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当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你怎么办
3204300000033

第33章 布局未来——做好行动规划,把危机变为转机(1)

如果你正处于危机之中,那么恭喜你,上帝正在为你开启另一扇命运之门,更大的成功机会正在等着你。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每一个从黑夜起来的明天,都将会升起新的太阳。”不是吗?“破旧立新”,有的人会为身处危机而高兴;“破釜沉舟”,有的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制造、寻找这种危机的机会,目的就是要创造新的更大的成功的机会,关键是你要永不言败,振奋精神给自己做好规划,这样才能发现并成功开启胜利之门。

●脚踏实地,更要放眼长远

不论何时做决策都要脚踏实地从实际情况出发,这是毫无疑问的。据管理专家统计,世界上破产企业失败的85%的原因,都在于决策失误,而这85%的决策之所以失误的原因,又有85%是因为企业在做决策时忽视了实际情况。要想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就要考察企业的实际情况。任何脱离实际情况的决策都是无意义的,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但是,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更要放眼长远,这样才能活得长久。

中国的企业以“短命”著称,以前的太阳神、飞龙、三株、爱多纷纷倒地;现在外国品牌收购、吞并从未停止,连有352年之久的王麻子也凄然离开。尽管有人说这些企业是成功的,他们曾创造了辉煌,对于这一点我们无法否认,但冷静的思考仍是必要的。

中国企业的“短命”决不是必然的。因为一个产品或品牌的存在或灭亡,取决于其存在的根基——市场。而我国企业的短命大多是在市场不断扩大的环境中发生的,此时出现的整体的品牌短命现象是不正常的。这根源于中国企业普遍的利益“近视”,把眼光仅仅停留在产品的层面上,短期的品牌行为也服从于“见好就收”的保守观念。很少考虑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往往在受到攻击时才被动作战。一句话,忽视了对“未来”的建设。

与之相反,宝洁在中国市场还未启动之前就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自始至终地引导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潮流。宝洁“飘柔”、“海飞丝”、“潘婷”三大品牌一直伴着中国消费者的成长,所以尽管在目前竞争白热化的日化市场,宝洁仍能处变不惊,永远保持日化老大的位置。它现在的成功源于过去对品牌价值的洞察和预见,不断地积累品牌价值,不断地维护着属于“未来”市场杀手的品牌。

许多企业都追求赢利,但追求的只是当时赢利。所谓“当时”,指的是当天、当月、当年,或更长一段时间。这种追求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是放弃更多赢利。企业经营如下棋:吃掉一卒、一马算不了什么,把对方将死才算有本事;赢一盘棋算不了什么,三局两胜才算有本事;赢一场棋算不了什么,场场赢下去才算有本事。企业经营如打仗:打死一个敌人算不了什么,打赢一场战斗才是英雄;打赢一场战斗算不了什么,打赢一场战役才是英雄;打赢一场战役算不了什么,打赢一场战争才是英雄。

要追求整时赢利。“整时”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天,一个月就是整时;相对于一个月,一年就是整时;相对于一年,五年、十年就是整时。整时赢利=当时赢利+未来赢利。整时赢利是长期赢利,只有长期赢利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没有哪个企业希望很快倒闭,既然希望长寿为什么不关心自己的整时利益呢?要知道当时赢利只是整时赢利的一部分,并且是很小一部分。许多企业常为实现这么一点赢利而洋洋得意,甚至还自以为很聪明。

要自觉增强未来意识。满足于当时赢利的企业都缺乏未来意识,好像未来与自己无关,其实未来属于自己。“末来”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今天,明天就是未来;相对于今年,明年就是未来;相对于前五年,后五年就是未来。人生在世,转眼就是百年。企业也是这样,很快就会进入明天、明年,很快就会进入后五年、后十年。未来的赢利自己用,未来的亏损自己补;未来的甜果自己吃,未来的苦水自己咽。它怎能与自己无关呢?

