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殇乐残雪行
32125100000001

第1章 硝烟四起

宫廷政变,群雄四起,江山危急,谁能相救!

皇宫,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左右而立,个个都神色各异。有的脸色暗沉,似乎是受理惩罚一般;有的得意洋洋,好像是的了什么奖赏;有的则露出了谜一般的笑容,可能暗中策着什么事情。

只见那朝堂正中,发散着金色光芒的龙椅之上,一位身着龙袍,奇胖无比的男人,右手持觞而饮,左手则抱着一位打扮妖艳妩媚的女子坐在龙椅之上。那皇帝左手一直在哪女子身上不停的乱摸,那女子受了痒,咯咯直笑。嘴里还说着:“皇上,你弄得人家好痒啊。”

皇上道:“痒吗?我也痒的很呐,不如我们到朕的龙床上去抓一抓痒,如何啊?”

女子道:“哎呀,皇上,你别急啊,上完早朝在走也是不迟的嘛。”

皇帝此番竟在朝堂之上寻欢作乐,那龙椅之下的文武百官看着眼前这番景象均感国家危急。有性子比较直的官员看不下去,站出来说道:“皇上,身为天子,是不是该注意一下形象您的这番所作所为叫外邦人见了岂不耻笑我中原之人都是贪逸好色之徒!”

皇帝一听,那里愿意,竟敢骂天子是好色之徒!顿时怒气上来,右手酒杯重重摔在地上大吼道:“放肆,竟敢公然在朝堂之上辱骂朕!来人啊,拖下去,砍了!”

几个与这官员有来往的人立马前来求情

“罪不至死啊,还请皇上放过他吧。”

“是啊,皇上,佛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级浮屠啊”

皇上见人求情心中怒火更甚,大声道:“你们几个难道想造反吗?”

几个官员道:“微臣不敢!”

皇帝道:“统统拖出去砍了!”

几个官员心中一沉,知道在做任何辩解都是徒劳,索性在朝堂之上骂道:“你这个狗皇帝,荒淫无道,滥杀无辜,总有一天会遭天谴!”

“什么狗屁天子,狗都比你会当皇帝!”

“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几人被士兵拖了出去,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消失。皇帝听不见声了,便道:“还有谁要求情啊?”

此时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话。皇帝也平静下来,坐在了龙椅之挥手说:“上朝。”身边的太监立扯着尖细的嗓子吼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话音一落,一文官出列奏道:“皇上,数月来西部地区连续大旱,井枯粮竭,还望皇上开仓放粮,以缓灾情,安抚百姓。”官员话毕,抬头一看,那皇帝居然和那女子嬉戏起来了,不由得心中一团怒火,却又无地发作。皇帝见堂下都安静了,反应过来,说道:“今天干旱明天洪水,就没有一天是安宁的么?真是叫人心烦。爱妃,随我到屋中,李丞相你来主持大局”说罢;领着那女子便走。

堂下百官一脸错愕,眼睁睁看着皇帝离开朝堂。此时那姓李的丞相,已经站了出来,走到了龙椅前面,一脸贪婪的目光看着龙椅,手在龙椅上抚摸。轻轻说道:“今天又是我来给大家上朝了啊,哈哈哈哈哈。”

此时的宫廷之中分为两个大的派别,一是跟随李丞相的,二是跟随先帝的老朝臣。这些老朝臣,见了那李丞相心中大为不快,前来骂道:“李姓小儿,你这大逆不道之徒,竟敢扰乱朝纲,你可知这天下还不姓李吗?”

李丞相听了笑道:“哈哈哈哈,我扰乱朝纲?你去问问天下百姓,谁不喜欢我李丞相来扰乱朝纲?您老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还是乘早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吧,当什么官啊。”

这老臣听了更是愤怒,不住的咳嗽起来,待缓过气来了便说道:“你这乱臣贼子,你私下招兵买马,意图造反,别人不知道我可清楚得很。你设计害死了前太子,现在又控制了现在的二太子,你以为你做的这些事我不知道么?”这老臣越说越激动,直说的脸红筋涨,唾沫芯子乱飞。

李丞相听了,又是哈哈大笑道:“笑话,天大的笑话,北方匈奴三番五次来犯我边疆,南方蛮族对我中原虎视眈眈,我不招兵买马,莫非派你这种文弱老书生披盔戴甲上阵杀敌?大太子外出狩猎为林中猛虎所害,我还能与那猛虎交谈不成?老先生,要不要我去请那老虎来与你煮酒共论国家大事啊?”丞相说完,那跟随丞相的人也都大笑起来。那老臣气急攻心,手指着李丞相,说不出半句话来,然后便昏倒在朝堂之上,几个老臣连忙去扶他起来。

李丞相满脸不悦,心下疑惑是谁出卖了自己,忙回去纠察细作,于是说道:“把奏折送到我府上来,退朝!”说完一甩长袖,大跨步而去。

“报!”

