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40

第40章 驰骋疆场大半生,将军无疑是奇人

人在落魄时,最容易回忆,回忆自己曾经有过的辉煌。

在逃亡的路上,吴起回忆得最多的,是魏文侯领导魏国那些日子。老爷子最让吴起眷念。那一年,记得是在魏齐大战之前,魏国突然在西线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胜利。那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吴起亲自指挥的。该战是名垂青史的先秦重要战争。

秦国与魏国之间的那场战争,在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前419年)就打响了。秦国先是由秦灵公领导,与魏国打得难分难解。秦灵公坐国君位十年,迁都备战五年,打了五年,于公元前415年在忧患中去世。之后,秦国由秦简公领导。大约是该秦简公倒霉,竟然遇到了秦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大凶险克星。

吴起知道,自己就是秦国的克星。虽然现在正逃亡楚国,当年咱吴起可是行的。

那个时候,吴起刚刚从鲁国到魏国。正是魏秦大战之前,有魏国“人事部长”之称的翟璜,及时的向魏文侯推荐了吴起。魏文侯在魏氏祖庙中任命他为魏军西线主将,正式担当讨伐秦国的前线总指挥大任。吴起果然不负众望,上任之后,迅速打破魏、秦在西河自少梁之战以来长期僵持的局面。魏文侯三十二年(公元前414年),魏军在“注”这个地方(今河南临汝县北),击败秦简公率领的精锐秦军;第二年(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3年),吴起继续率领魏军主力,迅速西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直扑秦国腹地,在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今陕西华县)大败秦军。秦人举国震惊,因为吴起一旦攻破重要城池郑,进入渭河平原,就等于控制了秦国的粮仓,因为渭河平原是秦国的产粮基地,且无险可守。

当时,吴起率领的魏军,强悍得如同一把寒光逼人的锐利尖刀,直插敌国心脏,严重威胁秦国的国家安全。同时,以前被秦国灭国的义渠戎人,也乘此机会起兵攻秦,以报复夺地之恨,他们熟悉地理,已经深入到渭水南岸,不断骚扰秦军,配合魏军攻秦。

秦国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危险,秦简公急坏了。一方面,秦简公调集重兵驻扎郑地,决心与魏军拼死血战,以保障粮食基地不被魏军夺取。另一方面,为了加强防守,秦动员全国军民力量,在东境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是战国初期的继齐国之后的又一大型防御工事,在历史上称“秦东长城”;它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倾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北水县黄龙山南麓(考证人:马正林,著作《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现代的陕西华阴县城东、蒲县城东南等地,如今还留有那段长城的遗迹。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秦国在洛水岸边又修建了一条重要防御工事“城堑”(堑:qian,四声,音:欠),并且新筑重泉城(今陕西蒲城东南),以加强对魏西进的防守(引自《史记?六国年表》)。

秦简公还使出了第三招狠招,派遣使者到齐国和楚国恳请出兵攻击魏国,以减轻魏国军事力量对于秦国的强大压力。于是,就有了齐军在齐宣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13年)在齐将田白率领下攻击魏国的军事行动。同年,楚简王(公元前431-前408年在位)派楚军从南方而来,到达上洛(今陕西洛南),其军事意图是要乘机袭击魏军,给魏国西进添乱,并趁机夺得城池。此时魏国的主力正在集中于西线与秦军鏖战。秦简公见齐、楚军队偷袭连连得手,便命令西河防线的秦军切断吴起的退路,与驻守郑的秦军一起夹攻吴起,企图将魏军赶出河西。吴起没有害怕,一方面坚持对秦继续攻击,另一方面报告魏文侯,请求派魏军夹击秦军。魏文侯当机立断,命太子魏击(此时尚未到中山),趁秦军西河守军主力围攻吴起防守空虚之际,指挥黄河东岸的魏军渡河袭击秦军北部地区。太子魏击当时也是一员猛将,他率魏军很快攻破秦国西河防线的军事重镇繁庞(今山西韩城东南),配合吴起攻击秦国。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三十八年),在吴起亲临前线的指挥之下,魏国全面突破秦国的西河防线,打响了夺取秦国河西地区的重大战役。这一场战事从公元前413年(魏文侯三十三年)就已经开始,这时已是第六个年头了。这一年,是吴起战功最为辉煌的一年,正是自己率领魏军全面打败秦军的一年。吴起亲冒矢石,率魏国大军先夺取秦国五城,接着又占领其它城池,即占领了繁庞、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王城(今陕西大荔)、元里(今陕西澄城南)、雒(luo,四声,音:落)阴(今陕西大荔西南,也可称:洛阴)、颌(he,二声,音:和)阳(今陕西颌阳东南)、阴晋(今陕西华县东)等城。这些地盘,是春秋时代“晋惠公与秦穆公打得头破血流的地方,秦国的命根子”,史称“泾水之战”(天涯江湖闲乐生之语)。

