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51

第51章 (续)

李悝也骑上驴,领着魏斯从后山往家的方向走。

他一路上谈论的都是如何栽种粮食。他告诉魏斯,所谓“五谷”,就是黍(shu,三声,音:署)、稷(ji,四声,音:季)、麦、菽(shu,二声,音:书)、麻,如果加上稻,就是“六谷”了。北方地区,主要种植“黍”(现代叫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有黏性),和“稷”;这稷又叫做谷子。李悝紧接着说:“我们是靠天吃饭,在我们这个地区,因为稷(谷子)能够适应风雨不时的干旱地候,是山野之人的重要口粮啊。”

魏斯心想自己是来访贤求能的,但却来这里听老农民给自己上粮食课,心中好不耐烦;但也不好发脾气,仍然耐住性子听下去。同时,他狠狠的盯了翟璜几眼,心想我回去给你算账,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拿农夫来糊弄我了。

很快,他们从后山下来,回到了那个坐南朝北的院落。魏斯就要告辞。李悝慌忙留客,请君上无论如何也要坐一坐,吃口新鲜的瓜果再走。翟璜也帮着劝留。魏斯不好驳了李悝面子,以免在人民群众中间造成不好口碑。他是个比较注重自己形象的君主。可是,他心中不爽,瞧了瞧那个奇怪的大院,坚持不愿意进到院子里去。

但见旁边有一草亭,他坐了进去。众人跟着坐了进去。李悝吩咐儿子摘些瓜果招待客人。趁着这会儿闲功夫,他指着自己院子周围栽种的瓜果蔬菜跟国君又侃了起来。李悝说:“我这里种植了许多菜蔬和瓜果。您看,那架上的是葫芦,果实鲜嫩的时候,可以作为菜蔬;果实老了,金黄了,可以破开作为盛水的用具。还有,栅栏根部种植的,君上可能吃过,但一定没见过活的吧,那是芜菁,四季皆能生长,但是,食法不一,春食苗,夏食心,秋食茎,冬食根……还有萝卜,大豆,韭菜……”

嘿嘿,绿色食物不少哇。可是,魏斯不卖帐。人家可是来求贤的啊!

“爹爹快来,小贼捣乱了!”

“小贼”,原来是一匹老虎的名字。刚才回来的时候,鹤、马、牛、驴、虎全都跟着回来进了栅栏内,所以魏斯才不愿意进李家的大杂院与动物们为伴。李悝抱拳说了“对不起,去去就来”之后,三脚并做两步跑进了院里。只听得老虎哀鸣的叫声,伴着鹤鸣、马嘶、牛嚎、驴叫,乱糟糟的声音让魏斯心中一阵烦躁。魏斯忍不住了,指着翟璜,气愤的道:“本君回朝后,非得罢掉你的官职不可!”

翟璜并不慌张,抱拳行礼,道:“敢问君上,臣下何罪之有?”

“你还‘何罪之有’!完不成荐贤指标,也不能够如此糊弄呀!哼,平时对你们太过宽容,礼贤下士啦,胆子大了,老农当做贤人来作秀了?”魏斯心中怒火难耐的道。

“哈哈,我知道,君上是说您是来求治国方略的,不是来补习粮食、蔬菜知识的吧?”

“知道还问?你想呀你,天下群雄并起,眼看就要继续春秋时代的战乱,我们魏国是新兴的国家,各方面都还很不足,为君的想得到贤才辅佐,求贤若渴,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新的思想,作为魏国的国家指导思想啊!”魏斯声情并茂的说道,“可是,你倒好,竟然糊弄本君,来此参加‘农业知识讲座’,让咱看到的是些鹤、马、牛、驴、虎,听到的是些瓜果蔬菜知识,受到的教诲都是五谷、六谷、稻麻麦菽稷黍哩!”魏斯气愤的低喝了一声:“你能呀你!”他双眼喷火,随时想要撤了翟璜的官职。

“君上差矣!”老农李悝,忽然站到了魏斯的面前。他放下手中端着的一篮子瓜果,然后,慢慢的说道:“请问君上,何为‘社稷’?”一句话问得魏斯回答不上来,只好说:“社稷不就是国家吗?”

李悝点点头,又摇摇头,道:“《左传》云:‘服于有礼,社稷之固也’。社稷由此而说。社为社神,稷为谷神。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诗》曰:‘黍稷重穋’(《诗经?七月》)“黍稷方华”(《诗经?出车》)。稷黍可谓国之根本也!”

李悝说话有些激动了。他这一激动倒好,居然引经据典,把《左传》、《诗经》都搬出来了,老农一下子变成胸有韬略、言语犀利、文才高深的治国之贤了——他论证的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并且说这些道理是记载在古代文献上有据可查的,可不是像我这个貌似老农的人自己编的呢!

翟璜对着国君,拱手道:“李子之言精辟!君上呀,我们魏国立国的根本是什么呢?当然是粮食呀!社稷,稷即是粮,社即是先人;没有先人就没有我们,没有粮食,哪里来的国家呢?粮食是魏国强大的重中之中,是国家的基石。魏国要立于不败之地,要像黄河上那个岿然不动的中流砥柱,缺了粮食这个基础能行吗?”

