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15

第15章 战神发飙:阴晋大战

秦国进攻魏国河西之地。

虽然,魏国军队发起了抵抗,与秦军发生激烈交战;但是,秦军仍然占领了今华阴县、大荔县、宜川地区,取得了重大胜利。秦国在控制了禹门口地区之后,“魏日以削,秦日益大”。自秦晋之后“争于关河之交者,其盛衰强弱,无不以是为判”,(所引文献见《读史方舆纪要》)足见其地位之重要。

也就是说,这一仗下来,秦国控制了蒲津关(亦称“临晋关”,今大荔县东),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因为临晋关为魏、秦之间的重要险阻,自古有“武关以限南诸侯,临晋以限东诸侯”之说。不久,秦国又趁三晋伐楚之机,楚国付重金来请的大好时候,毅然从临晋关南下攻韩,攻占了韩国六座采邑,迫使韩国从三晋袭击楚国的前线撤兵回防。

魏国河西战争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立足未稳,吴起受到疑惑,被调出河西地区所造成的。历史和现代的许多人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吴起在魏武侯登位之初,曾经被免去过西河守(当地最高长官)的职位。后来,魏武侯认识到西河不能够没有吴起,所以才又重新启用的吴起,复封其为西河守。(这是魏武侯在检测自己的权威)

河西地区处于危险之中。吴起在魏武侯的重新任命之下,回到了西河。

吴起率领魏国武卒,很快收复了失去的土地和城池。

秦惠公并不服气,立即组织了更大的进攻,要将吴起一举消灭在河西之地。

公元前389年,龙年,(魏武侯七年,秦惠公十一年),秦惠公动员全国的力量,组织了秦国五十万大军,进攻西河郡的重镇阴晋(今陕西华阴东)。秦惠公的战略思想是“打蛇先斩头,擒贼先擒王”,要想将吴起灭了,然后才可能占领全西河。阴晋是西河郡的衙门所在地。

强敌压境,吴起显示了他高超的军事天才。

前面说过,吴起知道魏武侯对他拥有重兵有所疑虑。所以,通过此次战役,他一方面要打消国君的担忧——不要让国君担心自己拥有重兵睡不好觉;另一方面,三晋联军与楚国开战,仗打得比较大,攻城掠地,占领了大梁(今河南开封。这个地方数年后成为魏国的都城,名垂千古),另外还占领多座城池——翟角为魏国立了大功了!吴起是个非常自信的一个人,他认为自己的军事才能绝不会比别人差,他不容许自己的表现不如翟角(这并非妒忌,是一种自我勉励);所以,历史文献中出现这样一个史实——他只向魏武侯要了区区五万人,用来对付秦国的五十万大军。

而且,吴起这五万人是特别挑选出来的——不是挑选的老手,而是挑选的是新手!

这可是吴起挑选战斗人员的独特和大胆之处——古今中外很少有人敢这样做(据说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总统林肯手下的将军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这样做过(招募新兵),但是吃了很长时间的败仗)。

但是,吴起挑选新手有一个前提条件——未立过军功但又急于杀敌立功的战士。

全部是步卒,跟着500辆战车,使用3000匹马,向秦军发起猛烈进攻。

虽然,文献没有介绍采用的是什么战术,但可以想象,5万对50万,有点像赤壁大战,肯定得借用地形(狭窄山谷)或者外物(水火)之类,才能够击溃秦军。

这一仗之后,秦国元气大伤,从此才真正的不敢东向,从文献中可以查得到,吴起对秦的此战之后,一直要等到数年之后的商鞅赴秦,经过好几次偷袭之类的试探性摸索之后,秦国才真正的翻身,最终夺回了西河之地(已经差不多过了近100年)

吴起是老秦人的真正克星——唯一克星!

非常遗憾的是,这一仗(阴晋大战)成为吴起为魏国做出的最后贡献。

试想,如果魏武侯调整总体战略部署,收拢散漫的四面出击的兵力,********重用吴起,鼓励他深入秦国腹地作战,并趁此机会灭掉秦国;那么,魏国就可以拥有秦川八百里土地。然后,魏国把持住函谷关通道,以秦国之地为关内根据地,以安邑为关外根据地,以大梁为前哨阵地——进,可以攻打中原任何国家;退,可以保存实力,不受毁灭性打击;而且,在军事斗争中能够有后援的补充(秦地),于是,就可以立足天下而不败了。

如此一来,战国结束之时,统一天下的就不是大秦帝国,而是大魏帝国了!

但是,魏武侯没有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会。

相反,在此次战役之后,吴起再受排挤,魏国实际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