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燕荆刺秦
32062500000006

第6章 燕荆刺秦 05——-荆轲

五:荆轲

田光回府,立即命人请来在府中暂住的荆轲。

田光弯腰驼背地走到荆轲前,坐下道:今天白天太子叫我去,太子是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誓不两立’要我出谋出力。但我已经老了,没有用处。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的。我冒昧的觉着和您不见外,因此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明天去宫中拜访太子。

荆轲道:多谢先生的推荐,只要燕国能抗秦,我自会竭力相助,只是怕不堪先生的推荐。

田光道:荆卿不要谦虚,我认为只有您能当此重任。

荆轲道:什么重任?

田光道:抗秦的重任啊。

荆轲道:多谢先生赏识。

第二日。荆轲由田光引导着到了太子宫。

鞠勇亲自迎接,引荆轲到会客室坐下。然后鞠勇和田光别处休息。

马上,太子就来到了。

随后二人分宾主落座。

荆轲挺身道:太子能够平安回来,是燕国的大喜事,也是天下的大喜事。对我也是莫大的喜讯。

太子道:我去秦国的时候,先生还没有到燕国,一直没有听到先生的大名,今天承蒙田光国老的推荐,我一听,马上请田光国老邀先生过来。

荆轲道:不知道田光先生怎么推荐的,他一定是谬赞了。我实在对今天天下之事一愁莫展,今日天下已经病入膏肓了。

太子奇道:哦,天下真是无药可救了吗?

荆轲指了下,旁边小几上放的一副围棋:太子爱下棋吗?

太子说:懂一点

荆轲道:那就请让我拿这副棋来说明。

太子亲自搬过书几,两人围几而坐。

荆轲指着空棋盘来道:长平之战后,赵国被坑杀四十五万人,全赖信陵君窃兵符救赵,算解了危局。那时天下的局势是这样的。秦国据有一角,一边,连带大片中腹。

随后布下黑棋。

然后道:那时楚国一角,连一点中腹。

布下白棋。

荆轲接着道:齐国一角带边带小片中腹,

布下白棋。

荆轲道:赵国半角一边连带小片中腹。

布下白棋。

燕国半角半边。

布下白棋。

韩,魏在中腹还有一片之地。

布下白棋。

荆轲接着道:那个时候,秦国已经是最大国,因为兼有了巴蜀,所以一角一边加大块中腹,黑棋已经天下兼并了快一半。但韩魏齐楚燕赵,这些白旗尚能连成一片。所以信陵君还能挽救局势。

可现在,20来年过去了,现在局势是怎样的呢?

荆轲道:中腹仅剩韩一子,魏三子。连个眼都没有,只是等待提走的死棋。

拿走白棋,放下黑棋。

荆轲道:楚国仅剩一角,与中腹已经没有半点关系。

拿走白棋,放下黑棋。

荆轲道:赵国仅剩半角半边。燕国还是半角半边。齐国一角一边带中腹小片。

拿走白棋,放下黑棋。

荆轲接着道:现在的棋形,本不与齐接壤的秦国,现在中腹的黑子已经分别接上燕齐占据的两角边了,土地直接连接到了齐国,燕赵被困在两个角落,一边带点中腹。楚困在另一角,本是中原四面联通的大国——魏国都被隔断到楚国这一边。棋盘中间已被隔断,中腹仅剩下韩魏几个待提走的死子,现在中腹之地几乎都为秦所有了。

然后荆轲指着这棋盘上一多半都为黑棋所有的棋说道:秦国不仅地盘占了上风,地势也是上风,再加上接连得手的气势,现在任何棋手都没有回天之力了。即使信陵君在世,也无济于事了,现在天下胜负以分。

说吧,放下棋子,静坐不语。

太子看看棋盘,看看荆轲。看看荆轲,看看棋盘。

终于太子笑道:既然如此燕国怎么办?束手就擒吗?

荆轲道:我说不管用,看太子了。

太子苦笑道:娘的,我还没下一子,手里空握着六十万大军,难道还没打就输了?

荆轲道:本来如此,燕国六十万大军打不过赵国,赵国四十万大军打不过秦国。太子已无回天之力

太子道:他们很多人让我联合赵,齐,楚先生怎么看?

荆轲道:燕,赵,齐,楚照现在这样情形,根本不能联合,太子不用白费力气了。

太子道:为何?

荆轲道:我长期生活在齐国,赵国,楚国。先说齐国,已经和秦国结好四十多年,就算齐王想联合别国抗秦,齐国的宗室,大夫,豪族,国人,百姓也会反对,谁会放着现成的和平好日子不过,却去打仗呢?而最近十多年,吕不韦给姚贾车百乘,金千斤,让他结交齐国,这个姚贾,更是格外厉害,此人谦恭有礼,不仅对齐王族,达官贵人,就是黎民百姓,也是特意讨好,几乎临淄结婚的新人他都要送上贺礼。最初姚贾出行是从来没有仪仗卫队的。一次姚贾的马车被一砍柴人背后所劈的砍柴枝条刮到了马眼。马惊了,车翻了姚贾摔了出来,他竟然不顾自己,起身却慰问赔偿了那个砍柴的齐人。你说这样人可怕吗?他在齐国多年的大斗借,小斗还的人心经营。上至齐王,下至街头走卒贩履的都对他赞不绝口。后来六国人发现他的危害,几次暗杀他,都没有成功,其中齐国百姓保护他是很大原因。现在齐王对他委以上卿,言听计从,所以今日齐国基本没有希望加入抗秦事业了。

