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3214500000007

第7章 古典时代的欧洲(7)

回到雅典后,柏拉图开办了一所学园。在这所学院里,他一边教学,一边著作。这个学园在当时是一个哲学研究机构,学院共开设了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柏拉图一直反对人们过于沉溺于现实生活之中,所以他要求他的学生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曾这个打比喻道:“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

柏拉图认为知识是用来处理各种问题的,即所谓“学以致用”。鉴于此,他开创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并且讲给学生们听。很多学生最后都成了政界的精英。而他的学园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

柏拉图一生留下了很多著作,这些著作多以对话体写成,《理想国》则是其中的代表作。在柏拉图看来,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而且这个理念世界是真实的,相反物质世界却是虚幻的,它只是理念世界的一个模糊的反映。

他认为世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美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你的心里必然早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个原型便来源于你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

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理念的知识)是先天的,完全不需要从后天实践中去习得。同时,他还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是可以不断重生的。

任何人在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他的灵魂就已经存在于他的理念世界之中了。人一旦转世为人,灵魂进入了肉体,人就会失去自由,把本来知道的东西也遗忘了。要想重新获得知识就得回忆。因此,他认为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回忆的过程,真知即是回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但他却认为不是人人都具有这种回忆的本领的,平庸之人就不会有,相反只有那些有天赋的人即哲学家才具备。因此,他主张说:除非由哲学家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难以被治理好的。这种所谓“哲学王”的思想便是他理想国的支柱。

《理想国》是一部宏大的哲学著作,它涉及了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智慧、勇敢和节制是人的三种品德。国家也应由三等人组成:一类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一类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一类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唯有如此,才能够达到正义。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雅典的一次婚礼宴会上无疾而逝,享年80岁。柏拉图死后,由他们的学生们继续主持学园,经过代代相传,这个学园又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

边栏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曾说:“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

16.“世界之王”

在现在的埃及,有一座城市,它风光绮丽,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地中海畔,这座城市名叫亚历山大城,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良港之一,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虽然亚历山大城座落在埃及境内,然而它却是由一个距埃及万里之遥的王国的国王所建,他就是曾一度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

马其顿王国曾是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出生于马其顿王国的首都佩拉。此时的希腊已经开始衰落,曾强盛一时的斯巴达和雅典在经历了长达二十七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实力大不如前,谁也没有能力再重新在希腊地区建立霸权了。这对于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来说简直是一个天赐良机。腓力二世就是亚历山大的父亲,他是一个果断勇敢,雄心勃勃的国王,在他统治期间,他励精图治、四处征伐,很快就使得马其顿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邦,一跃成为了希腊地区的新霸主。在希腊站稳了脚跟之后,腓力二世便将目标指向了波斯,然而天不遂人愿,腓力二世没等出征,就于公元前336年在女儿的婚宴上被刺杀了。亚历山大接替了王位,成为了马其顿的国王,这一年他刚满二十岁。和父亲一样,亚历山大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从登上王位的那天起,他就决定要进行远征,实现父亲未能实现的宏愿。

由于亚历山大登上王位时只有二十岁,很多希腊城邦见他年纪尚小,都不把他放在眼里。雅典人竟轻蔑地称他为“小孩儿”,很多城邦也都纷纷叛离了。与此同时,马其顿国内政局也十分不稳,很多达官贵族暗地里图谋篡位,甚至还策划要将亚历山大杀掉。可以说,此时亚历山大的处境非常危险,不仅王位无法保住,甚至随时都会丢掉性命。

而让这些试图谋逆的人想不到的是,亚历山大虽然只有二十岁,但他却有着跟年龄不符的成熟。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有胆有识,勇敢坚毅,为此深得父亲喜爱。对于这个马其顿未来的国王,父亲腓力二世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他。

他让当时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当亚历山大的老师,教授亚历山大各种知识,同时还亲自教授亚历山大赫赫有名的“马其顿方阵”。在腓力二世看来,要想成为了一个战无不胜的统治者,就必须要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接受洗礼才行。为此,在亚历山大只有十六岁时,他就任命亚历山大已身为全军副帅,随己出征。