北方边疆,草原营帐之中,一将军身穿战甲坐在一张铺着地图的桌子上。忽然一士兵来报。将军道:“什么事?”

士兵道:“报告将军,军中粮草所剩已经不足一月。”将军大怒,手猛拍桌子,站起来吼道:“怎么回事,朝廷不是说会有军粮今天到吗?”

士兵道:“将军,那押运官。此刻正在军中”

将军吼道:“去把那狗官给我叫来”

士兵道:“是”快步跑出账外。将军在帐中来回度步,思量应对之策。过了不多时,账外走来一人,只见那人羽扇纶巾,衣着华丽,举止文雅,来到账外。正要掀帘而入,忽见一士兵匆忙前来,士兵见了立即单膝跪地道:“参见军师。”

军师道:“你这般匆忙,有何要事啊?”

士兵道:“将军叫我去寻那运粮官”

军师问:“可寻到了?”

士兵道:“并没有见到,不知他去了何地”

军师沉默一会儿,随即对士兵说道:“嗯,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士兵道:“是”随即离去。

军师见士兵走远,掀帘进入帐中,正看到那将军在帐中来回踱步,神情焦躁。这军师本来和这将军师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一人学文,一人习武,二人交情甚好,只是在军中不以兄弟相称。此时将军一见军师到来,立马眉开眼笑,好似那几日没见到进过食的乞丐见了酒肉一般。将军迎军师上坐,说道:“军师,眼前匈奴平静了好些日子,不知是不是在搞什么小动作,现我军中粮草不足一月,你看这可如何是好啊?”

军师淡淡的笑了一笑,似乎对眼前的事态早有预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将军莫急,我今日前来是要与你商量一件大事!”

将军满脸疑惑,在他眼里并没有比打仗更大的事了,于是问道:“大事?是何大事?”

军师道:“将军莫要焦急,听我慢慢道来。现如今我们的将士出征北伐已经三年有余,思乡之情在所难免,再者我国长年征战,人力物力衰竭,而这匈奴却没有丝毫停站之意。又因为地方之上常年天灾,税务繁重,百姓是无不聊生,路有遗骨是常有之事,民怨四起,将军之见,如何百姓于水火之中?”

将军听完心头大骇,听这言辞分明是要自己起兵造反呀。于是坚决道:“不可,这是造反忤之事,绝不可行!”其实这将军又何尝不想揭竿而起,只不过是担心着自己的妻儿老小,如若是举事失败,自己的妻子父母难免受到牵连。

将军担忧的事情,军师又岂能不知。这军师与朝中李丞相素有来往,早已妥李丞相将这将军的妻子父母秘密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丞相便给了一封书信给军师前来说服这将军起兵造反。军师说道:“将军,您的家人我已经派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你大可放放心,另外,朝中李丞相托我给你带了封书信请你过目。”军师说着从袖口中取出一书信来交给将军。

将军展开书信,书信内容大概就是劝他起兵造反,李丞相会帮助。将军看完,将书信放下,沉默不语。

军师见状,便道:“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朝廷民已失,已经是强弩之末,将军若不起兵,带他日改朝换代,您的名声恐怕...”军师说道此便不再多言,剑将仍是神色凝重,军师便道:“其中利害,还望将军谨慎斟酌!”

说完,军师便退出了帐中!

将军此刻心情格外复杂,心想:我若是起兵造反失败了,岂不落得个乱臣贼子的骂名?如若不起兵造反,他日百姓起义我岂不是要与手无寸铁的百姓刀剑相向?不行!不行!我带领军队远离家乡北拒匈奴为的就是国家安定,百姓安康,可如今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行!我不能再让百姓受难!将军一想到此,右手猛拍桌子,只震得桌子咯咯直响,将军一站而起,坚决道:“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