李悝抚了抚花白的长须再道:“当年,桓公称霸天下,行用的是管仲之谋,其基本之策乃发展经济,管仲曰‘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您要让魏国成为天下的强国,就必须注重经济,反对空谈,踏踏实实打好魏国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富国强兵!所以,您千万不要瞧不起种庄稼的粗活。圣明的君主,并不是穷兵黩武的,而是善于经营国家的君主。魏国,应该从这一步踏踏实实的做起!”

魏斯听到李悝的肺腑之言,一下子明白了他刚才喋喋不休的述说庄稼果蔬的政治含义。

魏斯清楚:找到大贤了!

李悝继续进言道:“君上,我魏国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大,又是处在多山区的地带,这是制约魏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您一定要制定一个好的农业政策,还得有好的农业技术来保障。我愿意把多年摸索的种植粮食的秘密技术贡献出来,为魏国的经济大发展贡献我李悝的微薄之力!”于是,魏斯拍板,不久后就把李悝直接调工作到魏国的朝中,让他制定了“魏国农业增产发展纲要”。李悝在“纲要”中写道:根据我们魏国的地理特征(山区),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内,约有九万顷土地,除去山川、村落约占三分之一以外,还可以拥有六百万公顷的耕地(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八十万亩)。农民朋友们,你们如果按照国家颁布的科学种植方法(总结发明者李悝),精耕细作之后,每亩土地可以增产粟三斗(约合现代六升)。如果大家不按照国家科学种植法,就会减少三斗,一进一出,要相差一百八十万石。所以,国家颁布三项重要规定……”。(资料引自李学勤《战国史与战国文明》P100)

李悝还制定种植计划,在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即“还(环)庐树桑,菜如有畦(qi,二声),瓜畦果蔬,殖于疆场。”当然就是将李悝他们家院子栅栏作为学习楷模,不但要种葫芦、芜菁,战国时候,还应该有萝卜(称:菲),苦菜(称:苦),荠菜(称荠,ji四声),甜瓜(称:瓜),韭菜(称:韭),以及微(野豌豆)等等。再加上桑树和桃、李等等国产古典水果。李悝还要求在田间地头及其埂子上也要利用空隙多种瓜果。这是要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扩大农副业的生产。这是根据魏国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所作出的符合魏国特色的农业政策和法令。(引自《太平御览》卷八二一引《史记》、《通典?食货二?水利田》)。

如此一来,魏国的粮食大增产,不但解决温饱问题,还让国家迅速富强起来。

但是,问题接着出来了。

由于农业主要是靠天吃饭,农业收成无疑会受到天灾影响。粮食投机商可以根据粮食的增减操纵粮价。(中国直到现代都有这样的情况,比如2010年上半年到国庆前后的蒜、黑豆、绿豆、老姜突然不正常交替涨价,营造出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可笑局面)。魏文侯要李悝拿出个好的解决办法来遏制。

于是,著名的粮食政策法规“平籴法”问世。籴,di,四声,音:敌;本意是买入谷米等粮食。这是一项法令,所以叫平籴法。核心内容就是由国家采取措施平抑粮价。其基本原则是“取有余而补不足”。具体做法是——在丰收年成,国家以平价购进农民的粮食;遇到荒年时,国家按平价出售粮食给农民。这样一来,在丰收时,农民不担心粮食放在家里烂掉;在歉收时,农民和其他的人不担心粮食太贵买不起,有效的避免了“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的两个极端。春秋末,吴国的计然曾经搞过类似的控制,当时粮食的价格大约在每石30至80钱,商人还是可以获利的;但是,李悝制定的政策不让商人在粮食上获利。

{李悝注意发展农业: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引自《汉书?食货志第四上》}

魏国的这项政策和法令(国家垄断粮食销售),在经济短缺时期可以避免因为粮食价格波动而动摇国家经济基础,较好的避免农民破产和大规模逃亡,从而达到了富国强兵的最终目的。可以说,国家的强大基础,不是靠一天到晚单单的舞枪弄刀,或者弄一伙智者在暗地里搞什么阴谋诡计,而是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踏实的不起眼的生活琐碎的婆婆妈妈的事情。

魏文侯懂得,打呀,杀呀,谋略呀,兵法呀,是会用到的,但是,不能多用。只有在国家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以用到刀口上。与其急急忙忙去参与国际事务,只会像东南吴国那样穷兵黩武,很快就会失败。魏国非常有幸,遇到了魏斯这位明君,他三十岁左右就能够在贵族的高位上弄清楚国家立国的根本应该是什么。所以,魏国后来才能够像中流砥柱那样屹立在天下的中心,在四战之地才能够像桥头堡一样岿然不动;并且,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方面领先天下各国许多年。

当然,魏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实施了其他的重大政治措施……

吴起讲得很认真,楚悼王听得也很专心。

听到精彩处,熊疑大声叫好——

“好,发展农业,尽地力之教!”

“好,平籴法!”

吴起总结道:“‘平籴法’执行以来,‘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民不散’则国家稳定、政权巩固,社会安定。因此,‘平籴法’‘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楚悼王点头称是。

吴起又道:“李悝相国还制定了《法经》,即《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法又以《盗法》和《贼法》为首,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

说着,他命温亥和打开背篓,取出从魏国带来的法律文本竹书。

接下来的日子,楚悼王阅读这些法经入了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