再说赵国,赵人恨燕人之心,不少于恨秦人之心。防备燕国还嫌不够呢,怎么能联合燕国。况且赵王年轻。又没有雄才大略,让他脱离既定模式,改弦更张,无异于痴人做梦。

再说那个楚国,首都郢城被攻占了,祖陵夷陵被秦军焚烧挖掘。也不思报仇雪耻,而是向南方迁都远遁。何况现在楚王就是空名,大权都在昭,屈,景,三大王室家族手里,自己内乱争斗不已,再加上秦国现在对楚和齐一样,都是绥靖和好之策。另一边则是全力攻赵,楚人却躲得远远的,心里巴望秦和赵这边一直打下去,北方战火烧个不停,他乐在南方坐山观虎斗。

就算退一万步,五家都联合了,也是打不过秦,看看这个棋盘,五家联合,依旧国力不如秦国,秦军是一体的百胜之师,五家是临时凑合的屡败之众,各自想着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能精诚团结。从历次连横抗秦的结果来看,就知道这种联合大多都是失败的。

言罢,荆轲不言语了。

太子丹坐不住了,站起来,来回踱步。

良久,太子丹坐下,道:先生所言不差,可是我就是咽不下去这口气。我大燕。还没出手呢。怎么就不能翻盘了。

荆轲道:这不怨太子,太子执政前,天下局面已经难以逆转。想太子执掌燕国国政后,行仁政,减税赋,整吏治,辟辽东,就是太子不在的这些年,鞠武国相也是按照太子的国策,加紧建设辽东,加以时日,辽东于燕就如同秦之巴蜀了。只是时间不在我们这边,昔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需要二十年蓄积国力,还要夫差自己犯下很多错误,才能反转成功。而如今秦国年年攻伐赵国,赵国被攻破。是迟早的事,算算赵国的人口就可看出,赵国绝不会支撑十年的。能抗住五年就不错了,几百年一直抑制秦国的就是晋国,如今这三晋,魏国几乎被秦国杀光男丁,现在只靠秦国有意留下的一个都城,在那苟延残喘。而韩国王宫的大门外就是秦军站岗了。实际上三晋已经亡了两个。等赵国再亡了,秦国就会大军兵临易水。就算到时燕国的兵再多,面对秦军虎狼之师,燕国能抗住吗?只会是多死伤百姓,第二个长平而已。

太子道:先生,我在秦国,曾亲眼目睹秦军之盛,其装备,其弓弩,其车骑,其豺狼血性。绝不是我燕国敢望其项背的,当时我就想,燕国享国八百年了,现在燕国大街上走的百姓各个都是乡亲故里,连血连筋都是亲朋故旧。我燕国王室亡了就亡了,一船沉了就沉了,怎么能牵连别船。我绝不会牵连血肉相亲。我绝不会让国人像三晋那样,被秦军屠杀殆尽,也绝不会有长平之战。

荆轲击掌道:太子能这样想。就不愧有“天下完人’的赞誉。

太子接着道:一旦没有胜机,我会自己亲自驾车率领我们这些王室子弟,自杀冲锋于秦军阵中,绝不牵连国人,宁万马踏身。也绝不学韩国,臣服于赵政。

荆轲双拳相击道:好,太子,如果真有这一天,我荆轲愿意为太子前驱。

荆轲接着道:如果太子能抱着必死的决心,又不牵连别人,不像赵国那样驱所有男丁都上前线。我倒有几步棋可以走走。

太子道:愿闻其详。

荆轲道:我这几步棋,绝不会挽回败局的,但太子一定听说过,输棋不能输路子。何况我们本来就是半路接手这残局的。

太子笑道,好:输棋不能输路子。

荆轲道:我们即使败了,我们也要让后人知道,我们的失败是真理失败于谎言,善良失败于邪恶,守信失败于无信,仁人失败于恶棍。

太子大喜道:今日听到先生这些话,真是闻所未闻。使我顿开茅塞,先生再教我。

荆轲道:其实这就是孔孟不成功则成仁的一种阐述而已。太子客气了。

荆轲接着道:昔日信陵君为救赵,窃兵符执掌军权后,在大军攻击秦军前,就曾让魏国全军,自愿选择,愿意攻秦的留下,愿意回家的回家,虽然10万大军变成8万大军。但如此留下的志愿军却是士气高昂的一只大军,因此能和虎狼之师的秦军头顶头,肩顶肩的顶牛对打,并一战胜之。还有秦国的王翦在公元前236年,当时,王翦率军攻打赵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可见兵不在多,在于精,在于自愿。

荆轲随着道:因此我的第一步就是树大旗,就是在燕国的南大门,易水边的燕下都树起反抗暴秦的大旗。昭告燕国各军,各封君,各家族,全体百姓,凡宁死也誓不做秦奴的,就都到燕下都集合。是志愿的集合,然后在燕下都整军备战。我想燕国八百年的周礼之国,必不少“宁蹈东海而死,也不臣秦”的鲁仲连这样的义士。