当时赢利与未来赢利可能相容,也可能相斥。如果当时赢利与未来赢利相容就去争取;如果当时赢利与未来赢利相斥就应该分析利弊得失,千万不要一味追求当时赢利。该争的棋子就要争,该弃的棋子就要弃,为的就是赢得一盘棋。这才是聪明,是大聪明。古人讲: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许多企业把当时赢利看得太重,就像下棋时斤斤计较一卒一马一样,结果必然减少自己的整时赢利,这就是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长远的眼光、对未来社会及市场行业的预见和洞察力,是一个杰出企业家必不可少的能力。美国有线电视广播公司(CNN)总裁特纳就是因为预见了全球范围对有线电视新闻频道的需求,由此创造了CNN有线电视并以其覆盖全球。“麦当劳”连锁店的总裁李·克拉克则是因为预见到快餐业将成为未来餐饮业的新增长点,“麦当劳”才会走到今天。至于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对电脑软件的天才性战略预测和发展,则更是一段佳话。

亚信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高科技企业,创始人为田溯宁和丁健。1992年,田溯宁即将获得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时,声势浩大的美国总统大选开始了。后来成为总统的克林顿在竞选时提出一个计划:《美国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克林顿声称,只要把握住这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机会,美国经济将继续领跑世界50年以上。

这句话不但打动了美国选民,也同样打动了田溯宁。他意识到这是个机遇,他相信信息技术能改变美国,也一样能改变中国。当时的中国,根本还没有互联网,还在使用最原始的办法处理信息——剪报纸、录入信息,再将信息通过中国科技情报所的一条Internet专线以FTP的形式传到美国,而从美国传来的信息到国内也只能通过邮寄的方式进行分发。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一个巨大的机会。

于是,田溯宁和丁健创建了亚信公司,并且回国发展——他们当时的口号是“把Internet带回家”。随后,技术和观念领先的亚信承建了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30个省市的节点建设,这是中国第一个以TCP/TP互联技术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的大型数据通信网络,以至于当时《华尔街》记者发出惊呼:“中国大约70%的Internet信息是在亚信建设的网络上传输。”亚信的发展也几乎一日千里。

优秀企业不仅做现在也做末来,而未来则让优秀企业更优秀。优秀者之所以优秀,在于它不仅能看到市场的过去,更能遇见市场的未来;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敢于为人之所不为,先为人之所为。脚踏实地、目光长远,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道理。而在金融风暴肆虐的非常时期,我们更要正视危机,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这样才能更有益于投资和发展。

●客观评价危机对你的影响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每个人都笼罩在一层隐隐约约的不安中,但我们是否真的客观评价了它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情况:

美国《时代》周刊在2008年10月一篇报道中描述了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居民克里斯托弗·亚当斯在金融危机中的生活,颇具代表性。

亚当斯是一名建筑师,居住的公寓楼内四分之一单元遭贷款机构收回,意味着亚当斯一家要交更多物业费。除此以外,他工作的设计公司因开发商取消开发计划而损失了3个大项目。随着收入减少、支出增加,亚当斯兑现投入基金的退休储蓄,取消买新车的计划,儿子转学离开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妻子蕾切尔说,为避免负债加重,一家人现在不用信用卡,“只刷借记卡或用现金”。

亚当斯一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反映美国普通民众“去杠杆化”努力。美国国会预算局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美国家庭借贷总额为13.8万亿美元,家庭储蓄率接近于零。收入、财产等方面遭受多重打击之后,美国人开始有意识远离依靠借贷杠杆撑起消费的生活方式。

2008年年末圣诞节购物季直观反映了上述变化。各大零售商年底销售数字2009年年初才会公布,但万事达国际组织下属研究机构“消费脉动”12月26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并不乐观。统计显示,2008年圣诞节假期美国零售商销售额与2007年相比下降5.5至8个百分点。即使排除汽车和汽油销售因素,仍有2-4个百分点的降幅。

美国人以投资方式储蓄退休金的习惯也遭质疑。不少人减少享乐、节省开支用于投资,结果是越投钱越少。这引发疑问:是否还有必要投资?美国退休人员协会估计,有大约37%的美国工薪族成员没有退休金储蓄。退休金储蓄缩水再加生存压力剧增,不少人会像亚当斯一样选择兑现救急。以股票型共同基金为例,2008年头10个月,美国这类基金的赎回额为1950亿美元。在欧洲,过去12个月的股票型共同基金赎回额为2000亿美元。

