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资源按形态划分,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务资源、产品及专营资源、管理与制度、文化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及外部相关资源、时间资源等。这些资源要素的有机融合、相互关联,构成了银行资源系统的整体。但是,各项要素在银行国际化经营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大体可以归集为两类:第一,资本、人力、机构等资源都是中小商业银行经营中最基本的核心资源,始于一家银行建立,是国际化经营所必备的,构成其基本的经营格局。很显然,这些资源均具有弱调整性,其配置格局一经形成,在短期内较难改变。第二,资金、财务、客户、社会关系、信息、商誉、制度、文化等资源是环境资源,具有附属性的特点,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稳定性及协调运行。
2005年,在李镇西的“巩固、调整、提高、突破”八字工作方针指引下,包头市商业银行调整各项资源配置,做强做实基础工作,队伍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经营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7年的发展,包头市商业银行摸索出了一条有商行特色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商行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关注,离不开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因此包头市商业银行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支持中小及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中小、民营企业共谋发展的重要意义。支持中小及民营企业不仅有利符合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更重要的是符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包头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信贷资源的配置上,包头市商业银行决定继续支持中小及民营企业,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打算:
一是实行贷款政策倾斜,加大对中小及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认真贯彻******《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要求,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金融服务作出政策和制度安排,优先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资源配置。根据我行的五年规划,将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在全行贷款中的占比,我行计划在2006~2010年五年间,为中小及民营企业提供总额120亿元一150亿元的信贷规模,分期分批地对进入自治区重点扶持名单的中小民营企业给予信用额度,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二是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在市场细分和顾客细分的基础上,明确市场定位和根本任务,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6年,包头市商业银行结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和自身实际,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坚定“立足市民、立足中小”的市场定位,将市民作为全行的核心客户,把中小、民营企业确定为全行的核心客户。确立了充分利用一级法人的灵活经营机制,继续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对优质民营企业提供差别化服务,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将这些企业培养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明星企业的目标。3月17日,在包头市人民政府的推动下,我行成功承办了2006包头市春季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推介会,拉开了我行战略转型的序幕。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行主动与包头市四区政府及所属街道办事处联系,全面开展“金融服务进社区”活动。利用我行一级法人优势,不仅能为社区的中小、民营、个体企业和市民量身定做各种金融产品,而且还能够采取灵活的金融产品定价政策,尽可能的满足上述客户的金融需求。
三是继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推出适合我区经济发展现状和民营企业多样化需求的金融产品。
包头市商业银行一直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今年要结合全行的战略转型和市场定位,着力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国外银行、国内金融机构及当地企业进行全面的业务创新合作,大力开发适应中小及民营企业需求的新产品和新业务,为支持中小及民营企业和提高包头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是深入推进微小企业贷款业务,使之成为包头市商业银行品牌产品。
2006年是包头市商业银行推广微小企业贷款的关键一年。根据微贷业务在国内尚属首推和人员密集型业务的特点,我行要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一方面积极进行产品营销和推广,让全社会了解和接受这一新兴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大力招收和培养微贷业务人员,学习和接受国外先进的信贷文化,争取到年底使全行的微小企业贷款达到5000笔,余额达到2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是积极推进自治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工作,争取在更广的领域支持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包头市商业银行根据国家鼓励经营好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方针,积极筹备和推进在自治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包头市商业银行在自治区内设立分行,能够按照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核心作用,无论是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的作用,还是对于自身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鼓励非公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符合包头市商业银行“立足中小”和“以中小企业为核心客户”的市场定位,符合包头市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所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包头市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使命,也是包头市商业银行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二、提高包头市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效率
行长在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运筹资源,资源配置构成了国际业务活动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驾驭资源的能力成为行长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包头市商业银行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短短7年,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行长李镇西的经营管理理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行长李镇西提出了以“评价体系、管理者和团队素质、组织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并通过推行无指标考核、无障碍管理、无障碍服务的“三无”管理和“赛车”工作机制;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全力打造学习型团队,提高队伍素质;打造作业系统、营销系统、组织推动“三大系统”,进行组织优化;持之以恒开展科技、业务创新,来实践和验证这一理论,使包头市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获得了极大成功。他的“高起点设立目标,然后分析环境和条件,采取灵活多样措施分阶段组织实施”的工作方法,使包头市商业银行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探索出了-条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005年,在李镇西的“巩固、调整、提高、突破”八字工作方针指引下,包头市商业银行调整各项资源配置,做强做实基础工作,队伍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经营取得重大突破。