太子道:好,此计甚好,下都曾经抵抗住赵国的多次攻击,也是秦军攻燕的必经之地,就在下都聚齐反秦志愿军。

荆轲道:我的第二步就是发文告,仿效昔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孟津广发文告,然后撤军,两年后,等文告已经乡野传遍,人人皆知的时候,在进军商纣,一战而胜。所以燕国也要昭告天下,不仅宣布燕国立誓与秦国势不两立,还要充分揭露秦国的****,要动员大家都来推翻秦国,恢复自己的失地。这就是出师有名。这文告一样要广为散发,要全天下穷乡僻壤之地都能有所耳闻。到时散布在各地的韩,魏,齐,楚的自愿抗秦的义士就会云集燕下都,尤其在齐国的阿地和鄄地之间聚集着韩国和魏国失去土地,家园,亲人的几百个和秦国有血仇的大家族,一旦太子表述出来誓死抗秦的决心,他们就会投奔过来,他们虽然人数有限,但个个都有必死之决心,而且都是大家贵族,财力雄厚,必能重金募兵。到时让他们单独成军,这样小合纵可成。在韩魏贵族的榜样作用下,这种全天下自愿决死抗秦,我想比昔日的合纵抗秦更有士气和功效。

太子道:好,按先生所说的办。

荆轲道:只有燕国这样展示坚决的抗秦之决心,才会打消赵国的疑虑,即使赵国不和燕国联合,起码要能做到使赵国不在敌视燕国,防备燕国,这样在燕赵边境的赵军也就能去投入抗秦的第一线。

荆轲接着道:我的第三步就是连赵。

太子笑道,刚才先生说赵不能联合,我就想昨天田光说你有连赵的办法,我正纳闷呢。

荆轲道:如果太子也是强驱绵羊进虎狼之口,这办法我是不会说的。

荆轲接着道:燕国只要真心连赵就有办法,现在赵国被秦国屡次侵略,民疲粮乏,那么燕国就主动送给他们军粮。每年逢年过节,燕国给赵国都要赠送礼物,就给他们粮草,还要给他们金银,让他们去募兵。使赵国再也不要出现长平之战因为粮草不够而无法坚守的情况,如今燕国有辽东之利,完全可以供得起赵国全军每年所用的粮草,

太子道:赵人多次掠夺燕国,燕人也甚是愤恨。如果在和赵国没有结盟联合协议的情况下,就单方面的送他们如此巨大的财物,就怕燕国国人,军队,庶民有人议论。

荆轲笑道:我知道这有难度,所以这些办法只能是太子来做才行,要是由国相来做,会被人指责里通卖国的,所以一直没有和相国建议。太子只要认为自己做的对,就不要怕百姓的议论,这其实就是燕国花钱在雇赵国打仗啊。

太子还在低头沉思。

荆轲道:这个方法我之所以也不对田光说,就怕他被人说成赵国的间谍。

太子浑身一震。深看了荆轲一眼。然后笑道:先生不怕吗?

荆轲道:我不怕,我又没有拿燕国一分一毫,我不出仕,没有拒绝出仕的间谍吧?不信我,我拍拍屁股走人就好了。

太子道:好,回头我和国相商量一个具体数字,把燕国每年的收入,分给赵国一部分。

荆轲笑道:对,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燕国唯一且必须要做的。一日赵国安然无恙,秦国就不会兵临燕国的城下。只要我们坚持送给赵国的粮草财物,时间长了,好感累积了,赵国总会和燕国联合的。

太子道:先生还有什么让我做的吗?

荆轲道:树大旗,发文告,供赵军费粮草财物器具,这三步。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做的,剩下的就看这三步的效果了。

太子道:等赵国的反应吗?

荆轲道:正是。

荆轲道:一旦赵国同意与我们结盟,赵燕合兵,这样虽然不能对秦国取得优势,起码能恢复长平之战的那样态势。燕赵合兵,能有80万之众,我们就有反攻的实力。秦国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对赵国随时想打就打,想走就走的来去自如。只要秦国来打,我们就把他黏住,这样他打不赢,想退就退不走,否则就要被我们直接追杀。如此互相黏住,我们就是和他真正的赤膊角力。这样秦国抽不出兵他顾,就会给楚魏露出后背,给齐国露出软肋。在我们树大旗,发文告,供赵粮草,再黏住秦军主力下,齐国多半会有反应,齐国也不是天生的软蛋,让一个同样万乘之国的君王,两年朝贡秦国一次,给秦国去提鞋,他能没有想法吗?闹不好,楚国也会有动静,人不是蝼蚁,烧了楚国的国都,曝了楚国的祖先尸骸,楚国心底能不痛恨吗?何况还有魏国,虽然是残魏,倾全国之力,尚有20万男丁,而且除赵国外,魏国最有血性,一直对秦国保持不朝拜,不寻衅,不相助的友好中立态度,等到秦国被我们黏住,让魏国攻击他们的腹部,应该不难。

太子道:赵王幼稚,没有远见,意气用事,瞧不起燕国,他就是不与燕国联合呢?

荆轲道,现在赵国全凭李牧在井陉关顶住秦军,一旦李牧顶不住,肯定是要有这一天。李牧只能退到邯郸了,到时赵国必会让燕国出兵相救的。没人会在溺水快死的时候,不伸手乱抓求救的。

太子道:嗯,有道理。

荆轲道:还说刚才提到的魏国。魏国丢失了国土四分之三,如今仅剩国都大梁附近一地,常备兵力不足10万,但积攒了几年的粮草。尤其魏王意志坚定,既不挑头惹秦王,但也绝不去朝见秦王,如今也是靠赵国当堤坝,拦住洪水,如果赵亡了,秦的大军也极有可能回师围南下攻击大梁。我们和赵合纵,是他最愿意看到的事,魏卒战斗力仅次于秦赵,全民动员,也有不可小觑的20万男丁。到时说不定也有意外之喜,

太子道:好。

荆轲道:秦国占了魏国大片土地,如今秦国已经和齐国接壤了。齐王畏惧秦王,两年都要到咸阳朝见秦王一次。他们和好四十年了,表面看齐国是无法合纵的。其实未必。

太子道:对,好像田国老还说,先生知道齐国有什么内情?