对美国普通民众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远不止钱包变瘪。2008年年底裁员风猛刮,各行各业均受影响。其中,既有大批全球裁员万人以上、号称“万人裁员俱乐部”的大企业,也有裁员绝对人数不多、但占员工人数比例不小的中小企业。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11月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减少53.3万个,创34年来纪录。美国失业人数已超过1030万,其中2008年头11个月失去工作的人达到190多万,为25年来最高。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当选总统贝拉克·******不得不在12月20日调整已公布的经济刺激计划,承诺未来创造就业岗位的数量将从250万调高至300万。这是美国的情况,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也面临类似困境。

即使保住了工作,不少人或许不得不面对福利削减。在多个行业拥有将近50万会员的美国工会组织“在此联合”主席布鲁斯·雷纳预计,由于企业缩减职工医疗保险支出,至2009年1月,美国超过5000万工人将失去医疗保险。另外,不少企业缩短雇员工作时间,同时减少薪酬支付。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2008年年底关闭众多工厂,以节约成本、消化库存。

工作难保之外,作为许多人最值钱的资产,住房也面临价值急剧缩水情形。标准普尔公司11月25日发布的标普/凯斯—席勒全美房价指数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房价较2007年同期下跌16.6%。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资本经济咨询公司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思认为,经历危机,美国消费者或许会更谨慎。今后2至3年内,美国家庭储蓄可能增长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我们会存更多钱、花更少钱,因为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这是美国的情况,作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普通民众受到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这和他们的消费方式不无关系。而在中国,我们长期以来质朴的生活伦理决定了我们大多数人居家过日子一直恪守着“量入为出”的原则。还记得那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吗?传统而保守的消费理论决定了我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伤害要轻得多。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从国际市场看,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锐减。但从根本上来看,中小企业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与整个国家昔日的成长逻辑相关联,是过去三十年“中国道路”的问题综合。从宏观经济理论看增长,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路径都要经历发散收敛再发散的过程。具体到经济指标看,通胀、失业都是原有成长逻辑不再有效或部分失效的一种反映或折射。当经济衰退时,社会资源有机会配置给最有效率的企业,它未必不是一桩好事。日本现代经营研究所所长、日本经营规划师审查委员会委员长竹山正宪先生认为,凡是耗用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资金)多,产生污染多的二多行业是夕阳产业,其特点就是成本压力大,附加值空间往往遭到空前挤压。这个世界的竞争法则是丛林法则,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不能把一切都归罪于这场金融危机。

国内软件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景气指数为147.6,虽然比二季度回落15.3点,继续置于景气高位。同时,国内的软件业金山、瑞星等国产软件相关负责人也纷纷表示,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非常有限。

金融危机对我国餐饮行业的影响也不会很严重。虽然凉风来袭,高端商务餐饮活动明显减少,有些餐馆开始打折、降价。但它们毕竟只占一小部分,大众餐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再说股市,应该承认,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包括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把我国股市的这一轮下跌简单归咎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也不客观。次贷危机第一次反映到美国股市是2007年8月9日巴黎银行宣布因次贷证券造成巨额损失而使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下跌2.83%,报收于13470.68点,从此美国股市急剧震荡。但从那一天到2008年6月13日,道指累计跌幅仅为8.83%。作为这场危机的“震源”和“震中”,且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和亏损已超过3230亿美元的美国,股市累计跌幅尚不到10%,而中国的上市公司基本没有染指美国次贷,至今也没有一家外国公司到中国上市,同期上证指数却下跌39.65%。可见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股市的直接影响并不是很大的。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同样道理,只要危机对于企业的冲击不大,对于个人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我们不能把经济运行过程中本来就存在的问题都归因于这场危机,这样往往会产生恐慌情绪以及不负责任的逃避心理。危机当然不是好事,但也未必就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或许只是机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危机是上帝赐给你的苹果

目前的我们还不敢想象,当危机从耳边降临到现实生活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那是因为我们被那条固定的无风无浪的生活轨道宠坏了。

自从参加工作一以后,我们早晨一起床就吃饭,吃完饭就上班,下了班又吃饭。晚上足不出户,把电视剧和广告等杂七杂八的节目一并看完。第二天又沿着前天的轨迹重复运行。日子过得悠哉闲哉,把“危机”二字搁到了历史书里。

忽然有一天,这种平静的日子起了波澜。虽然日子仍过得悠哉闲哉,仍是今天重复昨天,但耳边却不再平静。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通货膨胀,给人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搅得人心不安,总觉得要做点什么事,要不然以后日子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