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04

第4章 生在卫国,是“富二代”么?

吴起是卫国人,当然是从卫国的路走起——

卫国是周王朝建立之初,周公旦摄政时期,立其弟康叔姬封为伯而建立的。

很早了,距吴起出生时,已有600余年。

周公旦对这个弟弟十分照顾与爱护,亲自撰写《康诰》、《酒诰》、《梓材》等治国文章,勉励康叔封,让他据此治理卫国。卫国原为西周第一大国。

可是,春秋时已降为中等诸侯国;到战国时,在自由竞争的发展中,卫国衰微得更加柔弱了。

吴起出生的公元前440年(据悬爷推算),已是卫昭公四年。

早在春秋时期,卫国与郑国因为国君奢侈,所创造的音乐合称“郑卫之音”,世人称其为“靡靡之音”。当时的知识分子们都说它代表的是一种堕落颓废的末世情怀。

如果抽掉时间,仅从性质上类比,“郑卫之音”可能更接近于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或者七十年代的中国《乡恋》以及《何日君再来》、《美酒加咖啡》等等被一个时代主流批判过的东东(现在回头看,对错又难说鸟)。

简单归纳,可以用骇人听闻的四个字形容:亡国之音。

不幸言中的是郑国——在战国中期,即吴起死后第六年就灭亡了。

不幸没有言中的是卫国——在战国后期,是最后一个亡国,比七雄中的六雄都亡得晚。不过,卫国在整个战国期间都只是一个小国,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低下的国际地位。

但是,卫国出人才。

春秋末至战国期间,出了一系列非常了不起的著名人物。

第一位,是孔子得意门生兼儒商始祖子贡。

第二位,就是本章节主人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

第三位,是改革大家、思想大家、军事家商鞅,比吴起晚些。

第四位,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战略家吕不韦。

第五位,是********大家、连横活动外交家张仪。

五大人物,构成了先秦历史上空最为耀眼的闪亮星星。

卫国(主要是都城帝丘),在吴起前后还有过许多美好故事,比如仓颉造字、柳下惠坐怀不乱、晋文公退避三舍、春秋诸侯十四次会盟、晋楚城濮之战、后来的齐魏马陵之战等等,等等。闪光的历史事件,完全可以串联成一条明亮可爱的历史珠链。

那一年,吴起出生在这个破败的但是人杰地灵的卫国的采邑“左氏”。

华夏大地的战国时期,虽然连年战争不断,各国政治舞台风起云涌,诸侯之间尔虞我诈,相互掠夺,但是,社会经济却没有受到严重影响;相反,由于新的封建制的生产关系,逐步的取代了旧的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使得大多数劳动者从落后的奴隶制桎梏下解放出来,劳动兴趣和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使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大好景象(有点像今天的以色列,天天打仗,科技照样领先)。

特别是在长期具备天下物产分布不均、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货币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下,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长足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商品经济的比重也就一天天愈更加大。华夏九州开始出现商业城市,到战国末年总共达到30余座。

除安邑是因盐业早期发展的著名商业城市之外,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有邯郸、宛都、大梁、新郑、陈、寿春、濮阳、雍、咸阳、吴等城。

最后,濮阳与陶邑成为中国战国时代的两大商业中心

——有点儿像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卫国都城帝丘(濮阳),从战国中后期起,富冠华夏,名扬九州。

在春秋末战国初,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两大富豪:

第一位是范蠡。

第二位是子贡。

他们出现的地点,正是宋国的定陶(春秋时是曹国的地面)。

因为此时的商业中心尚在定陶(濮阳是预备商业中心,到战国中后期才跃居成为战国时代第二大商业中心)。吴起的老家左氏,有人认为是今山东省定陶(一说今山东曹县西北)。

据说,吴起家里比较有钱,是其父从事商业活动留下来的遗产。

好在战国时代跟今天一样没有收遗产税,吴起与母亲的用度是父亲留下的;所以,吴起的童年时代还算幸福,过着至少是小康的富足生活;也许,还读过幼学——这从吴起扎实的文化根基可以推测出来。

不过,吴起的父亲一定死得早,因为在史料中从来没有提到过他爹,只提到过他娘。

而且,他可能是一名独生子女,史料也没有提到过他的兄弟姐妹。

司马迁记载说:吴起家中有钱,但被吴起挥霍干净了。

有人据此认为吴起是“富二代”。

其实,依本文作者看来,吴起不算是富二代,应该算是破落富户。

为什么?

因为他没有从父亲手中继承什么产业,仅仅是家中有些钱罢了(或者是徒有虚名)。

对于吴起将钱财挥霍一尽的说法,作者并不这么看。

理由——从吴起成年后的军旅生涯中能够与士卒同吃同住过艰苦生活的事实来看,吴起在青少年时代肯定是吃过一段时间的苦,也许是父亲留给家中的钱用完了,母亲没有工作,吴起有可能过上了有上顿没下顿的窘迫生活,才能够培养出后来的能够耐得住艰苦生活的品质和习惯。

否则,有谁相信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膏粱子弟,能够去住士兵的营帐,吃士兵的伙食,干士兵的活儿?那个时代的普通士兵就是一群生活窘迫的农民,可不是像现代士兵有较高的伙食标准和待遇,他们可是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啊。如果不是那块料,没有生活的磋磨,吃不了苦,哪里敢跟士兵混在一起,哪里又装得出来的呢?

父亲的突然去世,没有留下更多的钱,使吴起从一名不愁生计的小康子弟突然沦落为一名穷小子,且受到周围人的白眼。这是吴起一生三起三落命运的第一次起落。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