荆轲道:齐国现在全国沉浸在一边安乐的环境中,但齐国不乏有识之士的。稷下学子人才众多,千多人中主张抗秦的人是大有人在的。一旦我们这边搞得有声有色,齐国也可能会有变化的。到时候,就会实现燕,赵,齐联合的。

太子道:先生能再说详细点。

荆轲道:我一直不明说,其实只是我的一种猜测,而没有丝毫证据。齐国国相后胜现在只是到处游山玩水,尤其爱好围猎,他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围猎都是动员几万齐军,浩浩荡荡的进行。因此国人对他有很多指责,齐王只是看他是母亲指定的执政人,又是自己的舅舅,因此也不说什么。

荆轲接着道:但外表不是这样,后胜每次秋后围猎,都是一围几个月,5.6万齐军参加。我猜想,齐国几十年没打仗了,有秦国的压力,又不好大肆军事演习。现在就靠着后胜的游猎,轮流调动齐军参加,进行战争演练啊。也就是这样,后胜才会放手,把齐国的内政,交给齐王,以及齐王信任的秦国使者姚贾办理,后胜只是牢牢握住齐****权啊。

太子恍然大悟道:我也是因为这个,以前觉得他只是喜好游猎的贪图享乐的平庸之辈。

荆轲道:所以这个我们都不要说破,万一嚷嚷的后胜不好在围猎呢。

太子道:嗯,齐国现在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后胜本应不会是简单之人。

荆轲笑道:现在几个真正握有实权的国相,就是三个,赵国的郭开,齐国的后胜,燕国的鞠武。可是有两个被天下传的,街头巷议都说他们拿了秦国的贿赂,出卖他们的君王。

书中暗表:韩国,魏国垂死,国相聊胜于无,楚国无王无相,秦国国相王绾就是虚名,王权都在嬴政呢。

太子道:是啊。

荆轲道:这种事能传到街头巷尾,必是有人故意散布,很明显的关于郭开的是不满意赵国。赵国的敌国秦国有意散布的,而关于后胜的肯定是现在不满意齐国的,也是不满于秦齐友好的六国散布的。结果好多见识浅薄的人就信以为真。

太子道:是的,我本来就不相信,但被传的久了,居然也有点觉得郭开、后胜都是笨蛋的感觉了。

荆轲笑道:按这传说的。可不都是笨蛋吗?自己都是一国执政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还要卖主求荣,他会求的什么更大的官呢?现在国相鞠武尚没有什么留言,等到我们竖起反秦的大旗,以后必会流言四起的,和郭开,后胜的传言一样了。

太子一拍身前的书几,桌上棋子乱蹦。说道:对,是这个道理。我错看后胜了。

荆轲道:只要后胜心动,齐军就能出动,所以一旦我们这边的文章做好了,我愿意去齐国说动后胜。

太子道:我听先生一番话,我刚才绝望之心,才有所缓解啊。

荆轲道:不要寄希望多大,本来我们就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路子,只要我们路子走对了,就不要考虑结果了。不是有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

太子道:是

这是由侍者来报,鞠武有要紧事。

太子拉着荆轲一起来到贵宾室,鞠武,田光,鞠勇都在。

太子引荐完荆轲。

太子让五人随便落座。

鞠武道,有紧急谍报。请田国老说吧。

太子知道燕国的情报系统有部分在田光那。仿信陵君谍报系统的。

荆轲头次知道。

田光道:太子,我刚才接到谍报,嬴政灭了韩国,杀了韩王城的韩王以及所有男丁,女子都被秦人拉往咸阳了,韩王城正在被夷为平地。

姬丹道:赵政这步棋下的不好了,连只剩一个王宫的韩国都不能相容,这些和秦国还在友好的齐楚之类的,难免会兔死狐悲啊。

荆轲道:太子刚回燕国,赵政就灭了韩国,两事之间有牵连吗?

田光道:我也这样想过,太子出秦国有十多天了吧,现在秦国即使知道了,也只是刚知晓,在推算嬴政下令灭韩的日子。应是没有牵连,灭韩是在太子回燕之前。

荆轲道:我想,说不定嬴政灭韩。本来是嬴政想给太子脸色看呢。太子在秦国可是一直不答应秦国的联合出兵攻打赵国的要求啊,嬴政这边激情澎湃的演戏到高潮了,一回头才发现那边观众早跑了。

众人大笑。

姬丹道:赵政一直要我命燕国从背后袭击赵国,与秦国两面夹击,平分赵国。他这小儿把戏我能看不出吗?我一直回复他,只有我回到燕国,燕军才能出国作战。

荆轲道:赵国要是聪明应该感谢太子啊。

太子道:赵国只会认为是燕国不敢出战。

随后五人就开始议论韩国的以往:

