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提纲类似论文的提纲,根据答辩的目标重新安排主次分量,并要从述职答辩的要求和时间限制等实际情况来考虑各部分的详略程度。
准备必要的道具
不可忽视制作一些示范模型、图片、分析表格等道具的工作。必要的道具可以使你的述职答辩形象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进行试练习
熟悉了述职答辩提纲和材料之后,应反复地试着把它们流利地表达出来。进行几次练习,并请人试听,可以使你对自己的准备更加充满信心。这样做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在试讲过程中,将某些答辩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化,或者将文字进一步口语化。
整理和充实素材
以述职答辩提纲为框架,重新整理报告的内容,对不重要的部分做些删改。更重要的是,要充实那些需作详细展开的部分,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收集有用的素材。
答辩过程中,除按准备的计划进行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醒自己:
·答辩前几分钟,自我复述一遍报告的主题和答辩目标。
·答辩过程中应保持自然,仪态大方、热情、不要太紧张、拘束或过分激动。目光要经常与听众接触,切忌背对听众。
·话语响亮有抑扬顿挫,不要讲得太快或含糊其辞。
·不必害怕听众的提问,尽可能用自己的所知回答,不用做过于深入详细的解释。
·对别人的不同意见,不应争辩,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说明意见。事实上,你不可能对问题有惟一正确的答案。
技巧83有针对性地做好报告演讲:
总结报告的语言技巧
作报告是各级领导组织群众的有效工作方法之一。精彩的报告往往能吸引听众,产生反响,澄清模糊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推动工作,为群众喜闻乐见。
领导者作报告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领导者的报告讲的干巴巴地,让人听得索然无味;另一种情况是领导者的报告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领导者讲得绘声绘色,非常有吸引力。这里除了领导者的知识素养之外,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作报告的语言艺术问题。同样的报告内容,语言艺术运用的好,就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效果就好,否则,效果就差。那么,在作报告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切忌说成流水账
要做好工作总结,一定要多收集日常工作的材料,而平时的材料是琐碎的、分散的、零星的,动笔之前,首先要搜集大量资料,充分全面的材料是提炼、归纳可靠实在的观点基础。有了“米”之后,就要看“巧妇”的本事了,如果把这些材料简单地罗列、堆砌起来,一股脑地叙述事物经过,或者为了照顾各方面关系,“撒胡椒面”式地把每个单位都表扬一下,都分配一个“亮相”机会,如此面面俱到的“流水账”就会使人感到啰啰嗦嗦,不得要领,不知所云。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实际是摆摆样子,应付交差。正确做法是根据“立言之本意”原则对材料进行科学的取舍、组织和概括,要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理头绪、去枝蔓。主要的东西详写,次要的略写,与主题无关的就不写。引用事例和数据时要精选,凡用一个事例就能说明的问题,就不用两个、三个。这样抓住重点地写就会产生深刻的思想见解,不致使人看起来像喝白开水,淡而无味。此正所谓用一条红线(主题)将散落的珍珠(材料)缀成一条珠光闪闪的项链。
报告时不能文过饰非
光有经验,没有教训的总结,严格地说不能算总结,一份有力度的总结报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回避问题和缺点,只讲好、不讲坏,只讲“过五关”,不讲“走麦城”。歌功颂德有余,揭露问题不足,只报喜不报忧,满纸表扬语,通篇“过年话”,自吹自擂,********。这样的总结,不能使领导掌握情况,不能用于指导实践,瞒上欺下,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典型的片儿汤作风。其政治素质,让人怀疑,发展下去,就会影响领导的正确决策,挫伤群众的工作热情,给事业造成损失。一般说来,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工作中的缺点、问题不可避免。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态度,端正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排除私心杂念,正确处理“遵命”与求实的关系。克服本位主义,不能夸大成绩,掩盖缺点,文过饰非。坚持实事求是,还应正确处理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割断事实间的逻辑关系。如无论何时何事,都把“领导重要”放在第一条;不能伸缩时间和空间,即不能集好事于一人、一时、一地,集坏事于一人、一时、一地;也不能随意解释事实。把成绩随意变来变去,今天说甲因、明天说乙因,后天又是丙因。使总结真正地体现出“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的目的。
切忌老生常谈
所谓新意是指那些来自社会实践,有一定高度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具有借鉴作用的教训。而不是标新立异,追时髦、赶浪头,也不是满纸生吞活剥的新名词。如何做到有新意呢?就是要经过细致的深入调查、敏锐观察,抓住真是典型材料,用正确理论去分析,写出独到之处。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新做法、新见解、新经验。关键要能一语中的。抓住事物本质,揭示事物规律,如:冲破传统观念的思想有新意,有的放矢、切中时弊、能给人解除疑虑、消除疑虑的思想,也有新意。还有,同一个事物,要以不同角度,在不同时机来观察,来分析,也会产生新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说从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观察点,可以看出庐山不同的气势和雄姿。“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说时机不同,所看到的西湖景色也不同。晴天时,看到西湖波光浩渺,水天一色;雨天时,看到山色空蒙,云遮雾障,别有一番情趣。这正是: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不当时,一文不值。要写新意,最忌一味抄书、抄报、抄文件。像那种“翻开报纸找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的做法是要不得的;要写新意,必须克服懒惰思想,不能一份总结常年用,“新一年旧一年,改头换面又一年”是行不通的。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努力克服老思路、老习惯、老套子的影响,发扬创造性的工作精神。
