往魏国跑。

那么,赵国是怎么反应的呢?——呵呵,反应非常强烈!

赵章在得知赵朝逃亡魏国的消息后,曾经向魏国索要赵朝。

很遗憾,魏武侯没有将赵朝送还给赵国。(果然是魏文侯,肯定会还回去)

赵章向魏国索要赵朝未果,提前与魏国撕破了脸。三晋同盟关系首次紧张张起来。本来,按公仲连的高智商,他的战略构思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首先要在邯郸城立稳脚跟、奠定厚实基础,然后,大家一道再次沉重打击三晋共同敌人,最后,才会出兵与魏国争夺中原。但是,却因赵敬侯的一时意气用事,因而提前出击。公仲连预感战争将会让赵国不利,于是称病不出。不过,急切征战魏国,是赵烈侯在世时,中尉荀欣所献计谋(注:此乃作者推测)。如果是荀欣所献计谋,估计他应该对赵烈侯道:“我国与魏国相比,兵力有差距,魏众我寡;如直接袭击魏国,占不到多少好处;莫不如打击魏国的附属小国卫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可以争夺到卫国大片的土地!”

说到卫国,我们可以将历史拉回到赵烈侯和韩景侯向魏文侯借兵的那一年——

魏国繁华都市: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

城池雄壮宏伟坚固。城内市井热闹,商贾如云。国宾迎客厅坐落在朝堂南侧,建筑雄伟,庄重典雅。迎客厅内,宽敞明亮,处处显示着大国风范。

魏文侯,精神粲然,两鬓斑白,不怒而威。此刻,他正接待卫国来的国君卫慎公。卫慎公正在进献礼品,边献边道:“魏君变法以来,所取成就天下皆惊!仰仗贵国威名,我等小国也有安然靠山,以致列国莫敢有欺,实乃卫国之幸也。”魏文侯已经听出卫慎公的暗示来,所以直接点破道:“卫公,某已经知道了,齐国与郑国在西城会师之后攻占了贵国的贯丘(今山东曹县)!”卫慎公哭丧着脸道:“是啊,魏君,何时可以帮助小国讨回公道呢?”

魏文侯沉吟一声道:“本国正在与秦用兵,是得找个机会让齐国懂得如何尊重贵国啊!”卫慎公听罢,心中高兴,唱礼道:“小国奉献给上国珍珠玛瑙十二箱,作为敬献上国之礼!”只见二十四位壮汉抬了十二只宽大木箱献上堂来。卫慎公再唱道:“同时奉献美女十二名,万望魏君笑纳!”但见十二名香气扑鼻的女郎姗姗上堂。卫女窈窕,天下有名,卫君带来的女子个个美貌,如花似玉,体态娥娜,姿态优美,笑容香甜。

魏文侯摇摇头,眉头深皱,道:“卫公客气了,魏卫两国世代友好,何须虚礼耶?”卫慎公再拜道:“些许小礼,不成敬意,还望魏君莫要推辞!”魏文侯挥挥手,道:“不,万万收不得,你快快带回去,否则,某就不去教训齐国了!”卫慎公连忙命下人将礼物抬走,并领美女回馆驿去了。

正在此时,魏斯忽听门外有飞骑来报。

魏文侯命近侍带来人上堂,道:“讲!”黑衣飞骑扑翻在地道:“报告君上,韩国新君从南路进入大魏之境,经陕邑,渡黄河,已至吴邑之地。”魏文侯点点头道:“喔……下去吧!”

魏文侯是在接待卫慎公之后才接待的韩景侯和赵烈侯。

魏文侯为卫慎公报仇是几年之后(公元前403年前)攻入齐国长城之内。

天下人都知道,魏国跟卫国是“战略伙伴关系”,因为卫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

赵敬侯赵章,遵照了荀欣计谋;于是,赵国针对魏国的战争是从袭击卫国开始的。

赵章的长相不似他父侯英俊,而是生得精瘦,双目如电,声音发尖,满脸杀气,比他爹更有野心,早存有雄霸天下的豪气。虽然他知道老一辈人传说的扁鹊山庄的对话,可他想,要等满四十五年太久,不如争了现在,与魏国先打一仗,摸摸它的底再说。

于是,赵国发动了针对魏国的战争(不是直接袭击魏国,而是打击魏国的小兄弟)。

(《史记?赵世家》载:敬侯元年(前386),武公的儿子赵朝作乱,失败后逃奔魏国。赵国开始以邯郸为都城。敬侯二年,在灵丘打败齐军。三年,在廪丘救授魏国,大败齐军。四年,赵军在兔台被魏军打败。赵修筑刚平城以便进攻卫国。五年,齐、魏两国帮助卫国攻赵,夺取了刚平。六年,向楚国借兵伐魏,夺取了棘蒲。八年,攻下了魏国的黄城。九年,进攻齐国。齐国进攻燕国,赵军援救燕国。十年,赵国与中山国在房子县交战。敬侯十一年(前376),魏、韩、赵共同灭亡晋国,瓜分了它的土地。赵国攻打中山国,又在中人地区交战。十二年,敬侯去世,他的儿子成侯赵种即位。)

回过头来看这一场战争,对于魏国和赵国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如果双方要有魏文侯的远见卓识,这一场终究要打的战争会推迟很多年,至少应该发生在灭掉(或者大大削弱)周围的强敌之后。但是,魏武侯不是魏文侯,政治上比他爹差得很远,个人武力可能比他爹强。他犯的第一个重大错误是不但没有集中优势兵力消灭秦国,为魏国寻求到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安全地理环境,反而逼走秦国的克星吴起。自毁长城。

而且,魏武侯没有与时俱进,即没有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魏国战略,仍然沿袭过去四面出击的老套路。不过,如果他能够保持三晋联盟,尽量减少同盟国之间的摩擦,形成强大的国际攻势,那也罢了,还可以立于不败的霸主之地。但是,他恰恰又犯了第二个重大错误,那就是贸然接受来避难的赵国公子赵朝,与赵国提前撕破脸,并且很快发生了同盟国内部的战争。

魏武侯他爹(文侯)曾经安排的“三对三”的国际搏击,逐渐被改变成“一对五”的国际搏击。三对三,是三晋对秦、楚、齐;一对五,是魏国很快将赵、韩推到敌对方。于是,一个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独自对付天下列国的大魏国,在紧接着的历史中,将要独自对付秦、楚、齐、赵、韩五个大国。魏国从此危险了。(许多年后的秦国吸取了魏国在战国初的教训,搞的是“连横”战略,一直到战国后期,在吕不韦当政秦国的时候,秦国力量已经强大到足以一敌六的时候,才撕下面纱,首先将周王室搬掉,然后,在李斯的辅佐之下,秦始皇抓住机会出击六国,一统天下)。

三晋联盟的破裂,在后来的天下,成就了雄心勃勃的齐国(孙膑两战杀死庞涓削弱魏国)

最终,当然是成就了野心勃勃的秦国,因为魏国的错误给秦国留下统一的机会和历史教训。

但是,魏国的错误,最早成就的却是——吴起,也就是时时窥探北方的——楚国!

作者想起《无间道》中的一句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魏国把欠楚国的还给了楚国。

魏武侯把欠吴起的也还给了吴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