多年的战场磨练,大大丰富了亚历山大的阅历,同时也更磨练了他的意志,使得他能够在最紧急的关头保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信念。亚历山大深知身边谋逆者众多,为了将这些人除掉,刚一即位,他便先发制人,将所有阴谋谋反之人全部杀掉了。随后,他便对那些试图叛离的希腊城邦发起了讨伐之战。在这些城邦还没来得及联合之前,就将他们一一收复了。经过一系列的讨伐之后,马其顿在希腊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巩固,所有人都知道了亚历山大的威名,再也没人敢谋反了。从此,亚历山大就成了希腊一马其顿联军的最高统帅。

征服波斯是亚历山大一直以来的梦想,在统一了希腊各部之后,亚历山大便剑指东方的波斯帝国,试图将这个庞大的帝王收入囊中。

对于这次远征,亚历山大信心十足。在出师前,他把他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统统分给了别人。他身边的一位部将十分不解,便问道:“请问陛下,您把全部财产都分掉了,那把什么留给自己?”“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亲率大军开始了他的远征。他率军渡过赫勒斯滂海陕(即达达尼尔海峡),直逼小亚细亚。

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帝国,波斯帝王疆域辽阔,从小亚细亚起,东到印度东北部,南到埃及地区都在它的控制之内。

然而此时的波斯已经走上了下坡路,虽然威名尚在,但实力已经大大削弱了。亚历山大的军队进入小亚细亚后,如出山猛虎,一路势如破竹,波斯大军一时间被打得落花流水。在“伊苏战役”中,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御驾亲征,却也无法挽回败局,无奈之下,大流士三世只好弃阵而逃,波斯军队伤亡惨重,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都成了俘虏。

小亚细亚其他的希腊城市在亚历山大大军面前更是毫无战斗力,纷纷开门投降。就这样,亚历山大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小亚细亚,同时也将东地中海的制海权牢牢地控制在了手里。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大流士三世见自己大势已去,便以割地赔款作为条件,打算和亚历山大谈判,但却被亚历山大一口拒绝了。对于此时的亚历山大来说,他想要的绝不仅仅是那一点点土地和财富,他想要的是整个波斯帝国。

随后,亚历山大率军挥师南下,直指埃及。波斯驻埃及的总督闻风丧胆,没做任何抵抗,就打开了城门。埃及就这样被亚历山大轻而易举地拿下了。

占领埃及后,亚历山大亲自选址,下令工匠按照希腊的风格设计建造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城。随后,埃及的祭司宣布亚历山大为“阿蒙之子”,在埃及,这称号就意味着国王,从此,亚历山大就成为了埃及的合法统治者。

紧接着,亚历山大又继续挺进,向波斯本土开进。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军在古亚述帝国都城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村,与波斯大军展开了一场自远征以来最大的战斗。

这次,大流士三世吸取了伊苏之战的教训,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聚集了一支号称百万的大军,同时选择了一片开阔的场地。为了便于骑兵和战车行动,他命人把战场铲得平平整整,一准备迎接亚历山大大军。战斗一打响,大流士就命令他的部队两翼向外伸展,以便形成对敌军的包抄之势。不曾想却被精明的亚历山大一眼就看穿了,他下令军队突破波斯军的左翼,粉碎了大流士的包抄计划。大流士随即变化战术,却依旧不见成效,无计可施之下,他只好再次弃军,向米底逃去。经此一战,波斯军队三十万人阵亡,三十万人被俘,损失极其惨重。

而亚历山大却越战越勇,他率领他的大军,几乎未遇任何抵抗,就相继又占领了巴比伦、苏撒(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波斯旧都)等城市。昔日东方的霸主从此便匍匐在了马其顿军的脚下。大流士三世在逃跑路上,被其部将所杀。亚历山大成最终成为了波斯帝国的正式统治者。