少说套话和空话
内容有了新意,如果不用恰当优美的形式变现出来,新的内容也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局限于老的格式,一般化的框框,动不动把在“某某领导指引下、支持下”作为开头,最后又总是加上“我们一定要……取得更大胜利”等响亮的结尾,文中不断出现一串串不着边际的套话、空话、原则话,这样就会使一些原本还新鲜一点的内容,也抹上了陈腐的色彩,大大减少了它的光泽和效用。所以,必须扫除一切陈词滥调,在结构和语言上狠下功夫。在问题的提法上,内容的安排上,段落的衔接上,观点和材料的配合上,尽可能花样翻新,使读者、听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要形象、生动、优美、活泼,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赏心悦目。在写法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安排好枝节,使之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和谐顺畅,浑然一体。
用词不能夸张和笼统
在进行工作总结时,首先要概念清楚,不能模棱两可,杜绝或少用“据说”、“也许”、“大概”一类的词;其次要用词规范,不能山南海北的方言一起上,文言、白话混用;再者,要慎用形容词和程度副词,对工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既不能言过其实,又不能估计过低,如对“成绩”一词的修饰,是用“伟大”、“很大”,还是用“较大、一定”等,必须好好斟酌。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夸张,如写事物时,动不动就是“××家”、“××学者”。另外,在用词上,对“比较”、“较为”、“基本上”等字眼,一定不可乱用,否则会让人有笼统浮泛之感。
总之,一份好的工作总结,要求执笔者具备良好的素质,执笔者只有不断加强政治修养、理论修养、语言修养才可胜任有余。
技巧84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技巧
要想使组织维持良好的声誉,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就必须协调好与新闻媒体的关系。
媒体,在欧美国家被看作是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之后的“第四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敢轻视新闻媒介这一重要舆论工具。正可谓“得之者锦上添花,失之者名誉扫地”。由此可见,任何领导者要想使本组织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要维持良好的社会声誉,都必须协调好与新闻界的关系,具体有以下三条建议:
实事求是,尊重媒体
新闻界的职业特点是重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及时性和公正性,而不受其他势力左右。领导者必须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这就要求尊重新闻记者地位的独立性,而不能把新闻界纯粹当作宣传本组织的工具,诱使或强迫报道有利于本组织的消息。否则就等于轻视新闻媒介的社会地位,结果得不到他们合作和支持。而且,新闻媒介讲求实事求是,喜欢真实,反对弄虚作假,因此领导在同新闻界打交道时,一定要诚恳、真挚,实事求是,提供的新闻素材要真实可信,没有人为因素。不要对记者封锁新闻,哪怕是不利于本组织的新闻,提供新闻时切忌自吹自擂,撰写的新闻稿要保质保量,避免滥竽充数。新闻媒介所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大事件,涉及面广,与国家政策、形势走向等重大问题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情况,更要求领导者说话要讲求实事求是,是什么就说什么。确实涉及重大机密,不能向新闻界透露时,也要用外交辞令委婉地表达出来,不要弄虚作假。某些领导者为了炫耀自己的口才,往往言过其实,说一些过头话,夸夸其谈,不仅有可能不经意泄露出本应属于机密的东西,而且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引起听者的强烈反感。
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组织领导对所有的新闻机构和媒介,不论地区远近,不论级别高低,都要平等相待。接待这些媒介机构派出的记者、编辑来采访,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使他们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本组织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切忌厚此薄彼,“看人下菜碟”。
对于曾经批评过本组织的新闻机构和记者,要不计前嫌,不结新嫌,更不能挟嫌报复,侵犯记者的人权,而应像对待其他机构和记者一样热情接待,为其新闻报道提供方便,保证他们的正常工作。
一针见血,言简意赅
新闻工作者对时间、效率的要求极高。在与新闻界交谈时,如果他们提出的问题,你不能尽可能简洁而又贴切地给以回答,不仅使对方产生厌倦,而且还会有损于领导者精明干练的形象。
在大多数场合下,领导者的语言都应言简意赅,一针见血。避免少说废话、套话,这是领导者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换句话说,能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也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水平。
有这么一则幽默,说的是美国一位政府要员与新闻界打交道一向以语言简洁为特征,从不多说一句废话。在一次酒会上,一位记者想试验一下,于是他挨近这位要员悄悄地说:“先生,我和别人打赌,如果我能使您说出超过两个字以上的话,他就输了。”这位要员微笑着说:“YouLose”(意即“你输了”)。
真可谓是一语双关,十分巧妙。这虽然只是个笑话,但也间接反映了社会对于领导者语言的一般看法,即简洁明了。
约翰·阿代尔在《领导艺术》中写道:讲话简洁、清晰,这一原则必须像硫酸那样清除那些使我们思想中的条理、推理和表达方式不能正常进行的腐蚀性的东西。你的讲话应该简洁明了,条理和层次清楚,以便使人们大体上了解他们在听什么,听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推理应尖锐和明确,不含混其辞,敷衍了事。首先,应阐明正在处理的问题的价值,因为这是最可能搞乱思想的领域。最后,要求我们避免引用晦涩的东西,虚无飘渺的话,很少有人能理解的引喻,或者是时髦但意思不清的词。他还认为蒙哥马利元帅是当代应用这一原则的大师,他在战时的《情况介绍》常为人们传诵,“他具有能以令人惊异的简洁语言来描述复杂的形势的本领,他有一种辨别问题的本能,并用惊人的清晰语言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