2006年,他提出了“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提高盈利、国际合作”十六字工作方针,引领包头市商业银行进^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一个行长必须认识各种资源的特性,这是配置资源的基础。一个成功的行长总是不停地思索谋划如何成功开发运用资源,不断地分析资源状态的变化和捕捉转移的机遇,通过责任制促使各级管理层和机构去实施。当然,除了树立正确的资源配置理念和决心外,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以及有效的经营策略,并通过建立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思想和制度体系来支撑。
资源配置效率是决定中小商业银行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现状反映出资源配置状态和管理问题,说明了银行行长只有认识到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展开正常的经营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源配置在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对实现国际化经营目标有直接的保障作用。由此,也使资源配置观在行长经营理念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体现在:
1.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措施
好银行有好的资源结构,差银行有差的资源结构,银行品质的转变可以在资源配置的变化中充分地反映出来。国内银行业追求经营规模的特征,表明资源国际化配置的方式和存量资源的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从优化资源配置人手。优化资源是指将各种资源有机融合、相互关联,形成资源系统的有机整体,实现在数量上、质量上和结构上的合理配置。存量资源由于数额大、品质相对低,成为优化配置调配的重点和难点;增量资源更具活力和杠杆作用,是极为有效的资源。两种资源的结合,可充分利用新资源的启动、整合功能,来改善风险缺陷。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和运用一切管理手段,把增量资源投放到最高收益率的地域、机构、业务和客户需求中去,把沉淀的低效用资源盘活,并向最佳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转型。
2.优化资源配置是提高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银行资产质量和效益不高,归根到底是资源配置尤其是国际化经营资源配置的方向和结构出了问题。通过资源配置,可使国际化经营资源的方向与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相适应,经营资源配置的区域结构与银行发展的区域布局相适应,经营资源配置的效能与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目标相适应,国际化经营资源配置的功能成本与所能实现的经营效益相适应,从而全面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3.优化资源配置是增强中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目前,四大银行与国际著名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比较,与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综合竞争力相比较,都存在较大差距。一般地说,银行综合竞争力是由资源组合结构品质决定的,这种差距同样反映出资源品质和结构的差距,反映出资源配置水平的差距。通过优化银行资源配置,可以将各种资源在高效低险的区域、产业、机构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或在同一个区域、产业、机构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改善资源配置的内在空间结构,特别是优化以支行为单位的竞争力元素之间的组合结构,放大经营资源配置的竞争性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有效地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三、包头市商业银行优化资源配置的路径
中小商业银行必须构筑一套依据国际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特色的资源配置基本思路。具体地说包括以下路径:
1.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的银行商业化与国际化,从形式上看是不断地调整界限、集约管理的过程,是资源集中配置的过程,重点在于改变资源配置决策权分散、配置层次不高、配置效率低下的现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收权严控成为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此,应对分支机构通过实行授权授信、提升核算层次、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强对资源配置的管理。同时,总行一级法人应从宏观上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建立和完善预算和评价体系
要形成资源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以此来保障资源配置沿着正向运行。要实现资源预算与考评评价的有机结合,措施有:
(1)清晰各种资源的投入产出和风险效益的要求。通过制定一套符合一家中小商业银行国际经营管理目标的标准指标体系,作为资源配置的参照系,并明确地分解为具体的经营目标,明示于众,使其成为国际化经营管理中对所有结构、部门、业务、产品和客户鉴别的价值依据。
(2)澄清并公布资源分布的现状和问题。目的在于真实地反映各种资源因素的优劣状态及管理差距,显示流向目标,以促使相关责任人形成危机感和进取心。
(3)实行考核评价制度。通常可以用“风险价值与利润价值的乘积”作为评价业绩价值的核心尺度。通过业绩价值评价,一方面为资源预算提供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激励下级行长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性,服从整体资源调度,调配和管理好管理机构资源。
(4)建立标准预算或业绩价值预算模式。标准预算需要对照业已制定的标准,逐步实现:符合配置标准者,给予标准配置;优于配置标准者,给予较高的倾斜性配置;劣于配置标准者,给予较低的倾斜性配置。业绩价值预算需要对照业绩价值评价结果,逐步实现:投入多大的资源,必须创造多大的价值;有多大贡献,给予相当的配置。这两种预算可以融为一体,即以标准为参照系,以业绩价值结果为依据,进行资源分配。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弥补基础预算或零基预算的不足,还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透明化。
(5)实行系统的调控措施。例如财务管理上实行集团采购制度,从源头上硬性控制影响成本较大的大宗物品的采购成本;运用成本标准、成本认定制度,规范成本项目及标准并建立成本责任制;制定人力和机构编制规定,推行集约经营的目标等。
3.在调整资源配置中注意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
(1)坚持有进有退、调整结构的原则。这是解决结构性症结的方法,也是资源配置的准则。例如,对增量固定资产等核心资源的配置,应服从局部调整的目标向重点城市分行倾斜,非重点区域应从严控制,并坚持从金融资源匮乏的区域退出。对增量经营资源如信贷资源的配置,更应遵循市场方式。依据银行的信贷偏好调整信贷结构,通过制定行业信贷政策,控制行业风险量。为了改善总体结构问题,可推出“多进多出”,即对原有比重较小的消费、住房等贷款相对可多推进,对公司类贷款则要多出。当然这种调整应分步实施、动态推进。
(2)执行严格的效益原则。从银行资源配置的实务来看,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分支机构都会找出种种特殊理由要求上级行关照,致使资源配置偏离原则,影响绩效考核的公允性。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上,要推行国际同业严格的治理制度,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摈弃资源配置的迁就照顾行为,从根本上调动分行机构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