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小业主原来也可以这么玩。”常大海说他的钱是慢慢滚多的,投资的初期阶段,身边不留很多钱,凑两三个月够一个首付,就把钱花出去。常大海说,他的投资理念是,资金一定要滚动起来,同时要有一条完整的链条,静止不动的资本是增不了值的,只有在流动中资本才有增值的能力。“我不赞同把钱都存在银行里,去吃那么一点点可怜的利息。如果手里有100万现钱,半年时间还没花出去,我就要心慌了。遇上有好项目,但手里没有现钱,就要靠融资。我的朋友圈子很广,别人也愿意把钱借给我。”常大海判断多数人没有办法做得像他这么大,是因为“动辄几十万的房产,别说上百套,你就是两三套、三四套积在手里,许多人就睡不着觉了。脑子里整天盘算那些利息、支出和收益率。可我不一样,分文没有甚至背着债的日子我照样睡到自来醒。”
与许多有钱人相比,常大海似乎不太介意露富。他说,他和妻子的钢琴班有300来号人,每人每小时收费300元,光这笔收入一年下来就有将近百万,这些收入分配在房产里,长线和短线的投资都可以兼顾到,“我和爱人都是学音乐的,收入都不错,手上有钱,又不想放弃音乐这一行,在尝试过很多种投资后,房产投资是最适合我们这样的自由职业者了。”常大海很热衷于谈论他的第一桶金以及在90年代用第一个百万购置的一辆尼桑风度和别克公务舱,他甚至不回避自己的一些投资的确打了政策的擦边球。某些方面,他的坦率多少令人好奇。
投资“富力城”的成功让常大海有了更充分的底气。2003年“非典”期间,富力城一期以6000多元的价格开盘时,常大海一下子拿下了50多套,几乎几栋楼朝南的最好户型都被下了订单。“一张接一张,售楼小姐都快忙不过来了,那天以后,富力城上上下下没几个不认识我了。”常大海看好这个项目主要基于地段,“选房首先是选址,地段绝对是投资抗风险的核心因素,好的地段占房产价值的六成以上。三环以内109万平方米地,我认为这个是不具可复制性的,住宅本身的价值在投资甚至可以忽略掉,因为住宅的建筑形式、新科技的应用、园林规划等等完全是可以复制的,而且还会有更好的、更实用的、更便宜的东西出来。现在看着很好的住宅可能几年后就不稀奇了,甚至可能贬值。”
常大海认为,投资一定要有绝对前瞻的眼光,这里的前瞻性不仅是对所投资房产的判断,更多的是对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的理解。比如对二手房上市交易限制的估计、交易程序是否会简化、转按揭手续的放开与否等等,这些因素都是投资变现、出口的制约。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将会使你的房产砸在手里,也就是“投资客成了房东”。“房地产上市公司提供的数据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平均利润由1994年的32.4%降低到1997年的12.45%,即使平均利润为10%,也是泡沫多多。随着房市愈加成熟和规范,未来市场的投机机会越来越少,投机成本越来越接近国际平均的利润率,即6%~8%之间。我买房子之前一定要测算住宅的综合成本,特别是土地成本,然后看看开发商的利润有多少,如果根据成本测算出开发商的利润高于20%,那就要谨慎一些。很多项目的价格都高出成本一倍多,这里的成本不仅是土地、建工,还包括了销售成本、工资、管理、广告宣传等运营费用在内。这样的价格你能指望它给你带来利润吗?以这样的价格拿下的房子,看着贵,却是纸上富贵,并不真正值钱。”
从“华腾园”到“富力城”的投资变化,常大海形容是“战略性的”,“由散户变成了庄家”,他说自己是大庄家,下面又有一堆跟进的“散户”,好处很明显:他开始具备了和开发商谈判的能力,“我下一步打算跟开发商谈,每套优惠多少,我一次购进一百套,我的角色就由一般买主变成了一个优良产品的中间批发商”。“什么时候抛,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因为我手里有房源,我还知道谁手里还有多少房,庄家永远比散户更具备抗风险能力。”常大海的延伸产业是替人代销房子,每笔交易从中抽取2%的代理费。
“很多投资者都觉得只要看中了地段,投资收益就有了保障,但如果你的房子在整个住宅小区内有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将来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都会形成彼此的压价,势必会影响投资价值。”所以常大海买房各个户型都会涉及,他非常看中一处房产在它的小区中的地位,包括户型、朝向、采光以及楼层等等,就是投资的房产在资源上的独占性。“我买的华腾园174平方米户型在华腾园二期以后就绝无仅有,因为开发商觉得这样朝向的户型完全可以一分为二利润还会更高,因为它是独占的,我不愁它脱不了手。”
“投资回报率不是坐在家里想出来的,也不能完全被动地等市场去决定你的投资回报率。在投资之前要有一个仔细的测算。测算将来的升值可能、出租的客户群是什么人,这部分的收入怎样、能承受的居住成本(租房价格)是多少,未来的拆迁状况、土地供应量等。以我的经验,小户型的回报率比大户型要高,但升值空间比大户型要小,而12个楼以上的大盘社区一般都选择低开高走,升值空间要比独栋和小社区大。”现在经常有人打电话给常大海询问某楼盘是否划算,能不能升值,常大海说他打算搞个咨询公司,不过,专业和业余就大不相同了,他坦言这里的风险并非谁都能胜券在握,“房地产与股票、共同基金确实有所不同,你不会在某个清晨打开报纸,突然发现自己的产业贬值了20%。但房地产的信息流量小也会给你带来不利。房产的价值可能波动得非常剧烈,也可能它的价值比你想象中的少很多,除非你卖掉它,否则无从知道它到底值多少钱。”