自从韩国随信陵君五国伐秦以后,韩国就开始一直屈身事秦,而秦国每年祭祀太庙,就要韩国割地,而且都是发文告斥责韩国怎样怎样小人,怎样怎样的不守信用,怎样怎样的玩阴谋诡计对待秦国的宽大,而韩国则是一次一次的认罪,请罪,赔罪,割完地,还要感谢秦国的仁义大度,在这样小刀慢慢割肉下,十几年后韩国终于被秦国割尽了,连一片瓦都没有留下,而秦人一滴血,一滴汗的劲都没有费。

众人一阵感慨议论,太子一再道,燕国绝不能像韩国那样屈辱的苟活,屈辱的死去。

最后鞠勇道:中午了,咱们入席再聊吧。

太子道:好

太子又是摆国宴,招待四人,太子中间,鞠武,鞠勇一边,田光,荆轲一边。

酒宴中,太子私语鞠武,大概说了荆轲的建议,最后道,荆轲所说甚合我意,我一直想要的就是这个计策。

鞠武道,太子是要为天下出头。

太子点头道,不如此,不能出我心中恶气。

那边太子和鞠武低语,荆轲这次也和田光低语,大概说和太子所言甚欢,

随后在酒精的作用下,大家都热情话多起来。

鞠武问荆轲是哪里人?

荆轲道:我以前对田国老说,是赵人,其实也不是。恕我不能说真实出身。齐国,赵国,楚国,甚至百越之地我都游历过。

鞠武道:那荆轲的名字也是假的吗?

荆轲道:正是,和我真实的姓名没有一点瓜葛。说实在我就是一个不忠不孝的人,自己的君主父母可能都还在吧。几十年我是不闻不问。

众人一阵沉默。

田光道:荆先生,你这样说会让人误解你的。

荆轲大笑道:我什么都怕,就是不怕别人误解,还喜欢别人误解。

太子道:这是什么道理。

荆轲道:这正是庄子所谓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误解你。不理解你,说明他的水平远低于你啊。

鞠勇道:这话也有反的一面,孔子不就遗憾别人不理解吗?别人不理解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荆轲道:鞠大夫说的只是早期的孔子,晚期的孔子不是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吗?领悟道理了,什么都想明白了,马上死了都可以,还怕别人不理解吗?

鞠勇道:那先生领悟道了吗?

荆轲道:我已经悟道了。

众人都全神贯注起来。

鞠勇道:先生这话真是不小,愿闻其详。

荆轲道:好吧。你们先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和希望,能死而无憾的事。

太子道:我的心愿就是让燕国不失去一寸土地。今天在的都不是外人。我说一件事我永远不忘也是永远无法释怀的事:

20年前,我才16岁,父王把我招到身边对我说,我知道上次伐赵大败以后,国内很多人都不满意我,我也深感羞愧,我观察你很久,觉得你完全能胜过我,而且国人也都推崇你,信任你,因此我决定把国政交给你。我百般推辞,父王都不许,并说,如果拒绝,就是不忠不孝。我只好接受,

在燕国太庙,宗室世卿大夫眼前,燕王把监国的印信交给我,你们知道国王说了句什么吗?

众人静静的听着,太子道:这事只有师傅鞠武知道点大概。鞠勇都不知道。

父王交接完印信。然后低声对我说:姬丹,我完整的,把燕国不少一尺一寸的交给你了啊。

众人鸦雀无声。

太子接着道:妈的,我那时才16岁,父王就和我说这句话。

言吧,太子流泪。

书中暗表,太子说这些,就是对田光,荆轲无限信任的一种表示,

鞠武道:太子这事不要耿耿于怀了。燕王只是一时之言,你在秦国这些年,燕王一直挂念你啊。听到我汇报你要回来的消息,大王连夜从上都赶了回来。

田光道:尽心尽力就好,祖宗在天上是能看见的。

太子道:是的。我只是觉得现在有点转机了,才把这话说出来。

荆轲道,有秦国这个虎豹豺狼,又这种局面,想独立存于世并传之后人,基本别想。

众人都大惊。

太子解释道,荆先生的意思,一直是我们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众人才宽慰。

田光道:我想你们志向和心愿,能死而无憾的事。都是保卫祖国的江山社稷。

太子,鞠武,鞠勇都点头。

田光道:我和你们的差不多,我是灭掉秦国,完成信陵君的遗愿。可是天知道,这事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是荆卿点拨了我。

众人都看着荆轲。

荆轲道:我也是突然一下子悟了道,就点解了田光国老。

荆轲接着道:就是知道了必然的结果,期间我们又竭尽全力了,那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众人不解。

荆轲道:我这样打个比方,一个邪恶怪物,充满着暴力,谎言,肮脏。而且又力大无敌,无人能制服。当然这个充斥着暴力,谎言,肮脏的怪物就是今天我们的死敌。打死他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们是必须亲手打死他呢。才算完成我们的心愿,还是别人打死它。也算是完成我们的心愿?

众人道:别人打也行。只要死了就行。

荆轲又道:我们是知道他死了就行呢,还是必须亲眼目睹他死了才行。

众人道:只要知道死了就行。

荆轲接着道:这个怪物怪就怪在。一个老头死了,还能从脖子里长出新头来。所以他的寿命可能比我们个人长,但只要生前我们曾经竭尽全力揍过他,我们死后,我们也知道他是必死的。而且很快,我们儿子辈的就能肯定能目睹他死亡,腐烂,变臭。这样我们能死而无憾吗?可以夕死而至吗?