魏国占有了秦国的河西千里之地——这是秦国历史上最大的耻辱!

魏国在河西地新置河西郡,郡府设在临晋,吴起被任命为河西郡守。吴起迅速扩大战果,异常勇猛的向北进军,连续奋战,再立新功,夺取了戎狄的大片土地,后设置为上郡(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子长县以南),成为魏国开疆辟土的三大功臣之一。接着,又占领了陕(今河南三门峡西),控制了西方秦国与中原交通的黄金通道。吴起所对付的是如狼似虎的老秦人,但是,他是秦人的克星,从秦国夺取大片土地,让老秦人对他胆战心惊。

这个时代,秦国最为悲惨,活生生的被压迫在洛水以西,不得向东,失去了秦穆以来公开辟的东进战略空间。秦国只好沿洛水西岸构筑工事防御魏国。吴起针锋相对,在得到魏文侯同意之后,在洛水的东岸也修筑了一条魏长城,称“魏河西长城”,以防止秦国抢回它失去的土地,由此巩固了魏国已经获得的战争成果。魏长城的南端越过渭水与阴晋相连,北端到达雕阴城(今陕西甘泉南)以西,像一面长长的盾牌,在魏国的新边境防守秦国。

从此,秦国不得与中原交通,被魏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七十余年,直到商鞅变法之后。

正是在取得西线大战的伟大胜利之后,魏、赵、韩被周王朝正式策命为诸侯。这是三晋的大事,也是历史的大事件。400年后,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有所记载:“命韩、魏、赵为诸侯”。而《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的战国史是从这一事件说起的。近代学术界区分战国与春秋的分界,其中的一种分法也是以这次事件为标志的。

吴起正是从军事上促进这一政治事件的魏国大将军!

另外,根据天涯江湖闲乐生的“吴起”帖子(7、战无不胜)记载——

公元前408年,吴起友情协助乐羊子越过韩赵,攻灭了处于赵国腹地的中山国(今河北石家庄一带),从而在赵国的心脏里打下一颗锋利的钉子,让赵国数十年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有了中山与邺都南北呼应,赵国与秦国一样,也不敢妄动了,此役意义非常之重大。

公元前405年,齐相田悼子去世,执掌齐国政权的田氏家族发生内乱。由于叛乱者带着齐国西部一大块土地投靠了赵国,从而引发齐国大举攻赵,由于三晋一体,韩魏也很快加入了这场国际大战。结果,吴起的河西兵联合韩赵与齐国在龙泽(今山东范县一带)大战一场,齐国大败,阵亡三万余人,两千辆战车被俘获,其他战略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公元前404年,三国联军继续攻齐,一直攻到了齐国的长城,齐国只好割地赔款,连连求饶。三国遂瓜分了齐卫之间的大片土地,老大魏文侯分的最多。

公元前402年,韩赵魏挟去年大胜之威,威逼利诱周王室承认三国的诸侯合法地位,先轸与重耳为之努力了一生的晋国,终于在苟延残喘了许之久后,缓缓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的时代来临了。

……

公元前389年,秦倾全国之力调集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朝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今陕西华阴东)杀去。

这是要以多欺少了,魏河西兵最鼎盛时不过七万,秦国此番一次性出动五十万大军,可见其对西河是誓在必得,豁出去搞了。

而当时吴起的手上有多少兵呢?

不到五万,秦军的十分之一。

详细来讲,是四万步兵,配五百乘战车,再加上三千骑兵,一共是44500人。(一辆战车可载三名车兵)

怎么办,找魏文侯要援兵吗?来不及了。吴起决定直接打,以一当十,与秦军正面对决!

……

(注:其年份与本文有些出入,但是,战事是一致的)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