以160万元买房为例。常大海给一个朋友大致的房产增值计划建议是:看准一个楼盘后,用这些钱购买10套50万元的一居室,每套首付90000元,交完购置税和维修基金一共17500,再加上配置家电20000。按每月租金3500计算,一年9个月(刨去一个月中介费、两个月空置期),年租金31500,减去还银行款,一年平均26400,按每套房每年租金收益5000算,10套年收入就是5万元,在这10套不增值的情况下,20年贷款还清后出售,收回资金500万元,20年租金收益100万元,一共收入600万元。
审慎投资基金
六十多岁的老翁葛老先生是南京某高校的退休员工,十年前他从26万元起步,此后坚持长期投资基金,如今资金已经如滚雪球般增长,成了名符其实的千万富翁。基金的钱真有这么好赚吗?他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投资基金的机缘,原来葛老先生是从诺贝尔基金中获得的灵感。诺贝尔基金会设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奖金总额是约合920万美元。奇怪的是发出去的奖金从当初到现在已经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可是奖金却一直还没有用完,后来葛老先生查了很多资料、询问了专家了解到,是因为诺贝尔基金会一直大胆地在世界各地主要的股票和证券市场投资,这样才顺利让基金会的资产得以增值,而把大量的资金放在基金管理公司获得收益,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十多年前,基金对于身边人来说还仅仅是一个新兴的名词,许多人并不是很熟悉,虽然从一些理财专家的口中,他得知购买基金的风险很低,但是葛老承认当时自己买的时候还是冒了点风险的。
1998年,国内第一支封闭式基金发行,虽然只有中签才能买到,但是葛老先生还是幸运地买到了,他一下子把几乎所有的积蓄——26万元倾囊投入。葛老先生买基金特别喜欢那种有品牌、稳健的。从华安公司发行的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开始,他就成了华安的拥趸,前前后后自己一共购买了十多只基金,其中很多都是华安的。
从本世纪初一度的火爆到股市熊市时的沉寂,基金曾经带给投资者百味杂陈的记忆。如同葛老先生那样拥有比较长投资年头的人可说并不少,但罕有的是,他能够这样坚持十年持续投资。据葛老先生自陈,其实一开始他也很担心,但随着购买基金的狂潮一阵阵袭来,关于购买基金的一些知识越来越普及,自己对基金管理公司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也就慢慢放下心来了。
葛老先生与老伴的月退休金加起来就有五千多,平时绰绰有余,以至于这十多年来,葛老购买的十多只基金几乎都没有赎回,即使是期间的分红也是拿来再购买其他品种的基金。而他和老伴平时节余的工资也都拿来买基金,其实葛老心里也不是没有害怕的时候,2005年,葛老手中持有的封闭式基金,由原来的180万元,一度缩水到90万元不到,由于犹豫不决,他错过了一次赎回的时机,葛老的儿子沉不住气了,因此还和他起了争执,但分析再三,葛老还是认为股市是有机会的,因此基金不可能长久沉寂,还是有机会的。这点固执的劲头让他最后顺利翻身,到现在他手里还持有这只基金。手中的总资金量从一开始的26万增值到现在的千万资产,很大程度也得益于此。
葛老说,其实自己在之前也曾经接触过其他的理财方式,比如说股票,1993年的时候自己一狠心就买了四万块钱的马钢股份,心想尽管股市的风险比较大,但钢铁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而且这钢铁公司的业绩还不错,一定没有问题的。可是不巧的是当时的股市非常低迷,自己对股市也并不是很懂,四万块钱就躺在熊市里面一年多都没有出来。到了第二年不得不割肉的时候,算算真是亏了不少钱。葛老说,打那以后自己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股票,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年纪也大了,不可能天天去盯着大盘,其中的风险更是承受不了。
而在近几年还接触过一些保险品种,投入的资金也不少,但不像基金管理公司在帮你理财的同时,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之类的费用,比较省心。用葛老的话来说就是,买基金比炒股稳当省事,比放在银行收益高,是最适合老年人的理财方式,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例如银行)托管,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通过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实现收益的目的。因此,从概念来看,与股票相比,基金风险小,收益大,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不过风险小,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为了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在投资基金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事项:
买基金关键是选择“人”
因为买基金就是请人帮你挑股票,所以一定要考察你请的人———也就是基金公司,是否值得托付。以长期的眼光看来,基金诚信与经理人素质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基金绩效!