田光道:反正我是可以了。

太子,鞠武,鞠勇还在思索。

荆轲接着道:当然,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要每个人自己领悟的。因为我无家无国,所以可以这样领悟。

太子道,知道今后天下,秦国必败,六国必胜,虽然自己看不见,但已经无憾了,这样也算可以了,但最好还是能亲眼见之。

众人都笑了。

姬丹又道:先生的心愿也是攻灭秦国吧?

荆轲道:其实攻灭秦国都不是我们真正的心愿,我们就如同高兴的散步在风景秀丽的自家花园里,突然出现了个强盗,手拿利刃,抢劫掠夺我们的亲人。子女,家园。所以我们的心愿都是赶走这个强盗。这不能算是我们真正的志愿。这只是应急之志。

太子道:好,多少年来,我想的就是怎样赶走这个强盗,从来没有想想自己的真正心愿。

荆轲道,那我们不妨现在想想吧。

一会后,

太子道:我想先祖召公是我学习的榜样。

鞠武道:我愿意在召公下面做一个称职的小吏。

鞠勇道:我愿意做召公身后站立的一个小卫。

田光道:如果没有秦国,我应该是个富家翁,妻妾儿女成群了。不像现在无儿无女。

荆轲道,你抗秦,也不影响你享受人伦之乐啊。

田光道,在信陵君那,人才济济,贪图女色,购房置地,安享家庭,岂能立足。

然后众人问荆轲。

荆轲笑道:真要天下没有暴秦。治理天下的都是太子,鞠武相国这样贤明的人。我又什么可议论的呢,子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到那时我和孔子的是志愿一样的。

太子道:就是孔子赞同曾子的那个志愿吗?

荆轲点头。

鞠勇道:不会吧。

田光道:说详细点吧,我怎么不懂啊?

鞠勇道:那是孔子和几个学生在那闲坐,孔子问几个学生的志向,大多都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礼仪教化之类的回答。唯有学生曾子说的志向是,天气和暖,穿着春天的便装,我和自己学生,几个成年人,几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高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走回家。

田光看着荆轲道:就这个?

荆轲道:当然我的不全一样,那个时候的孔子可是七十岁的孔子了。而曾皙这个志愿。是有点老庄气的。我现在可是壮年,所以我就有点小改动。

荆轲接着道:我的志向就是,天气和暖,穿着春天的便装。我和自己的女学生,几个成年人,几个少女,到沂河里洗澡,在高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走回家。

言罢,太子,田光,鞠武,鞠勇,荆轲同时大笑。

田光道:荆先生。你这个和我的妻妾儿女成群有区别吗?

荆轲认真道:我这是学生啊,纯是要讲学论道的。

鞠勇道:我明白点荆卿了,先生这是色而不淫。

荆轲道:是的,我喜欢徜徉在花园里,欣赏花花草草。而不是采花踏草。

鞠勇道:花,不采摘也会凋谢的。

荆轲道:只要不失一个赏花人的赤心,那么年年会有新花的。

鞠勇道:哦,这样啊,是适合教女学生,只是不知道她们父母放心给先生教吗?

众人又大笑。

姬丹道:先生在各国游历,肯定经历了很多奇风异景吧?

荆轲就开始讲各地的奇闻异事。

先讲到楚国,吴地断发文身。荆轲就断过,也纹过身,又讲到越地,尤其讲到在百越,荆轲站起来比划着:百越部落女子,各个短裙,裙子才到这,赤着雪白的大腿,赤着脚,熟练驾驶着各种小船,穿梭于清澈见底的小河中。

众人都对这异国风俗,美丽风景,产生向往。

太子问荆轲:先生,在楚地和百越就没有娶妻安家吗?

荆轲道:那时年轻,一心想攻灭秦国,不然就不成家,所以没有。

然后荆轲又讲到到赵国,游历三晋,三晋田地里几乎看不见成年男子,都是老头,孩子,妇女种地。

太子道:秦国真是职业屠人啊。

鞠勇道:上卿一直没有成家,还是处男吗?

众人大笑。

荆轲道:本来想这样的额,在赵国破了戒。

众人问究竟。

荆轲道:说起来这事,真是令人好笑,在赵地,我曾经在一个村落借宿,找的村里最好的房子。那时我已经30多岁,晚上睡觉到半夜,不知不觉中就进来一个女子,本来我是立志不娶的。结果糊里糊涂的就破了誓言。第二天早晨一看,是个美丽的年轻女子。一连几日,每晚都来到我房中,我一是喜欢上这个大家女子,二是不想无情无义不负责任,心想,什么雄心大志,什么孔孟之道,都见鬼去吧。我就住在这不走了。于是我想向这个女子求婚,要住在他们村落,当女婿。还没有等我张口,她就避而不见了,他家人就请我走,我纳闷啊,说为什么呢?她本人呢?后来从话音里,听出来她来找我,纯来接种生孩子的,她根本就没有看上我,什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什么什么的,总之不满意我,只是因为外人,才来借种的。然后他家人就要我离开他们村落。不然让人来赶我。

众人大笑。

荆轲道:在离开那个村落回来的路上,我就想,这是上天在挽救我啊,不让我成为一个山野村夫,是上天让我把我学到的孔孟之道,发扬光大啊。

鞠勇道:那个赵国女子长的怎么样?比姬丽怎么样?