不久之后,所向披靡的亚历山大又将目光盯向了遥远的印度。稍事整顿之后,亚历山大率军出发了。然而,印度不是波斯,亚历山大虽然在波斯战无不胜,但在印度,他攻占的步伐却屡屡受阻。在印度,马其顿大军第一次遇到了“象军”,大象是印度人最重要的作战武器,这些大象力大无穷,威力无比,和这些大象比起来,马其顿士兵毫无战斗力。亚历山大一向以他的马其顿方阵而自豪,可在印度的复杂地形和奇妙的战术面前,却难以施展。几次战斗下来,马其顿军损失巨大,却只征服了旁遮普。

心高气傲的亚历山大决定继续向恒河流域进军,然而,到这时为止,亚历山大所率领的大军离开家乡已经整整八年,行程五万多里,他们历尽艰难困苦,早已疲惫至极,无心恋战了。再加上印度炎热的热带气候,肆虐的传染病,还有一些士兵被毒蛇活活咬死。幸免一死的士兵思乡心切,于是反对远征的声音四起,亚历山大无奈之下,只好班师回国。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率军回到了巴比伦,并定都于此,将近十年的远征就此划上了句号。

然而,亚历山大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又准备西征,要将位于地中海西半部的北非、意大利和西班牙一一征服。不料,就在出发的前几天,他突然患上了恶性疟疾,几天之后就去世了。这一年,他年仅三十三岁。

亚历山大没有指定帝位的合法继承人。传说,他的朋友在他临死前要求他指定一位继承人时,他含糊地说:“让最强者继承。”于是,在他死后,他的部将们为了瓜分这个庞大的帝国,引发了一连串的战争。在这场斗争中,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惨遭横祸。

公元前301年,一场决定性的战役爆发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被战争的三位胜利者,即托勒密、塞流息得、马其顿瓜分了,从此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除了马其顿本土和最远的印度以外,亚洲部分由部将叙拉古继承,这就是日后的叙拉古帝国;埃及则由部将托勒密继承,这就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

17.太阳神巨像

太阳神巨像被喻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就坐落在希腊的罗德岛上。众所周知,太阳神巨像是七大奇迹中寿命最短的一个,自建成起,仅存在了短短的56年,就毁于一次大地震中。然而,正是由于它如此短暂的寿命,使得后人对它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这座太阳神巨像到底是什么样的?罗德岛人为什么要修建它呢?它的遗迹又去了哪里呢?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们,也吸引着人们在不停地探索着。

早在公元前16世纪,罗德岛就已经有人居住了。到了公元前408年,岛上建立了统一的城邦,后来开辟了罗德港。罗德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地处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因此很快就发展成了地中海上的重要商务中心,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希腊的大陆人来此定居和经商。

公元前499年,波西战争爆发,随着战争的不断蔓延,罗德岛于公元前377年正式加入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开始和希腊联军共同对抗波斯的入侵,并屡获胜利。波希战争结束后,希腊大陆又爆发了规模巨大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当时作为古希腊两个实力最强大的城邦雅典与斯巴达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而上演了一场了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征战。罗德岛由于远离大陆,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从而幸免被战争创伤。

由于受到战争影响,古希腊各城邦的经济和政治均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雅典和斯巴达从此走向了衰落,最终被北部崛起的马其顿王国彻底征服。公元前4世纪初,雄心勃勃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在经过一系列南征北战之后,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罗德岛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了马其顿王国的版图之内。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帝病死后,马其顿王国迅速瓦解,庞大的帝国被亚历山大的三个部将安提柯、塞琉古和托勒密所瓜分,罗德岛成了托勒密王朝的领地。公元前305年,马其顿国王安提柯的儿子率大军入侵罗德岛,强敌压境,罗德岛的居民同仇敌忾,和马其顿军队展开了殊死奋战,在岛上居民共同努力下,马其顿军队最终被打败了。公元前304年,罗德岛和马其顿王国正式签署了和平条约。罗德岛人用自己的双手收获了和平的生活环境。每一个参战的罗德岛人都欢欣鼓舞,兴奋异常。为了庆祝这场胜利,岛上居民准备修建一尊巨大的太阳神巨像。因为他们一直认为传说中太阳神赫利俄斯是罗德岛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