那么怎么选基金公司?首先看整体。优秀的基金公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大象型的,另一类是猎豹型的。不要忘了,在非洲大草原上,就是这两类动物活得最长。大象型基金公司有很强大的股东背景,实力比较大、规模比较大、目光比较远、人才储备比较强,方方面面都长得像巨象一样。
这种大象型的公司抗风险能力会比较强,经得起市场上的大风大浪。我们提倡基金要长期投资,如果买了一个基金可是基金公司都不在了,再好你不也心里打鼓吗?所以大象型公司的基金可以作为“核心—卫星策略”当中的“核心”,长期持有。另一类就是猎豹型的公司,这类公司没有那么强的股东背景,但是市场反应能力很强,投资理念比较有特色,它的短期业绩可能比一般的公司高,这类公司的基金可能适合“卫星”配置,投资上相对灵活、机动。
看细节
优秀的基金公司细水长流,一般的基金公司集中轰炸。优秀的基金公司在没发行基金时也经常跟你接触,调查投资需求,跟客户不断地沟通互动,所以你会经常听到优秀的基金公司举办的各种理财会、联谊会等等,不断地拓展关系。
一般的基金公司就像昙花一现一样,发基金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可是一下子就没了。另外,优秀的基金公司分享理念,一般的基金公司推销产品。优秀的基金公司重视投资理财理念的传播,经常把它自己的投资理念、思路和他们未来的战略慢慢传导给你,可是一般的基金公司就建议你这个产品好、买吧,再来一个产品就说这个产品适合你,总是在推销产品。
看团队
优秀的基金公司有一个整齐的团队,并不非常突出明星基金经理的作用,投资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像一个有独门武功的武林高手,但如果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和制度约束,很可能各自为阵,不能成为一支有强大作战能力的军队。所以说看基金经理更要看后面的团队是不是完整,看团队是不是能够不断培养新的人才,不断创造优秀的业绩。
成功投资资金的十大真经
基金具有专家理财、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买卖程序简便等优点,不过要想在基金市场成功掘金,在投资之前首先要了解如下十大真经:
真经一:分散投资的深层含义在于投资于不同市场并非不同产品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被许多投资者奉为圣经,但事实上这一点在基金投资里却有着更加深入和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因为现在投资者手中的基金产品,还是以股票型居多(有较大比例股票投资的配置型基金也归入股票型基金中)。所以,即便你投资了多只基金,但并不能减少净值波动带来的风险。这种结果的产生,简单地说就是股票型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都是股票市场。
如果把股票市场比做篮子,这些鸡蛋(股票型基金)其实都是放到了同一个大篮子里,并没有形成跨市场的投资,比如国外常见的跨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基金,或者是跨股票、货币和债券市场。既然所投资的市场是同一个,持有的股票型基金再多也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分散投资股票型基金到最后却成了集中投资,当面对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时,集中持有多只股票型基金,实际上是放大了基金净值的波动风险。所以说,分散投资的深层含义在于投资于不同市场,以避免系统性风险,而不是对同一市场重复投资。
真经二:不要使核心组合与非核心组合失衡
好的基金组合应是一个均衡的组合,即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投资的表现各有高低,如果某些投资表现特别好或特别差,会使整个组合“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