荆轲大笑:你们怎么想起燕国这个绝色女子的?她怎么能和燕国绝色相比呢,那个赵国女子,到现在我都忘了长相了,只记得动作老练,是我的启蒙老师啊。

众人都笑。

鞠勇道,后来有后了吗?

荆轲道,临出村的时候,那家倒是和我说了,一年后可以再来,站在村头大树下就行,有了后,会派人给我送一篮红鸡蛋相谢,否则就没人搭理我。

鞠勇道:后来呢?

荆轲道:我没去。

众人都沉默。

鞠勇道:后来呢,先生成家了吗?

荆轲道:虽然没有成家,但是开了戒,不好收拾了,因此有良家妇女相好的,反正三晋都是女的多,男的少,不缺良家妇女相好一时的。

鞠勇道:再也没有想搂着女人过日子,管他什么仁义道德。

荆轲道,从来没有想过,可能还是觉得第一次那个最好吧。

田光道:那时那样想。只是荆卿一时糊涂。不会真做的,长久做的。

荆轲道:是吧。

鞠勇道:荆先生在那学习的孔孟?

荆轲道:在齐国稷下,一个讲述儒家的大师那里学了有十多年。

鞠勇道:先生有什么心得吗?

荆轲道:我们都在想,要击破秦国,但有没有想过,假如灭了秦国后,天下应是什么样呢?

太子丹道:恢复六国失地,在恢复宋,鲁,卫,郑等国,全天下立弭兵之盟。

荆轲道:太子想都没有想,就回答啊。

鞠勇道:这是太子素来的理想,在秦国的时候,就曾经给赵政上书,要赵政天下息兵,恢复六国的失地以及其他诸侯国,如此太子愿动员天下,以秦国为帝,开立新朝,接替周朝。

荆轲道:秦王不会答应的。

太子丹道:是的,当时秦王不理我,我还很意外。先生怎么认为秦王不会答应呢?

荆轲道:老虎吃进肚里的,能吐出来吗?

太子丹道:这点我也意料到了,但没想到,他不理我,我本来想,如果讨价还价,就以现在占有的为界,就地停火,天下太平,依旧奉秦王为敌。

荆轲道:他还不会答应的。

太子丹道:为什么?

荆轲道:他不会重蹈智瑶、夫差覆辙的,非要把六国都灭了,才会安心。

太子丹沉默了。

荆轲道:一切奉秦王为帝,让他饶六国一命的办法都是不可行的,秦王本来就是无信无义,他如果当了帝王,更有了讨伐臣子的口实了,这也就是鲁仲连宁死蹈海也不奉秦王为帝的缘由了。

荆轲接着道:所以,秦国必须攻破,必须铲除他的****,必须把他杀人以军功,没有军功就不能买房买地的荼毒天下的秦制废除了,天下苍生才能得到解救。

鞠勇道:攻破谁不想啊,可是办不到啊。谁能办到?

田光看着荆轲。

荆轲道:太子,我能说说刚才给太子您献的那三策了。

太子点头。

荆轲就说了那三步棋。

田光,鞠勇都点头。

鞠勇沉思道:路子很好,就说有一个问题,这都是让别人呼应的,如果别人不反应,不配合,就是一厢情愿了啊。

太子用手一点鞠勇道:对,我刚才就觉得是好计策,但后想总有些问题,原因就在这里,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荆轲道:我何尝不知道啊,问题合纵就是要大家互相配合啊。

众人点头。

一直很少说话的鞠武道:我们树大旗,这是不智吧。本来秦国即使灭了赵国,还要考虑,下步打谁,我们公开跳出来,不是找打吗?

太子不悦道:难道我们学齐国那样,与齐国像女人那样争宠于秦国,寄希望秦国饶命,棍子先不要打我吗?

鞠武道:暗中抗秦就可以了,没必要跳得这么高吧。

太子丹道:到时燕下都抗秦树大旗,只是燕下都的一个地方的大旗,燕国全凭自愿,大家随便,我是第一个去,反正我绝不学韩国。

鞠勇道:我全家第二个去。

鞠武笑道:鞠家嫡子都去了,老夫不用再表决心了吧。

田光道:以前和荆卿只是聊秦国的残暴,如何兵法上打败他。今天第一次听了荆卿这三个步骤,我看是不错了。刚才荆卿说,如果攻灭了秦国,天下应怎样,还没说完,我们还是聊聊这开心的话题吧。

太子丹道,对。荆先生你怎样看?

荆轲道:太子恢复六国失地,恢复宋,鲁,卫,郑等国很好,只是还不够,天下七国打了多少年?孟子说,杀人盈城,杀人盈野多少年,只靠一个歃血为盟的弭兵大会是不够的。

众人都点头。

荆轲道:所以还要恢复周礼。

众人都张嘴,然后闭不上了。

鞠勇道:荆先生真不愧是孔孟之徒啊。

众人,包括荆轲都笑了。

荆轲笑道:听我慢慢解释吗?

