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14

第14章 为啥离开西河

花开两枝。话分两头说。

魏击在命翟角联合赵、韩攻打楚国的时候,突然发了一道命令,调吴起从西河分兵进攻齐国。

这件事情首先遭到段干木和任座的反对。

段干木和任座认为,魏国联合赵、韩,经过多年的征讨,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自三家策命之后,成为正式的诸侯,在政治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它国进行讨伐了。就目前天下的形势看,魏国的实力强于其它任何国家。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的地缘关系,魏国的扩张空间在中原地带已经没有多大的潜力,如果往东方用兵,打击齐国,受益的是赵国,魏国得不偿失;如果往东南方用兵,势必与韩国发生争执;如果往北方和南方用兵,三晋联盟就会破产。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魏国应该重新调整总体战略方针——往西方进兵,灭掉秦国。

段干木的灵感,来至吴起的对秦的军事报告书。

但是,由于魏文侯重病,吴起的报告书魏文侯没有能够看到。

魏武侯长期蜗居在中山飞地,长期受到父侯对于天下形势判断的影响,不能够与时俱进,不能够根据天下形势的改变调整魏国的总体战略方针。所以,当魏文侯去世后,他在看到报告书的时候,更多的是想到吴起拥兵自重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有多大,是否因此可能给魏国造成尾大不掉的潜在危险?

要知道,魏氏起家的历史,就是卿大夫首先从晋国君主手中夺取的权力。

为什么可以夺权成功?

最重要的经验是因为魏氏的军事力量迅速膨胀并强大起来。

目前,吴起手握雄兵,能征贯战,军中威信极高,是父侯身边的红人——对于这样的人,历史上的做法都是逐渐削去其实权。

魏武侯还想到:西河地区,相对独立,那里过去就是大荔国,吴起要在当地独立,割据一方,不是没有可能性的。

魏武侯作为新任国君,有这样的一些想法纯属正常。这是君主制的特点。

问题出在吴起的雄心壮志——他在不适当的时候,制定了一个攻灭秦国的大胆计划,要求朝廷给予军需物资以及兵员战车的支持。虽然,得到段干木、任座等有识之士的力挺,但却受到魏击的猜测。

我们从零星的史料中可以看得出,魏击是“中山派”,他只信任从中山带过来的亲近之人。对于段干木,认为老了;对于任座,当年魏文侯委派魏击镇守中山,他曾经直率批评过,言语非常激烈,把魏文侯都气坏了的,虽然魏文侯没有计较,但在魏击的心中总有些不太了然。这也是人之常情,你强烈反对过人家的升迁,人家忌讳你难道不正常吗?

那一天,当吴起得知新任国君要自己离开西河,东进伐齐,两眼都直了。

吴起不解的道:“难道君上没有看过起之灭秦大计么?”

魏武侯就是担心吴起不听从命令,所以专程派任座前来西河召唤吴起的。

任座回道:“将军,您难道不明白,君上正是看了,所以才更担心呀!”

吴起明白了,问道:“段相国和任大人怎么不替某说之实情呢?”

任座道:“段相国和任某力挺将军,曾经劝说君上抓住机会灭秦,但是,新君有自己对于天下形势的衡量,您要理解呀!”

吴起大呼道:“起这一走,灭秦计划将付东流;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吴起脾气上来,就要不听武侯调遣。

任座大声道:“不可!”

吴起道:“起受文侯重托,坐镇魏国西方,远离国都,有何不可?”

任座告诉吴起:“主公初承接魏国君位,不得不考虑魏国内部各个重要职位指挥灵不灵的大事儿,你如果抗命不行,怎么能够取得新君信任;如果不能够取得信任,你的灭秦计划如何能够得到支持?魏侯此时正是要试探你的忠心呢!”

吴起生气的道:“起问心无愧。此前,文侯将魏国重兵交付与我,在西河这片土地上,我率军攻城掠地,辟地千里,然后受命镇守西河,使秦军不敢来犯。起从二十六岁为大魏效命,至今已近二十年矣,何曾有过异心?”

任座摇头道:“将军所言差矣。你既然二十年都听从魏君命令,为何现在不听了呢?既然新君见疑,你可以服从命令而打消疑惑;但是,您也可以不服从命令以增加疑惑。何利何弊,岂不是一目了然么?”

吴起拱手谢道:“任大人所言,顿开某之茅塞,起敢不从命?”

随后又叹道:“某此一去,恐西河危矣!”

于是,吴起跟任座返回都城安邑,被任命为讨伐齐国大将军,征讨齐国。

此时,秦国方面,秦简公在参加三晋策命诸侯的第三年(公元前400年)去世,秦国实权派旧贵族们仍然把持朝政,对于秦简公在秦国搞的“初租禾”和“令吏初带剑”、“百姓初带剑”等法令统统不认可,排挤具有改革思想的公子连(后来的秦献公),拥立秦简公的儿子秦惠公出任秦国君主。

秦惠公坐国君之位后,不甘心成为公室权臣的傀儡,进行了一些国内改革的动作,但没有什么成效,于是利用秦国忌惮魏国的军事压力,配合秦国上下仇魏情绪,组织了对外军事行动,以巩固自己在秦国的政治地位。秦惠公得知魏文侯去世,魏击承位立足未稳,而且,吴起被调往讨齐前线的大好时机,立即调集秦国军力,发动了一场针对魏国所占西河地区的猛烈进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