鞠武道:我明白了,先生现在这个名字的来历,荆是荆楚的荆,轲是孟轲的轲。

荆轲道:老人家反应不慢啊。

田光道:说说详细的吧,我相信荆卿必有奇计妙想。

书中暗表:田光是荆轲的粉丝啊。

荆轲道:我知道太子师从鞠国相,鞠国相是儒家,不知太子与国相学的是哪一派,赞同儒家那个学子。

太子道:我和师傅,都是曾子一派,也赞同荀子学说。

荆轲道,曾子是尽孝,修身的。还可以学。荀子怎么能学呢?荀子就是“仁义贼”啊。

太子,鞠武,鞠勇都是啊的一声。脸上都露出不满。

荆轲道:现在世上的儒家大多都是荀子之徒,荀子有很多很好的论述,如劝学,修身,要在朝美政,在乡美野。但却很少看见荀子一边讲仁义,一边却是宣扬杀戮。荀子学说,有很多我赞同的,甚至是大多赞同的,但他这个滥杀。就可以把他的学说全部推翻。

鞠勇道:先生有点过了,荀子云:‘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怎么能是乱杀戮呢?

荆轲道:什么是不义。什么是无罪不义的标准是什么?无罪的的标准又是什么?在荀子那里,全由他自己么划定。宣扬杀戮,为杀戮找借口,为杀戮辩护,不是仁义贼,是什么?

荆轲接着道:在荀子所著一书的‘宥坐’一篇中全是杀戮,说什么‘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这些杀戮大多不见各国史记。只是荀子为了宣扬自己的杀戮言论而捏造,而荀子宣扬的这些杀戮,又是因为什么呢?这里面大多没有说明,只有太公诛华士解释了。说姜太公封齐时,当地有被时人称为“贤人”的居士狂矞、华士兄弟,不朝拜姜太公,因此就被姜太公杀了,荀子还用姜太公的口吻,说了很多为什么杀狂矞、华士的理由,一句话,就是不为我所用,不朝拜我的就该杀,所以在荀子哪里,许由,老子,庄子,杨朱都是该杀的。

众人鸦雀无声。

荆轲接着道:更可气的是,荀子不仅玷污了姜尚,更污蔑了他的祖师孔子。荀子为了给他自己这种杀戮找借口,又胡诌什么,孔子杀少正卯,就因为少正卯不赞同孔子的理论,所用孔子一当上鲁国大官就杀了少正卯,原因全是什么阴险啊,狡诈啊,狡辩啊,怪癖啊。说白了,只要他想杀,任何人都可以被指出具有这些不需要罪证的罪状。

荆轲接着道: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赞扬子产不毁非议辱骂自己的乡校,可在荀子那里,子产、孔子这两位先贤都在那任意杀人。

鞠勇道:以前没留心荀子这段,如此我也不赞同荀子这篇。这些玩意都是秦国才搞的。在秦国的商鞅就是,有百姓非议他,商鞅把这些人杀了,后来,又有百姓赞同他,他也把这些百姓杀了,有人问他原因,商鞅说,他们就该耕地,打仗,除了这两件事,什么也别想,议论朝政,就该杀。

荆轲道:是的,这一段学儒的很多人不留心,但打人的时候,就会想起来了。稷下就很多人是荀子儒家,他们赞同荀子的这种说法,双方辩论急了,就经常会听见指责对方。你就是少正卯,阴险啊,狡诈,狡辩啊,该杀啊。幸好齐王,齐相按祖宗之法治理稷下,供给财物,而不管他们搞什么学说。不然这些赞同荀子理论的人,首先就该砍头,因为他们不出仕,在非议朝政,在辩论。

鞠武道:这些记载,我也看见了,我也不赞同,我想这就是好多人说的荀子学生韩非在记载荀子言论中,加进去的自己的理论。

荆轲道:我知道鞠武相国不赞同,如果国相按荀子所说,非议朝政,不出仕就能治罪。我和我朋友们早就被杀头了。所以我一直在燕国。至于说是韩非自己塞进去的私活,我觉得可能不大,韩非自有自己的著作韩非子,而我在稷下读书时,荀子一书就是这样写的,当然我也有可能看的就是韩非篡改的荀子。不过从荀子教出的两个得意门生,韩非,李斯来看,八九还是他的说法。

鞠武道:荀子几年前在楚国去世了,不然可以问问荀子。虽然韩非,李斯很残暴,但毕竟不是荀子,荀子去了趟秦国,就因为看不上秦国的禁止私学,禁止迁徙,禁止娱乐,夷三族,连坐,酷刑,林林总总,荀子也是很批秦国的。

荆轲道:这也对,这是荀子自相矛盾的,所以荀子学说还不精艺,不如孟子的。

众人无语。

田光道:说了半天,我也不懂。荆轲你那个周礼究竟怎么回事?晚上再给我说说吧。

荆轲对田光道:说白了,就是再分他几百小诸侯国,回到孔子时代。

田光道:哦。回得去吗?

鞠勇道:效法当世的贤王,还是效法前世的贤王,也是荀子,孟子的区别,荆卿也是法先王吧。

荆轲道:这个一时说不清,以后慢慢说吧。

田光摇头自言自语道,孟子那一套,几十年前就不通啊。

鞠武旁边听见了,也深深叹了口气。

午宴也早该结束了。

因此众人有点不欢而散。

田光向太子告退,说年纪大了,已经连着两天吃酒,下午要回去休息了。

太子,鞠武,鞠勇,荆轲都来相送,最后太子又亲自搀扶送田光出大门。

在王宫大门前,太子拉着田光的手,低声对田光说:

荆轲做那个事,不合适。国老勿要向他泄露昨天我说的那个四人知道的事。

田光闻言一怔,

然后笑道:是,是。

在扶田光上马的时候,太子又对田光说,国老一定记得只能四个人知道。

田光笑道,是,是。

回来,太子又拉荆轲去会客室接着长谈。

鞠武,鞠勇,去处理一些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